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6月1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建议

要合理利用土地
叶耀先
土地是一种自然资源。任何资源都有一个如何利用的问题。随着人口的日益增长,世界上土地利用问题的矛盾日趋尖锐。联合国在一个报告中曾经指出:“我们不是继承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目前我国的情况虽然还未达到如此严重的程度,但我国人口多,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不足十四亩,仅为世界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如何妥善解决土地利用问题,在我国更显得重要而紧迫。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土地是地球表面的一个特定区域的自然综合体,包括与这一区域上下垂直的生物圈的所有属性(如大气、地貌、土壤、地质和水文等)以及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后果。古往今来,人类栖息在土地上,依赖土地生存和发展。土地之于人类,犹如水之于鱼儿,须臾不可离开。
土地利用有强烈的相关性。任何一块土地的利用不仅影响到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而且还要影响到生活在其周围土地上的人们。例如,在一块地上盖起一座农药厂,如果排污处理不好,附近农田就要遭殃;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建设一条铁路或公路,沿线地区就会出现城镇,从而带来繁荣。土地利用恰当可以赐福,使用不恰当会降祸。
土地是供应有限的资源。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土地已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保护农田,合理利用土地已成为整个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我国人均耕地仅一亩半,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我国城乡用地缺乏规划,有限的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如不及早解决,会给子孙后代留下隐患。
土地利用关系到人民生活的质量、经济建设的速度与效益。我国解放以来城市人口增长大大超过城市用地的增长,有的省,城市用地增一倍,而城市人口却翻了三番。目前我国城市建成区人均用地约为七十二平方米,仅为世界城市人均用地二百六十三平方米的27%。生产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一般以各占一半为宜,而我国生产平均用地为生活居住用地的一点七倍,有的地方高达五倍。用地结构比例不协调必然造成环境质量下降,人民生活质量下降。再拿建设征地来说,由于没有土地利用规划,国家建设用地又没有预先准备,只好现征现用。土地闲置,多征少用,早征晚用,征而不用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地方征地补偿费越来越高,附加条件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必然导致基本建设造价提高,速度延缓。
土地利用是动态的。土地利用是经常处于变化之中的,城市居住用地变为商业用地,农业用地变为工业或城乡建设用地,如此等等。如果管理不严,合理的土地利用可能会由于改变用途而变为不合理。
综上所述,可见合理利用土地,积极治理和改造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土地利用规划。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迄今仍未制订土地利用规划。美国东北部的城市可以在空地内再安插一亿人,东京在四十公里半径范围内有足够空地可以容纳大量增加的人口,但人们还被迫在离城五六十公里的地方寻求居住空间;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郊区空地竟达70%。土地利用不合理的情况比比皆是,都是因为没有完善的土地利用规划及相应的土地利用政策。
土地利用规划的总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做到对社会、国家、单位和个人都有利。具体地说,可以有以下十条:
1、保护土地,以保证提供人民生活所需的物质(如食品、纤维、木材等);
2、保护风景区和历史名胜古迹,以维护祖国文化遗产;
3、限制自然灾害地区(如洪泛区、地震区、滑坡区等)的建设,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为国家、地区及小区提供所需的土地;
5、通过有计划的开发,为居民提供足够的住房和良好的小区服务,以达到城市延拓最小,生活质量最优;
6、通过合理安排工业和废物堆放场地,使土地、空气和水污染尽可能减轻;
7、使所需交通车辆最少,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8、保护野生生物和易损环境;
9、通过保护绿地和开发建成区的闲置土地,以防止城市延拓;
10、防止不适当用地,以保护人民健康、安全。
目前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分散。国家计委管国土整治规划和农业区划,农牧渔业部管农村土地,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管城市土地。由于城市和农村难以严格区分,所以经常扯皮。建议尽早成立统一管理全国土地的机构,实行中央统管与部门分管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第5版()
专栏:

