1985年6月2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建议

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缓和车辆拥挤堵塞
二民
城市交通是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的动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的增加,全国各大城市普遍出现了“乘车难”与“行车难”的问题。其实,交通拥挤堵塞的问题,在世界各大城市的发展史上都出现过。五十年代及六十年代初期,人们往往以小汽车的多少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七十年代就不同了,由于车辆增加太多,造成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各个工业发达国家相继改变交通政策,采取鼓励发展公共交通的措施。1966年,英国大伦敦议会认为,不限制私人小汽车的发展,就不能解决伦敦的交通拥挤堵塞问题,因而制订了鼓励发展公共交通和限制私人小汽车使用的政策。法国巴黎的公共交通已经相当发达,近几年来还以每年三亿多美元的投资来扩建与改善公共交通系统,吸引小汽车乘客。美国过去把发展小汽车作为解决交通问题的国策,为了适应小汽车增长的需要,一直不断地修建高速公路和停车场。但现在也改变了政策,限制一个人使用一辆车,提倡“合乘”,并开始扶植发展公共交通。苏联与东欧国家一贯重视发展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相比有许多优点:公共交通车辆容量大,平均每个乘客占用道路面积同与小汽车相比是一比三十,与自行车比是一比八;减少道路上车辆数量;减少城市停车场地,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交通设备投资,等等。
国外十分重视发展多种交通工具,建设“上天入地”的立体交通,尽量少占路面,多载乘客。同时注意满足长途、短途乘客对速度、经济、方便、舒适等不同要求。现在城市交通除公用汽车、无轨电车以外,地铁发展速度较快。地铁大部分在城市地下隧道中行驶,运量大,速度快,占用道路面积少,全世界各大城市都在不断修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全世界只有二十座城市有地铁,现在有地铁的城市已增加到六十八座。近年来,在西欧与北美轻轨电车发展很快。轻轨电车又称快速有轨电车,是将有轨电车通过现代化技术改造而成的一种新型公共交通工具,它的运行速度每小时为三十公里左右,运量每小时可达一至三万人。
东京、巴黎和伦敦的市郊电气化铁道比较发达。有的郊区与市区电气化铁道联成一条线路,电气机车在市区地下行驶,到郊区驶出隧道,在地面或在高架铁路上行驶,这样既节省换乘时间,又节约城市换乘场地。
近年来国外开发的城市新型交通工具,还有单轨电车和导向轨电车。单轨电车还分两种,车箱在轨道上方行驶的,叫跨座式单轨电车,车箱悬挂在轨道下方的,叫悬吊式单轨电车。单轨电车通常都是高架式,占用道路面积很少,而且不受地面交通干扰,时速能达三十五公里。导向轨电车是隔离型交通系统,在高架、地面或地下隧道行驶。导向轨电车自动化程度极高,一般情况下无人驾驶,运量每小时在一万人以上。法国北部工业城市里尔就有一条十二点七公里长的全自动无人驾驶的导向轨电车。其中高架部分长三点九八公里,地面部分长零点九公里,地下部分长七点八二公里。
我国大城市交通的主要问题是城市道路的增长速度低于车辆增长的速度,公共交通车辆客位数增长速度低于客流增长的速度,城市公共交通结构单调。这是造成“乘车难”和“行车难”的重要原因。大城市应根据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公共交通,一般应重点发展容量大、速度快、受地面其它交通干扰少的电气化轨道交通,也就是要重点发展地铁、快速有轨电车、电气化城郊铁路及其它新型交通工具。城市的地面、地上及地下的空间都可利用起来,逐步建成一个以快速电气化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为辅的城市交通网络,合理布置换乘中心,方便市民换乘。沿海城市及内地港口城市可充分发挥水运的效能,水面是天然的交通线路,不占用城市道路。山城还可利用缆车甚至飞艇。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有些乘客对舒适性要求提高。大城市里可适当开辟一些豪华型大公共汽车与小公共汽车路线,吸引一部分乘客,有利于减少城市运行的车辆数,提高道路利用率。


第5版()
专栏:

