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4月2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高等学校命名应分层次讲规格
陈浩 咸立亭
目前,在高等学校校名问题上,有一种盲目拔高、随意命名的不良的现象;名不副实的学校已非个别。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将妨碍我国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办学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健全和发展。
截至1984年底止,全国各类高等学校达二千零五十九所,其中属普通高等学校范畴的九百零二所,包括大学、学院、专科学校、短期职业大学;属成人高等学校范畴的一千一百五十七所,包括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农民大学、管理干部学院、教育(教师进修)学院、函授大学等。在称大学的普通高等学校中,有不少是近几年新建的,虽是多科性,但主要是培养专科人才的短期大学。还有一些单科类院校,也有称之为大学或要求改为大学的。成人高等教育中乱定乱改名称的风气也在滋长,如有的职工业余大学改称工人大学,有的地区级办的农民专科学校要改称为农村经济管理学院等。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学校,究竟属哪一层次,何种性质,更有让人分辨不清的状况,而且审批手续也极不完备。这种状况危害很大,造成了学历、人才规格的混乱,由此还会引起其他问题。这种状况还助长了学校“升格”风,为改变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增加了困难。
指出这一问题毫无伤害人们办学积极性之意。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应得到保护和鼓励,问题是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给学校命名时应注意分层次、讲规格。这就要制订明确的关于高等学校命名的法规、条例。在这之前,可先制订高校命名的规程或基本原则。我们仅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一、对高等学校命名基本原则的几点认识
首先应当明确,各类高等学校的命名都应根据学校的条件、主要任务、培养目标、招生对象、办学形式、学科类别、学制及学科多少来确定。
其次,要把高等学校分成两大类。一类为按照国家招生计划或有关规定,以面向社会、从全国统考中录取新生为主,并进行全日制教学的学校,称普通高等学校;另一类为按国家招生计划和有关要求,以招收在职人员为主,以脱产、半脱产、业余、函授、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学校,称成人高等学校。这两类学校名称上应有较为明显的区别。
第三,至于高等学校如何分层次,更应在进一步研讨的基础上,统一认识。我们认为,作为人才培养的层次可以分为研究生(又可分硕士、博士生)、本科生、专科生;而作为高等学校(主要是普通高等学校)的层次,还是分为两个为好,即大学和学院为一个层次,高等专科学校为低于前者的另一个层次。在校名上,这两者也不应混同。凡招收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学制在四年以上,旨在培养大学本科及本科毕业生以上的院校,称大学或学院;凡招收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学制为二到三年,或招初中毕业生、学制为五年以上者,称高等专科学校。二、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名称及其条件先谈大学与学院这一层次。由于大学和学院都是具有为国家培养本科毕业生以上水平的专门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高等学校,所以把它们划为同一个学校层次,至少在目前是合适的。这样有利于制止有些学院盲目追求大学牌子。事实上,称学院的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及科研成就,不见得比称大学的高等学校差;一所高等学校要出名,得到社会公认,并不要非称大学不可。众所周知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还不够有名吗?它是世界上许多称大学的高等学校不可比的。如果说大学与学院有所不同的话,恐怕主要在于学校的性质和科类设置多少这一点上。大学除了必须有为国家培养本科生以上水平的专门人才和开展重大科研的能力外,还应是综合性的和多科性的,一般应设有文科、理科、工科、农科、林科、医药、财经、管理、政法、体育和艺术等十一大科类中的三科以上的学科(国外有的规定大学必须有三个以上的学院),必要的话还可规定应具有一定数量的能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导师。学院则可以同时是多科性的,也可以是单科性的。在给一所学院命名时,应根据所在地区和反映学校性质的学科类别确定,如××(地名)农学院、工学院等。
再谈高等专科学校这一层次。高等专科学校是具有为国家培养大学专科毕业生能力兼搞一些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等学校。这类学校目前名称分为两种:一种称之为专科学校;另一种称之为短期大学或职业大学。为了区别于中等专业学校,又不混同于大学和学院,今后各类专科学校前面都应冠以“高等”字样,称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单科性的学校,应按所在地区、学科类别确定名称,如“北京高等电子专科学校”等。近几年兴起的短期职业大学,与专科学校相比,所不同的是,它们一般由省属市管理,专业设置门类不单一,学生走读,收少量学杂费,毕业后国家不包分配。这类学校的名称可有两种方案:一是参照高等专科学校的办法,但可不加科别,如“中原高等专科学校”等;二是参考国外同类学校的名称,在所在地区或大单位名称后面、“大学”前头加上“短期”字样,如“西安短期大学”等。
三、关于成人高等学校名称及相应条件
成人高等学校与普通高等学校比较,在办学形式、招生对象、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师资力量、设备条件等方面都有明显不同。因此,这类学校的名称也应同普通高等学校相区别,各校都要根据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培养人才的规格、办学形式等,再结合学校所在地或主办单位的名称等情况来确定。比如,凡按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或备案的主要招收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历的在职工人、农民的高等学校校名,应冠以“职工”、“农民”字样。其中培养本科毕业生的可称职工学院或农民学院;培养专科毕业生的则称职工(农民)高等专科学校,原则上不再称大学。同样,凡培训提高中等学校教师、干部的高等学校,校名应称“教育学院”(培养本科毕业生程度)、“教育高等专科学校”(培养专科毕业生程度)。至于独立设置旨在培养学员达到本科毕业水平的函授、业余高等学校,也应按所在地名或单位名称分别称函授学院或业余学院;培养专科毕业水平的则称函授高等专科学校或业余高等专科学校,一般也应避免称大学,更不能隐去“业余”、“函授”字样,直称大学。目前,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高等函授教育和夜校,大多称为函授大学和夜大学的(包括本身是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都这么称呼),这就混淆了办学的层次、规格。因此,普通高校举办的高等函授教育和夜校,还是称“函授部”、“夜校部”为宜。对于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学校,国家也应制订相应管理办法,使之既能发展提高,又能同国家有关要求相符合。
有的高等学校的外文译名与中文含义明显不符,也应该在审核后改过来。


