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4月2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胡启立谈胡耀邦访问南太平洋五国的成果
在我国和南太平洋各国关系史上写下重要一页
新华社杭州4月24日电 陪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出访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在结束对南太平洋五国访问回到杭州后,接受随行的中国各新闻单位记者的采访,谈胡耀邦这次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西萨摩亚、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成果。
胡耀邦、胡启立一行已于今天午夜到达杭州。
问:启立同志,请您谈一谈,您对胡耀邦同志这次访问南太平洋五国的成果如何估计?
答:耀邦同志这次应邀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西萨摩亚、斐济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五国,目的在于加强了解、增进友谊、扩大合作,由于好客的主人周密的安排和盛情的款待,这次访问进行很顺利,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耀邦同志这次出访历时十二天,走了十二个城市,行程三万公里。其中有些国家我国领导人还是第一次去访问。耀邦同志同五国政府的领导人就如何加强双边友好合作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进行了真挚亲切、富有成效的会谈,还会见了各国在野党的领导人,同工商界人士进行了座谈,参观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和文化设施,了解他们的建设成就,接触了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和群众,多次发表了阐述我国对内对外基本政策的重要演讲。此外耀邦同志在各国都会见了当地的华人和侨胞、我国驻外使领馆人员和留学生。访问的日程安排十分紧凑,充分利用了每一天的时间。这次访问最重要的成果是增强了我国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和广大人民之间的相互信任,使他们了解到中国真心实意地谋求和平,谋求友好,谋求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这些国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双方就扩大经济合作和友好往来进行了认真的讨论,达成了一些协议,并就开辟新的合作领域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为今后扩大经济合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概括起来,可以说这次访问在我国和南太平洋各国关系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把我国同南太平洋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推进到了一个新水平。
问:请你对今后我国同南太平洋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友好关系的前景作一展望。
答:南太平洋各国和我国都是太平洋上的邻居,政治上关系友好,没有利害冲突,经济上互有所长,可以互相补充。近年来,我国同南太平洋国家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从小到大,发展得很快,今后必然会有更大的发展,互相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这是合乎双方的愿望和利益的。我们同这些国家关系的特点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互利,对此我们感到很满意。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同这个地区的各国建立和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但是正如胡耀邦同志所多次强调指出的,我们同南太各国的这种关系是开放性的,而不是排他性的,不会损害我国或这些国家同其他国家的良好关系。我们将充分尊重这一地区各国根据自己的利益所制定的内外政策;充分尊重这一地区各国之间业已存在的密切的合作关系;充分尊重这一地区各国根据自身利益与世界其他国家所已经建立的合作关系。我国同这些国家有许多共同的或相似的利益。我相信,我国同南太平洋各国进行经济合作和友好往来的前景是一片光明的。


第2版()
专栏:

中日经济合作还有很大潜力
彭真委员长在日本经济团体座谈会上的讲话
新华社东京4月24日电 彭真委员长今天上午在日本经济团体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全文如下:尊敬的稻山嘉宽先生,尊敬的各位朋友:
今天有机会同日本经济界的朋友见面,就进一步加强中日经济技术合作问题交换意见,感到很高兴。在座各位都是日本经济界有影响的著名人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多年来为推进中日经济合作,做出了许多贡献,我谨向各位朋友表示感谢。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我们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经济贸易方面也有了迅速的发展。去年,中日贸易额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贵国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是我们双方都感到高兴的。同时,中日经济合作还有很大的潜力。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进一步全面地发展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是持久地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重要课题。在座的朋友们知道,我国正在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了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我们主要依靠自力更生,依靠我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充分发挥我国现有的物质力量和技术力量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以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方面,我们一向重视发展对日经济关系。中日两国是隔海相望的友好邻邦,这是发展经济关系的便利条件。我国有相当丰富的资源,有有待开发的巨大市场。日本有资金,有先进的技术。我们两国各有长短,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我们需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全面发展我们之间的经济关系,要重视发展贸易,还要重视发展在投资、技术方面的合作,才能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国的经济关系。
从全局和根本的方面来看,我们国家的投资环境是良好的,而且会越来越好。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日益巩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正在逐步健全,在对外开放方面,宪法有专门的规定,还制定了一批有关的法律,对外商在我国的经济活动已有基本的法律保障。这些都是投资环境的基本的方面。当然,在这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正在从法律和行政方面,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我希望我们双方都能加强研究相互存在的问题,积极努力解决,共同为推动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进一步发展而努力。
发展两国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不仅有利于我国,也有利于日本。首先,从近期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对日贸易必然会进一步增长。这几年,中国对日贸易额的增长,不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果吗?现在中国对外贸易的数量还比较少,去年只有五百亿美元,如果能随着经济的发展把中国每年对外贸易额增加一倍、两倍,对世界经济、对日本经济的发展就会有更大的作用,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其次,从长远来看,我国经济发展了,我国十多亿人口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正如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都不可能生产自己需要的全部产品一样,那时的中国当然也不可能自己满足十多亿人口的各种需要,仍然要在更大的规模和更高的水平上与日本和其他国家互通有无,以有余补不足。中日两国经济合作的道路,愈往前走将愈加广阔。第三,中国是和平的力量,中国的发展就是和平力量的增强。中国和日本都反对战争,要求和平,这是两国和两国人民最大的共同利益。中国经济发展了,实力增强了,就能在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方面起更大的作用。因此,发展两国间经济合作,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共同利益。我希望我们共同把这个重任担当起来,不辜负两国人民的深切期望。
各位朋友:中日两国之间发展经济、技术合作,有很大的潜力,有十分美好的前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抓紧时机,共同努力,把两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全面地推向前进。我希望日本经济界的朋友们,为进一步加强我们之间的相互信赖和友好合作,为促进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各位。


第2版()
专栏:

攀比速度不可取
本报评论员
产品质量问题,是“老生常谈”了。常州自行车厂厂长关于质量问题的一席谈,谈出了新意,说到了点子上,值得一读。
把产品质量与社会经济效益挂钩,这就是常州自行车厂成功的要诀,也是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的必由之路。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并不算慢。在这样的形势下,注重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促进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推动社会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就显得更加重要。在大力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追求不适当的高速度之间,我们应当选择前者,摒弃后者。
有些地方和企业至今仍未树立起“社会经济效益”这个观念。他们一谈起“大干快上”,就头脑发热,恨不得一口吃个“胖子”。有人片面地追求产值、利润,不顾需要与可能,与别处攀比速度,年年“迈大步”,加大码。你增长10%吗?那我就定它个20%。有的甚至当场拍胸脯:“翻它一番!”似乎不这样做,就显示不出“思想解放”。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全局和局部的平衡、财力物力的可能性、产品的质量,一概弃之脑后,剩下的只有一个“目标”——快、快、快!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欲速则不达”。有些地方的教训是:盲目追求速度,虽然一时一地上去了,但由于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各方面的紧张,加上产品质量的低劣,形成顾此失彼、难以为继的被动局面。
我们曾吃过盲目追求高速度的苦头,1958年算一次,1976年以后又有过一次。现在的情况与那时候不同,但是,追求高指标、攀比增长速度的现象一旦滋长起来,报喜不报忧,夸夸其谈和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必然蔓延,以致直接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对此,不能不保持高度警惕。
搞建设,要有速度。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速度,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速度。我们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稳步前进的方针。识大局,干本行,才是无产阶级企业家的品格。


第2版()
专栏:

