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5月2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坚持开放办学 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刘道玉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教育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反过来又积极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我们现在执行的对外开放的方针,乃是实现到本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这一战略目标的要求。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的题词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由于这种或那种原因,却沿袭了传统的封闭式办学模式。这同当前的现代化建设严重不相适应,需要我们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实践中研究解决。
改造封闭式办学模式
所谓封闭式办学模式,或者说封闭式教育,是在密封、闭合的系统中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我们知道,在没有空气和阳光的封闭系统中,生物是不能生存的。在温室中生长的花朵,不可能有强劲的生命力。同样,在封闭环境中实施的教育,必然是学术思想受窒息,信息不能沟通,培养的人才缺乏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
封闭式办学模式在教育思想上表现为:只求墨守成规,不愿创新开拓;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能力的培养;不去积极改革,而把现存的一切视为完美的终极。在教育功能上,仍然停留在培养人才单功能阶段,而看不到大学理应担当起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多功能任务。在外部关系上,封闭式教育是孤立的,落后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更没有起到超过前人的作用。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多是书生型的,缺乏适应性、创造性和竞争性。在人才的培养方式上,则是手工业式的。
封闭式办学模式弊端很多,危害甚大。一是脱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为现代化建设输送足够数量和合乎质量的人才,拖四化建设的后腿。这里牵涉到人才学非所用的问题。我们应对这个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到底是学非所用,还是所学无用?是用所非学,还是用所未学?是使自己所学的专长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口径,还是让经济和社会发展来对自己专业的小口径?结论本来是清楚的:大学本科是培养通才的,不应当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非所用这一问题的产生,正是封闭式教育造成的后果。二是教育内部的小而全和部门所有制,严重地影响了教育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数量不少,但招收的学生不多;教育经费本已严重不足,但使用效益不高,甚至有很大浪费。为什么人才不能合理流动?为什么专业越办越窄?探本溯源,问题在于部门所有制办学的封闭式模式。三是封闭式办学与新的技术革命极不适应。在新技术革命的形势下,信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封闭式办学的最大弊端就是阻碍了信息的获取、分析和传递。
封闭式办学模式的形成,既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又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它是我国长期奉行闭关自守政策的产物,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教育上的反映,也是封建意识对教育影响的表现。
开放式办学的基本特征
所谓开放式办学,就是从现代化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正确处理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使教育适应世界形势和未来的需要。简而言之,符合“三个面向”的教育,就是开放式教育。它的目的是:解放思想,克服统得过多、管得过死、部门和地区分割的弊端,以便多出人才,多出成果;出高质量的人才,出高水平的成果,从而使教育更好地为贯彻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的方针服务,进一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
开放式办学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有着丰富的内容。在当前,我以为要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以疏导为主的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左”的表现主要是:对学生严加防范,一有问题,就无限上纲,动辄批判;对学生实行空洞的教条式的灌输,追求形式,不求实效。我们要搞活教育,就必须搞活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疏导为主的方针,实行导师制,依靠教师教书教人,以代替政治辅导员制。在坚持疏导为主的方针时,我们要确立一个新的观念:学生是学校的真正主人。我们学校的领导、教师、后勤工作人员以及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应该是为学生服务即为培养人才服务的。
第二,树立新的人才观。所谓人才观,就是指导制订衡量人才规范的理论或观点。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衡量人才的标准。在几百年的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大学的人才观都是以知识的多寡作为标准的,我们把这种标准叫做“知识型”的人才观。五十年代中期,国外提出了要培养大学生的能力,以能力的强弱来评价学生的优劣,称之为“智能型”的人才观。武汉大学的教学改革,就是从转变人才观入手的,较早地在校内提出了培养“智能型”人才的要求。随着新的技术革命的到来,我们感到“智能型”的人才已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浪潮的挑战,于是我们又提出了“创造型”的人才观,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知识型”、“智能型”和“创造型”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知识是智能的基础,但又不等于能力;有创造能力的人,往往智力出众,但智能不等于创造力。从教育未来学的观点看,未来的人才观又是什么呢?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我试图提出“审美型”的人才观。这就是说,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各级教育已得到完全的普及,教育再不是一种“苦其心志”的活动,而是人们自觉的审美需要。
第三,实行灵活机动的教学制度。教学制度与办学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不搞活教学制度是不可能实行开放办学的。正因为如此,几年来,武汉大学围绕着改革教学制度做了一些工作,实行了几项新的制度,即:学分制,主副修制,插班制,导师制,学术假制,允许学生转系或转专业,倡导学生自学。另外,还设立了大学生纪念奖学金,大学生业余科学研究基金。以学分制为例,实行六年来,不仅调整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先后有一批学生提前毕业,从而缩短了教育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达到了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的。再以转专业为例,我们在调查考核的基础上,允许学生转系、转专业。自1981年以来,我校共有八十五人转系、转专业。有的是文、理内部转,有的是文和理互转。实践证明,这样做对培养人才是有利的。
当然,开放式办学的内容,远远不止这些,例如,关于适应现代化需要的教学体系、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各种形式的教学、科研和生产联合体;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民主和自由的学风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高等学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大有可为
高等学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内容很多,从总的方面讲,就是出人才、出成果、出思想。关于出人才、出成果,已经讲得很多了。本文只想讲讲出思想的问题,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往往见物不见人,重理轻文,重技轻管,重硬轻软。事实上,高等学校除了提供有形的人才和成果以外,还蕴藏着一种极为丰富的资源,这就是思想。问题在于,我们恰恰对这种资源重视不足,利用不够。大学是知识密集的地方,也可以说大学就是一个思想库。大学发挥出思想的作用,就是要为党和国家制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论证,为各项社会事业进行咨询,为一切发明创造贡献新思想。
在为经济和社会服务方面,我认为大学至少有五个方面的工作可做:一、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人才;二、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积极参与和开发科技市场,把科技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三、为制订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服务,出主意,搞方案;四、建立多种形式的学校、科研、生产联合体;五、广泛地开展各种咨询活动。咨询是一种智力劳动,经济和社会部门都需要咨询服务。咨询应当成为一种产业,要动员大学里一切有咨询能力的教师参加到这项有益的工作中来。


