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4月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改革激励人们为理想而拚搏
  ——访全国人大代表、首钢党委书记周冠五
  本报记者 郑盛丰
有人以为,不正之风源于改革;改革会使人陷入铜钱眼,唯利是图。
“不!绝对不会!”正在参加人代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周冠五断然否定了上述观点。他说:“改革绝不会使人变自私!”
这位以成功地领导了企业改革而闻名的首钢党委书记敞开衣襟,来回踱步。看得出,他对那个观点无法保持缄默。“改革,不会使人目光短浅,只会使人胸怀宽广,脚踏实地而又富于理想。”
停了一下,他又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上述观点:“我们党领导的人民是有理想的人民。但是,过去经济体制的弊端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不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光靠说教和喊口号,一万年也不可能实现理想。现在搞改革,激发人们为理想而拚搏。拚搏,把理想具体化了。理想是什么?近期是翻两番,远期是共产主义。改革前进一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会提高一步,理想也就接近一步。现在人们是把理想寄托在改革上。”
联系首钢的实际,他说,首钢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制度,用工人的话来说,就是“国家多收了,企业多留了,个人也多得了。”
“这样改革,谁受益最大?当然是国家。首钢四年上缴的利润就等于一个‘首钢’
(指固定资产)。国家决定对首钢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时,规定每年递增6%。1983年,首钢主动把这个递增率提高到7.2%,这样十年就要向国家多缴四亿元利润。工人们欣然同意。因为他们懂得,国家利益代表了人民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这个大头不保证,集体和个人利益就没有保证。理想和现实就会脱节。”
既然改革把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联系在一起,就必然会激发起职工的献身精神。周冠五随便举了一个例子:今年2月的一天,一根水管突然断裂,水柱喷向一个正在运转的马达。入厂刚两年的一位青工见到这种情况,跑上前用身体压住水管裂处。当时的气温是零下十二度,他的棉衣上结了一层冰。周冠五说,象这种感人的事例,首钢今年以来就有一万四千多起。正是这种改革精神和献身精神,使首钢的经济效益直线上升,自1979年以来,实现利润每年都递增20%以上。
当记者请周冠五代表谈谈改革和纪律的关系时,他略作思考后说:体制改革后,责权利到人,管理不严,效益就差,而效益差不仅关系到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也关系到职工的利益。所以,首钢职工不仅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而且非常关心企业是否遵纪守法。去年年底,一家报纸说首钢某些产品涨价,第二天,公司党委就收到不少职工的来信,质问公司为什么要涨价。后经查实没有涨价。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我们职工对改革声誉是珍惜的,改革会使职工更加懂得遵纪守法的重要。
说到这里,眼前这位已经在首钢工作三十多年的企业家很有感慨。他说:“解放以来,首钢职工的精神面貌数现在好,他们最富于理想,这是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把理想和改革对立起来不对,弄成‘两张皮’也是不对的。”


第5版()
专栏:

  昂首飞鬃奋老蹄
  ——访新增补的政协委员袁晓园教授
  本报记者 鲁南
夕阳未必逊晨曦,昂首飞鬃奋老蹄,
春蚕萦绕千千缕,愿为人民吐尽丝。
在政协委员下榻的远望楼,记者见到最近恢复中国国籍、并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的袁晓园教授,她激动地朗诵了前几年回国时写的这首诗,深情地说:“粉碎‘四人帮’,经过拨乱反正,恢复了实事求是的传统,国家形势一年比一年好,尤其是关于经济改革,对外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利国利民,顺乎潮流,深得民心,仅短短几年时间,似晨曦初上,使世人看到了中华振兴,经济腾飞的光辉前景。我在垂暮之年回国定居,别无它求,就是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余力。”“祖国和人民对我如此信任,如此厚爱,推举我当全国政协委员,我既感到光荣和幸福,又感到责任重大,我一定为人民多做事,吐尽丝”。
这几天,袁晓园教授为晚年能得到报效祖国的机会,一直沉浸在激动之中。她说:“对新中国的了解,耳闻不如目睹,从七十年代以来,我差不多每年都回国实地观察,每次都有深切感受。共产党豁达大度,不记前嫌,真诚地希望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统一祖国大业。如果台湾的同仁仍有疑虑,不妨到大陆来看看。我相信,每个爱国者看到神州大地呈现的瑞气祥和的景象,都会为之高兴的”。袁晓园说:现在大陆对海峡两岸同胞的交往已放宽政策,保证来去自由,台湾当局能不能也相应地放宽政策呢?
作为一名学者,袁晓园教授更希望在有生之年为祖国的四化大业多做贡献。在担任国民党驻外官员时,在旅居美国之后,袁晓园教授把一片报国之心倾注在祖国文字的研究上。六十年代,她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向美国介绍《汉语拼音方案》,自编、自印汉语拼音教材,在小学、中学和大学进行汉语拼音教学,为《汉语拼音方案》在美国推行作出了贡献。她还花了十几年的心血,对汉字的未来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探讨,创造出一种双拼带调,意标定形的“汉字现代化方案”。袁教授对社会上文字拼音的乱写乱用十分关切,曾呼吁“讲求文字美,提倡规范化”,并准备成立“文字应用服务中心”,向社会提供咨询,帮助人民群众和工商企业正确书写和拼音。
作为一名活动家,袁晓园教授还希望为祖国结交更多的朋友。多年来,袁教授不辞辛劳,四处奔走。去年,她和张之丙先生创建了中美文化交流基金会。
“春蚕萦绕千千缕”,袁晓园教授想为祖国做的事太多了,尽管已届耄耋之年,她深信“夕阳未必逊晨曦”。可以相信,在四化大道上,这位识途老马将留下她新的足迹。


