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4月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关键在于发展生产力
——江苏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侧记
本报记者 黄文福
赵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的改革将迈出工资制度和价格体系改革的重要一步。对这一重大决策,江苏省的人大代表进行了热烈而认真的审议。
江苏的代表们在审议中明确了一个概念:价格体系改革势在必行,它和商品乱涨价是两码事。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对物价上涨的原因做了详细分析,他认为主要是消费基金失控,超过了生产发展的增长幅度。只要控制住消费基金的增长幅度,物价就会基本稳定下来。薛老说: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不取决于商品价格的高低,而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快慢。六十年代初期经济困难,有些东西价格很稳定,人民生活水平还是明显下降。只有生产发展快了,东西多了,人民生活水平才会上升。江阴县华西村党总支书记吴仁宝对此持赞同意见,他认为放开一些商品,可以刺激生产发展,只有商品多了,才有可能通过市场调节把一些商品的价格逐渐降下来。他说:“如果什么东西都没有卖的,物价再稳定有什么用?”
代表们在发言中认为,要保证人民实际生活水平不下降,必须切实处理好价格变动和人民收入增长的关系,关键是要迅速发展生产,创造财富,这也是经济改革的目的。赵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我们的改革,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下功夫提高经济效益”。人大代表、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许家屯就这一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许家屯在香港一年多,感触很深。他说:香港六十年代初期经济不比内地一些城市强,从六十年代后期起步,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大发展。不到十年时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远东名列前茅。我们应该学习借鉴香港和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学习如何组织现代化生产。
许家屯认为赵总理讲的要不失时机地继续搞改革十分重要。他说:旁观者清,香港和国外许多观察家,都认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很有前途,对中国采取的一些改革措施持肯定态度。我们决不可以因为改革中出现一些问题就放弃时机,因噎废食。
应当看到,我国广大干部、群众对当前改革的形势是有正确估价的,他们十分体谅国家的困难,坚定不移地投身改革。纺织工业部纺织科学研究院女工程师、人大代表吴慧莉说:我们绝大多数科技工作者,头脑里并不是首先想到钱,而是想如何尽快出科研成果,为发展生产做贡献。许家屯补充说:有一部分人会在经济利益上作出暂时的牺牲,这里有个先富、后富的问题,不可能大家一下子都富。关键还是要发展生产力。


第5版()
专栏:

  胜利油田的胜利
  ——访人大代表、胜利油田党委书记李晔
  本报记者 段存章
去年胜利油田比上年增产原油四百六十四万吨,占全国去年增产原油的一半还多,这个令人振奋的成绩,吸引记者访问了人大代表、胜利油田党委书记李晔。
一见面,李晔介绍了胜利油田取得的新胜利:今年第一季度钻井进尺九十三万米左右,超过1982年全年的钻井总进尺;原油产量达到六百五十五万吨以上,比去年同期增加一百五十多万吨。李晔一再说:“这是我来开会时带的预计数,过几天就有实数啦。”
胜利油田前几年并不顺利。李晔打开“胜利油田1977至1985年原油产量变化曲线图”,指着一条突下突上的红线说:“你看,这里记载着我们走下坡路与上坡路的足迹!”我从一个个的数据中看到:原油日产量最低的1981年6月为四万三千吨,1984年12月上升到七万四千多吨。李晔说:“在我们处境困难的时候,中央领导同志帮助我们拨正方向,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胡耀邦、赵紫阳、彭真、万里等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胜利油田视察。耀邦同志亲笔题词号召“建成第二个大庆,献给开国四十年”,并提出“四化的希望,能源的责任,全靠你们打头阵!”紫阳同志要求做到少投入,多产出,想方设法多产一点油,为国家起“雪中送炭”的作用。万里同志要油田“胜利又胜利,富国又富民;胜利快胜利,富国快富民”。彭真同志希望胜利油田职工同心协力,发扬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的精神,向预定的目标胜利进军。
“中央领导同志把工作做到油田家里,我们的心就是石头也给暖化了!”李晔谈起一次又一次中央领导同志到油田视察的情景,他握着有力的拳头砸着墙壁说:“油不上去,要我这共产党员干啥,不是成了废物嘛!”
地处山东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带的胜利油田,自然条件艰苦,石油工人对付自然灾害不知付出了多少代价。但他们最愁的是前几年有人说:“这里资源不行了!”油田领导组织上万名科技人员研究地质理论并与实践相结合,提倡“三独”:独到见解,独立思考,独创精神。结果,开拓出一大批富集高产并很有发展前景的新领域、新地区。去年全油田新打井九百一十六口,已投产七百口。过去二十多年才打出十一口日产千吨的高产井,而去年一年就打了十一口。
“没有党,没有人民群众,没有各方面的支持,我们油田翻身是万万不会这么快的!”李晔同志不止一次地对记者说。去年秋天,一支支人民解放军队伍陆续开赴胜利油田。几万名指战员与十多万名油田职工并肩战斗,大大加快了油田发展。


