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5月2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多出人才 快出人才 出好人才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
一年来,我们辽宁省除选拔几十名省部级后备干部上报中央外,还选拔了市局级后备干部一千二百多名、县处级后备干部一万一千多名。一支数量可观、门类较全、素质较好的第三梯队,已在我省初步形成。
省委领导亲自动手抓,是搞好第三梯队建设的关键。近年来,省委常委和省顾委常委亲自负责省部级后备干部的选拔、考核工作。省委第一书记郭峰、省委书记戴苏理、省顾委主任李涛身体力行,找这些后备干部谈话,听取组织部门的考察汇报,审阅考察材料。省委书记徐少甫深入九个市、四十多个县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省人大主任张正德、省政协主席宋黎,不顾年迈体弱,坚持听汇报,下基层了解情况。省委还在去年9月抽调二百多名同志组成考察组,对市局级后备干部人选进行全面考察。考察组的同志,三分之一是市局级、县处级老干部,三分之一是组织、人事部门干部,三分之一是第三梯队的年轻干部。这种老干部带后备干部考察后备干部的做法,有利于后备干部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有利于老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考察后备干部的政策水平、工作能力和业务专长,较好地保证了考察质量。
“明白人”推荐“明白人”,依靠知识分子选拔第三梯队。去年6月,抚顺市委组织部邀请了二百四十八名高中级知识分子推荐市级后备干部。抚顺市委第一批上报的二十八名市级后备干部中,有二十二人是知识分子推荐的,占总数的78.6%。省委在全省推广了抚顺的经验。半年多来,全省十三个市,先后邀请了一万一千多名各行各业的“明白人”,共推荐出八千五百多名各类中青年人才。在认真考核后,已选中二百五十五名作为各市党政班子的后备人选,其中98%是优秀中青年知识分子。  建立人才信息网。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十一个市相继建立了人才信息网,负责人才信息的综合、分析、储存、交流、反馈和指导各基层人才信息站的工作。全省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共设信息联络站两千八百二十一个,聘请了一万一千一百四十一名信息联络员。这支宏大的人才信息队伍,以知识分子为主体,具有广泛性、代表性,把人才信息的触角伸入到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冲破了长期以来选拔干部的“神秘化”和手工业方式,组成了一个上下联系、纵横交错的人才信息工作系统,使发掘人才工作科学化、社会化、经常化和规范化。
把经济上的“外引内联”方针运用到解决人才问题上,广泛招聘人才,并从中选拔后备干部。去年,大连市实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急需一千五百名科技人员。开始,市有关部门采取老的选拔办法,结果只选出五十人,数量少,质量不是很高。后来,他们把经济上“外引内联”方针运用到解决人才问题上,结合技术协作外引人才,结合组织经济联合体招聘人才。仅两个月时间,就为经济开发区选定了一千零七十四名各类科技人员。这不仅较好地解决了人才急缺问题,为多快好省地选拔人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而且加强了第三梯队建设。省委总结推广了大连经验。一年多来,仅大连、阜新、丹东、盘锦等市,先后接到全国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应聘信件一万五千多封,应聘人数达七千六百多人,现已聘用一千七百多人,使沿海城市成为人才开发的“窗口”,成为培养人才的基地,也有力地促进了辽宁经济的振兴。


