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6月2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在华罗庚同志骨灰安放仪式上的悼词
陈丕显
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中国杰出的数学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华罗庚同志。1985年6月华罗庚同志应邀去日本讲学,12日在日本东京第一次讲学后即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不幸逝世,终年七十四岁。
华罗庚同志是中国科学院主席团委员和数理科学部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和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华罗庚同志的逝世,是我国学术界和全国人民的一个重大损失。全国人民为失去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万分悲痛。
华罗庚同志是我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他关于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华罗庚同志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二百多篇学术论文和专著,由于他在科学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先后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他的名字已载入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华罗庚同志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华罗庚同志也是我国最早把数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他就走出书斋和课堂,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工艺问题的数学方法为内容的“优选法”和处理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简称“双法”)。他亲自组织和领导了数以百万计的工人、农民、战士和工程技术人员推广“双法”,使“双法”得到广泛的普及和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培养了一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科普队伍。为了让更多的劳动者掌握“双法”,他还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写出了介绍“双法”的科普读物。毛泽东同志对他在科学上这一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十年动乱期间,周恩来同志支持华罗庚同志继续从事“双法”的研究和推广工作。1982年胡耀邦同志给华罗庚同志写信,充分肯定他把数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号召“更多的同志投身到新技术、新工艺攻关的行列中去,从而把我国的四个现代化推向前进”,共同建造中国的“通天塔”。
华罗庚同志不仅是一位在困难条件下自学成才的杰出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经历过新旧两个不同时代,从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早年,他曾投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是李公朴、闻一多烈士的挚友。新中国的诞生,更加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他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终身教授的优厚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的怀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一切爱国知识分子的称颂。华罗庚同志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强烈要求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十年动乱期间,他虽然遭到迫害,但未动摇对党的信念。他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1979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宿愿。他把入党作为自己前进道路的新起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顾年老体弱多病,以惊人的毅力,经过近三年的拚搏,终于重新追忆写出了《计划经济大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
华罗庚同志还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是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他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为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他积极参加民盟的活动,为民盟工作的开展,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和实现祖国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加强我国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华罗庚同志尽一切可能扶持年轻一代成长。他十分注意发现优秀人才。他是新中国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的创始人、组织者。他引导青少年从小热爱科学,进入数学研究领域,扶持他们成为我国新一代的数学家。
华罗庚同志顽强拚搏,为四化奋斗到最后一息。今年6月3日,他带领一批中年业务骨干赴日本进行学术交流。在向日本数学界作学术报告的讲坛上,当讲完最后一句话时,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我们敬爱的华罗庚同志,为加强中日两国人民和科技界人士的友好合作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实现了他“最大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壮丽誓言。            
          (新华社北京6月21日电)(附图片)
一九三八年,留学英国的华罗庚回到祖国,在西南联大任教。这是他和家人在昆明的住宅前留影。
1978年春,华罗庚出席全国科学大会,与中青年数学家杨乐(左一)、张广厚(左二)、陈景润(右一)在一起。
1983年7月,华罗庚不顾年迈体弱,千里迢迢来到大庆,带着氧气袋坚持工作,帮助大庆油田解决生产难题。
十年动乱期间,华罗庚坚持深入基层,推广“优选法”。这是他同湖北宜昌制药厂的工人一起进行“优选法”的应用试验。  (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华罗庚同志生平介绍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卓越领导人、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主席团委员及学部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华罗庚同志,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于1985年6月12日晚在日本东京不幸逝世,终年七十四岁。华罗庚同志的逝世是我们党和人民在科学技术事业上的一个重大损失。全国人民为失去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万分悲痛。
华罗庚同志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城市贫民的家庭。1924年他从金坛县立中学初中毕业,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因家庭贫困,一年后离开了学校,在父亲经营的小杂货铺当学徒。在此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数学。1929年,他在金坛中学任庶务会计,开始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论文。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受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重视。经熊教授推荐,他1931年到清华大学工作。他只用了八年的时间,从管理员、助教、讲师进而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深造。1938年受聘任昆明西南联大教授。在极为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他白天教学,晚上在菜油灯下孜孜不倦地从事研究工作,写下了名著《堆垒素数论》。但在国民党统治下,这一名著无法出版,只好送到国外出版,直到解放以后才以中文版在我国正式发行。1946年秋,迫于白色恐怖,他出走美国,先后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1950年,华罗庚同志响应祖国召唤,毅然从美国回到北京,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会长等职。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