第5版()
专栏:

“我们高三学生苦呵!”
——给班主任的一封信
编者按 这是广西一所中学高中三年级一位学生春节期间写给班主任老师的信。信中谈到当前高中毕业班教学上的一些问题,如三年课程两年教完,考试多,复习多,学生忙得几乎没有课外活动时间,等等。这封信也道出了老师的辛苦、学生的感激和怨气。这种情况在不少学校也有。发表这封信,是希望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们的注意,共同研究改进高中毕业班的教学工作。马老师:
我终于从您家逃出来,买了车票坐车回家了。发生这样的事情,您是料想不到的,您也许会认为,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发生在听话的顺从的学习委员身上,但确确实实是发生了。2月15日上午,您,县一中的副校长,我们一○二班的班主任、物理老师,在我们考完物理之后宣布:寒假补课结束,放假十天。您又叫人通知我到您家去,我知道您又要给我开“小灶”了。果然,到了您的房间,您又宣布,只给我放假五天。天啊,一年,只放几天假,那不累死人了。平时,我们没有星期日。老师,您这样做是为了我们好,为了我们有个好的前途,而您这样做难道就能达到这个目的吗?
马老师,我刚考上县一中,就有幸认识了您,您一直担任我们的班主任,又是我们班的物理老师。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我认为您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直到二年级,我也没有改变对您的看法。到了上个学期,我对您的看法改变了,现在,我认为,您是我遇见的最不好的老师。
一年级时,我们生活很愉快,学习成绩都很好。这一年期末,我们班被命名为“文明班”,我也被评为“三好生”。那时您带我们爬山,到城外去游泳,举行诗歌朗诵会、故事会、书法比赛、物理实验比赛等等。一○二班被学校命名为“文明班”。这些事,我都引为自豪。回家过年、过节,我都讲给我们庄想考县中的同学听,他们也很羡慕。可是,到了第二学年,您的物理课加快进度,您曾经在班上说:“三年的课两年上完。”果然,第二学年没有完,您的物理课便上完了。其他课的老师也都在假期补课中上完三年全部课程。您这样上课,对我们来说,如水过鸭背,过不了几天就忘光,学到后面忘了前面,这又有什么用处?我知道,您和其他老师这样做都是为了我们好,都是为了我们能考上大学。但是,这样做,我们就能考上大学吗?
到了三年级的第一学期,分文、理班,我仍在一○二班学习,讲确切一点是复习,您还是继续上我们的物理课。从此,我很少有时间看课本,没有哪一天不考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轮着考,经过一个学期的考试,我把所学到的知识也几乎全“还给”老师了。考试越多,原来清楚的东西也弄不清了,真是越考越糟。
马老师,您把在理科方面比较好的同学都编到一○二班,使它成为理科重点班之一。每次考试完,您都要讲评,讲评中您句句不离“高考”,我们听都听烦了。您出的物理试题,全班就很少有人及格,大多数人都在三十分上下。您却说全校物理高考平均分数达到五十分就会在地区有名次了。同学们考试也考怕了,我们几个班干部,更是怕不及格,不及格就抬不起头来。我为应付考试,不得不“刻苦”,不得不“开夜车”。我们高三学生苦啊!而且苦得又不值得。马老师,您和其他老师这样做,全是为我们,然而,我们所做的已经大大超过了所能做的,我们“超载”了。一个月难得看一场电影,有些同学星期六“偷看”电影,您又到电影院门口去等,我们见到您就不敢进电影院了。学校的电视室更是与我们无缘。我们一个星期难得洗一次澡,文体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我们一天一天地瘦了,成绩一天一天下降了。
马老师,您家中有生病的爱人,年迈的母亲,年幼的女儿,她们都需要您去照顾,而您心中却装着我们。夜都很深了,而教研室的灯光还亮着,我们毕业班的教室还亮着。老师在为我们刻讲义,同学们还在“开夜车”。老师不要一分钱加班费。而我们对老师的关心除了感激,更多的是怨气。我们看着老师一天天瘦下去,良心迫使我们听从。
马老师,我们已经十八九岁了,我们是大人了,如果是前几年,我们已经毕业两年了。现在虽然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可我们毕竟成熟多了,我们要自立!还有三个月就要高考预选,我们现在发现有很多知识没有掌握。马老师,能不能考试少一些,给我们有充足的时间看课本,看课外书?我们是大人了,我们会正确对待高考,会努力去掌握自己的命运的。马老师,求求您!
您的学生 韦琳


