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4月1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万隆精神和周恩来
——对亚非会议的回忆
李慎之
在亚非会议临近结束的时候,出现了“万隆精神”这个名词。
到底什么是“万隆精神”呢?是反殖民主义、反种族主义的精神,是和解、团结的精神……这些都不失为正确的答案。然而使这个亚洲和非洲被压迫民族历史上第一次会议能够开得起来、而且取得圆满成功的一个突出的因素,是在这次会议上表现出来的“求同存异”的精神。
有不少人——无论出于善意还是恶意——曾经预言这次会议不会成功。有更多的人把这次会议能够全体一致地通过内容如此广泛、如此丰富的《最后公报》说成是一个奇迹。
它确实是一个奇迹。
首先,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一次会议,参加国大多是新近才取得独立的,也就是才取得参加国际会议资格的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而没有历来在国际会议上定调子的任何西方大国。
其次,这次会议代表了将近三分之二的人类,可以说是到当时为止,人类历史上代表性最大的一次会议。可是与会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是不同的,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是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也是不同的。“甚至肤色也是不同的”。
再次,虽然会议的发起国给会议定下了四项一般性的目的,但是并没有定下具体的议程,因此,就为在会上提出无论什么样的观点,出现什么样的争论敞开了大门。
这个会议不是谁都可以参加的万国会议,可是它并不企图建立任何联盟或者集团,却又要求得统一的结论——发起国已经商定会议的任何决议都必须全体一致通过。
正因为如此,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在当年1月份就断言:“这次会议的前途肯定是……在概念上有历史意义,在行动上就有疑问了。几乎所有的参加国都是不会满意的……会上有这么多不同的调子要唱,不见得会得到普遍的赞扬”;“认为这次会议会有肯定的结果,未免太冒失了”。
但是会议的结果证明,那些以为亚非国家没有人叫口令就不会协调自己的行动的人是打错了算盘。正如苏加诺总统在开幕词中所说的,“我们之间是有差异的,但是只要希望一致,多样化又有什么害处呢?”“我们是由比表面上使我们分裂的东西更重要的东西联合起来的。”
当然,亚非会议经历过曲折,经历过风暴,经历过令人揪心的时刻。不论在会内还是会外,会前还是会后,始终可以感觉到有一股力量,想利用与会国之间的分歧挑起一场争论,使会议无结果而散。
事实上,从4月18日大会开始,争论就渐渐激烈,一直到第二天下午四点多钟,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登台发言,紧张的气氛才突然缓和下来,凡是参加过万隆会议的人大概都忘不了这个转折。
事情的起因是,在两天的全体会议上,有几位代表把共产主义说成是同殖民主义一样的祸害,同时毫不留情地攻击另外一些亚非国家奉行中立主义,因而酿成了被许多人认为会议已难于避免分裂的危机。
就在公开的全体会议临近结束的紧要关头,周恩来登上了讲台。他在说明他决定把原来准备好的讲稿散发、现在只作一个简短的补充发言以后,第一句话就是:“中国代表团是来寻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陡然之间,人们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全场鸦雀无声,屏息倾听。周恩来接着发挥了现在已经是人们熟知的命题:“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周恩来心平气和地针对一些代表对共产主义、共产党人和中国的误解作了解释。他说,在第二次大战后,新兴的亚非国家选择了不同的社会制度,但是并不是不可以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他说:“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不同的见解。”周恩来宣布,为了不想使会议陷入争论,中国决定不在会上提出关于台湾地区的局势和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的问题,虽然中国的要求完全是正义的。
过了三十年再来重读这篇不到五千字的即席讲话,你在其中找不到雄辩滔滔的外交辞令,有的只是一片谋求团结的赤诚。如果说发起会议的科伦坡国家在为亚非会议制定的目的中已经表达了要求大家越过歧异而寻找共同点的希望和祝愿的话,那么,周恩来就是以自己的言行树立了求同存异的实例。
万隆会议的第一次风波就这样平息了。大会顺利地转入秘密举行的三个小组委员会。然而在从4月20日开始的政治委员会、也就是各国代表团团长会议上,风波又起来了。根子还是先前那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主张实行中立主义和同共产主义共处;一种观点反对同共产主义共处。双方相持不下,以致又有人得出了会议已不可能达成协议的结论。
终于,又是到了最后一天(4月23日),成为争论中心而又从不介入争论的一个“共产党国家”的总理周恩来,发表了某些代表所说的“亚非会议上最重要的讲话”。
讲话最中心的几句是:“虽然我们信奉的意识形态和承担的国际义务不同,但是我们的目的都应当是发现和维护世界和平和进行合作的基础。有人不喜欢‘共处’这个词儿;那好,我们可以用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相处’这个词儿。”
