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5月1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腾飞吧,金龙
陈焕展
提起汕头市,人们眼前就会出现绿水黄沙、银舍红花……就会摇动着无数光斑,光斑中流泻着公元厂的胶卷相纸,晃闪着超声探伤仪的荧屏……
然而,您可知道这里的龙湖,有一条扑腾欲飞的金龙?
龙湖就在汕头市东郊,是汕头经济特区所在地。
两年多以前,这里还只是沙堆连着沙堆,田园接着田园,黄绿相间,一幅色泽恬淡的山水画。人们望着黄土银塘,会想起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风云变幻,高空中突然降下一条虬首金甲的巨龙,落入此间湖中,不复重现。
难道金龙就永远蛰伏了?
难道金龙就不再腾飞了?……
在这浪潮汹涌的时代,我们又看到波浪的翻腾,我们又听到龙的吟唱——汕头市东郊整个地变样了。
出汕樟路朝东拐,一条四十四米宽、三千米长的平坦光滑的水泥马路就象一匹银色的绸缎向前甩去,两旁崭新的楼房如五线谱上的高音符一样朝前延伸,奏起了亢奋的“金龙乐章”。
进入了龙湖,“乐章”变得更加优美了。在姹紫嫣红、鹅黄玉白的花圃簇拥下,一列块状结构的六层公寓似白冠白衣侍者迎候路旁。它的背后是六座建筑面积各为一万到一万两千平方米的五层或六层的银灰色通用厂房。往西,是新的建筑工地,十一层的特区管理大楼即将竣工;打桩机还在隆隆地敲响进军鼓,一批新的通用厂房又在奠基。再往西,是富有园林特色的龙湖宾馆。宾馆的主体是两层和三层楼房,蛋青色的楼面,赭红色的斜面屋顶,楼房右侧抛出了一带回廊,把园林花圃紧紧抱住,使之浑然成一体。楼前的人工湖轻风微澜,楼侧的小山丘绿茵如染,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至于那长廊式的商场、公司,两层的敞亮的快餐餐厅、小食部,银光熠熠的鸡舍,嵌镶着镜片般的鱼塘、蟹塭的水产养殖场,蓊郁苍翠的连绵柑园,更为这部“乐章”增添了抒情的韵味。
这是一支进行曲,一支速度之歌。要知道,1982年9月,龙湖工业区还刚刚打下第一支桩,就象孙悟空顿了顿他的金箍棒、吹了吹毫毛,仅仅十一个月后——1983年8月,“五通一平”的基础工程就全部完成,两座通用厂房在地面上冒将起来,并且在建成十天后立即出租,投入了生产。而今,只隔一年多,六座通用厂房早被租购一空,地毯、电子玩具、服装、塑料真空电镀、家具装饰、彩瓷等二十多家工业企业在这里开工生产。地毯厂里,女工们用电针在地毯上编织出绚丽的花卉,就象辛勤的蜜蜂在百花丛中采粉酿蜜;电子玩具厂里,青工们按动电钮,转动螺丝,安装一个个有微型电脑的玩具,传送带象银色的瀑布递送着玩具婴儿的笑脸和银铃般的笑声;服装厂里,哒哒的缝衣车声中,雪白的裙服、精巧的抽绣,象云雾、象彩霞一样涌动……是啊!特区工厂的生活就象绚烂的彩霞在蒸腾着,吸引着无数颗年轻而又灼热的心。
特区的上空飘扬着“特”字号的旗帜。这里的招工不凭情面,凭的是真才实学——通过考试,合格的就会被录取。