第5版()
专栏:来信

警惕!浮夸风在某些地区有抬头迹象
编者按:这封来信提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建国以来,我们多次吃过浮夸风的亏,教训非常深刻。如今,经济形势好起来了,有些干部的脑子又开始发热,浮夸之风在一些地区有冒头的迹象。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说真话,干实事,勇于同弄虚作假、沽名钓誉之类的歪风作斗争。
前不久,我走访了一些地区,发现浮夸风又有冒头的迹象。
如此“抽样”调查:一项收入多算了八十万元
在某乡党委召开的座谈会上,一位副书记介绍说,全乡去年人均净收入四百六十九元,占人均产值的90%以上。我问:“人均净收入包括社员家庭副业收入吗?”乡党委副书记回答说:“包括。我们是按人均家庭副业收入八十元计算的”。于是,我逐项询问了“人均八十元”的根据。一笔一笔加起来,全乡人均收入不到五十元。一人平均多报三十元,全乡家庭副业收入一项就多报了将近八十万元。(编者按:“抽样”必须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以收入偏高的农户“抽样”为根据计算家庭副业收入,是不科学的。)
按“行情”统计,统计表天天更新
在今年1月下旬某市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某市委农工部给各县、区发了一张《1984年农村经济实绩统计表》。会议第一天,表发下去,所属的五个县和四个区就把数字全部报上来了。第二天,打印表发下去后,有的县、区要求更正某些项目的统计数字。第三天,重新打印的统计表发下去后,又有的县、区要求修改,于是,又打印了第三份。第四天,即会议结束的那天,又有些县、区要求更正某些统计数字,又重新打印了第四份统计表。天天更新统计表,这是怎么一回事?市委农工部调研室的同志说,第一次统计表刚发下去不久,有些县、区就派人来“摸底”,看其他县、区的有关统计上报的数字,了解“统计行情”。统计表不断“更正”,是由于那些县、区发现自己上报的一些指标,同邻县、邻区出现了“不应有的差距”。
虚报“业绩”者领到了三千元奖金
我在某市,见到当地报纸刊登一条消息:某村去年村办工业产值达到五百万元,区委、区政府给村党支部书记发奖金三千元。三个月前,我曾到过这个村,当时村支部书记还说,争取1984年工业产值达到四百万元,而且还摆了不少困难。怎么去年底竟达到了五百万元呢?为此,我又一次来到这个村。几位村干部和村办厂负责人说,这些数字怎么来的我们不知道,只有村支部书记心里有数。一位干部说:“不把工业产值报到五百万元,村干部怎能得到三千元奖金呢?”(编者按:对那些虚报数字、骗取荣誉和奖金的人,要予以批评教育,直至惩处,而且不能让他们得到实惠。) 戴国强


第5版()
专栏:经验交流

广东省英德县卫生局党组织重视发展党员工作
开大门纳进良才 破成见调动千军
广东省英德县卫生局党组织把组织建设当作实现党的总任务、总目标的重要环节,积极吸收优秀知识分子入党,调动了广大群众锐意改革、献身四化的积极性,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
深入调查,摸准情况,找出症结,对症下药。英德县卫生局党组织对所属基层单位的知识分子入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从中了解到,“左”的思想影响,是知识分子“入党难”的症结。在十年动乱时期,知识分子被视为“不可靠分子”,全县卫生系统几乎三分之一的人被立案受审过。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县卫生局党组织及时抓紧平反冤假错案,解开套在知识分子头上的“紧箍咒”。他们还结合卫生系统的实际,使大家认识到知识分子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破除“左”的思想以及对知识分子的成见,为知识分子入党扫清障碍。
解剖典型,划清界限,突破难点,带动全面。对待要求入党的同志,县卫生局党组织注意引导广大党员看主流,不在一些枝节问题上挑剔。县卫生局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深入到大镇卫生院、水边卫生院及县妇幼保健所等单位,具体帮助这些单位解决知识分子“入党难”的问题。县慢性病医疗站一位站长曾犯有错误、受过处分,但他能认真改过,以实际行动积极争取入党。党组织全面考察他的现实表现后,积极而又慎重地解决了他的入党问题。入党后,这位站长处处带头,他领导的医疗站连续几年被评为韶关地区、韶关市的先进单位。县人民医院主治医师王大夫,申请入党二十多年,但过去由于“家庭出身”问题,长期被拒之于党外。党组织根据党员标准吸收王大夫入党后,在群众中引起了很大震动。有的职工高兴地说:“党的大门真正打开了。”近年来,这个县卫生系统在医务骨干中发展了三十九名新党员。全县三十九名主治医师中,已有二十人入了党。
改变过去单纯依靠自然成长的习惯做法,积极主动做好培养工作。县卫生局党组织,经常用办学习班、上党课、开座谈会、个别谈心等形式,对要求入党的同志进行党性、党纪和党员标准教育。在工作中也积极创造条件,给他们压担子,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受锻炼和教育。党员发展工作,常抓不懈,不搞突击,不做表面文章,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积极而有步骤地改善党组织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让更多的“明白人”掌管组织发展工作。县卫生局党组织发现,少数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由于私心杂念作怪(担心知识分子入党了,自己的位子坐不稳,被别人“取而代之”),因而对吸收知识分子入党持消极态度。县卫生局党组织在对这些人予以严肃批评、教育的同时,坚决果断地调整领导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知识分子大胆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1980年以前,县卫生系统股级以上干部有六十七人,其中四十八人的文化程度未达到中专。近几年来,全县卫生系统在知识分子中选拔了副局长、正副股长三十八人。目前,全县卫生系统股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有大学、中专文化程度的有五十三人,占87%。县主治医师、共产党员叶卫春、陈少梅被提拔为县卫生局副局长后,不仅在医务工作方面锐意改革,勇挑重担,而且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抓紧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重视优秀知识分子入党的工作,受到上级和群众的好评。
本报通讯员 张首汉 本报记者 舒瑜


