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5月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银幕上的当代人形象
——近年来电影人物塑造浅议
任殷
近年来,国产故事影片从题材、思想的开拓到风格、样式的扩展,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前进。这里,我想选取几部在观众中影响较大的影片,从塑造当代人形象入手,来认识近年来我国电影创作前进的步伐。
新时期沸腾、奔涌的社会生活,为电影塑造当代人形象提供了开阔的天地。银幕上出现了壮烈牺牲在南疆边防的英雄梁三喜、靳开来(《高山下的花环》);新一代的中学生安然(《红衣少女》);当代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人生》);安徽农村进京当阿姨的玲玲(《黄山来的姑娘》);处在改革关头的青年工人丁大森(《邮缘》)和杜小西(《阿混新传》);活跃在广州市场的个体户青年(《雅马哈鱼档》);面临家庭、事业重重矛盾的厂长(《人生没有单行道》);守卫在孤岛上的小战士(《天涯并不遥远》);奔驰在天山公路上的长途汽车司机(《肖尔布拉克》)……这些人物来自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尽管这些形象取得的艺术成就不很相同,但是他们在总体上反映的今日中国社会是比较广泛和开阔的。他们体现的思想、感情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考是合拍的,彼此相通的。这些人物以鲜明的时代色彩构成了银幕上的社会生活风貌。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对于生活的一种发现。发现固然可以多方面,但归根结底,最重要的是对于人的发现,对于人的思想、感情、内心、性格,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较之一般人有更为敏锐、更为新颖的发现。例如《黄山来的姑娘》的主人公龚玲玲的形象,就是以往银幕上从未出现过的。影片取材平凡,情节平实。变化多彩的生活流程同繁华的城市街道、高矗的居民楼、北京的四合院,汇成了当今都市生活的景象,让人觉得那么熟悉、亲近,简直伸手可触。通过玲玲在三个不同家庭帮工的种种描绘,如同生活一样自然地展现了她的性格。青年演员李羚把这个憨厚、天真、有趣的小阿姨演得维妙维肖。她那洋溢着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性格与带着旧观念的老阿姨形成对照,玲玲自豪地说:“当阿姨就是个体户”。影片在这么个小得不起眼的题材里,开掘出小阿姨活生生的性格,并通过她的经历尽可能地扩大表现生活面,把农村与城市连起来,透露出城乡经济变化的信息。
近年来出现的富有个性色彩的当代人形象,虽然还不够多,但在电影创作上是很值得注目的进展。
《红衣少女》的创作者从对生活的敏锐发现,进入到对人物心灵的细致入微的洞察、把握和体现。安然从评三好生前的焦虑,到评三好生时受到震动,以及放弃三好生过程的复杂心理层次,被刻画得真切、深刻。安然的心理线索与以姐姐安静为主线牵动的家庭、学校交织成社会生活的脉络,在人物心灵上投下了时代和社会的影子。《高山下的花环》里的靳开来,是在摒弃人物性格单一化、模式化方面,迈出很大步子的实例。这一人物的性格和他的遭遇,突出地表现出极左思想尚存的部队生活中的独特性格的独特命运,包涵着历史的和现实的普遍意义。