第5版()
专栏:国外教育动态

丹麦的农业学校
杨修
丹麦是个小国,农牧业很发达。十八万农业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是巨大的。
丹麦的农牧业发达的一个关键,在于农业教育办得好。
丹麦农业学校的学制大体为四年,完成了九年制初级教育的学生进入农业学校,首先要学习五个月的基础课。基础课一般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土地耕作、除虫、疫情控制、猪、牛等牲畜饲养、工程理论和实践、机械理论和实践等。来自城市的青年,由于缺乏农业知识,还得有两个月的预备课程,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完成了上述课程后,每个学生还要在两个以上的农庄至少实习三年,即受雇于这些农庄并领取工资(在自己父母亲的农庄里干活可照领工资,但不算实习期)。在这三年中,要有六至十二个月的时间从事畜牧业。在完成了上述学制之后,不进行毕业考试,农业学校的校长代表农民组织向每个学生颁发一个“绿色证书”,即“农民证书”。持有这种证书的学生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农民,也才有资格自办农庄或继承先辈的农庄。
丹麦的农业学校不负责教育学生如何买卖农庄,但政府有一系列措施帮助青年农民。政府规定:一、给予购买农庄的优先权;二、给予贷款,青年农民凭“农民证书”可以得到低息贷款,在二十一年内还清;三、给予补贴,在建立农庄的第一年,凭“农民证书”可以得到政府最多一万五千丹麦克朗(约相当于一千五百美元)的补贴;四、减免税收,在新建农庄的六年内可不纳税;五、支持农庄现代化。