第5版()
专栏:调查报告

关于青年入党的一次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青年党员,在全机关党员总数中所占比例仅为2.63%,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原因何在?我们对十个单位的基层团组织及部分团员进行了调查。
一、广大青年的人心所向。
我们在五十名团干部中做过测试,结果如下:
内  容  人数  比例渴望尽快加入党组织的  30  60%认为写申请也入不了党而不写的 7  14%觉得自身条件不够,暂不申请的 5  10%以前不想入,现在想入的  3  6%对不正之风看不惯而不申请的  2  4%不想入党,但愿意好好工作的  2  4%其它(怕讽刺打击) 1  2%先自在几年,过几年再说的  0  0入不入党无所谓的  0  0从未想过入党的  0 0
尽管在对待入党问题上各有不同看法,但绝大多数青年人在政治上是追求进步的。靠近并想加入党组织是广大青年的人心所向。
二、青年党员少的原因
 1.部分从事党务工作的同志,对吸收先进青年入党无紧迫感。一些青年写的入党申请书竟被锁在抽屉里无人过问。某研究所从1980年以来,先后有十二名青年申请入党,但直到目前为止,发展党员为零。
2.论资排辈的陋习在作祟。有一个厂党委副书记承认该厂的团委书记品学兼优,但一提到培养这位青年入党,就以为他“太嫩”。
3.“严”要求近乎苛求。某医院一名团支部书记写入党申请八年,曾被评为自治区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但党支部对她的进步,反应冷漠,甚至把她的入党申请书也弄丢了。
4.因要求进步而受嘲讽的现象在某些单位时有所见。有的青年靠近党组织,既怕白眼,又怕红眼。一位团干部说:“我们这儿谁写入党申请,彼此都不知道。因为写申请的人要求组织上保密,怕传出去被嘲笑,受打击。”(编者按:对讽刺、打击积极分子的人,要给予严肃批评。)
5.有的单位党组织不健全,组织生活有名无实,写申请投书无门。
上述问题,使许多青年要求上进的积极性受到挫伤。有的党组织看不到这是工作没做好,反而说成是青年不要求入党,忽视在青年中发现、培养积极分子。这种状况,党组织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内蒙古《党的教育》供稿)


第5版()
专栏:言论摘编

言论摘编
少说多做
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贵在少说多做。“雷声大,雨点小,雨过地皮湿”,图形式,走过场,作表面文章的风气亟需杜绝。表面“轰轰烈烈”,实则“冷冷清清”,这样的苦头不能再吃了。
摘自甘肃《党的建设》
岂能“说了”就“了”
某单位整党的对照检查阶段刚结束,有的党员便说:“整党搞得差不多了,大家都说了,这一关算过了。”这种态度显然不符合整党的要求。“说了”,仅仅是揭露了矛盾,找出了差距,还不是都改正了。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就是整党搞完了,也要继续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摘自四川《党的建设》
刹歪风要驳歪理
新的不正之风在有些地方得不到纠正,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歪道理在作祟。举例说,“只要不把钱装入个人腰包,怎么干都行。”就是一种歪理。它的潜台词是:为了单位和局部的利益,违反政策纪律也是可以的。为了小单位、小团体的利益而违反政策纪律的行为,同完全为了一己的私利而胡作非为,固然不能完全等同起来。但是,这种名义上为小单位、小团体的利益实则为个人谋私利的行为,正是新的形势下某些党员干部谋取私利的特殊手段和表现形式。在本质上,两者并无许多差别。由此看来,要有效地制止新的不正之风,必须批驳种种歪道理。
摘自《云南日报》