“宁可少些,但要好些”
——访常州自行车总厂厂长周仲贤
本报记者 姚赣南
为了解产品质量,他从医院里“请假”出来,从常州到北京,参加一个用户评议座谈会。当检验单位和用户一致认为“金狮”自行车质量可靠的鉴定公布之后,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在大栅栏附近的一个招待所里,我访问了他——常州自行车总厂厂长周仲贤。
谈话内容集中到一点:“金狮”自行车的质量。
老周用双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可以看出,他的身体仍有不适之处。可是一谈起质量,他精神就振奋起来。
“质量是‘金狮’的生命。这是一个不可变更的宗旨,一个坚定不移的指导思想。‘金狮’能有今天的信誉,靠的是坚持质量第一,用户第一的方针。”他侃侃而谈,讲述了他们从建厂起就注重质量的一段往事:
常州自行车总厂建于1976年。那时,自行车是紧俏商品,凭票供应,是卖方市场中一位娇贵的“皇帝女儿”。在以后几年中,全国自行车行业“大干快上”,一下子发展到一百几十家。一些单位只注重数量增长,产值、利润一下子上去了。而“金狮”车年产只有几万辆。相比之下发展缓慢,工厂承受着“掉队”的压力。
工厂领导班子分析了自行车产销趋势,坚定地认为,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能光图眼前,不顾长远。产量是要上的,速度是要有的,但更要紧的是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以质量赢得信誉。老周说:“我们的口号是:‘不与同行比产量,敢与名牌赛质量’。‘宁可少些,但要好些’。‘金狮’车就是这样才成为新名牌的。”
抓质量是件艰苦、细致的工作,哪一点考虑不周,都会出纰漏。有一次,工厂质量检验部门发现个别车辆的前叉断裂,经过分析,是来料中混有两根不合格钢材造成的。当时,一大批自行车已发往外地,几千辆尚存库中。厂部当场拍板:对厂内的成品半成品,一律封存检查;对发出的自行车,“跟踪追击”,一追到底。
花了万元钱,走了万里路,查了万辆车,终于追回了有问题的前叉二十七只。“大海捞针”,“捞”回来的是信誉,是质量,是工厂的名声!
在谈到工厂的干部和工人素质时,周仲贤说:“不重视质量的干部不是好干部,不重视质量的工人不是好工人。”常州自行车厂在选拔干部时,十分强调干部的“质量意识”,并把此作为考察干部的一个重要条件。职工的素质提高了,提高质量就有了保证。
“今年工厂的生产前景怎样?”我把话题转了一下。
他思考了一下,回答道:“今年工厂的目标,四句话:质量争取创国优,品种要继续开发,出口量必须增长,效益再提高一步。”


第2版()
专栏:

纠正商业服务业网点建设上的形式主义
哈尔滨市开“窗”放“鸟”群众称便
新华社哈尔滨电 (记者谢金虎、顾万明)清晨,当哈尔滨市从沉睡中醒来的时候,许多大街小巷便响起一阵阵出售菜蔬和鲜蛋的吆喝声、招卖盐碱酱醋的铃铛声和收购废旧物资的皮鼓声;与此同时,一个个香烟柜子、杂货床子、修鞋挑子、修自行车摊子,也陆续出现在街头巷尾。这种方便群众生活的景象,是这个市在商业服务业网点建设上纠正形式主义,实行开“窗”放“鸟”后出现的。
过去,这些商贩、匠人是不能离开门市房、农贸市场和“一条街”去做生意的。“修配补一条街”、“日用杂品一条街”、“服装裁制一条街”、“干鲜水果一条街”……,把数以百计的商贩、匠人圈在里边,摊床相连,人流如潮,被誉为搞活经济的“窗口”。然而,群众却认为这种“窗口”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人们抱怨说:“修只鞋也要跑好远路,又搭功夫又挨挤,花的车钱比修鞋费还多”。
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引起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经过市场调查,市里认识到,一个城市在商业服务业网点建设上搞点“窗口”是必要的,但这种“窗口”必须符合商品流通规律,适应群众生活需要,否则就会成为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于是,从去年开始,这个市本着既有利管理又促进经济搞活、既方便经营者和消费者又不影响市容观瞻的原则,调整网点布局。他们一方面进一步规划、建设好各种专业性的“一条街”;另一方面开“窗”放“鸟”,允许同群众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商贩、匠人离开门市房、农贸市场和“一条街”经营,有的可以走街串巷叫卖,有的可以在街头巷尾摆摊设点。
这样一改,群众称便,从业者叫好。去年,这个市的个体工商业户由上年的一万七千户猛增到二万八千多户,今年以来又有新发展。


第2版()
专栏:

掖县推广养猪新技术
本报讯 山东掖县大力推广养猪应用新技术,生猪育肥期由过去的一年左右,缩短到五六个月;增重一斤消耗饲料由过去的五斤降到三斤半;出栏率由过去的48%,提高到101.5%。农民育肥一头猪可比过去增收三十多元,调动了群众的养猪积极性。到2月底,全县生猪饲养量为十九万多头,比去年同期增长17.25%。
掖县县委、县政府在落实养猪政策、措施的同时,组织有关部门,大抓科学养猪。首先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繁育体系,实行专业生产,为集体和农民提供杂交仔猪。其次是选育猪种。这个县还推广配合饲料,改进饲养方法,改稀食为稠食,改熟食为生食,改阶段育肥为一贯育肥。 (邓兆安)


第2版()
专栏:

中美两家公司签订一项机车和机车配件贸易合同
本报讯 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向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出口机车配件和向该公司购买铁路干线客货两用电传动内燃机车的贸易合同四月二十四日在北京签字。根据这项合同,中方将向美方出口二百八十万美元的机车配件,并从美方购买二百台电传动内燃机车。


第2版()
专栏:

长春至哈尔滨开通公路客运
本报讯 记者张书政报道:为缓和铁路客运压力,由公路分流铁路客运,长春至哈尔滨的公路客运班车,四月二十三日正式开通。这趟班车每天早晨六点三十分分别由两市对开,全程三百零二公里、运行七个小时。


第2版()
专栏:

青海少数民族用品产量和花色品种增多
青海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用品生产。近三年来,全省少数民族用品的产量和花色品种迅速增多,质量有所提高。


第2版()
专栏:

黑龙江垦区职工家庭农场掀起春耕生产热潮
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的黑龙江垦区,今年兴办的十多万个职工家庭农场掀起春耕生产热潮。到目前为止,这些职工家庭农场已播种春小麦九百多万亩,质量普遍比往年好。


第2版()
专栏:

中国、民主德国经济、贸易、科技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中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经济、贸易、科技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四月二十三日下午在北京开幕。


第2版()
专栏:

西北铁路最大障碍口天水站敞开接车
我国西北铁路最大的障碍口——天水站从四月初开始敞开接车,日通过货车能力达到十七对。至此,陇海线西段的货运可以做到畅通无阻。


第2版()
专栏:

贵州省农村办起十八万多个家庭企业
贵州省各族农民加快致富步伐,积极发展家庭企业。一九八四年,全省个体和联户的农民家庭企业已达十八万八千多个,占全省乡镇企业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三,实现产值六亿三千多万元,成为贵州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我说经济改革

用财的一得之见
李树文
“一个大钱攥出汗来”,这是过去对会理财人的一种赞誉,用之当今,我看只能算作抱残守残的下策,也可以说是运用资金的一种浪费。
以我县为例,实行财政包干以来,财政节余逐年增加,由一年几十万元增加到近三百万元,但这笔款每年都要等到下年度的2月以后才做安排,安排以后又得专款专用。有的建设项目直到再下年的年中才能完工,再加上其它方面的预算安排过迟和强调专款专用等因素,财政金库存款积数很大,一方面压着资金不敢使用;一方面又因缺钱急的挠头皮,好多该办的事情办不了,这不能不算是一个很大的浪费。(这个问题在不少地方和部门存在,值得研究和改进——编者)
资金运用效益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它的周转快慢。好的理财者,不仅仅在于他能攒钱,也不在于他“一个大钱攥出汗来”,而在于他能使有限的钱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来。弄出一百万元钱,办上两个小型企业,如果办得好,可以当年施工,当年投产,当年收回投资,这就成了一加一等于二,一个钱花成了两个钱,事半功倍。而若把钱攥在手心里,一个钱发挥不了一个钱的应有作用,事倍功半。这个道理浅而易见。
有人会说,道理好懂,风险太大。我以为,理财有没有风险,取决于调查研究是否深入,计划安排是否周密,而不能两手抓着钱、嘴里喊困难来增加保险系数,这实在是当家理财之下策。在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大力搞活经济的今天,这种思想是万万要不得的。
从会用钱,到生钱,到攒钱,再到用钱,这个循环往复的运动,是资金运动的一般规律,而这个运动中的关键环节是会用钱。只有通过周密的计划,把可用的钱,包括那些在一个时期内能用的钱,都尽快地用在发展经济上,让可用的钱多翻几个身,多打几个滚,使小钱变大钱,少钱变多钱。钱多了,再多用、多生、多攒……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才能发挥资金的更大效益,这才是理财之道的上策。
(作者是河北沧县县委常务委员)