就我们已经看到的一些影片,人物性格的开掘,较之前几年也有了一些新的深度。不仅仅把镜头对准人物,伸向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把对于人物心理的探索,提升为对于社会生活的缜密思考。人物不再只是为叙述情节而存在,更在体现性格的哲理中,去更广泛更有深度地反映社会生活。
《高山下的花环》善于提炼典型的悲剧冲突,选择了贯穿始终的欠账单作为开启人物心灵的契机。一张欠账单从四面八方扯出了那么些不同命运,不同心灵历程的性格。梁三喜为了掩护战友猝然中弹牺牲,怀里还揣着被血浸透的欠账单,它使我们想到这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英雄,生前肩上的担子该是多么沉重!梁大娘、玉秀为祖国献出了亲人,还执意把一笔笔账还清;吴爽母子搞的曲线调动;靳开来牺牲后没被记功……这些活生生的人物遭遇,让人们在痛心之中涌起了扫除各种障碍的勇气和决心,引起对于人生的幸福和价值的思索。
创造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丰富性,也是近年电影创作有意识探索的课题。影片《人生》着力把社会现实和高加林个人的命运,把人物之间的错综关系和千变万化的感情纠葛交融起来,构成高加林复杂性格的生活依据。高加林生活的沉浮,反映了我国农村长期在“左”的政策约束下一代知识青年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于以权谋私、禁锢人才的现状的不平。影片的上集,作者基本沿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趋向来认识和把握高加林性格的。可是,在下集里,作者从伦理道德观念上把握人物时,便出现了与社会、时代发展趋势相矛盾的观念,消融了高加林这一形象的时代意义。
近年来银幕上出现的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当代人形象,显示了电影艺术家们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把握,同时也显示了对于继承中国电影的传统和借鉴西方电影的艺术手法上,一些艺术家已走向成熟,创出了各自的风格。《红衣少女》在原小说提供的坚实基础上,捕捉到了传达文字神韵的银幕形象。《黄山来的姑娘》采取了类似戏剧性的结构布局,产生了亦庄亦谐和天然去雕饰的自然韵味。《高山下的花环》在生活与感情的升腾和浓聚中创造的英雄主义悲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它为社会主义悲剧塑造英雄形象,提供了成功的经验。《邮缘》以风趣、幽默的色彩描画出青工丁大森从浑浑噩噩生活中开始觉醒,要求上进的精神风貌。《阿混新传》用夸张、讽刺的手法,刻画了吃惯“大锅饭”的青工杜小西无知、无识、令人可气可悲又可怜的性格。这两部影片在极强的娱乐性中包含着思想的深意,很受观众喜爱。它们在艺术上的成功也表明塑造当代人形象的路子是十分宽阔的。
近年来银幕上可谈的人物形象自然远比这里所说的要多。就我们谈及的这些影片,可以认为:对于当代人性格的开掘比前几年有了一些新的深度,蕴蓄的社会内容和人物性格特征比较充实、丰满,在比较优秀的影片中,竭力避免直接图解意念,坚持以塑造人物为中心,努力突破人物简单化、定型化和类型化。
然而,缺憾也极为明显。大胆、严峻地正面揭示当前社会生活矛盾,现实感更强烈,境界更宏阔的影片还太少。塑造走在生活前列,体现时代精神的创业者的新人典型则更少。对于年产百余部影片的现状来说,这两个“少”确实显得刺目。