第5版()
专栏:剖析与思考

“林华公司”内幕
今年4月,在广西南宁市颇有影响的林华贸易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撤消银行帐户、没收全部非法所得的钱财。这个在去年秋天打着“改革”的旗号成立的公司,为何落得如此下场?让我们看看公司的内幕吧。
林华贸易公司是南宁市林业物资供应公司办的。公司成立时,原物资供应公司经理、党支部书记刘瑞隆兼任董事长、顾问,督导员、党员马俊任董事兼经理,业务科长赵雪梅任顾问兼记帐员。这三个手握物权的人物上任后,利用林华贸易公司有营业执照的合法身份,大量倒卖钢材、锡、铝和汽车配件等紧缺物资。这些物资,本是国家分配和向林业部求援得来的,有的是兄弟省市单位支援的,都是平价调进。而刘瑞隆等人竟不顾国家利益,利用职权,利用物资公司的场地及仓库,占用物资公司的大量资金,甚至由物资公司的业务员办理调拨手续,以林华贸易公司的名义倒卖。从1984年8月起,他们先后向江苏、云南等地倒卖钢材六十二笔,共卖出一千二百四十多吨,获取暴利三十四万二千多元。他们卖出的钢材有92%是从林业物资公司低价拨来的。1984年,林业部将二十八万元的进口汽车配件拨给广西,刘瑞隆等人却把其中价值十八万元的配件批给林华贸易公司就地高价倒卖。
刘瑞隆、马俊、赵雪梅等人为了使其非法活动畅通无阻,以林华贸易公司的名义,聘请大量的有职有权的“顾问”。自治区物资局金属公司的袁国华、区农牧厅物资公司的余秀娟等握有物资大权的人,都被网罗进去,形成了倒卖钢材的关系网。林华贸易公司依靠这张关系网,仅从农业物资公司拨进的平价钢材就达九十五吨之多。
巧立名目谋取私利,是刘瑞隆、马俊等人办林华贸易公司的又一特点。去年下半年,林华贸易公司由马俊私下拟了个“购销费支付暂行办法”,既不报市工商局,又未告诉林业厅任何负责人,更不让广大职工知道,悄悄地到外单位打印成文,秘密执行。他们每月给“顾问”们送上五十元的“交通费”,对提供信息被采用、提供货源或协助推销商品的,另外付给占纯利润15%、20%或35%的“购销费”。仅购销费一项,他们就支付八万六千多元。去年下半年,赵雪梅发给袁国华六千八百多元,发给余秀娟五千九百多元。
“顾问”得小头,老板得大头。从林华贸易公司开张的第一笔生意起,马俊等人就互相勾结,彼此大发“购销费”、奖金和各种津贴费、补助费。马俊发给赵雪梅“购销费”八万三千多元,赵雪梅本人得了六万七千多元,加上零打碎敲领的钱,共捞到七万一千多元。赵雪梅又以马俊的名义,为马俊在银行存入四千多元。
对于林华贸易公司倒卖紧缺物资、谋取私利的违法行为,身为物资供应公司党支部书记的刘瑞隆不但不去制止和纠正,反而当后台坐收渔利,主持董事会并通过了马俊制定的“购销费支付暂行办法”,放任赵雪梅将大量钢材以及进口汽车配件转手倒卖,谋取暴利。同时,刘瑞隆从中领取所谓的“顾问”津贴、交通费等。(编者按:背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见利忘义,玷污了共产党员称号,损害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教训是深刻的。)
案发后,自治区纪委、物价局、林业厅等单位联合进行了调查。但主要责任者对自己的错误和犯罪行为拒不承认。今年初,刘瑞隆、马俊还在董事会上扬言“不要听闲言碎语,要继续干”。3月,赵雪梅还说:“你们(指调查组)无权过问。”现在,中共广西自治区纪委等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已查清问题,有关部门给主要责任者马俊留党察看一年处分,撤消其行政职务;撤消刘瑞隆党内外职务;赵雪梅被行政开除留用察看一年。但是,人们要问:仅仅吊销执照、没收非法所得,事情就算完结了吗?违法乱纪的刘瑞隆、马俊等人,难道可以逍遥法外吗? (纪文)
(编者按:对大搞不正之风的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是十分必要的。但不能混淆“犯错误”与
“犯罪”的界限,如果触犯刑律而不追究其刑事责任,怎么谈得上是“严肃处理”呢?)


第5版()
专栏: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高三学生陈革今年5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又被武汉大学免试录取。陈革今年十八岁,品学兼优,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这是陈革(右)在谈学习体会。 唐天伟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