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4月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谈机智与幽默
侯宝林
贾斌同志主编的《机智与幽默》这本书挺新鲜,太有意思了。我们平日看到过人们阅读《讽刺与幽默》时的快意的笑容,可见幽默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但幽默的讽刺意味只是一个方面,幽默还有着更为广泛的情趣。现在编者把机智与幽默联系起来,搜罗古今,采撷精英,是值得赞赏的。
说实在的,机智与幽默是不可分割的。我们从生活中、作品里和舞台上接触的大量事实说明,智趣中含有幽默,幽默中含有机智。如果二者“老死不相往来”,那简直太没有味道了。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过:“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这样的人即使额高七寸——聪明绝顶,也算不上真正有智慧。”
我们中国人有自己的幽默。这种幽默有东方和中华民族的特色,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质朴、率直而又妙趣横生。有人曾以鲁迅先生说过:“‘幽默’既非国产,……”,而不承认中国有自己的“幽默”。其实,鲁迅本意是指“幽默”这个词属外来语,并没有否认中国人有中国式的幽默。他自己就是一个深刻隽永的幽默大师。他亲手为日本增田涉编辑的《世界幽默全集》“中国卷”,选了中国幽默小说八种。鲁迅反对林语堂先生在民族危难中的闲适、恬淡的超现实幽默感,而主张“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尖锐、泼辣的现实主义幽默感,这正是维护了中国幽默的正宗。
这本《机智与幽默》,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体裁样式的机智与幽默的精华,每个部分,每个单元,都能把两者兼顾起来。对于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之余,读读这本书就足以为快了。我相信,这本书可以作为生活情理的教科书,它用人们最喜欢接受的方式,循循善诱地给人以善恶美丑的教益与启迪;也可以作为陶冶情趣的百花园,给读者的文化素养和理智情趣添上许多奇异的光彩;也可以作为人们社会交际的润滑剂,使人们的言谈文笔和待人接物,更加融洽风趣,分寸有度;它还可以作为人们工暇业余的娱乐品,使人们消除疲劳,赏心娱目,平添无穷乐趣。
(本文是为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机智与幽默》写的序)


第8版()
专栏:电视之窗

  芦花,慢慢地飘
  ——观电视剧《秋雪湖之恋》
  丹晨
电视剧《秋雪湖之恋》是胡石言根据自己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它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和柔美的诗意。无论是那朦胧的月色,晕红的晨霭,还是四面环水的小洲渚,以及那充满着幽怨的民歌声,都非常熨帖地融和成一个诗的意境。这支带有悲剧色彩的牧歌式的小小传奇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得到展现的。
故事说来也很平常。在那日月颠倒的日子里,一位农村姑娘芦花遭到“造反派”的迫害,以至家破人亡。走投无路之际,她把生的希望寄托于邻近的军垦农场饲养班战士,这在饲养班里激起了分歧的浪花:是伸出救护的手,还是推出不管?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的悲喜剧。说它是悲剧,我想倒还不是因为芦花姑娘的不幸遭遇,而是在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民子弟兵竟至不能公开救助、保护一个贫苦农民,不敢向革命军队的领导报告人民遭遇冤屈的事实,这就不能不使人咀嚼深思。
班长严樟明是一位学习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他困惑不决,只好带着问题虔诚地求教于“本本”。这样的情景,如今看来有点怪,但在当时却是非常真实自然的,这也就愈加令人心情沉重。幸好作者终于象人们所希冀的那样,写了严班长和他的战士们下决心收留芦花。他们违背“组织原则”,背着部队领导,冒着风险,抛开个人得失,擅自进行了救护芦花的秘密行动。连长得悉这个情况,采取了默许支持的态度。这些当然都是违反“军纪”的,但这样一腔真诚善良的同情心,这样的人情、人道主义理应倍加赞美,这样古道热肠的子弟兵才应该热烈歌颂。作者在这个小小事件中铺叙开掘人物的心理、情感、思想,层次分明,丰富复杂,又令人回味。《秋雪湖之恋》所描写的固然只是动乱年代中军民关系的一个不正常的侧面,同时也是当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具有普遍性的侧面。那个时候,有人肯站出来为受冤受迫害的人说句公道话,做件主持正义的事,都要冒极大的风险。这就是这个悲剧的特殊性所在吧!
这是一部比较精巧的艺术品。但是,我想如果作者在构思上再讲究些,那么象高天禄这样一个反面角色在剧中完全可以不出场。此外,也还有一些情节上的疏漏,当然,这不过是微疵细瑕罢了。