障碍消除了。就在中国提案的基础上,政治委员会通过了《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什么是和平共处的真谛?什么是求同存异的真谛?这就是。
这就是万隆精神。正是这样的精神使万隆会议开成了一个团结的会议,一个被菲律宾外交部长罗慕洛称之为“罕见的理性和尊严的会议”。通过大会、小组委员会和不计其数的会外交往,长期被隔绝和被分离的亚非国家第一次进行了接触,打开了正式建交和互助合作的道路。许多人来时素昧平生,去时已成知交;许多人带着误解而来,带着友谊回去。周恩来总理同纳赛尔总统和西哈努克亲王的相识就是这样的例子。
万隆精神表现在会场内,也表现在会场外。
会议期间发生的最大的会外新闻是,周恩来提出了同美国就解决台湾争端举行会谈的建议。
在4月19日的补充发言里,周恩来曾经提到:“本来,对美国一手造成的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我们很可以在这里提出谋求解决的议案。……但是我们并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使我们的会议陷入对这些问题的争论。”4月23日,周恩来在巴基斯坦总理穆罕默德·阿里寓所举行的午餐会上,当着聚集在那里的八国代表团团长的面发表了下面的声明:
“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
用罗慕洛的话说,“这三句话的声明震动了会议”。云集万隆的各国记者都抢着发这条特大新闻。各国代表团团长也纷纷发表谈话表示欢迎。
会议期间发生的另外一条重要的会外新闻,是4月22日早晨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和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苏纳约签署了两国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这个条约不仅解决了中印(尼)两国之间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而且表示了中国愿意同一切有所谓“海外华人”的东南亚国家解决同样问题的愿望。中国以实际行动回答了会上某些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所表示的对中国的误解与疑惧。
三十年过去了,亚非会议已成为巍然屹立的一座历史的丰碑,标志着伟大的非殖民化的高潮的到来。当亚非会议举行的时候,整个非洲只有五个独立国,出席会议的黄金海岸(后来的加纳)和苏丹还没有取得完全的主权,而现在已经有了五十个独立国。亚洲、拉丁美洲、大洋洲都出现了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在国际社会成分变化的同时,国际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1955年出席亚非会议的国家中,中国只被七个国家所承认,而现在中国已同一百三十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他国家的情况也大体相似。虽然第三世界这个名词在当时还没有流行,但是万隆无疑是在今天世界上起着越来越大作用的第三世界运动的发祥地。从亚非会议的《最后公报》中不难发现后来的不结盟运动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构想的萌芽。
万隆会议的成功是全体与会国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大家一起求大同、存小异的结果。万隆会议以来的国际关系史,包括亚非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关系史证明了,无论是多边的还是双边的关系,只有有关方面能够求同存异,关系才能发展和前进,否则就会受到挫折,因而停滞或者倒退。
就在周恩来在全体会议上发言的那天深夜里,我在自己的日记上写下了这样的最后几行:
“也许只有历史才能确切地估计六万万中国人民的代表今天这个发言的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但是,即使在今天晚上,它至少已经确定不移地给予了人们对明天的信心和希望。”
不久以前,我看到《人民日报》记者在纽约采访已经八十五岁高龄的罗慕洛的通讯。罗慕洛特别谈到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原则为亚非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还回忆起自己在会上发表了反对共产主义的长篇演说,可是周恩来并没有同他在会上争论,而是同他在会外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他说:“举行万隆会议时,菲律宾同中国还没有建交,而我和周恩来却从那时起就建立了友谊,成了好朋友。”
罗慕洛在1956年写的《万隆会议的意义》这本书中曾引用过希腊哲学家的一句名言:“历史就是哲学用以施教的实例”。万隆会议正是求同存异的智慧启示世人如何为和平解决争端、团结谋求进步的一个最好的实例。
在闭幕式上,亚非会议的主席、印度尼西亚总理是这样结束他的闭幕辞的:“愿我们在我们已经共同采取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并且愿万隆会议成为指引亚洲和非洲前进的灯塔。”
自从那时以来,不管世界已经取得了多大的进步,它离开和平、安定、繁荣、幸福的目标还很遥远。愿万隆精神继续成为指引苦于冲突和对抗的人类走向和平共处(或者和平相处)的一盏理性的明灯。