第5版()
专栏:会场内外

雨中情深
四月二日中午,天空突然下起小雨。大都饭店接待部和客房部的三十多名青年男女服务员,一人撑开一把雨伞,来回接送吃午饭的人大代表。一时,黑布伞、蓝布伞、塑料伞往来穿梭,交织成一片。特别是对于那些年岁较大的代表,服务员更是一手持伞,一手搀扶,从客房送到餐厅,再从餐厅送回客房。(肖)


第5版()
专栏:会场内外

师生三次同室
大都饭店主楼三百四十五号房间,住着来自福建的两位人大女代表,她们是抗战前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的师生。老师余宝笙,鹤发童颜,现在是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学生夏美琼,满头青丝,现在是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她们一个是生物化学专家,一个是妇产科专家,在前几年同时当选为全国六届人大代表,三次进京开人大会,三次同住一室。师生二人年龄相差不到十岁,现在都是长者,但是精神矍铄,满面春风。老师说:“我的学生老照顾我。”学生说:“我的老师走路比我还快。”(焕)


第5版()
专栏:会场内外

溥杰赠字
四月一日中午,总参炮兵部招待所餐厅别有一种热闹情景。七十八岁的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爱新觉罗·溥杰,把他手书的“四海同胞亲,军民鱼水情”条幅赠给炮兵部招待所负责同志。在场的人大台湾代表团团长林丽韫对招待所赵所长说:“感谢你们的热诚服务。”
溥杰是受住在总参炮兵部招待所的台湾、辽宁人大代表委托,手书条幅以感谢招待所的周到服务的。这个招待所从一九八○年起,每年都接待人大代表,每次都以热诚的服务受到代表们的赞扬。(文)


第5版()
专栏:

  向省长要“政策”
  本报记者 刘虔
“今年的改革一定要继续把经济搞活,促进各方面的经济效益有一个较大的提高……”这是赵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句话。
此刻,云南人大代表、昆明铁路局电务处处长林后模的目光正盯着这句话,久久不能移去。
他在想他的工作,想他在工作中遇到的因体制僵化带来的困难。本来木材和磷矿石是云南的优势,也是云南省同外省交流的重要物资,但由于流通的中间环节太多,产销不能直接见面,产品价格层层加码,使得国内市场上很有诱惑力的这两类产品失去了应有的竞争力,而且也直接影响省内铁路运输的货源。这完全是一种自我禁锢。
想到这里,林后模坐不住了。他找到同来参加会议的人大代表、省长普朝柱同志,谈了自己的意见。他说:“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砍掉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加快两大产品的周转。”
省长听了,表示完全同意,并且当即表示:“这次回去后,要以省政府的名义发一个通知,下决心搬走流通环节上的‘绊脚石’,为商品生产大开绿灯。”
林后模高兴地说:“好的,好的,我盼望的就是这个政策……”


第5版()
专栏:

  人大代表、安徽省委书记黄璜谈“慎重初战”
  不刮风 不起哄 不搞一刀切
本报讯 记者赵希龙、黄文福报道:“不刮风,不起哄,不搞一刀切。”人大代表、安徽省委书记黄璜对赵总理提出的“坚定不移,慎重初战,务求必胜”这一指导改革的行动方针谈了自己的感想。
他说,我们搞城市改革还刚刚起步,一开始就要注意,不能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改革是要革除几十年来的积弊,只追求形式上热热闹闹,刮一阵风,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此,各级领导必须改变工作作风,到改革的第一线去调查研究。“情况不明,胸中无数,怎么慎重?怎么能必胜?”
关于生产发展的速度,黄璜认为,“慎重初战,不是裹足不前。国有国情,省有省情,什么事情都不能一刀切,今后我们不仅要使生产发展保持一定的速度,更要注重提高经济效益,要有后劲。不能一说反对盲目追求高速度,就不敢提速度了。”
黄璜谈了对改革中出现一些问题的看法。他说:“气可鼓而不可泄。在正视和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时,要实事求是,区别不同情况。保护干部、群众搞改革的积极性,也是为了慎重初战。”
黄璜对那种一见改革中出点问题就大惊小怪、随便指责的做法很不同意。他认为,对不正之风,应该引导干部、群众具体分析,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以纠正。这样,既能解决问题,又不会伤元气。在改革中,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是哪里的问题就在哪里解决。总之,凡事都要实事求是。


第5版()
专栏:

  把大中型骨干企业搞活
  ——全国人大北京市代表团讨论侧记
  本报记者 肖体焕
“要把搞活大中型骨干企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是出席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北京市许多代表共同的愿望。
代表们说,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过几年的努力,乡镇企业活了,集体企业活了,小企业也活了。现在该是把大中型骨干企业搞活的时候了。就北京市而言,市经委系统拥有大中型骨干企业五十七家,虽然它们只占北京市地方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总数的5.8%,却占地方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4.9%,占实现税利的53.6%,占上交税利的57.1%。可见,大中型骨干企业,是北京市地方工业企业的主体,是市工业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如何搞活大中型企业,提高大中型企业的效益十分重要。
北京市这些大中型骨干企业,搞得比较活的有首都钢铁公司、北京印染厂、北京光学仪器厂、电视机总厂等十二家企业,而多数企业设备老化、工艺落后、技术储备差、缺乏后劲,迫切需要进行技术改造。但是企业留利较少,缺乏资金。再加上管理体制没有根本改革,有关行政部门对大中型企业管得过多,某些紧俏产品指令性计划过高,企业超产的余地很少。
究竟怎样搞活大中型企业?北京市的人大代表们说:“内部搞活是关键,外部因素是条件。”根据北京市的实际情况,他们认为从企业内部看,要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一是建立一个开拓型的、敢于起用人才的好班子。这不仅是通常所说的高文化结构的领导班子,而且是一个高智能结构的领导班子。主要领导人既有本行专业知识,又有丰富的经营经验。
二是发挥大厂优势,按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大中型企业技术力量强,固定资产、流动资金比较雄厚,只要眼睛紧紧盯住市场,不断适应市场变化需要,创出新产品,做到“产品之树常绿”,大中型企业就可以跟小企业比翼齐飞。北京印刷机总厂,认真分析了印刷机械的发展趋势和本企业的优势,在铅印机遍及全国、胶印机还是空白的时候,就大胆确定胶印机为企业发展方向。经过十多年努力。产品在国内市场的覆盖率已稳定在70%以上,并且出口到十一个国家和地区。
三是利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速技术改造。大中型企业不能满足于利用自有资金去发展,“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而要花大钱度过技术改造的难关。要紧的是要有金融观念,充分发挥与银行、信贷部门合作的潜力。北京内燃机总厂等企业,近年来坚持用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办企业,敢于使用银行贷款,终于改造了设备,扩大了生产能力。
四是改革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对车间、班组放权,适当划小核算单位,实行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首钢各级管理单位,通过建立以承包为中心的经济责任制,公司承包到厂,厂到车间、班组、个人,充分发挥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连续六年平均每年利润递增20%。
许多代表提出,搞活大中型骨干企业,从企业外部来看,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改革机构,简政放权。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的职能来确定管理权限,在搞活企业、为企业服务上下功夫。扩大给企业的各项权利,必须切实交给企业。另一方面,应解决一些政策性问题,为搞活大中型企业创造条件。


第5版()
专栏:

广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任委员、区政协副主席黄启汉(前左一)在小组会上发言,表示要积极为四化培养人才作贡献。
本报记者 沈进摄


第5版()
专栏:

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江泽涵(右一),今年八十三岁,仍坚持参加小组讨论。这是他在认真听取其他委员的发言。
             本报记者 沈进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