第5版()
专栏:

农业院校课程与农业经济不适应
北京农业大学 程贵铭
目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传统的自然经济的模式。
我国的农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如浙江省永康县对二十一个行政村的四千零二十九户和七千六百一十七个整半劳力进行了详细调查,单纯从事农业生产的只有三千三百零四人,占劳力总数的43.4%,从事工商服务业的有四千一百二十八人,占54.2%。天津静海县大邱庄,1983年纯收入六百万元,其中工副业收入占89.7%。这些情况说明,我国农村商品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出乎人们的意料。
面对这种情况,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现有的专业和课程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第一是专业和课程的局限性,同现代化农业的整体性不适应。现代化农业逐步把生产过程和产前产后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系统。而现有的专业和课程主要体现生产过程这个中间阶段,基本上没有考虑到产前产后这两个重要环节,如生产资料的供应,农产品的加工、运输和贮藏等基本上是个空白。第二是专业和课程的自然经济型,同农村经济的商品化不适应,合作经济、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金融、市场、信息等在农业经济管理中也基本上是个空白。第三是专业和课程的片面性,同农业生产的特殊性不适应。农业生产是一个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而现有的专业和课程对自然再生产的生物原理、生态规律重视不够,如生态、环保等专业和课程,目前在农业院校中仍是个薄弱的环节。第四是专业和课程的狭隘性,同农业内部结构的多样性不适应。广义的农业应该包括农、林、牧、副、渔和纵向的农产品加工运输及农业服务业,而现有农业大学的专业和课程偏重于单一的粮食,其他方面比重很小,有的甚至缺门,比如畜牧专业同粮食专业相比,显然小得多。生态系统科学把植物性生产作为第一车间,动物性生产作为第二车间,长期以来,我们对第二车间的重视程度远不如第一车间,这种情况在农业院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中也是同样的。第五是专业和课程的单一性,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性不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高度综合,相互渗透,而现有专业分得过细,相互之间又缺乏渗透,特别是人文科学,目前在高等农业院校既无师资,又不受重视,培养出来的学生社会化程度低,思路狭窄,组织、管理和表达能力都比较差。第六是课程和教材同科学技术发展不适应。当前,高等农业院校的课程和教材总的说来是比较落后的,最近几年虽开出了一些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新的课程,如电子计算机、遥感技术等,但还远远不够,特别是一些传统专业和课程如何改造更新,及时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差距还很大。
从以上六个方面的不适应可以看出,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进行调整、改革、充实和更新。要从我国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特点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几个方面,按照钱学森同志提出的创建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的构想,逐步开设出能反映商品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特点的新专业、新课程。


第5版()
专栏:

大力发展利国利民的职业教育
湖北省计划委员会 闻可
我国工人的文化技术水平严重偏低。目前,全国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队伍中,技术人员所占比重仅为3.45%。在工业部门职工中,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占78%,其中文盲、半文盲占7.9%;全国技术工人中,技术等级在1—3级的占71%。这种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教育是造就各种类型、各个层次劳动后备军的主要手段,也在一定阶段起着储蓄劳动力的作用,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劳动后备军的数量、结构和质量。目前每年有九百五十多万初中毕业生,而普通高中只招生二百六十多万;二百六十多万高中生中,能够升入大学的不到20%;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招生一百多万。这样,尚有近八百万初中、高中毕业生失去升学机会,涌入劳动后备军。这支劳动后备力量一方面数量大,是很大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素质差,又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各行各业,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两方面的问题亟待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
现行的普通高中教育严重单一化,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基本上是为升学服务的。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具备专门技能,失去升学机会,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国家急需劳动力,就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他们无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必要的就业思想准备,技术素质差,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影响很大。如湖北省沙市市一个七千多职工的新建棉纺织厂(荆沙棉纺织厂),宽幅布织机占湖北省的一半,许多机械是进口的第一流设备。但由于绝大部分新工人进厂前没有经过职业技术培训,技术素质差,新购进的四十八台梳棉机,在八个月内就损坏了五十二台次,造成停产,使该厂长时间处于亏损状况。对比鲜明的是,另一个大型棉纺企业(沙市棉纺织厂),职工人数也是七千多,厂房设备远不如前者先进,却因为新工人上岗前受过技术培训,年利润达到一千五百万元。
目前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中学。这三类学校的年招生数仅为一百七十万人,为普通高中招生数的65%。今后如何迅速发展?我国传统的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建设投资大,见效慢,又由于办学体制等原因,尽管一再强调,仍不能较快发展,二者年招生仅为八十多万。过分依靠这两类学校求得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发展,实在不行。因此,发展职业中学应该受到重视。从投资效益看,培养一个职业中学学生所需投资是培养一个技校生的四分之一,一个中专生的十分之一。由于培养学生紧密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设专业迅速灵活,增强了人才培养的计划性、目的性和职业性,事半功倍,利国利民。如湖北省沙市市计委、劳动人事局根据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向,在调查近五年企事业单位对劳动后备力量的需求情况后,与教育局确定职业中学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劳动人事局把职业中学毕业生纳入劳动计划。在该市最大的百货大楼施工阶段,就有计划地办了三个商品经营职业班,招收了一百多名学生,大楼竣工后,毕业生及时走上工作岗位,解决了急需。目前沙市市的就业率达99.5%,就业面超过70%。职业中学发展得快,自然就减轻了通向高考路上的拥挤程度,缓和了高中分快慢班的矛盾。


第5版()
专栏:

武汉大学校长谈开辟技术市场
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最近对该校校刊记者说,3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件,要认真学习和贯彻。
他说:第一、要积极开展应用科学研究,把科研成果逐步转化为商品,为发展生产服务。第二、积极开展科技咨询,把智力转化为生产力。咨询,也是一种智力开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商品,文理科都可以搞。第三、加强人才交流。开发技术需要人才,掌握技术也需要人才,要通过技术市场的开发来促进人才流动。学校准备采用兼、聘、借、调等方式来促进人才流动。第四、加强科学研究,为明天的技术商品和技术市场作储备。


第5版()
专栏:教改动态

哈尔滨师大试行校长负责制
根据黑龙江省委的决定,哈尔滨师范大学开始试行校长负责制。该校决定近期要做好三件事:一、遵照上级领导机关关于改革学校领导体制的精神,制订实行校长负责制方案。二、健全行政指挥系统,充分发挥校长办公会议的作用。重大问题由校长主持,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副校长按分工抓好本系统的工作,对校长负责。加强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进一步充实和建立一套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全校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三、本着更新、求实、讲效益的精神,对全校工作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鼓励冒尖,并紧紧依靠学校党委,做好全校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5版()
专栏:教改动态