第7版()
专栏:

创作自由与黄金时代
康濯
胡启立同志代表党中央在中国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继续反“左”,保障创作自由和艺术民主,这使我们文艺界激动莫名,欢欣鼓舞。如果说我国文学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那末创作自由自然又将推动这一时代日益光辉灿烂。就是说,今天我国文学尽管已盛况空前,甚至还时时使人惊喜不置地感到,我们时代的大作家和大作品已屡露端倪,或可说已在出现;但是对照古今中外,比之黄金时代所应拥有的本身的和世界的地位,自又仍然远远不够。当前我们到底还缺乏在生活内容上极其深刻、博大,在人物形象上无愧于高度典型化,并普及于亿万人民心灵中而长久不灭,永远流传的高峰之作,特别是深刻反映当前我国人民新的民族振兴、中华奋起与四化腾飞的好作品还较少,还很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这同黄金时代显然又是不相称的,正待我们付出全部心血,争取更好地担当和实现这一至关重要的历史使命。
至于黄金时代怕也决不只会静止地出现一部又一部杰作,而是可以设想在大量作品不断涌现时,既屡有比较公认的优秀之作,又更有议论纷纷、分歧和争执得莫衷一是之作;而更多的巨著也将只会在议论和争执的读者面愈来愈大的情景中陆续问世。因为对文学的爱好、评价不同乃至分歧、争论很大,这本来就是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创作自由的正常局面下必然之现象。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更多地促进杰出的作品相继诞生。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百家争鸣,就给中华民族永远留下了古代灿烂文化繁荣、发展的榜样。可见只有通过论争和比较,文学才能发展,生活才能前进。而任何事物的无风少浪,包括舆论的完全一致,是只会走向僵化的。
文学上黄金时代的到来,还必将由于创作自由的规律为作家们日益广泛、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促使艺术上各种奇珍异彩的才能争先涌现,各种旧的传统习惯和因袭、落后势力则将时时被冲击,甚至每一有所发现之作都将及某些人们习以为常的封建遗毒和资本主义腐朽习气;因而优秀作品愈多出现,便很可能将日益引起社会上的议论纷纷。并且创作自由还必将启发各种不太成熟的与正常中又常异样的才能乃至所谓怪才不断露头,引导某些既光芒突出又不太完整乃至带有严重缺憾的作品时时出现;而这类作品和怪才又必须肯定,支持与扶植其克服缺憾,顺利、正常地进步、成长和成熟。这样显然将更加招致读者中和文艺界愈益广泛的议论和争执;而对文学和作家议论的社会面越大,那必将是我们的文学同人民心灵的联系日益密切,广大人民中富有才华的杰出者日益显露,文学的成就日益繁荣之时。因而黄金时代的创作自由,自必应提倡和引导各种才能乃至所谓怪才正常地充分地发挥,提倡争论、承认分歧并保证各种风格、观点有正常地、充分地发挥的自由权利。
也正是由此出发,在获得创作自由的保证与黄金时代到来之际,当然不能设想文学的发展将会再也毫无阻力,而必然是一方面“左”的干扰仍将以各种新的面目、形式和规模不时出现;另一方面,极少数带有不健康色彩的乃至错误的作品当也总还会有。何况作家们对创作自由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而将是在更加深入地探寻艺术突破上,在追求理想、生活、修养、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提高上,特别是在各方面对历史必然性的掌握上,永远有着一个逐步深化的曲折过程。这里党和人民的关怀,文艺评论同样自由的、高水平的发展,容许包含有某些错误的好作品发表,以及不同观点的评论和不同评价的作品都同时可以存在,并求得这一切在社会上成为司空见惯的正常现象,就都将是我国文学向着前所未曾达到过的高峰自由攀登的因素,并将如此而不断促进我国文学黄金时代的日益辉煌。