恐龙群窟 世界奇观
——四川自贡恐龙化石参观记
朱小兵 林枫
自贡,素有“盐都”之称。然而近年来它最吸引人的不是古老的盐井,而是奇迹般地发掘出来的一批又一批的恐龙化石。这里恐龙化石的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保存之完整,在世界上也属罕见。因此,自贡又被誉为“恐龙之乡”,引起中外人士的关注。
恐龙这种巨大的爬行动物,出现在大约两亿年前的三迭纪晚期,中间经过侏罗纪,到白垩纪末期灭绝,在地球上生存将近一亿四千万年。它们是地质年代“中生代”的统治者,因而中生代又被称为“恐龙时代”。恐龙化石是研究古地理、古生物和古气候的珍贵资料。
从现有发掘情况看,加拿大、美国、中国、蒙古、印度、坦桑尼亚及其他一些国家,都有恐龙化石。唯我国恐龙化石的埋藏分布广、种类齐全,有进化连续性,就是说,我国有三迭纪、侏罗纪、白垩纪各地质年代的恐龙化石埋藏。
自贡恐龙化石的发掘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1915年,美国地质学家首先在自贡发现了零星的恐龙化石。1935年,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在这里发现了一具不那么完整的恐龙骨架化石。解放后特别是七十年代,自贡恐龙化石的发掘工作有了显著的进展。到目前为止,全市境内已发现恐龙化石埋藏点四十余处。其中最著名的是市中心东北十一公里处的大山铺。1972年,地质矿产部第二地质大队在这里发现了不少恐龙化石,引起科学界的重视。从此,大山铺就象一个神话中的聚宝盆,不断“冒出”稀世珍宝。特别是1979年川西南矿区基建施工中,挖掘和清理出大批恐龙化石。后经北京、成都、重庆、自贡等地科学、文化工作者进一步调查发掘,发现这里化石埋藏范围达一万七千多平方米,厚度为一米至四米左右。目前,在近三千平方米的范围内,已经发掘清理出一百八十多个恐龙个体的化石(含少量鱼、龟化石)。其中,有三十多具完整的或比较完整的恐龙骨架。1982年,张爱萍同志到大山铺视察,欣然题词:“恐龙群窟,世界奇观”。他还指出:“这是国宝,要保护起来,就地建馆,就地研究,就地陈列”。同年12月,国务院批准在大山铺兴建四川省自贡恐龙博物馆。
我们在大山铺看到一座外形奇特的大型建筑。工程师高人彦告诉我们,这就是建设中的我国第一座恐龙博物馆。博物馆主体工程建筑面积为六千平方米,内有恐龙化石埋藏厅、恐龙骨骼装架厅、科普报告厅等。1984年开工以来,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内外装饰。
自贡大山铺挖出的恐龙化石,以蜥脚类为主,鸟脚类、剑龙类化石也很丰富,产出地层年代为侏罗纪中期。目前,世界上发掘的恐龙化石中,只有20%左右属于侏罗纪,而且多数是侏罗纪晚期的,缺少恐龙演变由原始到进化的关键时期——侏罗纪早、中期的化石。而自贡,尤其是大山铺恐龙化石,恰好主要是侏罗纪中期的,为恐龙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窟的发掘,为中外专家所瞩目。从1982年起,四川省科委将“自贡大山铺恐龙动物群的研究”,列为省重点科研项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和四川省的科学工作者,已发表了十六篇研究论文,出版了三本专著。许多外国专家也纷纷慕名而来。去年8月,美国地质、古生物学术代表团到大山铺恐龙化石发掘现场考察,并和中国专家进行了座谈。有的美国专家兴奋地表示:“这是近十年来世界恐龙发掘史上最大的收获”。有的美国朋友风趣地说:“中国是‘恐龙财主’”。
在地球上生活了近一亿四千万年的巨兽恐龙,为什么会在白垩纪末期全部灭绝呢?这是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研究的问题。目前流行的看法大体有两类:一是认为当时地球上发生了外星体撞击、冰期来临等大的灾难;另一派认为当时地球上发生了强烈的造山运动,地形和气候发生急剧变化,恐龙不能适应,终于灭绝。我国有些科学工作者,在对自贡大山铺恐龙骨骼及其埋藏环境进行研究后提出了新的看法。他们发现恐龙骨骼中的含砷(即砒)量过高,认为大山铺地区恐龙大批死亡的原因,可能与砷中毒有关。这种过量的砷,不是由周围岩石进入恐龙骨骼的,也不是由水引起的,而是由于恐龙吃了含砷量过高的植物。
博物馆第一期工程于今年内完工后,即可初步开放,接待国内外参观者。此后,还要在一平方公里左右的范围内,修建恐龙公园,开辟水泊,种植类似中生代的植物,安置各式各样的恐龙雕塑以及形象逼真的电动恐龙、电脑恐龙,让人们看到恐龙生活的模拟场景。(附图片)
四川省自贡恐龙博物馆科技人员在装架恐龙骨架。      
        余刚摄


第5版()
专栏:

伦敦公共交通优先
九诗
伦敦人口七百多万,面积一千五百八十平方公里,是一座古老的大城市。伦敦市区大部分道路狭窄,沿途密布政府机关、古建筑、教堂、剧院、大商店及住宅,拓宽与改造道路难度极大。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伦敦小汽车的数量迅速增加,交通流量成倍地增长,市中心区经常发生交通阻塞,车辆运行速度有的区段下降到每小时五到十公里,交通事故直线上升,严重影响城市的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
大伦敦议会研究讨论后,决定发展公共交通和限制私人小汽车。具体措施有:
设置公共汽车专用道。一种是定时专用车道。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午七点到十点,下午四点到七点只容许公共汽车通行,其它时间任何车辆都可使用。另一种是永久性公共汽车专用车道,其它任何机动车不准使用。
公共汽车优先过交叉路口。一种办法是距交叉路口四十米处,埋设环形感应线圈,该线圈检测出公共汽车到达的信息后,信号机就会提前开放绿灯或延长绿灯开放时间。另一种办法是在公共汽车上安装脉冲信号收发机,公共汽车临近交叉路口时发出脉冲信号,路口信号机接到该信号便优先开放或延期关闭绿灯。
设公共汽车直达线、区间线与大站快车线。减少停站时间,提高车辆运行速度。
限制货车行驶时间。高峰时间禁止货车进入市中心区,即使不在高峰时间装卸货物,时间最长也不得超过二十分钟。
伦敦市政府给公共交通企业财政补贴率达25%。公共交通实行低价政策,市政府还给予一定投资,更新公共交通设施。
设置公共交通换乘枢纽。在主要换乘中心建设换车枢纽站,方便市民换乘,减少市民换乘时间。
鼓励拥有小汽车的市民采用“小汽车—公共汽车混合交通系统”。在城区各道口周围广辟小汽车停车场,乘客在这里换乘公共汽车或地铁进入市区。
伦敦市规定小汽车进入市区需交费,一些繁忙道路不许小汽车通行。逐步减少市中心小汽车停车场,市中心区停车费和违章停车罚款额也提高两倍。
自从鼓励发展公共交通和限制私人小汽车使用以来,伦敦的交通拥挤状况有所缓和。公共汽车在市中心运行时间节省35%。伦敦人在早晨高峰时乘公共交通进入市区的占总客流量的85%。


第5版()
专栏:

香港的城市公共交通
卫公
香港地域狭小,人口稠密。而香港的市内交通还算过得去,这个城市的经验值得借鉴。
香港有一个效能较高的专职交通管理系统,并根据经济地利用道路系统的原则来管理城市交通。香港实行公用汽车优先。如:在市区开辟了公共汽车专用车道,其他机动车不准驶入;发展豪华公共汽车与小公共汽车,吸引小汽车的乘客;发展直达快车及大站快车,等等。小汽车近年来增长势头很猛,香港采取了限制措施,如汽车登记费提高到车价的80%,牌照税提高了三倍,大幅度提高油税,增加停车费,繁忙和狭窄道路不准小汽车通行等等。结果1983年领牌照的私人汽车数比1982年降低了6%。
香港的公共交通坚持多种交通工具一齐发展,充分发挥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与效能,满足市民对速度、经济、方便、舒适等的不同要求,使广大市民都乐意使用公共交通。香港运送乘客最多的是公共汽车,其中90%是占用马路面积少、坐席比例高的双层公共汽车。近几年小公共汽车发展较快。小公共汽车一般是十四个座位的面包车,没有固定的路线和车站。这对要求速度快、有座位、乘坐出租小汽车经济力量又感不足的乘客来说,是很适合的。小公共汽车人均占马路率比出租小汽车低,车辆利用率和热效率比出租小汽车高。但是小公共汽车主要行驶在交通干道上,容易造成交通堵塞。现在香港已设了专线小公共汽车,目前已有八十多条线路。此外,还建成两条地铁线路,对缓和市区交通起了良好作用。地铁由于客流量逐年提高,收入相应增加,现在已不亏损。
港岛四面环海,九龙三面环海,因此近海轮渡运输比较发达。近几年又发展了高速气垫船,它不需要专用码头,到处可以登岸。香港对轮渡采取积极扶持的政策,改善码头设施,附近增设公共汽车站和停车场,方便乘客换乘。
香港的有轨电车仍在继续发挥作用,还有一百多辆双层有轨电车沿人口稠密的港岛北岸行驶。所有交通工具中,有轨电车能源消耗最低,又无废气排出,票价也最便宜。
香港公共交通中还有山顶缆车。在太平山顶(海拔四百米)到山下,架设了缆车,全长一千四百米,沿途设五个站。缆车为山顶居民提供了下山的直达路线,深受居民欢迎。(附图片)
图为日本的跨座式单轨电车。