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他的著名学术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数函数论》,由于应用了前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在数学领域内做了开拓性的工作,于1957年荣获我国科学一等奖。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王(元)方法”。华罗庚同志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二百篇学术论文,十部专著,其中八部为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他还写了十余部科普作品。由于他在科学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先后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他的名字已载入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华罗庚同志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十亿中国人民的骄傲。
华罗庚同志也是我国最早把数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他就走出书斋和课堂,来到广阔的工农业生产实践之中。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工艺问题的数学方法为内容的“优选法”和处理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简称“双法”),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写出了《优选法评话及其补充》和《统筹法评话及补充》两本科普读物。二十多年来,华罗庚同志为推广“双法”,足迹遍及全国二十六个省、市、自治区。他组织和领导了广大工人、农民、战士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推广“双法”,使“双法”得到大面积普及和推广,以至运用到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研究,不仅为节约能源,增加产量,降低消耗,缩短工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培养了一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科技队伍。毛泽东同志对华罗庚同志在科学上的这一创新曾给予高度评价,1964年和1965年两次写信给华罗庚同志,祝贺和勉励他“壮志凌云,可喜可贺”,“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十年动乱期间,当华罗庚同志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时,周恩来同志以大无畏的精神挺身而出,保护华罗庚同志,支持他继续从事“双法”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胡耀邦同志1982年给华罗庚同志写信,充分肯定他把数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号召“更多的同志投身到新技术、新工艺攻关的行列中去,从而把我国的四个现代化推向前进”,共同建造中国的“通天塔”。
华罗庚同志是一位经历过新旧两个不同时代,从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早年,他曾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是李公朴、闻一多烈士的挚友。1946年春,他应邀赴苏联访问,写下了《访苏三月记》,表达了他对社会主义的向往。新中国的诞生,更加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他看到“祖国已黎明”,放弃在美国终身教授的优厚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的怀抱。在横渡太平洋的航船上,他致信留美同学:“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他爱国不怕险,纯真赤子心,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一切爱国知识分子的称颂。华罗庚同志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特别是在把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强烈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十年动乱期间,他虽然身处逆境,但也未动摇对党的信念。拨乱反正以来,他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心情舒畅,精神振奋。1979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宿愿。他在答邓颖超同志的祝贺中兴奋地写道:“沧海不捐一滴水,洪炉陶冶砂成金,四化作尖兵”;“横刀那顾头颅白,跃马紧傍青壮人,不负党员名”。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他把入党作为自己前进道路的新起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顾年老体弱多病,以惊人的毅力,经过近三年的拚搏,终于把十年浩劫中被盗走的手稿重新追忆出来,写成了《计划经济大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不仅完整地记述了以往的研究成果,而且有了新的发展。
华罗庚同志还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是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他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为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他积极参加民盟的活动,为民盟工作的开展,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和实现祖国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他多次出国访问,广交朋友,在华裔知识分子中从事大统一、大团结的工作,常以“海外有知己,天涯成比邻”的诗句,来激励海外华人为祖国四化建设和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出力,并为加强我国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华罗庚同志是推动我国科学事业前进的伟大数学家,是中华民族一代人自学成才的典范。华罗庚同志的一生是光荣的、战斗的、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为了振兴中华和人类进步,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人民的科学事业。他走过的道路,是本世纪我国知识分子前进的光明大道。华罗庚同志给我国和世界科学文化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他是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学习的榜样。
华罗庚同志自学成才,勤奋求实,勇于开拓,永远向前。他一共上过九年学,只有一张初中毕业文凭,最后能成为蜚声中外的杰出科学家,完全是依靠刻苦自学取得成功的。他即使到了晚年,在学术界的声望和地位已经很高,仍然手不释卷,顽强地读和写。他从不迷信天才,认为:“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他提出“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的名言,作为对自己的告诫。直到他逝世前不久,还这样写道:“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剂,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就是华罗庚同志成功之路的秘诀。
华罗庚同志热爱祖国,热爱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常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的。”他把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和对党的热爱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只要是党的需要他愿赴汤蹈火。他把“一心为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衡量一切是非真谬的尺度。他把自己的思想、行为、追求、理想,溶于祖国、党、人民的最高利益之中,不愧为一位品德高尚的共产党人。
华罗庚同志精心扶持年轻一代茁壮成长。他十分注意发现和推荐脱颖而出的拔尖人才。他是新中国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的创始人和组织者,引导青少年从小热爱科学,进入数学研究领域,扶持他们成为我国新一代的数学家。
华罗庚同志顽强拚搏,为四化奋斗到最后一息。十年前,华罗庚同志第一次患心肌梗塞症,出院后曾留下这样的诗句:“壮士临阵决死,哪管许多伤痕,向千年老魔作战,为百代新风斗争。慷慨掷此身。”1982年秋,他因日夜写作,劳累过度,第二次患心肌梗塞住进了医院。他在病床上谆谆要求助手们坚持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方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推动应用数学的发展。今年6月3日,他带领一批中年业务骨干赴日本进行学术交流。12日下午,在向日本数学界作学术报告的讲坛上,当他讲完最后一句话时,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我们敬爱的华罗庚同志,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为加强中日两国人民和科技界人士的友好合作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实现了他“最大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壮丽誓言。
华罗庚同志与我们永别了,华罗庚精神将永存。
(新华社北京6月21日电)