第7版()
专栏:

二十四个发展中国家部长举行国际货币问题例会
必须根本改革现存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
本报华盛顿4月16日专电 记者景宪法报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即将举行会议前夕,二十四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或财政部长今天在这里举行了关于国际货币问题第三十一次例会。与会代表回顾了1984年的世界经济形势,指出发达国家的巨额赤字、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准下降、债务危机仍未缓和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有增无减等现象,是造成目前世界经济难以稳定的因素;并认为有必要对现有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进行根本性改革。
各国部长指出: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低下或甚至出现负增长、失业严重、人均收入下降、贸易条件不利和债务负担沉重等现象,是国际金融社会不容忽视的重要现实。部长们呼吁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努力疏通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渠道,为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采取积极而又迅速的调整措施,并对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经济援助以恢复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势头。各国部长还吁请债务国和发达国家以及国际金融组织积极合作,争取在全球范围解决债务问题。
各国部长强烈要求发达国家立即中止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特别是拆除针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而设立的非关税壁垒和其它歧视性限制,并遵照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精神同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
各国部长指出:由于发达国家经济恢复的脆弱性和不平衡、欧洲的高失业率以及美国的财政赤字和美元汇率过高所产生的影响,1985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减慢。部长们强调指出,降低美国的财政赤字和利率,对世界经济来说是刻不容缓的。部长们还认为,世界上几种主要货币汇率的长期不协调,可能导致货币市场的进一步瓦解,资本结构和支付债务利息及提存偿债基金将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部长们认为,有必要对现有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进行根本性改革。他们呼吁召开一次由所有发展中国家参加的国际性会议,其议程应包括国际货币体系的所有方面。


第7版()
专栏:

十个发达国家财长和银行行长举行会议
美主张开工业国高级会议讨论债务等问题
本报华盛顿4月17日专电 记者景宪法报道:参加借贷总安排协议的十个发达国家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今天在这里开始举行为期三天的会议。到会代表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和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拟定的讨论议题初步交换了意见。美国要求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债务国家的监督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会上分发了一份题为“世界经济概况”的报告。报告认为,1984年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出人意料”: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的产值稳步增长;1984年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也较高;通货膨胀率继续下降;发展中国家的收支状况和国内经济增长情况均有明显改善;人们对债务状况可能恶化的担忧并未成为现实。
但报告同时认为,1984年又遗留下来一些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发达国家收支不平衡、遍及欧洲的高失业率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平均生活水准远低于五年以前等。
新近就任的美国财政部长贝克在今天的发言中强调,发达国家应该“互相对话”和“互相听话”;“既要充分地理解我们从根本上相互依赖,又要注重我们各自的经济形势”。贝克说,工业国家的经济增长显然是全球性经济增长的基石。贝克还说,有必要“改善”国际货币体制,以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有效地发挥对某些债务国的监督作用。为此,美国准备考虑召集一次由主要工业国家参加的高级会议,审议与改善措施有关的各类问题。


第7版()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国际要闻简报
苏丹军委会同南部代表会谈
苏丹过渡军事委员会4月16日开始同苏丹南部的代表就组成临时政府和结束南部冲突问题举行会谈。
苏丹南部已被解散的执行委员会前副主席阿布·波尔对记者说,各政党和团体已为这次会谈组成一个联盟。他说,会谈已经取得某些进展,但还存在分歧。
印巴就关系正常化恢复对话
巴基斯坦外交部长雅各布·汗4月17日晚抵达新德里时表示,印度和巴基斯坦将就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恢复对话。
雅各布·汗是率领巴基斯坦代表团前来出席定于19日召开的不结盟国家协调局部长级会议的。
孟印两国同意举行高级会议
印度外交秘书罗梅什·班达里4月16日在达卡说,孟加拉国和印度同意举行高级会议,以寻求解决两国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办法。罗·班达里说,他已同孟加拉国高级官员就两国存在的所有主要问题(包括恒河水分享问题)进行了讨论。
挪威不参加美星球大战计划
挪威外交部4月17日在向议会外交委员会递交的一份报告中明确宣布:挪威不介入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的研究工作。报告认为,应该避免在太空进行武器竞赛,并应警惕太空武器的研究和发展可能导致这种竞赛。
据报道,挪威是北约组织中第一个公开宣布不参加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研究工作的国家。
(据新华社)