  决策学——一门新兴的学科
  姜圣阶 张顺江
人们经常面临着决策问题,小至个人行动,大至治国安邦,都有个决策问题。决策正确与否,后果很不一样,尤其是领导部门、领导者、管理者的决策正确与否,会影响国家的建设和人民的生活。人们怎样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决策有没有规律可循?人们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探索。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作为管理科学的核心的决策学,也建立和发展起来了,成为一门新兴的大学科。
决策是对未来实践的方向、原则、目标以及坚持方向、贯彻原则、达到目标的方法与手段所作的决定。这里,
“实践”指的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显然,决策是见之于客观的主观能力,是一种主观意志的表现。这种主观意志是否能够通过客观行动而实现,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实践结果与主观的意志(目的)达到了统一,我们就说它是科学的决策,否则就不是科学的决策。决策学就是研究如何获得主观意志自由的规律的科学,就是寻求人类如何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规律的科学。在主观能力与客观实践这个矛盾对立统一体中,它着重研究人的主观能力如何正确地认识、驾驭、控制客观世界(自然和社会)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并使之为人类带来利益,防止近期和远期的不利后果。它的研究几乎涉及所有学科,因此又是一门综合性的大学科。从决策本身说,决策学要研究其要素、结构、理论、原则、方法、程序、组织以及科学决策的检验准则等等。广义的决策学还包括具体问题的决策研究。决策研究,是应用决策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军事各重大领域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重要问题在各种情况下的运动规律,指出其发展方向与趋势,分析其发展过程与所需条件,研究并制订出最佳的发展方案,提出可供选择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手段与方法。
人类的决策活动已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出现过很多作出英明决策的名人、伟人,但由于受到历史的限制,他们的决策都没有超出个人才能的局限。也就是说,他们的决策还处在“领导艺术”阶段。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现代决策理论与方法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实践证明,只有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才能建立起决策学的理论体系。本世纪四十年代出现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及其近年来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归一化的发展,为决策科学的建立提供了严密的方法论基础。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出现的运筹学、仿真与模拟理论、系统工程学、系统分析、网络技术以及现代数学、自动化理论与技术、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又为决策学的定性、定量分析奠定了良好的现代方法与技术的基础。
决策学这门新兴科学一出现,就受到很多国家的政府和一些大企业的重视。决策科学的专门研究机构纷纷建立,它们以“智囊团”的角色,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与社会各界决策人物提供重要咨询,并向社会普及决策科学的知识。从目前一些国家的情况看,决策学的发展趋势是:从个人决策向团体决策发展,从定性决策向定量决策发展,从单目标决策向多目标决策发展。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好形势下,普及、传播决策学知识,已是当务之急。特别是走上领导岗位的新干部,更需要迅速掌握“领导的科学”——决策学。


第5版()
专栏:

  西部应大力发展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 李文
人民日报4月25日在“科学园地”版上转载了顾为群等同志的《开发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设想》一文,提出以“开煤矿、修铁路”作为开发西部的开端的设想。5月16日又登载了胡焕庸同志的《关于开发我国西部的商榷》的争鸣文章,提出了“一不靠煤,二不靠油,而靠草地”的主张。
胡焕庸同志的“建设草地”的主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然而,如何开发我国西部地区,从根本上使西部六千万人走上富裕之路,还值得商榷。
胡焕庸同志说:“纵观世界历史,许多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都是靠开发草地起家的。”这是事实,然而这些国家的气候条件与我国西部地区的气候条件有着天壤之别,这些国家的牧场都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而我国西部地区位于世界上最大最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区,绝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二至三倍。虽个别地方降水量在四百毫米至六百毫米,然而,降水期太集中,多在夏末秋初,而冬春则严重干旱。现在大部分牧场已经超载,再新辟草场一时还难实现。要实行“草场革命”,就必须考虑其革命的基础和对象,决不能再搞“人定胜天”的“大革命”。
我认为,“开煤矿、修铁路”、“建设草地”都应重视,然而要从根本上开发西部地区,却要大力发展教育。
西部地区地大物博,六千万人走向富裕之路应该说是不困难的,然而,事实为什么与此相反呢?
我国西部地区旧文盲未扫除,新文盲又在出现。面对丰富的资源,人们束手无策,或任其久贮,或出卖原料。我们应当看到,整个西部地区的科学教育事业已大大落后于时代,如果再不采取措施,这个距离将会愈来愈大,后果不堪设想。
要讲百年大计,从根本上开发西部地区,就应让西部地区的人民有能力开发西部地区,这就不能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第5版()
专栏:

  土地利用与玛雅社会
拉丁美洲的玛雅社会自公元前八百年开始人口不断增长,平均每隔四百年左右就翻一番,到公元九百年已经达到五百万人,其人口密度同今天人口最密集的农业社会不相上下。但是,在随后的几十年内,人口突然下降,以至使具有高度文明的玛雅社会完全毁灭。
人类早期文明何以毁灭?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人们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外来入侵所造成。但是,国外最新资料表明,玛雅文明毁于自己先辈之手,土地利用失控和耕地生产能力衰竭是其覆灭的根本原因。专家们指出,在公元前二百五十年左右,在玛雅人栖息的地区,土地利用已经失控,森林几乎砍伐殆尽。土地利用的混乱导致耕地表土大量流失,而水土流失又造成耕地生产能力衰退,从而使粮食供应不足,社会经济崩溃,曾经一度繁荣的玛雅社会因而告终。
土地是有限的自然资源。耕地不仅是农业的基础,而且也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土地利用一旦失控,人类需要的食品、纤维和木材就难以提供。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是无情的,它不会谅解人类的认识水平或疏忽。因此,我们应该下大力气管好用好人类所赖以生息的土地。
 (叶先)


第5版()
专栏:草木“百家姓”