第5版()
专栏:卫生与健康

祝君安度炎夏
北京市公安医院 袁克俭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身体对冷、热均有一定的适应、调节能力。热天,血管舒张,皮肤松弛,血流加速,面色比较红润,这种生理上的变化,便于皮肤散发热量;冬天皮肤缩紧,毛孔收缩,体表毛细血管也紧缩,便于保持体温。无论冬夏寒暖,在健康状况下,人体的体温是恒定的,一般维持在三十七摄氏度左右。如果环境温度过高,体热不易排散,身体积储的热量就会增多。体温上升到四十二摄氏度,就达到了机体所能承受的最高限度,若升到四十四摄氏度,中枢神经高级部位,就会发生致命的损害(引起脑死亡)。
人体主要靠这几种方式来散热:辐射(约占散热总量的百分之四十五)、传导(约占百分之三十)、蒸发(约占百分之二十五)。如环境温度超过皮肤表面温度(一般在三十二到三十四摄氏度之间)时,辐射、传导散热均受相当影响。在通风换气不良的湿热环境里,蒸发散热也会发生困难,以致大汗淋漓。如果体热长时间得不到适当散发,就会使体内氯化物随着汗液大量丢失,心血管系统和体内水、盐平衡发生剧烈变异,因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头晕、头痛、烦渴、肌肉乏力、酸楚、恶心、呕吐、手足挛缩、脉搏频弱、瞳孔缩小,甚至神智昏迷。这种情况通常称为中暑。若救治不力,严重者可能由于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致命。
为了预防炎夏中暑,应根据环境温度的特点,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高温作业环境应有通风、隔热等防暑降温措施。室外作业人员应戴凉帽,穿浅色宽大的衣着。
发现有人中暑,要迅速将病人转移到凉爽通风的地方,用冷湿毛巾或百分之三十五的卫生酒精反复擦浴身体,最好在头部放上冰袋。鼻粘膜处散布“避瘟散”,对清热、改善呼吸和循环功能均有裨益,病情严重的应及时请医救治。
炎夏时节,人体胃肠活动受一定影响,凉食冷饮固然可滋补身体、消暑解渴,但不宜过食,否则胃肠血管急骤收缩,会引起胃肠痉挛,吐泻和腹部绞痛,平素脾胃虚寒或正患腹泻的人更应注意。
满身大汗时不宜用电风扇直吹降温,以免皮肤及皮下血管收缩,影响蒸发散热。


第5版()
专栏:争鸣

通向印度洋
——关于南疆石油出路之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 尹韵公
人民日报在5月16日“科学园地”版上刊登了胡焕庸同志的《关于开发我国西部的商榷》一文,主张塔里木盆地(即南疆)和西部地区所产的石油“供本地使用”和“输往东部”;还说“将来国内用油可由陆上油田供给,海上产油则可加工后出口。”换句话讲,就是西部地区原油用之于国内,海上石油用之于出口。
我觉得这个主张有两大不利:一、运输距离遥远。南疆油田距乌鲁木齐五百至一千公里,而乌鲁木齐距兰州近二千公里,兰州到上海和东部海岸又有一千五百公里左右。距离愈远,原油和石油产品的成本愈高,也影响经济效益。二、要把巨量的原油和石油产品运到内地和东部,要么修兰新铁路复线,要么敷设一条输油管线。但这都需巨额投资,工程大,周期长。
因此我认为,南疆石油的出路不在东,而在西;不在太平洋,而在印度洋。这就是:从南疆敷设一条输油管线,翻越喀喇昆仑山,穿过巴基斯坦,直抵卡拉奇港,从那里出口。走这条路,有以下优点:一、这比输往我国东部要近得多。如果敷设输油管线,花钱少,工程短,原油运输成本较低。二、卡拉奇港位置理想,临近波斯湾,有利于石油的出口和竞争。
开辟通向印度洋之路,是有可能的。首先,石油生产国敷设输油管线,经过别国领土出口,在世界上已有众多先例;而且巴基斯坦与我国有着传统的睦邻友好关系。其次,我国已具有较强的高山、高寒地区敷设输油管线的技术能力。例如,青海格尔木至西藏拉萨的输油管线就成功地翻过了海拔五千四百米的唐古拉山口。因此,翻越喀喇昆仑山的洪其拉甫山口(海拔四千七百米,中巴公路过此),也不会有更大的困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