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4月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友谊之花

洒红节寄情
木君
新德里的春天,就象印度传说中的女神。她踏着轻盈的脚步,静悄悄地来到人间,把自己神奇多彩的纱丽,轻轻地铺在广袤的大地上。她从人间走过,带来柔柔的风,淡淡的香,留下一片花的海。春天给人带来喜悦,也带来了一年一度欢乐的洒红节。
今年的洒红节,我们是在印中友好协会司库夏尔玛先生家中度过的。夏尔玛先生是一位热心印中友好事业的朋友,他数十年如一日,为增进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矢志不渝,作了极大的努力。
3月7日上午,我们一行二十余人,驱车驶出德里市区,来到南郊一个不大的村落。到达夏尔玛先生住处时,他们全家人早已等候在门前。他们诚挚热烈的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夏尔玛先生的庭院这天打扫得格外洁净。庭院里特意搭起节日的彩篷。彩篷中央安放着一张条桌,上面摆满各色干果和印度糕点。热情的主人邀请大家就座,并为我们端上一种乳白色的饮料。夏尔玛夫人说,这叫“坦达尼”,是印度洒红节必不可少的饮料。饮料中配有多种草药,饮后可爽神祛病。洒红节是印历新年,这天过后,夏季就要到来。按印度风习,人们认为新年伊始,喝一杯“坦达尼”可确保一年康泰平安,吉祥如意。
听了女主人的介绍,大家竞相喝起“坦达尼”。仔细品味,果然甘美可口,余香不绝,饮后心旷神怡。夏尔玛夫人端着“坦达尼”,走到女宾面前说:“我们都是一家姐妹。愿你们在这里生活如同在家里一样。”这时夏尔玛先生向我们介绍了洒红节的来历。
洒红节在印度被称为“霍里节”,起源于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印度有个凶残暴戾的国王。他无恶不作,嗜杀成性。心地善良的王子帕尔拉特再三劝谏父王,要他行善于天下。专横的国王对此十分震怒,竟起杀子之心。国王有个会使妖术的妹妹,叫霍里嘎。传说她有不畏火烧的秘诀。一个月圆的夜晚,国王指使霍里嘎把王子抱到火中,企图将他烧死。然而由于天神庇佑,善良的王子幸免于难,而霍里嘎却在烈火中化为灰烬。次晨,国中百姓闻讯赶去抢救帕尔拉特王子时,只见王子周身金光灿烂,安然走出火堆。人们高兴地相互拥抱,向王子撒去七色的彩粉,表达对善良的赞颂和对邪恶的憎恨。此后,印度人每年都在这天举行节日庆典。这传统,历经千年一直流传至今。
讲完故事,夏尔玛先生深情地说:“洒红节是印度友爱亲密的节日。只有在这一天,人们才能撇开贫富的隔阂,忘记种姓的偏见,男女老幼相互洒红祝福。今天请中国朋友来,不仅是为了让你们看看印度人民过节的情景,更主要的,是希望我们印中两国兄弟姐妹能象一家人那样……”
主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印度服装。不一会,我们每个人,男同志穿着雪白雪白的巴加马,女同志换上色泽鲜艳的绸纱丽。夏尔玛夫人此刻高兴得手舞足蹈,忙着在女宾的前额点上吉祥痣,又向我们每人献上一只花环。
正当大家欢笑时,院外传来了喧闹声。原来村民们听说中国朋友到夏尔玛家作客,都纷纷赶到这里。他们在庭院里敲起鼓,吹起宾(一种印度乐器),弹起独弦琴。和着鼓点和乐声,人们唱起印度民歌,跳起印度的民间舞。这古朴的乐曲,饶有风采的舞蹈,加上村民们热烈友好的气氛,使我们情不自禁地加入到欢腾的人群中,载歌载舞。
突然,空中升起一团团色彩缤纷的烟雾,一盆盆五颜六色的彩水也从四面八方向我们泼来。大家争先恐后地把手中的彩粉抹到对方的脸上,把手中的彩水泼到对方的头上和身上。大家跳舞在一起,欢笑在一起,拥抱在一起。中印两国兄弟姐妹的心也紧紧贴在一起。
夏尔玛先生格外高兴,他象孩子似的在人群中往来穿梭,不时地把彩粉向空中漫撒。望着他的身影,我突然忆起在印中友好协会的欢迎会上,李连庆大使曾经说过:“中国有句古话——吃水不忘掘井人。在中印两国关系日益改善的今天,中国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中印友谊作出贡献的朋友们。”我记得,夏尔玛先生听到这发自内心的讲话时,眼眶里禁不住涌现出激动的泪花。
洒红节的庆典结束了。分手时,李大使把一幅达摩法师的织锦画送给夏尔玛先生。他说:“达摩法师在一千五百多年以前就为开拓中印友谊,作出了永远值得纪念的贡献,让我们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夏尔玛先生紧握着李大使的手,良久不肯松开。他说:“我们印度有一首《印中友谊之歌》,歌词第一句就是:
愿我们的友谊,象恒河一样长流,
愿我们的友谊,象喜马拉雅永存。