第3版()
专栏:

紫金山天文台观测到贾科比尼—津纳彗星
据新华社南京6月21日电 紫金山天文台行星研究室自6月14日凌晨,已连续几天用双筒望远镜观测到贾科比尼—津纳彗星。
据介绍,对贾科比尼—津纳彗星进行空间探测的美国宇宙飞船“国际彗星探险者”,已于1978年8月12日发射。这艘飞船1983年12月22日作近月飞行之后,离开了地月系统,正朝着这颗彗星飞去,计划于世界时今年9月11日十一时零分穿过这颗彗星的彗尾内部,为六个月后其它宇宙飞船探测哈雷彗星探索经验。
“国际彗星探险者”对这颗彗星探测的成功与否,依赖于地面观测所确定的精确位置作导航。为此,世界上许多天文台都在对这颗彗星进行观测。
紫金山天文台已将观测到的贾科比尼—津纳彗星的精确位置迅即电告“国际哈雷彗星联测”,为空间探测这颗彗星提供了可靠数据。


第3版()
专栏:体育

第六届全运会筹委会在穗成立
三十八项决赛分布在十四个赛区进行
欢迎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届时回来参观
本报广州专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运会筹备委员会6月20日在广州正式成立。广东省省长梁灵光任主任,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副省长杨德元任副主任。常务副主任由王屏山、袁伟民、徐寅生和叶选平担任。筹委会秘书长由广东省政府秘书长李祥麟担任。
20日,筹委会举行了首次会议,梁灵光在会上说:广东省人民和体育界要以全运会为动力,进一步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以新的成绩、新的纪录迎接全运会召开。他热烈欢迎台湾同胞和港澳同胞及海外华侨届时回来参观。
第六届全运会的吉祥物,以羊头人身代表羊城的图案也在筹委会首次会议上通过。
第六届全运会将于1987年11月在广东省举行,三十八个竞赛项目的决赛分别在广州、江门、佛山、海口、深圳、石龙等十四个赛区进行。
为了方便海内外记者采访,第六届全运会将设立新闻中心,在各个场馆给记者安排比较好的席位。
(王政富)