第8版()
专栏:

  康克清同志为《女作家》题词
专发女作家作品的大型文学季刊《女作家》已于3月份问世。该刊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同志特为该刊题词,全文如下:
“欣闻大型文学季刊《女作家》将于第一季度创刊,特致衷心的祝贺!希望《女作家》多多反映自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以来,各条战线涌现的锐意改革,开拓型的女能人;也要反映为四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全心全意、默默无闻地贡献着自己力量的普通人。希望《女作家》在关怀培养青年女作家中发挥特殊作用;尤其对少数民族中的青年女作家,更要加倍爱护、关怀。”
创刊号上还刊有老作家冰心同志祝贺《女作家》创刊的题词。
(罗飞)


第8版()
专栏:访问记

  翠笛欢歌
  ——访双托十一孔竹笛研制者韩义
本报记者 易凯
具有悠久历史的我国传统民族乐器——六孔竹笛,曾以它清脆明亮的音色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魔笛”。然而由于音孔所限,六孔竹笛不能在一个八度音程内奏出半音阶,这就限制了竹笛的表现力。
现在,六孔竹笛的改良取得了重要成果,齐齐哈尔市评剧团年青的笛子演奏员韩义改良研制成功了双托十一孔竹笛。
这是难忘的一天。来自首都音乐、器乐界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和笛子演奏家,几十双眼睛注视着韩义和他手中的竹笛。只见他将竹笛的双托分别支撑在两手虎口间,十指张开,平稳地把笛子送往唇边。随着十指灵活地跳动,笛子发出串串悦耳的声音。一曲《五梆子》,十一孔笛保留了抹、滑、沥、剁等六孔竹笛特有的传统演奏技巧;一曲《土耳其进行曲》,十一孔笛又酷似西洋的长笛,那多变的调式,飞快的上下行半音阶,短促的“吐音”,流畅而自如。笛声激动了在场的人们,许多专家拿起笔郑重地写下了如下鉴定:双托有独创意义,解放了十指,为控制多孔打下基础;十一孔健全了半音阶,方便了转调;膜孔套使音色由清脆转变为柔和,丰富了音色;高音窗增宽了音域;双膜统一了音色;结构工艺简单,售价低廉,便于普及……
很早以前,韩义就萌动了一个念头:要是让竹笛也象长笛一样具有半音阶,可以随意演奏任何乐曲,那该多好啊!他从部队复员后,开始了对竹笛的改革。最初,他是背着人悄悄地干的。周围的人们发现了他许多“反常”的举动:他可以一个人长时间痴痴地呆想着什么……从他的宿舍里经常可以听到刺耳的笛子噪音……家里失火了,他什么贵重物品也没有拿,一手抱孩子,一手抓起一把笛子冲出了浓烟……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党组织和群众帮助下,韩义克服困难,终于取得成功。
去年,他的双托十一孔竹笛在全国青工“五小”智慧杯竞赛中荣获一等奖,他本人也被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光荣称号。现在,韩义正在研究笛子改革中的新课题。


第8版()
专栏:

  阅古楼和三希堂法帖
  李景生
阅古楼位于北海琼华岛的西北侧。它的北面是与长廊相接的分凉阁,南面有“琳光殿”等古建筑,依山面水,结构精巧,造型别致,玲珑秀雅。楼体分上下两层,前圆后方,呈扁圆环形,是园林古建筑中别具风格的稀有形式。
阅古楼建于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距今已有二百三十余年的历史了。楼院内自成格局,回廊环绕,古树掩映,显得异常幽静。
步入阅古楼,人们会立即被那琳琅满目、古朴雄厚的书法刻石所吸引。楼内的《三希堂法帖》,共收集了我国魏、晋、隋、唐、五代、宋、金、元、明等各个朝代一百三十五名书法家的三百四十件楷书、行书、草书等作品。另有题跋二百一十多件,总计约十万字。《三希堂法帖》的刻石艺术,甚为精细巧妙,浓墨、破锋都清晰可见。字体的横、竖、点、撇、捺,也都显得玲珑传神,这确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之珍品。
《三希堂法帖》及石刻是清朝乾隆初年宫廷文化活动的产物,《法帖》刻石与阅古楼同时完成。乾隆爱好书法。“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当时的文人雅士、达官显贵们,也都把收藏书法碑帖等当作风流雅事。乾隆十二年(1747年),弘历特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兵部右侍郎汪由敦等,将三希堂收藏的三件稀世珍宝(即王羲之的《快雪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和从内府收藏的历代书法珍品中选择一部分,加以编次,钩摹上石,并由高等刻工宋璋、扣住、二格、焦林镌刻,形成这部丛帖,定名为《御制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通称《三希堂法帖》。(附图片)
  王羲之《秋月感叹帖》