第5版()
专栏:教改动态

精简不了的书包
新疆昌吉市广播局三工广播站 樊中兴
我的小女孩今年八岁,上三年级了。看着她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去上学,常以为她一定装了不少闲书,便和她一起清点:语文、数学、自然、音乐、图画、政治,这些都是课本,孩子说不能精简。各科的家庭作业本,一个塑料皮的语文笔记本,数学演草本,也都少不了。看来看去,唯有一本《小学三年级语文词语解释》才是课外辅导书,而孩子说,这也重要,因为老师说过,许多词语一看它就懂了。
我翻了一下这本词语解释,共一百四十八页。书编得还算不错,如果作教师的教学参考,那自然很好。但发给三年级的小学生人手一册,只能加重学生的书包。因为,词语虽然解释了,但那解释词语的词语,三年级的小学生有许多是无法看懂的。例如“山寺”一词,书上解释为“建在山上的佛教的庙宇”。那么,“佛教”、“庙宇”又是什么呢?要看懂这些,恐怕还得再编一本《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词语解释〉的词语解释》了。
还有一本是思想品德教育课本,注明教师用书,但也发给学生人手一册。
我不知道这是那一级教育部门的规定,但我以为这些作法都是不妥的。第一浪费资财,第二增加学生思想和身体上的负担。希望学校不要随便增订辅导教材,发给学生。请大家动手精简一下小学生的书包。


第5版()
专栏:教改动态

北京市召开中学教学改革座谈会
4月下旬,北京市教育局召开中学教学改革座谈会,总结和交流各校教改的经验。大家认为,前一阶段北京市中学的教学改革有几个特点:
一、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结合起来。教学过程已不是过去那种单纯由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把学生自学讨论、思考质疑和教师引导点拨结合起来。
二、课内课外结合,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不少学校认真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的小制作和小发明的活动。
三、注意教学的知识性与系统性。北京景山学校的崔孟明老师提出了“结构单元教学法”。整个教学按结构设计,分单元安排执行,按照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结构的认识过程来设计教学程序。做到结构化、程序化、运用化;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以训练为主。
四、加强实验和电化教学等直观手段。
座谈会上还提出,今后教学改革应继续端正指导思想,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在教材、教学方法上继续进行改革试验。


第5版()
专栏:教改动态

北大学生会主席参加校务委员会会议
北京大学最近批准了校学生会提出的关于加强学校与学生联系的几条意见:一、学校每学期召开两次学生代表会议;二、每月召开一次有各系学生代表参加的会议(均请校有关领导和部门领导参加),三、学生会主席每月向校领导汇报工作至少一次,学生会主席参加校务委员会会议。


第5版()
专栏:教改动态

四川勤工助学将实行“五个转变”
共青团四川省委学校部、四川省学联今年将组织高校学生联合进行小城镇区域性的综合配套开发,并实现勤工助学活动的五个转变:把社会实践活动从单纯使学生受教育转向全面培养人才,把单纯的劳务性质转向科技服务、智力开发,从单向的智力“输出”转向“输出”、“输入”相结合,把一些无偿劳动逐步转向与勤工助学相结合,把零散的活动转向层次化、多样化、网络化、基地化。


第5版()
专栏:

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内蒙古集宁市教育局 朱毅爱
老师讲课不应该过细、过多,而应当给学生留下“余味”,让学生自己去品尝。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主张“不要讲完”。他说:没有讲完的东西,就好比是给学生的思维埋下一段“导火线”,教师的工作重在引导,做到有意识的“存疑”。教师有所“存疑”,学生才能因疑
“发问”。如果我们讲得力求全面深透,使学生无疑可问,这样做从表面上看似乎效果不错,实际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利。
对于这一点,我国古代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有“教学半”的说法,意思是,教与学是相互发生作用,相得益彰的。学生的学习虽然要依靠教师的引导,但教师的作用只占一半,其余的一半还得靠学生自己努力。在这方面,近几年许多老师有过成功的尝试。
上海郊区钱梦龙老师曾做过试验,在条件相等的甲乙两个班级中,采取“完全由教师讲授”(甲班)和“由学生自读、思考、讨论,教师只作重点指导”(乙班)两种不同的方法去教同一篇课文,一个学期以后,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对两个班学生同时进行测验。结果乙班成绩超过了甲班。乙班的优秀答卷占全班的百分之七十,而甲班只占百分之三十。集宁市新市区小学语文教师、优秀班主任林苏秀,从一年级开始使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审定的小学五年制实验课本,采取“自学”教学法,进行集中识字试验,在实验课本知识深于全国统编教材的情况下,实验班取得了好成绩。
这些实践表明,学生的认识活动只能通过他自己的实践和感知,在他自己的头脑里进行,老师是代替不了的。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登堂入室,使之进入知识之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