武汉钢铁学院整改的十项措施
武汉钢铁学院党委针对在整党对照检查中提出的问题,拟定了以下十条整改措施:
一、试行学分制。85级新生普遍试行学分制,84、83级学生在选修课中试行学分制。
二、试行两级学制和优等生制。学生学完两年后,进行考核筛选。合格者升入本科三年级继续学习;不合格者安排学习半年或一年专业知识,发给专科结业证书,原则上不包分配。对拔尖人才,发“优等生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
三、实行双学位制。在原专业毕业后,选一定数量的优等生攻读双学位,学习时间为一年半或两年,取得两个专业的学士学位。攻读双学位的学生,在学习期间享受研究生待遇。
四、建立三种奖励制。教改成果奖,鼓励教师进行改革;教学优秀奖,对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进行鼓励;学习进步奖,基础差的学生,成绩进步显著者给予奖励。
五、从实验方面加强综合训练。
六、改革考试方法。从85级开始,所有课程一律进行考试。基础课实行统一命题,设立试题库,将备课试题输入计算机。逐步改笔试为口试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
七、公共课尽量开大合班课,保证让有水平的教师上讲台。
八、鼓励多开选修课,对开新选修课的教师,计算较高的教学工作量。
九、注重电化教学。
十、鼓励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


第5版()
专栏:教改动态

辽宁师大教育系讲师改革德育教学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系讲师宋慧丽对传统的教学法实行改革,要求学生在德育论课程的教学期间(一个学期),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到中学去(每周可去一二次),进行中学生思想品德状况的调查。每个学生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并且按照一定的分数记入总成绩。
学生通过了解中学的德育情况,有了感性认识,就有了要在科学的意义上认识中学德育现象、规律的要求,增强了对德育理论学习的兴趣。在这个基础上,宋慧丽加强了针对性的课堂教学。


第5版()
专栏:教改动态

中央民族学院学生会举办教学改革讨论会
中央民族学院学生会最近举办了教学改革讨论会,二百多名学生和院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讨论。同学们从“假如我是院长”的设想出发,对改革发表了许多好意见。


第5版()
专栏:教改动态

北京十一所外语院系举行英语演讲比赛
在京的十一所外语院系为提高学生的口语会话能力、增强外语院校之间的经验交流,于4月21日在北京对外贸易大学联合举行了演讲比赛。在此之前,为训练自己的口语能力,许多外语院系学生自发地成立了口语俱乐部。这项活动是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大检验,以后每年都将举行一次。


第5版()
专栏:怎样教育孩子?

良好的情感促进少年的健康成长
束彬
在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影响少年儿童学习成绩的因素时,人们习惯于强调家庭和学校以外的环境因素和他们自身的条件,往往忽略他们与父母和教师的情感联系。
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只有处在与他人纵横交错的联系中才能正常生活。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关系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也是人得以全面发展的保证。这一点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也是同样的。
犯罪少年中,几乎没有一人对父母存在真正的依恋情感。他们总是尽可能地避免呆在家中,甚至和父母同桌吃饭都使他们厌烦或恐惧。父母的话在他们看来多半都不中听。相反,控制了他们情感的教唆犯或同辈伙伴却能轻而易举地左右他们的意志。孩子失足后,很多父母都把责任归咎于环境和孩子的任性、不听话。
有的父母虽能反躬自省,却往往为没有在生活上照顾好孩子而负疚。殊不知,对孩子最重要的并不是好衣好食,而是情感上的温暖。如果我们的父母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能努力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设法同孩子建立起充满信任的平等关系,很多孩子就能避免误入歧途。生活证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愈有理智愈有人情味,孩子的成长就愈正常,反之,父母愈是吓唬或不加解释地打骂孩子,孩子的成长就愈不正常。
在学校里,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成绩出色的学生往往同老师的关系也很亲密。他们上课总是抢着发言,发言时敢于直视老师,老师总是含笑鼓励。课后他们能无拘无束地同老师谈论问题。学习不好的学生几乎毫无例外地畏惧老师。老师对他们经常不自觉地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因此,他们平时路上碰见老师,不是绕道而行,就是低头而过。但是,据笔者观察,许多学习差的学生在课堂以外的活动中,在机智聪明方面并不比好学生差。小学和初中学生在课堂上是否主动、勇敢,基本上取决于老师是否亲切、热情。如果我们的老师对待那些学习差的同学,把责备和轻视的态度改为亲切和鼓励的态度,他们中就一定会有很多人树立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奋发图强,逐渐变成为好学生。
在此,笔者向天下的父母和老师进一言:努力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把他们当朋友对待,和他们建立起平等、信任的情感关系,切忌居高临下、恐吓和讥讽。千万不要打骂他们,更不要采取冷漠的态度;孩子有了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表扬、鼓励。总之,要热爱和关怀孩子,通过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去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