第5版()
专栏:

4月1日,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图为解放军代表休息时交谈的情景。
本报记者 张雅心摄


第5版()
专栏:会场内外

  诗情画意春意浓
四月一日晚,出席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中的书法家和画家,以及书法爱好者,在政协礼堂聚会,观赏全国政协书画室展览的书画作品。
这些老书法家和画家,有的多年未见,有的刚在会上共同讨论了国家大事,聚在一起,格外高兴。书法家启功见到作家兼画家管桦,风趣地说:“清竹变幽兰,好!”管桦忙说:“请评论。”启功又说:“我已闻到清香了。”原来管桦同志原以画竹有名,现在又开始画兰了。
挥笔题词,共同作画。杨成武同志一进来,就题写了“团结一家”四字。政协委员启功刚在东大厅为《团结报》题词一幅,又赶到南厅为潘素、黎雄才和董寿平合作的大幅水墨写意画题诗:
“拳石幽兰意倍长,几枝丹实得秋霜,黎翁老笔添新韵,画里声声纺织娘。”香港书谱杂志社社长梁披云为全国政协书画室书写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晓平)


第5版()
专栏:会场内外

  人大代表带头植树
解放军、河北、吉林、广西等四个人大代表团的近四百名代表,四月一日在京西宾馆参加植树劳动。解放军代表杨得志、韩先楚和河北、吉林、广西代表团的代表们一起,在假山、草坪的四周,栽植了两千多棵青绿的黄杨。广西运动员印武说:“参加植树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人大代表应当带头来做。”
(欧)


第5版()
专栏:

  人大代表吕梁说,部队是一个重要人才宝库
  地方智力拥军 军队为地方输送人才
本报讯 记者杨振武报道:人大代表吕梁希望地方进一步支援部队学习科学文化、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去年人代会期间,六届人大代表、解放军报社副社长吕梁曾发言呼吁地方支援军队育才工作。这次人代会上,他高兴地对记者说,一年来,各地许多党政机关、教育部门、工矿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措施,特别是在师资、器材、场所等方面大力支援部队育才,取得很大成果。现在部队的育才工作正在向更高水平发展,干部在普及高中的基础上向大专进军,战士要达到一至两门中专、中技单科结业。不少地方支援部队育才也正在向有领导、有规划的方向发展。
他举了两个例子:辽宁海城县提出,动员全县的知识技术力量,支援驻军某师的育才工作。去年年底,他们和某师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把干部战士学习科学文化和民用技术同时纳入部队教育训练和地方教育工作的轨道,叫做“发挥军地双优势”。全县教育系统向部队开放,争取到1987年底,使全师45%的干部达到大专水平。而在武汉地区,则出现了
“智力拥军群体”。一年来,武汉大学、湖北大学等十多所大专院校为武汉空军开办各种形式的大专班三十多个,入学干部达四千多人;武汉钢铁公司、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三十多家工厂企业组成协作网,提出“知识送上门,设备面向军,技术下到连,证书发到人”,培训战士二千三百多人。
吕梁说,从四化建设的整体上看,人才培养是不分军民也没有地域界限的。提高干部战士的文化素质,既是部队的工作,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每年都有成百万的青年由地方输入部队,又有成百万的干部战士转业和退伍到地方工作,部队可以成为地方一个很重要的“才源”。如果把我军的干部战士都培养到一定的文化水平,再输送到地方,对四化建设将会起很大的作用。这是一项重大的有效的智力开发。
吕梁告诉记者,他准备在会上提三点建议:一,希望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都更加重视部队的育才工作;地方的大专院校、职业学校、工矿企业,以至专业户、能工巧匠,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支援部队开拓育才的新路子,提高育才水平,为四化建设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二,希望地方院校对部队学员酌量减免收费,政府在规定收费标准时,给予与地方企业不同的特殊照顾。三,适当调整军队干部大专班的课程,增加军队和地方急需的内容,如企业管理、微电脑等,有些课程可适当压缩。


第5版()
专栏:

  南北同心
  ——两位全国人大代表谈感受
  本报记者 郑盛丰
两位全国人大代表。一位是北国个体户,一位是南陲边防战士。说起他们的愿望,竟不约而同:盼改革!
乍听他们这样说,我甚至怀疑他们是不是赶浪头,说套话。待他们细细谈来,我信服了。
刚届“而立”之年的白士明,是冰城哈尔滨的照相个体户。几年前,他走出中学校门,徘徊街头,苦闷彷徨,寡言少语。现在,他显得乐观自信,明快的言谈里,显示了他的坚毅。且看他这段答问:
“改革使全民所有制经济长足发展,你担心个体经济会被挤垮和吃掉吗?”我严肃地发问。
“不会的。正因为近年来改革、开放,才产生出全国九百多万个个体户。可以肯定地说,越是坚持改革,就越能壮大集体经济,同时给个体经济创造灿烂的前景和提供广阔的市场!”他含笑作答。
“现在强调守纪律。纪律对个体户是不是一种束缚?”
“应该说是保护。没有纪律,社会秩序混乱,国家受不了,本薄业小的个体户更受不了。”
“个体户不是可以趁乱混水摸鱼吗?”
“那是少数。绝大多数个体户希望社会安宁,国家昌盛。道理很简单:如小草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国家有春天,个体户才有春天。通向春天之路只有一条:坚持改革!”
这话象诗。但白士明认定,这是现实。他说,改革开放使个体户绝处逢生,他们希望沿着这条阳关大道与祖国同繁荣共发展。
告别白士明,我遇到梁天惠。
他是广西壮族农民的儿子。在1981年法卡山还击越军的战斗中,他英勇善战,威震敌胆,获“战斗英雄”称号。他和他的战友们为谁打仗?
“我们也有家,也有父母和兄弟姐妹。从心里说,我们也很想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战场上英勇顽强的这位军人,此刻却语调平缓,“但是,如果谁都不来守边御敌,国家安全怎能保障?”梁天惠所在的部队,驻守在边境五百多米高的山头上。水,得从山脚提上来。他们不畏艰苦,图什么?“图人民幸福,国家强盛。”梁天惠说,“我们城乡初步富足,是靠改革得来的。要更进一步奔‘小康’,就得继续进行改革;而改革又需要一个和平环境。因此,我们在边防吃点苦,能换来内地和平,值得。再说,改革治穷,免除了我们对家里的衣食之忧。这真是既有益国家又有益我们自家的大好事。理所当然,我们边防战士关心改革,盼望改革!”
南北两代表,同声唤改革。他们的身份与职业虽然不同,但改革、振兴、繁荣就象一根红线,把他们的理想和感情联在一起!


第5版()
专栏:

  发展汽车工业要从实际出发讲求效益
  ——访人大代表、高级工程师冯辅晋
  本报记者 欧庆林
已经六十九岁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副总工程师冯辅晋,十分关心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这次来京参加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他想谈的问题不少,对改革的成绩心悦诚服,但对当前出现的“汽车热”,有不同的看法。
他说,办汽车工业不能一哄而上。七十年代初,在汽车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全国各地大办汽车制造厂,到1978年,全国挂了汽车厂牌子的就有一百三十多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调整,全国成立了汽车总公司,组织了以主要汽车厂为中心的七个联营公司,加入经营公司的大约有七十个厂家,其余的改行、转产,效果很好。
近几年来,由于农村经济改革取得成效,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很快,城乡汽车的需要量猛增,汽车又成为供不应求的热门货了。同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有不少地方组织进口汽车,经销汽车也成为有利可图的一项买卖。
冯辅晋说,据得到的信息,现在,全国有不少厂家制造汽车,有些是盲目上马,只图眼前利益,既不注意经济效益,又不考虑社会效益。这个情况,已经引起国家计委的注意。去年11月份,曾专门召开会议,规定了“七五”计划期间允许建成的汽车生产能力。但是,目前有些地方和企业,对国家的有关规定并没有真心地接受,有些地方还在急于求成,不顾实际情况地大搞汽车工业。
冯辅晋从1954年就由上海来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负责技术工作。他对汽车工业的发展费尽心血,日夜盼望为满足祖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生产越来越多的汽车。但是,几十年的实践使他深刻认识到:我国汽车工业要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必须走大量生产和专业化协作的道路。办汽车工业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需要一定的条件,否则盲目上马,粗制滥造,既浪费国家资材,又浪费国家石油资源,还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冯辅晋说,赵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稳步发展的方针,坚决防止盲目追求和比赛增长速度。这是十分正确的。经济发展中的“盲目性”所带来的后果,大家都有体会。过去,一哄而起的搞手表、缝纫机、自行车,现在又不从宏观上考虑,各地都来发展彩电、电冰箱、洗衣机,也包括汽车,如不及时予以注意,还要出现新的问题。
冯辅晋希望国家计委和有关部门能对我国汽车工业的生产和发展研究一个具体的政策,限制小而全、大而全的全国性主机厂的发展和建设。对汽车技术的引进和汽车的进口也要统筹考虑和安排。


第5版()
专栏:

4月1日,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图为台湾省代表蔡子民在小组会上发言。
  本报记者 张雅心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