  樟——江南宝树
  范良智
我国的樟脑及樟油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樟木箱在国际市场上也久负盛名,这与广植樟树是分不开的。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樟树到处可见,台湾省种植最多,次为江西、福建等地。它们或生于青草坪里,浓荫覆地,亭亭玉立;或长在山坡池畔,枝叶繁茂,刚强遒劲。作为庭院树,它端庄秀美,清新宜人;作为行道树,它蓬蓬勃勃,隔噪防尘。
为何取名樟?明代李时珍解释为:“其木理多文章,故谓之樟”。
樟树为常绿乔木、长寿树种。树高可达三十至五十米,胸径三至四米,树龄能达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树皮呈黄褐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裂。
樟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其木材纹理细致,易于加工,有芳香,能驱虫,耐水湿,抗腐朽,古建筑中常为栋梁之材。制成箱柜,存放衣物,不起虫、不生霉。一些较大的图书馆,对于珍本、孤本书籍及重要文献资料,多用樟木夹板捆住,贮于樟木箱柜之中,防虫防霉抗老化,效果极好。樟材、樟叶经过蒸馏可制得天然樟脑,是医药、炸药、防腐剂、杀虫剂的原料。将樟树根、干、枝、叶蒸馏,滤去樟脑,可得樟油。
樟还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樟叶油制剂可治喘息型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据现代医学研究,樟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对二氧化硫、氯气有较强的抗性,故得到环保工作者的青睐,列为工矿区抗污染的优良树种。
樟的生活力较强。用种子繁殖,随采随播,也可育苗移栽。樟喜温暖湿润气候,在深厚、肥沃的酸性或中性黄壤、红壤中,生长最为适宜。


第5版()
专栏:争鸣

  也谈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
  洛阳市经济技术研究中心 张赞恭
顾为群、黄方毅两同志的《开发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设想》一文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胡焕庸同志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的争鸣,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这个问题争鸣“透”了,对我国西部地区、甚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我非常赞成让更多的人(专家和非专家)来参加这种经济发展战略的讨论。这样,一可使大家“吃透”我国的基本国情,二可帮助国家制订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避免重大的决策失误。
现在,我也就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发表一点意见。
在制订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前,首先要真正“吃透”这个地区的基本区情,即了解这个地区真正的优势是些什么,劣势又表现在什么地方,以便采取扬长避短的战略措施。
我认为,我国西部地区的突出优势是:地大物博、资源众多。正如顾、黄、胡三同志举出的煤多、(石)油多、草(原)多、(牲)畜多。劣势是:远离沿海、交通不便、资金和技术缺乏、管理落后。上述劣势制约了上述优势的发挥,使这个地区难以改变落后的面貌。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应采用这样的方针和措施,即:立足优势,畅开“区门”,实行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开发该地区的资源宝藏,然后进行就地深加工,出售精细加工产品。
这样作的好处是:减少运输、扩大就业、降低成本、增值增利。
具体措施是:把一次能源煤炭经过深加工,变成二次能源——电和煤气,利用导线和管道分别把电和煤气送往缺能的沿海地区或国外。
草原多可多养牛、羊、马、骡等牲畜。但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方法,变人工饲养为机械化饲养,变不科学饲养为科学饲养。牲畜多了,也可就地利用和深加工。
总之,加工越深,增值越多,得益越大,繁荣越快。
现在的问题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领导和经济工作者,如何在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上作好文章,能创造一个吸引外资去办“大事”的良好环境。在具体作法上,要抓好技术经济论证,防止决策上的失误。


第5版()
专栏:国际科技

  用火山凝灰岩过滤污水
大型畜牧企业的污水处理是一个复杂问题,又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普遍采用的污水处理工程,需要大量投资添置复杂的设备,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因此,寻找简便易行、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方法,是各国环境保护工作者共同面临的课题。
罗马尼亚专家建议,在畜牧企业污水处理系统中,可以使用火山凝灰岩作过滤器。火山凝灰岩是火山喷发出来的灰砂等物质胶结成的红褐色、黄色或灰色的岩石。凝灰岩一般质地疏松、多孔隙。组成凝灰岩的某些矿物质具有离子交换性能,可以清除污水中所含的有害物质。这种微孔岩石对于水中的悬浮颗粒有良好的吸附作用。污水经过过滤与澄清之后,再进行生物处理,可达到基本净化。因此,采用火山凝灰岩的污水处理法很有推广价值。
(项岚 邹渝)


第5版()
专栏:国际科技

  伸缩自如的光导电缆
日本住友电气工业公司,近来研制成功一种螺旋状可伸缩光导通讯电缆。
现在制作光导电缆用的石英玻璃纤维,与铜质通讯线相比不仅柔软度差,而且在作成螺旋状绕线后,还会出现障碍信号传导、光纤维本身寿命缩短等现象。该公司将光纤维直径由通常的一百二十五微米增至一百四十八微米,改变了纤维内部的光折射率,难题便迎刃而解。
这种伸缩自如的光导电缆,主要用于机器人、吊车等移动机械的信号传送。随着光导纤维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光电缆的使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广。 (陈兴华)


第5版()
专栏:

北京市牛奶公司所属各厂,积极生产奶制品新饮料投放市场。目前已增加了酸奶露、杨梅奶露等二十多种新产品。图为北京市东直门外乳品厂技术人员正在检验果料酸奶的质量。
             新华社记者 郑书福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