第7版()
专栏:

我代表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会议上发言
要求发达国家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
新华社华盛顿4月17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鸿儒今天在这里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第二十四届会议上发言,要求工业发达国家采取实际措施,消除贸易保护主义,稳定世界初级产品价格,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更多的实际资源,以减轻发展中国家的偿债负担。
刘鸿儒说,“迫切需要工业发达国家加强政策协调,并在制定各自经济、金融和贸易政策时充分考虑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他说,当前的世界经济复苏是“不平衡和不稳定的”,其根源在于美国的巨额财政赤字,它引起高利率和美元高汇率,以及国际资本不正常的流动,加剧了世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他说,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不仅将阻碍未来世界贸易的发展,而且将严重阻碍发展中国家调整经济的努力,使它们难以提高偿债能力和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
刘鸿儒说,国际债务问题依然是威胁国际金融制度稳定的严重问题。他说,债务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能说完全是由于债务国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从而指望它们单独采取调整措施。
他提出,目前对少数债务国实行的多年期重新安排债务的做法应当同样适用于其它债务国,重新安排债务的条件应进一步放宽。他表示,中国支持二十四国集团的提议,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建立一个特别工作组,寻求解决债务问题的办法。


第7版()
专栏:

戈尔巴乔夫会见金永南
葛罗米柯同金永南会谈
据新华社莫斯科4月18日电 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今天在这里会见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外长金永南。
据塔斯社报道,会见时,金永南向戈尔巴乔夫转交了金日成总书记的一封私人信件。
报道说,双方在会见时就“进一步发展双边友好关系和相互感兴趣的迫切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据新华社莫斯科4月17日电 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外长金永南今天在这里举行会谈,双方“讨论了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迫切的国际问题”。
据塔斯社报道,金永南在会谈中表示支持苏联在苏美日内瓦谈判中采取的方针。
苏联方面重申愿意积极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使美军撤出南朝鲜而进行的斗争,以及朝鲜旨在缓和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在民主的基础上和平统一国家的建议。
葛罗米柯和金永南今天还签署了苏联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之间国家边界走向条约和两国领事协定。


第7版()
专栏:

南非从安哥拉撤军努乔马说是个骗局
新华社卢萨卡4月16日电 西南非洲人民组织主席努乔马16日在卢萨卡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南非15日宣布在本周末前从安哥拉撤军,目的是为了欺骗世界舆论,掩盖它企图在今年6月建立所谓纳米比亚“过渡政府”,以“内部解决”纳米比亚问题的阴谋。
努乔马指出,南非打算把纳米比亚的卡普里维地带并入“班图斯坦”,并要把它变成大型军事基地,南非是在分割纳米比亚。他重申,虽然西南非洲人民组织谋求和平解决纳米比亚问题,但它不准备投降和参加“班图斯坦”。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 约翰内斯堡消息:据外电报道,南非军队大约四百五十人按照南非和安哥拉去年2月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达成的协议,17日已经从安哥拉的翁吉瓦撤出。但据南非当局声称,目前仍有六十名南非军人留在安哥拉境内。
据南非外长博塔15日宣布,在安哥拉的所有南非军队将在本星期内撤出安哥拉。


第7版()
专栏:图片新闻

颇有前途的太阳能板
最近,英国威尔士一家专门生产太阳能板的新工厂建成投产(见图)。
太阳能板具有多种用途:它可为住宅提供热水和暖气,可为水泵及其他设备提供动力,还可产生电能代替飞机的燃料。太阳能板可连续使用二十至三十年,具有无噪音、无污染、不破损等优点。人们希望,随着制造成本的降低,太阳能板将对人类的能源供应做出贡献。本报电视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