第8版()
专栏:雨丝集

  音乐会的雷同
  喻国庆
最近,我有幸欣赏了几场音乐会。虽然这些音乐会是由从中央到地方的一些艺术团体演出的,可我总觉得好象是出自同一演出单位。因为这些音乐会上演唱的曲目实在是陈陈相因:男声必唱《我的中国心》,女声定有《血疑》主题歌,器乐演奏则少不了来一首《西班牙斗牛士》舞曲……
在音乐会上适当地唱几首比较流行的歌曲当然无可厚非,但翻来覆去地总唱那几首歌就显得“贫”了,何况又大都是按照一种风格、模式演唱,这就更不足取。过分热衷于唱一种风格的歌曲,会把音乐会的“路子”唱窄。这不利于新歌曲问世,也不利于演员自身的提高。一个有出息的歌唱演员,应该唱出自己的风格,唱出新的能为观众喜爱的歌曲。


第8版()
专栏:新园一角

  北京双秀园
  傅珊仪
在北京市北三环路上,一座崭新的公园“双秀园”建立在鳞次栉比的楼群之中,犹如一颗绿色的明珠。
双秀园总面积六点四公顷,由日本式的翠石园以及中国式的竹溪胜境、翠屏落影、汇芳园及一些西式的六角三柱亭综合而成,具有中外园林之秀色,故名双秀园。
进入粉绿色的园门,就望见一座曲池,池畔耸立着一组石山,一股潺潺的清泉从石涧流出;沿曲池的路边,另有一潭碧水,水中安装了八股喷泉,水柱可高达十米,池底还配置水下彩灯,夜晚灯光水柱交相辉映。往前是汇芳园。园中广植了各种花草灌木,一年三季,鲜花不断。园中的汇芳亭边有三个高低不同的水池,各种水生花卉,如睡莲、荷花、水柳、凤眼等,荟萃争艳。西侧是一面故事墙,利用浮雕石刻,描绘了哪吒闹海,牛郎织女,嫦娥奔月,七仙女下凡等民间故事。
公园东南部的竹溪胜境中,万竿修竹迎风摇曳。此处有茶座,游人可品香茗,赏美景。
东北部的翠石园,是园中的独立小园,这是一个纯粹日本式的小园林,日本新?县谷村株式会社社长谷村繁荣先生赠送了八百吨产自日本翡翠园的巨石,由东京艺术大学中根金作教授亲自设计而成。园中的山石,路灯,木桥,亭廊,都是从日本运来。踏入园中,就明显地感受到异国风光。“翠石园”三字,是由新?县知事君建男先生所题。园内山路起伏,一盏盏日本方亭式柱灯沿路而立。一弯池水中架着一座木制小拱桥,桥两侧的池塘中各有龟岛一座,岛上种植花木及松柏。在日本“龟”是长寿、吉祥的象征。山顶,有一座棕顶桐油色的木制小亭,结构简朴,是日本式造型。山下绿地中建有木制敞厅,整个翠石园的建筑设施及园林布局轻巧新颖,是我国建筑的第一个日本式园林。(附图片)
  北京双秀园一角


第8版()
专栏:

 《东方女性》出版   罗沙的叙事诗集《东方女性》,最近已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入作者九首叙事新作。它们从各个不同角度抒写了爱情、婚姻、家庭和事业的悲欢,反映了两代妇女的不同命运和长年漂泊在异乡的游子的心绪。
(一均)


第8版()
专栏:

  《诗神》在河北问世
一个新的诗歌双月刊《诗神》最近由河北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该刊辟有“神州诗潮”、“燕赵诗会”、“学院诗风”、“女作者诗页”、“新作评点”等栏目,兼发散文诗、旧体诗词。
(文闻)


第8版()
专栏:

东方歌舞团正在首都上演一台新编排的亚非拉歌舞。这台节目色彩斑斓,格调健康、清新。左图为日本歌舞《种田谣》。
钱守仁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