看吧!集体厂的工人小姚以他的胆识和科学管理知识考取了服装厂的经理,进厂的第一个月就使月产值提高了两倍;自学成才的小李考取了装饰公司的技术员,他为汕头大学设计的办公桌,从整体看上去舒适大方,可桌高才七十五厘米(国内普通桌高都是八十厘米)。为什么呢?您听小李解释吧!“我们的椅高一般是四十厘米左右,而视力的最佳状态是视距三十三厘米,那么,桌子就应该是不高于七十五厘米了。”小李参考过很多这方面的资料,他侃侃而谈:“美国人、德国人身材高大,他们的桌高一般也没超过七十八厘米;日本的男用桌是七十四至七十六厘米高,女用桌则只有七十至七十二厘米高。我们的身高与日本人接近,七十五厘米的桌高难道不是最佳高度么?”这种论据,往往是这样的无可辩驳,这样的令人折服。
坐在工作台前认真操作的这些年轻人,虽然是合同工,但优质的工作、娴熟的技巧,又保证他们长期会得到被雇用的合同书。
有才能的青年通过考试不断被录用、被重用,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努力学习。每天夜晚,街灯甫亮,自行车的银流就向各类夜校和补习学校涌去,成为一股定时涨落的潮汐。这股潮汐充满着青春活力,面对特区唱着一支奋发之歌。
在特区雄浑的交响乐中,有小提琴、电子琴嘹亮的旋律,也有大提琴低沉有力的声响。
港胞肖玉科老夫妇已经年近花甲了。他俩在香港创办了规模可观的企业,但心里总感到不满足。他俩有个秘而不宣的心愿。有一天,肖老夫妇突然宣布双双回家乡游旅。子女们满心欢喜——年迈的爸妈总算懂得休息了。谁知他俩去了没几天,就回来宣布:已经决定在汕头特区办真空电镀公司。合同订好了,厂房也租好了……肖玉科自任董事长,太太当总经理。老两口为家乡贡献力量的心愿实现了,一下子好象变得年轻了许多。他俩来往奔波于汕头—深圳—香港之间,买机器,运机器,办材料,运材料……肖太太亲自当押运员,把机器从香港运回来,在路上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第二天下午,机器运抵特区,她还不肯去休息,非得指挥着把机器吊运上车间不可。打了个瞌睡之后,天还没大亮,她又亲自来布置车间了。没几天,放射着银光的灯饰就生产出来了,还有那圆润晶莹的珠链……对着这些在家乡诞生的工艺品,肖太太那有点佝偻的背脊似乎也挺直了,不大的眼睛里噙着泪花。也难怪,家乡这颗砝码在游子内心的天平上,有着特殊的分量啊!
在特区的前景展望会上,人们听到了“金龙交响乐章”中的“强音”。特区管委会领导人的笑声在龙湖宾馆的金银台上回荡着。笑声中,他抖开了特区建设的新蓝图:龙湖工业区将不断扩大,要建设起一个占地二百四十亩的龙湖乐园;要建起一座包括金融大厦、商业大厦、外贸大厦、农贸大厦、科技大厦等等在内的高达十五至二十层的大厦之林;要建立一个石油化工联合企业……
“乐章”的强音是撼动人心的。
在斜灯的映照下,特区领导人乌黑的眸子里跳动着两朵火苗。
这火苗使人想起两年多以前特区初建时,龙湖简陋的工棚里跳动的烛光。这烛光,现在已变成一片炽烈的火焰,已经化成万盏华灯了。
无数新的“音符”在崛起,“乐章”越奏越亢奋。在亢奋的乐章中,人们看到龙鳞在闪动,龙爪在爬挠,龙头在摇曳!
金龙渴望着腾飞。
金龙就要腾飞了!