第3版()
专栏:体育

“乒协杯”乒乓球赛开幕
新华社沈阳6月21日电 (记者龚俊国)我国乒坛史上空前盛会——全国首届“乒协杯”乒乓球赛今天在这里拉开战幕。
参加这次杯赛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解放军、火车头体协、水电体协、煤矿体协、石油体协等三十三个代表队的三百三十多名男、女运动员。其中有名扬中外的乒坛高手,也有崭露头角的乒坛新秀。
这次杯赛共设男、女团体,男、女单打,男、女双打和混合双打七个项目。团体赛先分成四个组进行预赛,列各小组第一、二名,三、四名,五、六名,七、八名的队再分别进行淘汰赛(增附加赛)决出团体赛全部名次。五个单项的比赛均采用淘汰赛。男、女团体赛取前六名,各单项赛取前五名(第三、五名为并列)。
男、女团体赛今天上午已全面铺开。全部比赛将于本月30日结束。


第3版()
专栏:体育

何灼强破四十八公斤级举重两项全国纪录
新华社福州6月20日电 广东选手何灼强今天在这里开始的第一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举重(乙组)预赛四十八公斤级比赛中,以一百点五公斤和一百二十五点五公斤的成绩,分别打破了这个级别抓举一百公斤和挺举一百二十五公斤的全国纪录。何灼强的这两项新纪录都是在第四次试举中创造的。


第3版()
专栏: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主管领导下厂 连吃带拿 板鸭厂遭难 主管部门竟如此主管
科技力量上山 综合开发 基诺山有幸 贫困山区非注定贫困
《江西日报》△赣州市水西乡新建的村办企业水西板鸭厂投产三个月,仅上级主管部门白吃白拿的板鸭就达二千八百多元
《云南日报》△一向贫困落后的西双版纳基诺山区组织科技力量上山后,面貌大变,人均纯收入增长三倍多,毁林开荒基本杜绝
《山西日报》△代县县委书记张健忠下苦功学习法律,获得律师职称后,组织县级领导学习法律,全县出现了学法、遵法用法的好风气
《福建日报》△临时工卓建新赤手与持刀歹徒搏斗,团省委授予他“安珂式青年”荣誉称号
《湖北日报》△武钢引进的一米七轧机系统从消化吸收走向全面创新,现89%的备品、备件由国内供应,今年将达到或超过核定设计能力
《南方日报》△去年10月才成立的广东电力开发中心,已集资一亿六千多万元用以办电,有效地加快了广东重点电力工程的建设
《中国交通报》△川、滇、黔、桂、渝进行交通连网建设,计划在两、三年内修通一批断头路,黔煤运输成本可望下降
《辽宁日报》△“店大不欺人,为民情更深”——沈阳联营公司今年以来增加四十六项方便顾客措施,收到表扬信一万五千件
《光明日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头颅断层扫描机室,开展二十四小时急诊服务,被全军公认为使用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大
《广州日报》△广州眼库成立两年来,已进行了一百七十例角膜移植手术,成功率达77%
《文汇报》△上海高校重视发展学生党员,1980年以来,有三千七百五十余人入党
《青海日报》△青海省文化局初步制定了省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实施办法,普遍实行团长负责制,合理调整现有文艺团体
《中国环境报》△综合利用工业废料变废为宝,平顶山每年消化粉煤灰五万多吨
《河南日报》△新乡机床厂七名厂级干部把应当给自己晋级的指标全部让给了下级
《沈阳日报》△沈阳市在中小学生中开设电子计算机普及课,五万多名中小学学生可以独立操作计算机
《甘肃日报》△最近甘肃老区华池县与湖北省宜昌医学专科学校签订合同,选送学生委托校方培养,付给校方学费,学生由县上统一分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