第7版()
专栏:文艺评论

在开拓中积聚力量
——近两年来部分军事题材中篇小说读后
周政保
新时期的军事文学不断地涌现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优秀作品,如《西线轶事》、《高山下的花环》等。近两年来,则呈现出强健而富有锐意的奋进态势。整个军事文学领域,尤其是中篇小说的创作生机勃勃。从《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啊,索伦河谷的枪声》、《鸽哨》、《凝眸》、《没有战功的老军人》、《康巴阿公》、《神岗四分队》、《大冰河》、《沉默的冰山》、《穿迷彩服的儿子在微笑》、《横槊捣G城》等一批中篇佳作所透露的信息来看:军事文学正在开拓中积聚力量,以迎接新的浪潮的到来!
如果不是孤立地对两年来的军事题材中篇小说的创作实践作出品评的话,可以看到,军事文学创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向纵深地带挺进的、而且是十分自由的发展阶段。题材的扩展,寓意的深化,形式的更新与多样化,以及审美意识的提高与作品生命力的增强,都凸现出一种开拓性的当代精神,一种洋溢着求索风尚的艺术品格,一种在思想深度及容括量方面大显身手的创造气度。特别是在人物的塑造上,这些中篇小说提供的形象与性格,是新鲜、独到、富有历史感与当代色彩的。《山中,那十九座坟茔》中的郭金泰、彭树奎,《啊,索伦河谷的枪声》中的冼文弓、刘明天,《凝眸》中的古朴、古沉星,《没有战功的老军人》中的那位值得敬重的“老军人”,《康巴阿公》中的那个曾经是红军的“康巴阿公”,以及其他作品中的那些各具特色的主人公,都是一些来自现实生活、但在以往的军事文学中从未有过的军人形象。艺术的创造性在于新的发现与新的表达,在于新的开掘与新的生活信息的传递——如果不是苛求的话,在这些人物身上,是不难见到这种特质的。诚然,这些新的人物还不能说全都是严格意义上的典型形象,但他们的性格内涵中所包孕的思情意蕴与独特色彩,却是充满了创造性与典型气息的。
我们常说军事文学是英雄主义文学。但英雄主义总是表现为一种历史的或社会的范畴,它所包容的应该是属于时代的思想感情与民族精神。纵观这两年的军事题材中篇小说,可以看到,小说中的英雄主义描写获得了更富有审美价值的深化。《山中,那十九座坟茔》中的郭金泰,是一个可以被称为“英雄”的人物,但这个普通营长的英雄主义精神,是与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经历的磨难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个饱经风霜的军人,他一方面反抗着,一方面又服从着;他最后死了,他的死,既是正义的献身,又是罪恶的牺牲品。英雄主义的精神不仅可以体现在真正的英雄人物身上,也可能被体现在普通人、甚至是有缺损的人的思想行为中。可以认为,在继《西线轶事》、《高山下的花环》之后,现阶段的英雄主义精神的描写,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丰富、厚实、深沉与悲壮。在这些作品里,英雄主义精神所包含的,不仅仅是顽强与勇敢,而是比顽强与勇敢更沉重、更需要意志力量的一种结晶体。因此,这些作品在展现当代军人的英雄主义精神时,既不躲开矛盾,也不回避失败;而不少刻画得颇为成功的人物,大都是在困苦、挫折、乃至失败中显露其“英雄本色”的。在一些作品中,英雄主义精神的描写,并不构成它们直接的美学目标;但作品所要诉诸给读者的,是一种属于全民族的沉思品格与奋进气质——我们也确实从这些作品的英雄主义精神的真诚展现中,感受到了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所具备的那种承担苦痛与走向胜利的素质、力量与气度,以及那种意识到了的民族使命感和自觉性。
军事文学不是一种狭窄的行业文学,而是一种独特的,比军人生活本身更富有思情意义与艺术层次的文学品种。两年来的军事题材中篇小说的创作实践说明,这种“超越题材”的自觉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山中,那十九座坟茔》所描写的,是一种令人深思的悲剧性历史现象。对“龙山工程”的描写所蕴含的审美价值与思考,显然是大大超越了“龙山工程”本身。《凝眸》所具体反映的生活内容,是特定时空意义上的两军对峙,但作品所要求索与追寻的,是一种民族的意愿,一种属于时代的海涛般的深深思考。而《啊,索伦河谷的枪声》使我们看到一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的光辉图画。从表面上看,这些中篇小说描写的都是军人生活与军旅情感形态,但在真正的思情寓意方面,却已挣脱了题材的限制而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扩张与推进。这种超越和拓展,也许,正是我们的军事题材小说痛苦地寻求了多年的艺术道路。