第8版()
专栏:

  从“刻凤凰”想起的
  珊春
南北朝刘昼的《刘子》里,有一则刻凤凰的故事,说的是一位巧匠设计雕刻一只凤凰。他在一块木料上,按照一般鸟雀的样子,先刻出一个轮廓。有人见了,撇嘴说:“还说是刻凤凰呢!我看象猫头鹰。”另一人说:“那么长的嘴,那么长的身,莫非错刻成鹈鹕了吧?”工匠只顾埋头刻他自己的,对于这些闲言碎语概不理睬。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凤凰刻成了,翠色的冠子似彩云,赤色的爪子发亮光,浑身羽毛的颜色变幻无穷,动一动机关就飞向半空。原先说闲话的人都对之赞不绝口了。
这个故事使我联想起汕头特区的建设。两年多以前,当建设者们在市郊修筑金砂东路,在龙湖村搞“五通一平”时,有的人看着一根根的桩打进地里,看到压路机轰隆轰隆地响,就叹息白花花的银钱被糟蹋了。他们不相信“鸡窝”里能飞出凤凰来,这里充其量只能飞出猫头鹰,飞出鹈鹕。然而,事实是这样的不容辩驳,整齐的楼群拔地而起,彩色的车队挟风而来,二十多家独资、合资的公司、工厂成立了,产品汇成一条绚丽的河溪,向港澳流去,向国外涌去……何止是凤凰振翅飞翔,金龙也舞爪腾空了。眼前摇动着的“万花筒”,使曾经叹息或怀疑的人头脑清醒过来,思想产生了飞跃。今日,不少人争相为特区提供方便,甚至踊跃要求到特区来工作,为开放、改革的事业贡献力量。
汕头特区的确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她不拘一格用人才,不只看文凭,也看你的实际水平。地毯、服装、船务、彩瓷各种企业招聘人才都自有新招,有的考英语对话,有的考实际操作,有的却考大胆设想。据说独资的装饰公司招技术员时,考题之一是餐厅设计。有个应考者在图纸上画了个橙色的大圆圈,主考人有点愕然,应考者却侃侃而言:“橙色,会刺激胃液分泌,是开胃的色彩。在这样的图案面前,您会想多吃几碗饭。”就凭这奇特而大胆的设计,应考者马上就被录取了。
是的,应考者也许其貌不扬,相似枭鹈;应考者也许出手平平,状若鸟雀,但是除了政治素质合乎要求外,只要有奇思、有卓识、有创见,敢开拓、敢冲闯、敢出新,他们就会得到重用,有的当秘书,有的任厂长,有的成为设计师。这里没有门户之见,没有资历之囿,特区的伯乐们透过那粗线条的轮廓,发现了无数翠冠、彩羽、亮爪的凤凰,为特区的腾飞创造了条件。
看来,要追逐腾空的凤凰,要赶上这开放的时代,非在思想认识上来一番更新不可;用旧眼光看新事物,结果只能在骤然升空的彩凤面前吓一大跳,自叹见短了。


第8版()
专栏:

  补鞋匠——厂长
  山村
晓潮,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我仿佛听到蒙蒙晨雾里传来的浪涛拍击海岸声。是的,他——一个默默无闻的青年,就是在开放和改革的浪潮冲刷着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时,才显露了光彩的一粒珠贝。
丘晓潮,现在是汕头市新兴塑胶机铸厂的厂长,关于他的故事在许多人口中流传着。
几年前,他中学毕业了,走上了一条艰难的道路——挑一个担子挨家挨户为人修补坏了的塑料鞋。他的聪明才智在这不被人注目的行业中也闪出了异彩,他从补鞋到学会自己开模作鞋。那鞋面上或许因为有着他的自强自主的信心,而在街边的一个小摊上受到一位港商的关注和赞赏。港商与他签订了来料加工生产塑料玩具的合同,他一跃成为一厂之长。青年人的创造的精神在逆境中不可磨灭,也不会沉湎于顺利时的满足。他利用现有设备的潜力,设计和生产了珠宝胶仿金首饰。那耳环坠子上的珠宝胶,或如玛瑙、琥珀,或象碧玉、红豆,光彩夺目,北京、杭州、郑州、哈尔滨……更不用说深圳的经商能手,都识出了宝货,纷纷到汕头订货。一个小厂,产值一下翻了两番。
珠贝显出了才华,不会忘记把自己推上海岸的浪潮。那奔腾不息的浪涛也深知:正是这无数绚丽的彩贝,组成了一个富有色彩的世界,吸引着更多赶海的人!


第8版()
专栏:

  汕头特区印象
  王扬泽时代在选择宏观的决策现实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汕头经济特区向世界递送陌生的名片设计图、推土机和脚手架在曾被遗忘的海岸列出中国崭新的方程式论证中国的勇气中国式社会主义的实践微波站和程控电话把每天的经济导报和外币兑换
率摆在面前南海之滨的专用码头迎接第三次浪潮登陆装满硬件与软件的集装箱向信息中心咨询未来汕头特区集合纽约、东京、巴
黎……投资者带来投资项目一个个与中国友好地握手奠基仪式与投产典礼以特区的速度和效率在工业区安装没有国界的新技术生产线特区把自己的智慧和财富清点用亚热带的恒温箱培植中国特产对虾、圣诞老人、时装、家具地毯、艺术陶瓷、计算机……在出口的货单上大胆标价度假村和潮味餐厅酿制的乐趣是世界竞相传阅的明信片南海油田原油的呼啸喷射着动力与加速度的信念经济特区气象万千的窗口正修改僵化历史的概念在古老中国的土地上写下巨龙腾飞的宣言


第8版()
专栏:

  汕头特区在建设中〔速写〕      曾宪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