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6月2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国际讨论会认为非洲粮食危机仍严重
呼吁增加国际援助发展非洲粮食生产
美农业部估计六十九国缺粮数量明年将略有减少
新华社奥斯陆6月23日电 (记者谢林风)今天在这里举行了有关非洲粮食危机的国际讨论会。会上发言的人指出,非洲饥荒不仅是干旱造成的,而且也是自然环境长期遭到破坏的结果。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发言时说,使数百万非洲人丧生的饥荒是二次大战以来世界上最严重的灾害。非洲饥荒通常归因于干旱,而真正的原因却在于过去几十年中对土地使用不当、对森林的大量砍伐以及错误的农业政策。这些都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环境。
她特别指出,许多年来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方针是值得探讨的,因为这些援助未能致力于发展农业项目。她认为必须对非洲粮食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清楚,并提出具体和现实的改革计划,以使这种悲剧不再发生。
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秘书长艾延苏在发言中也指出,非洲需要的援助是能充分利用非洲大陆的土地,提高生产力,并能自己生产出足够的粮食。他认为,除解决危机的紧急粮食援助外,长期以来的粮食援助压低了当地粮价,因而损害了当地农民的利益。
广大与会者认为,重要的是在农业科学技术上和在自然资源的保护上给非洲人民以指导和帮助。
这次讨论会是地球扫描社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支持下,与各国新闻界一起举行的。
新华社达喀尔6月23日电 (记者周维伯)非洲萨赫勒地区许多因旱灾而遭受饥荒的国家,粮食形势仍然令人不安。
目前萨赫勒地区已进入雨季,可是塞内加尔、冈比亚、尼日尔等国至今尚未下雨。尼日尔还有四十万灾民背乡离井,马里仍严重缺粮。乍得的情况更加严峻,联合国的一份报告说,虽救济了二十多万流离失所的灾民,但还有大批灾民继续涌向救济中心。
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今年二十一个非洲重灾国家最少需要援助七百万吨粮食。可是该组织的一位负责人最近指出,到目前为止,各援助国最多只能保证提供五百多万吨,而且在运输和分配上还存在着许多难题。
为解决运输问题,有关非洲国家正在采取积极措施,如简化铁路运输过境手续等。
本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农业部最近发表一份报告说,全世界有六十九个国家受到粮食短缺的严重影响,这些国家今年短缺粮食的数量为一千一百七十万吨,预料明年缺粮略有减少,下降到一千一百四十万吨。
报告说,明年非洲总的粮食短缺数量将有所下降,其中西非的粮食短缺将下降五十万吨,北非将下降一百四十万吨。但收成特别不好的东非地区粮食短缺则将上升56%。
预计亚洲的粮食短缺将上升。尽管印度的收成明显增长,但孟加拉国缺粮数字很可能从一百五十万吨上升到二百万吨。
由于缺粮,这六十九个国家明年不得不进口一千九百五十万吨粮食,以满足最起码的营养需要。还需要进口两千一百九十万吨来补充库存,而今年补充的库存为二千六百万吨。报告还说,到1985年底,捐助国将向这六十九个国家运送总共一千一百七十万吨粮食。


第7版()
专栏:

昂纳克致函美国前总统卡特
希望通过对话维护和平防止战争
据新华社柏林6月23日电 民主德国领导人昂纳克在致美国前总统卡特的一封信中指出,鉴于当前国际形势异常尖锐,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利用一切可能,通过广泛对话来保持和平,防止太空军事化和结束军备竞赛。
据德通社报道,卡特不久前在给昂纳克的一封私人信中曾介绍了美国埃默里大学卡特中心开会讨论安全和裁军问题的情况。德通社全文发表了昂纳克给卡特的回信。他在信中强调,民主德国愿意同所有理智和现实主义的力量进行充满信任的对话,并支持旨在维护和平和防止战争的一切活动。


第7版()
专栏:

巴黎数万人举行争取和平示威
本报巴黎6月23日专电 记者翟象乾报道,巴黎数万人今天冒雨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和平与裁军。法共总书记乔治·马歇和法国总工会总书记亨利·克拉舒茨基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列。
这次游行是由法国和平组织“百人呼吁书”组织的,它号召人们特别是青年们“种植和平大树”。游行队伍分南北两路向市中心进发,人们高举着各种横幅和标语牌,要求“东西方进行谈判,避免核战争危险”。示威者还不断高呼“我们要和平,我们爱生活”等口号,两路游行队伍最后在夏特雷广场会合并举行了集会。
巴黎地区的游行是“百人呼吁书”组织的全法国和平游行计划的最后一部分。今年6月以来,里尔、勒阿弗尔、斯特拉斯堡、尼斯、图鲁兹、波尔多和南特都举行了和平游行,并在十三个城市举行了地区的和平集会。


第7版()
专栏:

莫桑比克在克服困难中前进
李红
今年6月25日是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诞生十周年。
十年前的这一天,莫桑比克人民经过长期的英勇奋斗,终于推翻了长达五个世纪的葡萄牙殖民统治,赢得了独立。十年来,莫桑比克人民在萨莫拉总统和解放阵线党领导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不断取得新胜利。
莫桑比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它宣布土地为全体人民的财产,在农村发展各种合作社。国家接管了银行、保险公司、交通和对外贸易,对工业许多部门、企业实行国有化,结束了外国垄断资本的统治。莫桑比克政府也十分重视发展文教卫生事业。刚独立时,莫桑比克全国90%以上的人是文盲,大学生更是凤毛麟角。现在人们普遍得到受教育的机会,中、小学生数量比独立前分别增加三倍多和两倍多。实行公费医疗,改善了人民的健康状况,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
独立前夕,外国资本家纷纷外逃,工厂、农场被遗弃,机器遭破坏,经济处于瘫痪状态。1973年到1975年,莫桑比克农业生产几乎下降三分之一,工业生产下降超过三分之一,运输量下降四分之一。另外,独立初期,还受到当时罗得西亚种族主义政权的频繁袭击,南非当局也不断进行颠覆活动。之后,南非又通过支持莫桑比克国内的武装分子进行破坏,切断交通线,炸毁桥梁,骚扰人民群众,在经济上给莫桑比克造成巨大损失。八十年代初的西方经济危机也使莫桑比克大受其害。1981年和1982年,莫桑比克出口商品价格平均下降11%,进口商品价格却上涨3%。外国贷款利息也大幅度上升。近一两年,莫桑比克又遭大旱,受害地区人口达四百万,在南部和中部地区,80%至85%的早熟粮食作物枯死,牲畜头数急剧下降,大批人口流入城市,这一切使莫桑比克的处境十分困难。
莫桑比克人民不畏困难,不断总结经验,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大力调整政策,采取许多新办法。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在1983年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克服困难的步骤和方针,明确规定要实行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加强防务、在经济结构中进行实质性的改革。莫桑比克政府在完善国营经济成分的同时,积极支持个体经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发挥个体农民和私人农场的作用,注意建设小型工业项目,实行按劳取酬,压缩开支,厉行节约。在对外政策方面,莫桑比克坚持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积极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支持非洲团结、南南合作、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近年来莫桑比克积极开展多边外交,1983年萨莫拉总统访问了西欧国家,并同葡萄牙签署十年友好合作条约。1984年3月,莫桑比克同南非签订互不侵犯和睦邻条约,改变了长期敌对局面。同年9月莫桑比克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后又加入第三个洛美协定,成为欧洲共同体与非、加、太经济合作组织中的第六十五个成员国。莫桑比克还注意吸收外资和兴办合营企业,去年公布《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投资法》,欢迎外国投资。
我国人民同莫桑比克人民有着深厚友谊。在长期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中,两国人民互相同情,互相支持。莫桑比克刚刚独立,即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十年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得到进一步发展,友好合作和人员交往日益扩大和增加,领导人频繁互访。在今后的岁月中,中莫人民友谊之花定会开得更加灿烂夺目。(附图片)
马普托机车车辆厂是莫桑比克一家重要的重型机械厂,有近千名工人。这个工厂生产车皮、油车和港口用的大吊车等。车皮还向非洲其他国家出口。这是工人在工作。新华社记者 陈一飞摄


第7版()
专栏:

拉美议会议长主张合理解决外债问题
南美三国外长决定就外债等问题联合行动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6月23日电 新当选的拉美议会议长莱昂今天在这里说,拉美国家的外债“不能加在人民身上来偿还”。
拉美议会已决定在今年10月召开特别会议,讨论拉美外债问题。
在这次会上当选为议长的莱昂说,外债已影响了拉美各国,“要偿还外债是不可能的”。他指出,在拉美议会中,人们日益主张拉美国家不能以超过15%至20%的出口收入还债。
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6月24日专电 记者管彦忠报道:6月22日和23日,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三国外长在乌拉圭的埃斯特角举行会晤,分析拉美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要求北方国家更加公正地对待拉美外债问题,决定在外债及争取中美洲和平等问题上加强联合行动。
这三个国家共欠外债一千五百六十亿美元,接近拉美外债总数的一半。三国外长认为,要推动重新谈判拉美外债的共同行动,有条件地与发达国家谈判贸易问题,要求他们更公正地对待拉丁美洲的金融和经济问题。乌拉圭外长伊格莱西亚斯还宣布,将作出努力增加卡塔赫纳集团的成员(目前十一国),寻求解决外债问题。


