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5月1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在第三世界

泰国推行扶农政策改善农民生活
本报曼谷五月八日专电 记者周修庆报道:泰国总理炳·廷素拉暖今天就泰国“农民日”发表文告,强调政府推行扶农政策,力求改善农民生活。
炳总理在文告中指出,一年来,政府一直密切关注农业的发展情况,同时制定了若干解决农户困难的措施,特别是政府正在加紧推行各项扶农计划,提供预算经费,以改善农民生活,达到丰衣足食的目的。
文告说,政府一直努力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质量,除供国内需求消费外,还用于出口,换取外汇。同时,倡导农户发展副业。
文告在谈到发展农业加工业时指出,政府竭力赞助农户与有关单位合作发展加工业,丰富市场。文告还说,政府所推行的一切扶农计划能否取得效果,依赖于农民们的配合,那就是大家必须具有敬业乐业的精神。文告期望大家认真贯彻政府的扶农政策,使农业进一步得到发展。


第7版()
专栏:在第三世界

  菲经济去年下降但农渔林有增长
本报讯 据菲律宾中央银行四月三十日发表的一九八四年度报告说,菲律宾经济一九八四年下降了百分之五点五,其中工业生产下降了百分之八点九,但农、渔、林业生产增长了百分之一点二。
报告说,去年菲律宾国际收支情况有好转,出现二点五八亿美元盈余。进口减少了百分之十八点九,降到六十一亿美元,出口增加百分之七点七,达到约五十四亿美元。进出口相抵有六点七九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但由于总计十四亿美元的资本流入和出售黄金以及旅游和劳务收入,同时暂停偿还政府国际债务,因此总收支出现盈余。
报告说,去年年底菲律宾外汇储备共有八点八六亿美元,比一九八三年增加百分之二点四,菲律宾外债总额为二百五十四亿美元,比一九八三年增加六点零二亿美元。菲律宾仍未摆脱四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第7版()
专栏:在第三世界

  哥伦比亚开发煤炭资源扩大出口
本报讯 据报道,哥伦比亚将大力开发煤炭资源,扩大出口,以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贝坦库尔总统决心把哥伦比亚的煤投入国际市场。哥伦比亚煤炭公司同美国埃克森公司于一九七六年签订了一项为期三十年的合同,共同开发位于北部的北塞雷洪露天大煤矿。第一批煤于今年二月十九日已从该港运往丹麦的一家能源公司。贝坦库尔总统谈到此事时说,由于新煤出口,“哥伦比亚对自己的前途比较有信心了”。
哥伦比亚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它已同美国、丹麦、西班牙和爱尔兰等签订了合同,向它们出口煤炭。
哥伦比亚煤炭公司副总经理泰切尔说,“我们计划今年出口三百万吨,到一九八九年,我们希望每年出口一千五百万吨”。政府官员甚至希望到二○○○年控制百分之十的国际煤炭市场。哥伦比亚煤炭公司认为,这项计划将给本国带来“巨大的收入,从而大大改变贸易不平衡的状况”。据估计,到一九九○年,煤将给哥伦比亚带来十亿美元的收入。


第7版()
专栏:

  多哥发展农业无饥饿之虞
  马骏
非洲大陆连年干旱,许多非洲国家面临饥荒威胁,不得不依靠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提供紧急救济来渡过难关。但地处西非的多哥却是另一番景象。在1984年5、6月份青黄不接的日子里,这个国家不但没有出现粮荒,市场粮价反而比往年同期有所降低。由于无饥饿之虞,人们在工作之余时常敲起大鼓,快乐地跳舞,纵情地歌唱埃亚德马总统发动的“绿色革命”的成功。
多哥是个生产落后的农业国,农业人口占全国近三百万人口的80%以上,全国五万六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可耕地占70%,但已开垦面积尚不足15%,发展农业的潜力很大。长期以来,多哥政府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埃亚德马总统曾经指出,“农业是经济起飞的关键,因为饥饿的国家是什么也干不出来的”。1975年,埃亚德马总统宣布当年为“农民年”,免除农民的人头税负担,鼓励农民扩大种植面积和增加农作物产量,对成绩突出的农民给予奖励。总统多次主持召开全国各级干部会议,提高干部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的认识,纠正“种田人低下”的错误看法,提出“回到土地上去”的口号。他还号召各级军、政官员和商人,个人或联合投资兴办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项目。许多高级干部响应总统的号召,办起了粮食、经济作物以及果树、蔬菜等各种类型的农场。1977年3月,埃亚德马总统进而发出了以五年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为目标的“绿色革命”的号召。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多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例如,增加农业投资。从第三个五年计划(1976—1980年)起,国家每年的农业投资均占总投资的三分之一左右。国家对进口的拖拉机等农机具和燃料用油免征进口税,向农民供应的化肥和农药按进口价的一半收费。国家用于这些项目的补贴每年约达十亿西非法郎。政府还从实际出发,考虑到不可能从传统的刀耕火种一下子跃进到现代化大农业的生产方式,因而因地制宜地推广牛耕法,制订了“牲畜牵引发展计划”,由“耕牛驯化中心”将耕牛以贷款方式提供给农民使用。这种使用畜力的生产方式在多哥北部的草原区发展较快。
多哥政府还开设了“农业技术培训中心”,一些具有中、小学文化程度的青年在“中心”接受现代化农业生产知识的训练,期满后独立经营农业生产,有的办起了个体小农场,起到农业科学知识的推广和示范作用。目前这样的培训中心在全国已有五所。
为了支持农业生产的发展,多哥政府成立了“农业信贷银行”,以较优惠的条件向农民和农业投资者提供贷款。多哥政府成立的“多哥粮食公司”是“粮食自给行动的杠杆”。粮食收获之后,它购买农民手中的余粮,也从国外进口一些粮食,经常储粮一万吨左右,到青黄不接的月份,公司将粮食投放市场,或将余粮区的粮食调剂到缺粮区,以缓解全国粮食供应的紧张现象,同时也可起到稳定粮价的作用。
经过五年的努力,到1982年,全国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均比发起“绿色革命”的1977年增加了25%,平均每年增长5%,超过人口自然增长率。谷类和薯类粮食总收获量达到一百二十万吨左右,接近粮食自给的指标。
1982年底,在多哥执政党“多哥人民联盟”召开的第六次全国委员会会议上,埃亚德马总统提出要努力发展周期短的禽、畜饲养,以增加肉、蛋供应。在政府号召下,农民们纷纷发展了鸡和牛、羊的饲养,有的还办起了个体淡水养鱼池。
多哥在发展农业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入不足,无力兴办大型水利设施,不能根本解决农业灌溉问题。因此,政府鼓励农民多种耐旱和受季节影响较小的作物。
经过几年的持续努力,加上1984年降雨情况好转,各种作物取得了空前的好收成,比1983年增产十四万多吨,这在灾荒频仍的非洲是罕见的,不仅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还支援受灾的尼日尔玉米一千吨,支援布基纳法索玉米五百吨。目前,人们正满怀信心,以更大的劳动热情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争取1985年再获丰收。


第7版()
专栏:

  交流农业发展经验 加强农业方面合作
  发展中国家部长级圆桌会议开幕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5月7日电 为期五天的发展中国家部长级圆桌会议今天在南斯拉夫的诺维萨德市开幕。包括中国在内的二十多个与会国家的高级农业官员将交流农业发展经验,并为加强发展中国家在农业方面的合作寻找更有效的途径和形式。
南斯拉夫总理普拉宁茨在给会议的一封信中强调指出,非洲一些发展中国家能否解决目前的饥荒问题越来越取决于它们是否有可能为发展农业进行投资,而在目前不利的国际经济条件下,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农业方面的投资受到限制,因此必须进行广泛的国际合作来支持和帮助这些国家,使它们能依靠本国农业发展来开辟解决饥荒问题的前景。普拉宁茨还表示,南斯拉夫愿意同其它发展中国家分享它在农业生产方面所取得的经验。
这次会议是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南斯拉夫政府共同组织的。据报道,会议期间,与会国家的官员和一些国际组织的代表将着重讨论一些发展中国家农业合作的具体项目,并就实现一些项目进行双边的接触。


第7版()
专栏:

  许多专家在中小学教育电脑化国际讨论会上指出
  各国青少年将成为“电脑的一代”
新华社索非亚5月9日电(记者吴锡俊)个人用微型电脑的问世正在使电子计算技术广泛地进入生产、商业、服务业、科学、文化和教育等几乎所有生活领域。各国的青少年站在这个潮流的前面,将成为“电脑的一代”。这就是今天闭幕的
“信息时代的青少年——中小学教育电脑化的现状和前景”国际讨论会带来的新信息。
历时四天的讨论会探讨了中小学教育实行电脑化带来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成果和效益,以及学生应用电脑产生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问题以及各国的教育政策。
参加会议的绝大多数专家认为,把电脑应用于教学过程作为教学手段,用以传递信息,获取知识,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他们还认为,在中小学校里,不但要使青少年得到基础知识,还要使青少年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和学会使用电脑,让专业和电脑为青少年插上两支新的翅膀。
会议讨论表明,使中小学教育电脑化虽然已在一些国家逐步实行,其优越性也已被逐步认清,但目前尚处于过渡阶段,许多国家和许多专家尚处于“问题的迷宫”里,比如:从几岁开始学习电脑为好?把电脑作为单独的教学对象来学习还是同其他课目结合起来学习?电脑课是作为一般常识课来上还是培养真正会使用电子计算机和会编制程序的人才?还有,电脑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其地位如何?是使电脑适应传统的教学过程还是使教学过程适应电脑?
西方的某些专家认为,如果学生们没完没了地坐在电脑前,再加上看电视,从医学角度看,电脑的流行有某些不利作用。他们认为,在幼儿园中,孩子们使用电脑每天不要超过十五分钟。大孩子每操作二十到三十分钟也要休息一下,就是成年人连续使用电脑工作每次也不要超过两小时。
来自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保加利亚等四十五个国家的二百五十多名电子技术专家、电脑化教育专家和教育部门领导人参加了这次讨论会。(附图片)
西德小学生在上自然科学试验课。


第7版()
专栏:

  墨西哥开展反毒运动
本报墨西哥城5月6日电 墨西哥正在展开一场规模空前的“反毒”运动。
今年4月初,墨西哥司法机关在哥斯达黎加政府协助下,抓回逃往国外的贩毒集团头子卡洛·金特罗,使运动出现高潮。根据卡洛·金特罗的供词,公安和司法机关抓到了包括卡洛·金特罗的上司埃内斯托·丰塞卡等一大批贩毒分子,而且还证实许多贩毒分子之所以能长期逍遥法外,主要在于得到警察当局的庇护。此外,他的供词还提供了有关毒品的种植、贩运和消费等许多细节,这都有助于反毒运动的深入展开。
目前,在继续缉拿在逃的贩毒分子的同时,正在逐步清查警察系统内部与贩毒集团牵连深的人,加紧边防和机场海关的检查,没收走私毒品,严惩毒品走私犯,取缔地下毒品市场,严禁吸毒。此外,在农村大规模查禁种植毒品,一旦发现就地销毁。


第7版()
专栏:

  英伦三岛毒瘾蔓延 政府厉行反毒措施
本报讯 近年来,英国吸毒问题日益严重,危害极大。政府今年以来大张旗鼓地开展反吸毒运动,并采取严厉措施查禁贩毒活动。
据报道,仅1984年英国海关查获的毒品就价值一亿英镑。吸毒人数急剧增加,并且来自各个阶级。一家妇产医院大约有2%—3%的新生婴儿因母亲吸毒而受害。染上毒瘾的青少年有的早夭,有的为搞钱买毒品而沦为罪犯。
今春以来,英国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反吸毒运动,用于宣传教育方面的费用就达二百多万英镑,印制小册子,制作电视片。同时,政府加强了港口和海关的检查,减少和杜绝毒品来源;对贩毒者严厉制裁。


第7版()
专栏:

  世界生活费用昂贵的城市
“国际商业公司”5月8日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说,对于在国外工作的生意人来说,拉各斯和东京是生活费用最昂贵的城市,其次是德黑兰和开罗。
设在日内瓦的“国际商业公司”是一个独立的研究和咨询公司。它进行这项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跨国公司在确定不同地区的经理人员的生活费用时,有个依据。
调查报告包括世界的九十一个城市,各城市的消费指数是在综合食品、家庭用品、娱乐、交通和其它项目费用(不包括住房和教育费用)的基础上编制的。
报告以美国纽约的消费指数为一百,排在第七位,那么,拉各斯是一百三十九,居世界之冠;东京是一百一十八;芝加哥和旧金山也高于纽约;再靠后的是洛杉矶、华盛顿;新加坡、阿布扎比(阿联酋首都)列第十五位;香港第三十四位;巴黎第五十二位;伦敦和阿姆斯特丹列第六十六位。 ·特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