第7版()
专栏:

为无名者铺路
斯群
在前不久举行的作协会员代表大会上,我们见到了许多新面孔,一大批文学新人在成长,文艺界后继有人,心情特别兴奋。
我们《青春》编辑部,现在编辑出版两种期刊,《青春》青年文学月刊和《青春》青年文学丛刊。从创刊那一天起,我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做好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的工作上。所以我们开始规定,在月刊上发表作品的作者,限制在三十五岁以内。其目的是为了保证青年文学爱好者有自己的园地。
创刊前后,我们得到省市党政领导和文艺界的极大关注和扶植。当时,市委负责同志从刊名到编辑部方针的定夺,都很关心。在阅读每期刊物后,总是给予热情鼓励,有时外出,阅读刊物后也寄回书面意见给我们。当我们遇到挫折,则挺身而出,为我们排忧解难。作家方之同志为刊物的诞生置自己的创作于不顾,出谋划策,奔走呼号,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在我们面临刊物发行量大幅度上升,纸张匮乏时,省文联、省作协和省市有关领导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当时《雨花》负责同志表示,宁可《雨花》少出几期,也要支持《青春》。还有首都和全国各地文学前辈都以不同的方式给了我们热情的帮助。在我们创刊五周年时,我们举行了一次比较大的联欢会,这个联欢会的主题就是向一贯关怀和扶植我刊的有关领导和文艺界前辈、作家、评论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表彰了十八位“园丁”,向他们献礼,致敬。
江苏省领导对文学工作的关心,和省市文艺界的团结,是《青春》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外省同志很羡慕江苏这块文学沃土,作为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我们,怎能不感到幸福和温暖呢!
《青春》的诞生,象一切新生事物一样,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果没有省市党政领导、省市文学界前辈的关怀和支持,五年来,我们的道路将会走得很艰难。每当我们提出一个新的设想、新的方针时,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终于一个个克服了。在他们的支持下,顶住了种种压力。
个性和特色是刊物的生命,也是区别于其他文学期刊的重要标志。《青春》的办刊宗旨是为无名者铺路,造就一大批文学新人。着眼于三十五岁以下中青年开始走上或即将走上文坛的“准作家”,为他们提供初试锋芒的舞台,把《青春》视为他们自己的刊物。有的同志曾对这一宗旨提出异议。我们认为,熊掌与鱼不可兼得,十年动乱造成作家队伍的青黄不接,当前最需要的是提掖新人,放眼未来,寄希望于新一代作家的崛起,因此五年来我们甘当文学的第一级阶梯而不悔。我们深切体会到,对象越是单纯明确,越能赢得大多数。我们拥有稳定的读者群,作者队伍也日益扩大,其成份从一开始以大学生为主逐步扩展到各条战线的青年读者。五年来,经我们发现和培养的较优秀的作者有简嘉、姜天明、董会平、赵践、张新奇、余小平等,他们有的是在《青春》发表处女作后起步走向全国文坛的。因此我们对发表处女作十分重视,成功的起跑,对一个青年作者往往有着决定作用。我们除经常刊载无名之辈的处女作外,每年10月创刊纪念日还发处女作专号,“青春文学奖”中还特别设“处女作奖”,这就使刊物不断有新人的名字出现,避免老化。为了顺应作者年龄的增长和创作上日臻成熟,1983年7月又增创了《青春》丛刊,主要发表中青年作者的中篇小说。
作者工作面向青年,作品的内容也必须切合青年的需要。我们强调的“青年写,青年看,着重反映青年题材(去年又增加了“青年评”一项)这一方针,已成为我们办刊的准则。通过各种形式的作品,抒时代之情,写青年之心,力图使刊物富有青春的活力和朝气,从而博得了读者的好评。短篇小说《女炊事班长》、《第九个售货亭》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等都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
我们打算在坚持原有特色的前提下,进一步做好扶植文学新人的工作,加快改革步伐,使《青春》永远年轻。


第7版()
专栏:文艺动态

《文艺报》将改版发行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文艺报》有三十五年悠久历史。为了适应变革的时代和文艺形势发展的需要,将于1985年7月改版为报纸版,每周一期,对开四版。
改版后的《文艺报》(周报)是文艺界第一份全国性报纸。它将以准确、迅速的信息向读者提供:中国文艺工作、创作、理论、演映、文艺家的新动向;对文学艺术创作的及时客观评论;文学艺术创作中重大问题的争鸣;中外文坛新情况、新知识、新探索。
这份报纸集新闻性、评论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身,它将充分发挥中国作家协会的信息优势,力争把它办成中外文艺信息的总汇,社会了解文坛的窗口。
最近,该报试刊号已经出版,正在文艺界内外广泛听取意见,以便使报纸办得符合时代和广大读者的需要,力争做到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雅俗共赏。
(婉)


第7版()
专栏:文艺动态

中国作协召开长篇小说座谈会
中国作协创作研究室四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六日在京召开长篇小说创作学术座谈会。参加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读书班的同志及首都文学评论家、编辑近六十人出席了座谈会,就当前长篇小说创作发展的态势以及长篇小说的现实感和历史感、长篇小说创作中的现实主义深化、民族性格的开掘、典型创造的得失、文学观念的开拓以及艺术手法的创新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不少同志指出,近三年来的长篇小说创作比起前五年来,是跨进了一大步,正在走向繁荣之中:作品数量激增,尤其是近距离地反映变革中现实生活的作品大大增多;在文学典型的塑造上取得了新的成就;作家们进行艺术创新表现了更大的勇气,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展示了更广阔的前景;从事长篇小说创作的作家队伍正在壮大,出现了一批有才气的年青作者。这些成绩都是不可低估的。
但是,有些同志也指出,长篇小说创作比起中篇小说创作来,成绩不够大,存在的问题较多,“五老峰”既未超越,不少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能够艺术地反映一个时代,成功地创造艺术典型,内容厚实,艺术上成熟的作品较少,因此,长篇小说创作距离大繁荣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大家指出:长篇小说创作呼唤着思想家,也期待评论家们对长篇小说创作理论进一步研究,以推动创作的发展和繁荣。
(小 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