第7版()
专栏:

  莱茵“三峡”游
  思效
从荷兰乘国际列车去联邦德国南部的图宾根,大部分时间是沿莱茵河逆流而上。列车进入联邦德国境内,就同莱茵河结下不解之缘。碧蓝的河水,时而在列车右侧出现,时而在左侧轻泛。同行一位美国朋友说,“我们正在进行一次莱茵河的旅行哩!”真是一点不错。更有趣的是,我们有机会欣赏了莱茵河“三峡”的绮丽风光。那是在行进到科布伦茨以后,荷兰朋友对我说的:“注意,现在我们就要进入莱茵河‘三峡’了。”果然,窗外景色顿时大变:原来开阔的河面变得窄狭了;平缓的河流变得湍急了;两岸不再是坦荡的绿野,而是秀丽的青山。车窗宛如一只画框,展现着窗外的一幅幅美景:那在碧流中往来穿梭的乳白色客轮,是莱茵河游艇;那象烂漫红霞般飘逸在狭谷两岸的,是城乡住宅;那郁郁葱葱遍布山坡的葡萄园,让你想起中国南方的茶园;还有那巍然屹立在山巅水湄间的中世纪城堡,就象站岗放哨、气概非凡的骑士。至于那深邃高远的天空,简直象海一样湛蓝,又象镜子一样明净。这一切,仿佛是童话中的仙境一一投放到人间。
德国有句谚语:任何比喻都是跛足的。同长江三峡相比,说这里是莱茵河的“三峡”,也只是就相对意义而言。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长江三峡长约七百里,而莱茵“三峡”从科布伦茨到美茵兹,总共不过约九十公里。《水经注》所生动描绘的长江三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雄伟景象,那种林寒涧肃,高猿长啸,乃至“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情调,这里是领略不到的。相反,这里是妩媚多于雄浑,粗犷让位清幽。
莱茵河是欧洲第三大河,源于瑞士东北部,主要流经德国境内,在荷兰西南部注入北海,全长八百二十多公里。由于它养育了两岸的德意志人民,古来即有“德国之父”的美誉。莱茵“三峡”可说是莱茵河的“黄金地段”,因为它不仅处于莱茵河腹部,而且还处于整个欧洲的心脏地区。这里支流纵横,土地肥沃,城市棋布,交通便利。马克思及其他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等就诞生于此,真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也正因为如此,在德国和欧洲历史上,它古来就是一个争斗频仍的舞台。到了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全德诸侯林立,各自为政。他们看到这里地势险要,物产丰富,竞相修筑堡垒,设立关卡,课税敛财,争地逐利,因而征战不休,干戈不断。即使现在,人们从两岸连绵不断的城堡遗迹中,仍可想象当年人民惨遭涂炭的情景。1356年,查理四世颁布“黄金诏书”,规定皇帝由七个诸侯选举。这七个诸侯被称为“选帝侯”,其中三个就在中莱茵地区,他们是美茵兹、科伦和特利尔等三个大主教。请看沿岸城市上空高高耸立的罗马式、哥特式和巴罗克式等各式各样的教堂,就是那个惨淡的历史时期的象征。
然而,这一路也并非全是令人沉闷的回忆,也有引人入胜的想象,那就是关于罗累莱的美丽传说。
列车从科布伦茨向东行驶约四十公里,在莱茵河略微向北拐角处,迎面陡然扑来一座突兀峻峭的山岩。山岩呈铁青色,上有倾斜的断裂岩层,岩层罅隙中生长着苍翠的灌木树簇。山岩在河边陡然挺立,高出河面一百三十二米。在上午阳光照射下,似乎整个河面都投下了它巨大的阴影。这就是有名的罗累莱岩,美人鱼的动人传说即源出于此。
传说很久以前,岩石上有个美丽的金发少女,每当傍晚,她都要拨动幽雅的七弦琴,唱出撩人心弦的歌曲。过往的船夫被迷人的歌声陶醉,忘其所在,结果撞上暗礁,落得个船翻人亡,其中包括一位伯爵的公子。伯爵为了报仇,设法捉住了少女。少女不愿死在伯爵手里,便呼喊着纵身投入莱茵母亲的怀抱。从此歌声消逝,人影匿迹,只剩下灿烂的晚霞在岩头明灭。
民间的神话传说,往往是文人创作的原始素材。如同宋玉根据高唐神女的故事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神女赋》那样,德国著名诗人海涅把罗累莱传说加工取舍,写成了诗歌名篇《罗累莱》。这首诗开头是这样的:
“不知道什么缘故,我是这样的悲哀;一个古老的童话,我总是不能忘怀。”
多少世纪以来,罗累莱的传说在德国家喻户晓,老幼皆知,也被谱成名曲。海涅这首诗早已飘洋过海,为各国人民所吟诵。你看,同行的荷兰和美国朋友,一面聚精会神地凝望着窗外的巉岩,一面频频蠕动着嘴角,喃喃吟唱。是的,他们对景生情,正在默诵海涅的名篇。不是吗,罗累莱美丽的传说和海涅的不朽诗篇,不仅使莱茵“三峡”的河山更加生色,也使我们的莱茵之旅充满诗情画意。对于这次行旅,即使物换星移,我也“总是不能忘怀”的。(附图片)
   莱茵河畔一城堡