第2版()
专栏:香港通讯

从一次地产拍卖看香港经济前景
本报记者 袁先禄
4月18日在香港举行的一次地产拍卖,几天来一直是这里的热门话题。各界舆论认为,这次拍卖的情况,显示了各国投资者不仅对1997年以前的香港繁荣满怀信心,而且对1997年以后的香港长期繁荣也有充分的信心。
这次拍卖的主要一项地产,是位于香港岛金钟繁华地段的一块一万多平米的贵重土地。早在1982年11月,这块土地曾经招标出售,由于地产商反应冷淡,出价较低而没有卖出。因此,再次出售这块土地的拍卖就引起了广泛的注视,而被认为是“对香港前途信心的一次公开测试”。
拍卖在香港大会堂的剧场举行,香港几乎所有主要地产集团都有代表参加,加上记者和闻讯而来的参观者人数上千。记者提前十分钟到达,剧场大厅已经座无虚席,很多人只能站在通道上。拍卖开始,拍卖官宣布这块土地的底价为五亿港元,大厅里很多人不约而同地发出惊诧之声,对开价之高感到意外。但是,那些大地产商的代表则神情自若,态度从容,显然对此已有所预见。经过将近一个半小时的角逐,太古集团终以七亿零三百万的高价投得这块土地。
18日拍卖的结果,在香港引起轰动。19日各报都以大量篇幅作了详细报道,不少报纸还为此发表社论。工商界议论纷纷,普遍感到鼓舞。在酒馆茶楼,也出现了“人人争说金钟地”的现象。
据香港报纸指出,这块土地的这次拍卖,竞投者代表性之广,争夺之激烈,角逐时间之长和成交价格之高,在香港地产拍卖史上都是空前的。同两年半以前的那次拍卖相比,形成了强烈的对照。这有力地证明了,中英协议签订之后,香港经济前景一片光明。用《成报》19日社评的话来说,“不但是港人的信心恢复”,“外国的投资者对香港前途也具有相当大的信心”。“地产业的迅速复苏,是可以肯定的。同时,市面各种情况,也将如向阳的草木。”
一个时期以来,美、日、东南亚各国和西欧不少国家竞向香港投资,而英资表现相对沉寂。香港总督尤德曾提出“英国企业在香港投资活动偏低令人费解”。特别是英资会德丰公司被收购的事件发生后,市场上曾出现“英资计划撤离香港”的传言。现在,英资太古集团买下这块贵重土地,准备进行发展,总投资据估计将超过二十亿港元。这显示了英资的动向。而《星岛日报》20日社论谈到,“置地、汇丰、渣打、怡和、太平洋行……百数十家英国大公司,近期纷纷扩展业务、开拓市场”。事实很清楚,香港越来越好的形势,对各国投资者都是有强大吸引力的。
目前,在香港有人散布这样一种说法:香港在1997年之前保持繁荣问题不大,但是到1997年以后情况就会不妙了。这种企图使人对香港回归祖国持悲观态度的言论,在18日的拍卖中受到了事实的驳斥。这块金钟土地的建筑规约要求发展商在1991年6月30日或之前建筑落成。《财经日报》19日社评指出,“这是一项长线的投资”。各国地产商在拍卖中的表现说明他们“抱相当乐观的信心看九七年后的本港发展”;而太古集团“倘非出于决胜九七年后的投资信心,自无必要(被讥会‘托市’)斥巨资以必得姿态而临”。对1997年以后香港经济前景的这种信心当然不是凭空而来的。因为,祖国经济改革和四化建设的发展,对香港的繁荣将是有力的促进和保障,有“东方明珠”之誉的香港在回归祖国之后,一定会更加光芒四射,大放异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