第7版()
专栏:法国通讯

“同我的伙伴在一起!”
本报记者 翟象乾
6月15日晚上,巴黎协和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反对种族主义集会。广场周围矗立着四只巨型手掌,手掌上写着“不许动我的伙伴!”它是法国反对种族主义紧急行动委员会提出的口号。去年12月以来,售价五法郎一个的小手掌徽章已经售出一百万个以上,象征着法国反种族主义运动已经广泛开展。
参加这次集会的有近四十万人,其中有些人是从外省专程赶到的。广场一边搭起两个七十多米宽的大舞台,舞台之间还竖起一个巨大幕布,将舞台上的景象投影出来。三十多名著名的法国和外国歌星,演唱了反种族主义歌曲。他们的艺术显示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描绘了各民族和睦相处的图画。
大会主持人要求全体为遭到种族主义攻击的死难者默哀一分钟。1983年底,一位来到巴黎观光的阿尔及利亚青年在驶向马赛的火车上,被几名种族主义者活生生地抛出车外当场死亡,这一事件当时震惊了全法国,后来被拍摄成电影《地狱列车》,搬上银幕。自那以后,攻击外籍移民的暴力事件接连发生,去年11月两名土耳其工人被无端杀害,今年3月,一名摩洛哥青年被陌生人在路上杀害,4月,一名阿拉伯青年工人因为同一名法国妇女谈话,被人枪杀,接着不久,巴黎一家影院放映犹太人电影节影片时发生爆炸,十八人受伤……
目前法国有四百五十多万外籍移民。近年来法国种族主义思潮随着经济危机发展而日益泛滥,某些人竭力宣扬外籍移民导致失业人口增加,公开煽动种族主义情绪。在这种宣传的毒害下,一些无知、愚昧的青年人便把社会和个人的不幸全部归罪于外籍移民,制造了仇恨和对立。
这种情况已引起多数法国人和外籍人的不安,各地不断举行反对种族主义的集会游行。法国各界人士进行的斗争得到了西欧各国广泛的同情和支持。“不许动我的伙伴”的口号在比利时、瑞士等国家迅速传播,引起千百万人的共鸣。欧洲议会还组织了专门委员会就种族主义的现象进行调查。事实表明,种族主义在法国和西欧都是不得人心的。协和广场集会则被当地报纸认为是法国最大的反种族主义示威。在这次集会上,人们发出了新的口号:“同我的伙伴在一起!”广场上,人们的肤色、年龄不同,但今天和明天,他们都将在一起!


第7版()
专栏:

美关闭设在洪都拉斯的军事训练中心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 特古西加尔巴消息:美国国防部22日宣布正式关闭设在洪都拉斯的地区军事训练中心。
美国国防部证实说,这是由于未能同洪都拉斯就继续开办该中心以及继续使用用于该中心的一千八百万美元的问题达成新的协议后采取的行动。


第7版()
专栏:

南共联盟中央将一名学术骗子开除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六月二十三日电 (记者杨达洲)南斯拉夫报刊最近报道了一名学术骗子被解除南共联盟中央委员职务的事件,在这里引起轰动。
这名学术骗子叫杜尚·韦利科维奇,原系一名普通职员,一九七二年,他自称在巴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马其顿共和国首府斯科普里大学经济系相继被聘为副教授、教授和终身教授,最后还混进了南共联盟中央委员会,并担任南共联盟中央行政和财政委员会主席。
据此间报刊揭发出来的材料,韦利科维奇根本没有获得博士学位,他只有一张证明他完成研究生学习,即获得硕士学位的文凭。十几年来,他就是凭这张硕士文凭,招摇撞骗,钻空子,步步高升。
南斯拉夫《政治报》在评论韦利科维奇事件时说,“毫无疑问,不论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这一事件都应该使人从中吸取教训。”


第7版()
专栏:世界见闻

外国职业教育和培训一瞥
新兴科学技术的应用,使产业结构和劳力供需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许多国家正在采取措施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以适应形势的需要。
为克服普通教育同社会发展需要脱节的弊病,越来越多的国家已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苏联去年通过的教育改革方案,其核心之一,就是要大力发展和进一步完善职业技术教育。这个改革方案要求在五年至十年内普及职业技术教育。英国教育界正在开展一场“技术和职业教育创新”的实验,要把中学教育与工业发展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在实验中,学生所选修的学科内容由学校和企业双方代表商定。联邦德国有三分之二从十五岁到十八岁的青年接受由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培训的双轨制教育。法国、瑞典等国家强调教育要“面向劳动世界”,在中学阶段就施以职业技术教育,为劳动市场准备后备力量。这些国家采取的措施不一,但共同的目的是使青年在走向社会之前就做好思想、知识和技能的准备。这是当前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
教育改革的另一趋势是推进以职业培训为主的成人教育。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职业培训在世界各国发展很快。如美国80%的企业都订有科技人员进修计划。日本93%的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工作。苏联拥有庞大的社会业余教育网,每年参加在职学习的人有三千二百万之多。联邦德国1983年接受各种形式职业培训的人数达二百六十万,占全部就业人数的10%左右。
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坦桑尼亚全国设有二百五十多个培训机构,使本国人经过培训便可以接替过去由外国人担任的许多工作。印度把传统的“一劳永逸”的教育(指依靠学校的一次性教育)改变为“终身接受教育”,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元济·(附图片)
左图:联邦德国慕尼黑一所聋哑人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操作计算机。
下图为日本东京烹调师学校的学员在上烹调课。操作台上方有两台录像机,不管坐在那一角度都能将教师的操作过程看得一清二楚。
 徐启新摄(新华社稿)
美国各地的职业技术学校除了能把新兴科学技术引进教学内容外,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经常让学生去有关部门实际操作。左图为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市接受职业培训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修理卡车。
右图为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一培训中心在给学员们上食品营养卫生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