第7版()
专栏:

  角逐奥斯卡奖的“农妇”
  陈诗信
近些年来,纷纭庞杂的美国影坛似有两大潮流:一是面向遥远未来的科幻片,一是缅怀过去的传记片。但是,人们终究是面向现实的,所以一些“夹缝中的影片”常常异军突起,比如反映家庭关系的《克莱默夫妇》,反映老年人生活的《金色的池塘》,就夺去奥斯卡奖的多项主奖。
刚刚揭晓的第五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被《莫扎特》夺去了四项主奖中的三项,即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导演,而另一项主奖——最佳女演员,却为农村题材片《我心深处》(又译《心田》)中的乡村妇女扮演者萨莉·菲尔德(见图)所获。自称“相貌一般”的菲尔德,这次是继1979年在《诺玛·雷》一片中扮演一位女工之后,第二次夺得“影后”之冕。
外国一些评论家说:怀旧与农妇是今年奥斯卡奖的两大特点。在最佳影片的五部提名中,农村片《我心深处》为其中之一。在最佳女演员提名中,除了呼声很高的传记片《莫扎特》和历史片《印度之行》的两个女主角之外,却都是三部农村片中的三个“农妇”——扮《我心深处》的女主角萨莉·菲尔德、《河流》中的希茜·斯帕塞克和《乡土》中的杰西卡·兰格。
《我心深处》这次还得了最佳剧本奖。这部影片讲的是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中,一个种棉花的平凡妇女在当警察的丈夫身亡之后,带着两个孩子含辛茹苦、挣扎求生的故事。一个三十年代的寡妇敢于面向现实的勇气与毅力,引起许多要求自立自强的今日美国妇女思想感情上的共鸣。美国《时代》周刊和《纽约时报》将《我心深处》选为1984年十大名片之一。萨利·菲尔德因此片获“金球奖”的最佳女主角奖。
另一部被提名的影片《乡土》的女主角虽未得奖,但在美国观众中也同样引起了巨大反响。这部片子以八十年代美国经济衰退中的农村为背景:六口之家的农民伊维,在天灾、索债、卖地、破产的情况下,妻子成为勇士,与乡邻们团结起来斗争。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载文说:影片中“伊维一家象征着成千上万个正在破产的美国农户”。
正当银幕上的农妇们在角逐奥斯卡金像奖时,人们从新闻里看到:宾夕法尼亚大道上游行队伍中愤怒的农民,白宫外草地上那一个个象征着小农场破产的白色十字架……
好莱坞的制片家抓住了人们所关心的现实,在银幕上以妇女、母亲和土地为主题再现生活。这,也许就是当前美国影坛出现“农妇”角逐奥斯卡奖的背景吧!


第7版()
专栏:

  木雕村
  陈伟雄
从风光秀丽的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市中心出发,往西驱车不过几分钟,便可抵达有名的木雕工艺村。这个村镇濒临浩瀚蔚蓝的大西洋,方圆一千五百平方米。当地的谢列尔族人亲切地称之为“索贝杜恩”,意为“我们的村镇”。这里既是村镇,又是集市,人群熙来攘往,热闹非常。一个个货摊上有条不紊地摆满了五花八门的手工艺品:陶器、木雕、角雕、草席、篮子等等,其中以木雕居多。
塞内加尔盛产各种木材,其中有漆黑的乌木,淡红色的非洲桃花心木。乌木是雕刻的上乘材料,质地坚硬,素有“黑色的大理石”美称。
塞内加尔的木雕艺术品构思奇特,线条粗犷,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夸张离奇的造型,常常令人赞叹不已。
塞内加尔的木雕工艺已有上千年历史,然而,由于殖民主义长期统治,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被湮没。建国以后,塞内加尔政府决心使本国的文化艺术发扬光大。1961年,首都达喀尔率先辟地建成了第一座木雕工艺村,把有造诣的木雕工匠组织起来。八百名雕刻经验丰富的工匠聚集于此,交流经验,共同创作,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水平,增加了木雕工艺品产量。现在,全国八个区中都设有木雕工艺村。繁荣兴旺的村镇每天门庭若市,不少外国游人慕名而至,以挑选称心如意的木雕作品留念。塞内加尔的木雕工艺品为国家增加了一笔颇为可观的外汇收入。
目前,这支雕刻大军的阵容日益扩大。有人估计,全塞内加尔约有六十万名木雕工,也就是说,每十名塞内加尔人中便有一位木雕工匠。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

  螺旋桨卷土重来
被喷气发动机取代已近二十年的螺旋桨发动机,近来摇身一变,又成为西方一些国家飞机设计师们瞩目的宠儿。有人据此预计,新式的螺旋桨飞机将与喷气发动机飞机平起平坐,甚至超过喷气飞机。
据法国《科学与生活》月刊报道,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美国航空和航天局合作,设计制造了一种新式螺旋桨发动机,名为PROPFAN即“推力风扇”之意(见图),其推力已达十一点三吨。这种发动机前半部分与喷气涡轮发动机类似,不同的是其后半部,有两排象风扇叶片一样的螺旋桨,旋转时,方向正好相反。叶片翘曲变形,并有一定的后掠角度。这种形状特殊的叶片,可推迟临近音障时的振动和噪音的发生。目前这种发动机可接近音速,但尚不能突破音障。
这种发动机的第一个优点是油耗低,甚至比目前某些喷气发动机的油耗要少一半。第二,这种发动机特别适合中短程飞机。据预测,今后运载三百人以下的中短程客机在全世界的数量会大增。第三,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客机,发动机多数装在机尾,而新式螺旋桨发动机安装在机尾时,其效果亦最佳。因此,用新式螺旋桨发动机来改装目前的飞机,只需很少费用就可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一家美国公司决定于1986年底在波音—727飞机上安装这种发动机并作试验飞行。
·广羽·


第7版()
专栏:域外拾零

  英伦银行趣谈
  王学信
  在英国首都伦敦,有一家与众不同的银行,它既不接受客户,也不做广告宣传。虽然设在伦敦最繁华的市中心,但门卫森严。这家银行的围墙比城堡的墙还厚,没有一扇窗子,整个外形看上去就象一座中世纪古堡。银行的门口日夜有警卫守护,他们穿着裁剪合身的粉红色燕尾大礼服,头戴黑色高礼帽,默然肃立。这种款式的制服从十七世纪一直沿用到今天。这便是具有三百年历史的英伦银行。
每年,英国政府把全部纳税收入交给英伦银行掌管,银行则利用电脑来处理这笔巨额款项,分别支付国防经费、政府开支、社会福利基金及用于建造公共设施所需的费用。
英伦银行是唯一发行英国货币的权威机构,它拥有自己的现代化印刷厂。一张英镑纸币通常要使用八十种以上不同的颜色,这些颜色全部由英伦银行化学实验室的专家们精心调制。不过,有些伪币制造者凭借高超的印刷技术和设备,有时也能造出以假乱真的伪英镑来。
一张一英镑的纸币,其使用寿命仅为十个月左右。因此,英伦银行要保证英镑在市面上正常流通,就得不断地回收残旧纸币,并随时把新印制的纸币推出市面。有趣的是,英伦银行将每天收回的大批残旧纸币在焚烧时所产生的热能,用作暖气和其它供热系统的能源。难怪有些人戏称英伦银行是靠烧钞票来取暖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