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4月1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发展中等专业教育的一个好办法
——普通中学改办中专
南京市中等专业学校建筑分校 陈正祥 彭启秀
我国现在的人才结构不合理,表现之一是工程师与技术工人之间的“中间技术人才”奇缺。因此,迫切需要发展中等专业教育。原有的中等专业学校为数不多,近年虽有所恢复和发展,但一部分已升格办了大学,剩下的招生能力有限。如按正规的中专的模式,短期内增办一批中专,不仅国家财力不允许,而且学生住校、毕业生分配、师资、编制、设备都会有一定的困难。如把一部分普通中学改办中专,由于普通中学有一支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领导班子,有能胜任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的老师,还有一定的校舍、设备,只要方向明确,任务具体,上马并不太难,所以是可行的。
南京市第二十六中学,有六十年的历史,二十四个班。1980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高中部改办为南京市中等专业学校建筑分校。现设工业与民用建筑、水暖通风、建筑机电三个专业,有十六个班级,六百零六名学生。学生自费走读,不包分配,择优录用。首届毕业生一百四十八名已于1984年7月全部走上了工作岗位。最近,我们进行了跟踪调查,从信息反馈情况看,绝大多数毕业生表现较好,有的已能担负施工管理重任,有的任承包队长,有的还被设计部门录用。用人单位认为这些学生“既懂理论,又有实际本领”。
普通中学改办中专,要以改革的精神走一条新的办学道路。我校的做法是:
1、以学校和业务部门联办为主(有条件的学校也可自办)。学校有校舍、设备、基础课教师和一定的办学经验;业务部门有资金、专业师资、实习场地,并能解决毕业生出路问题。联办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
2、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要因地制宜。我校专业设置是从三个方面考虑的:一是看南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预测某项专业的发展前景,三是根据学校本身的条件。教学大纲、教材等,则参照建工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南京地区的情况,同联办单位共同商定。
3、实行收费,走读,不包分配,克服吃“大锅饭”的弊端。我们的经费来源主要靠学生交费、国家拨款和联办单位集资。学生走读,就不用征地盖宿舍,也不需要众多的管理人员,教师可把精力集中到提高教育质量上。国家可以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办更多的专业学校,取得更大的投资效益。
4、师资队伍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发挥地区优势,聘请高校教师兼课。改办中专后,我们对全校教师进行了规划,能够教中专的就改教中专,需要培训的就进行培训。市教育局、人事局分配了将近十名建筑专业的大专毕业生来我校,联办单位先后派来十名工程技术人员。还从南京工学院、建工学院、工程兵学院和航专请了一些教师兼任专业课。经过四年多的改、培、借、调、请,我校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已全部由本校教师担任,只有部分专业课请高等学校的老师兼任。我们计划在两三年内基本上建立起自己的专业教师队伍。
5、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办校之初,联办单位希望招高中生,认为年岁大点,文化底子厚点,出去好派用场。但考虑到高中毕业生读中专一般积极性不高,学历和待遇也不够合理,还会影响初中毕业生的出路,我们决定招初中毕业生,学制四年。
普通中学改办中等专业学校,好处很多。根据我校四年多的实践,至少有以下五点:
有利于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这种学校投资少,上马快,经过短期筹备,新生就可入学。在经费方面,四年来国家除了发给普通中学经常费外,没有为办中专拨一分钱的开办费、基建费。现在我校已经招收了五届、二十个班级、近八百名学生。有的地方恢复一所建筑工程学校,投资四五百万元,基建忙了三四年,到现在招收的学生还没有我们学校多。
有利于缓和建筑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以南京建筑部门为例,现有五万名职工,技术人员只占4.49%。根据市区建设和劳务出口的要求,近期职工要发展到十万人。1990年还要翻一番,达二十万人。我们这类走读中专适应了这方面的需要。
有利于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我校与南京市建工局、房地产管理局联办,谁办学谁用人,谁用人谁出钱。大家通力合作,各负其责,效果很好。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改变了老中专一切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学生学习刻苦,专业思想巩固,进取心较强。去年7月,我们举行了有四十八位学者、专家组成的毕业答辩会,专家们对我校首届毕业生的评价是:“不亚于正规中专”,“有一些达到了大专水平”。
有利于增强学校的活力。过去的二十六中学每年只有百分之几的学生能考上大学,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是“升学无门,就业无技”。改办走读中专,教育直接服务于经济,“产销”见面,“供求”对路,情况就不一样了。去年暑假,几十个单位来向我校要毕业生,要的数量大大超过毕业生总数。
普通中学改办中专,有利条件很多,如果上级领导能够从政策上予以明确规定,工作上给予支持,将是发展我国中等专业教育事业的一条新路。


第5版()
专栏:

改单一结构为“双轨制”
——通山县农村中等教育改革的调查
农村教育如何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的新形势,为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培养更多有用人才?这是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湖北省通山县原有的教育结构单一,全是普通中学,围绕着学生升大学这个目标工作。结果升学的人数并不多,大多数要参加工作。回到农村的;无致富之术;在城镇就业的,无一技之长;学生很苦恼,家长意见也很大。去年7月以来,通山县对农村中等教育结构进行了大胆改革,加快了培养人才的步伐,受到了社会的欢迎。他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改单一结构为双轨制:全县八所高中,除保留县一、二中两所普通高中外,其余六所高中改为五所农业高中和一所职业高中。学制二、三年。普通高中面向全县招生,主要为高等院校培养合格新生。农(职)业高中在普通高中招生之后,从应届初中毕业生或社会青年中择优招生,主要为本地经济建设培养合适的人才。学生毕业后不包分配,国家招工和乡镇企业用人,从毕业生中择优录用。成绩优异者也可以对口报考高等院校。这样,农村学校就能很好地完成既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又为农村经济建设培养适用人才的双重任务。
二、改单一的文化基础课为文化基础课同专业课并举:在课程设置上,保证基础,突出专业,使学生既学到一般高中学生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文化基础课参照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采用一般普通高中教材,根据所学专业特点作适当增删。专业课根据农村产业结构和劳动力构成变化,以及实现农、工、商、交通、建筑、饮食服务等综合经营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开设,一般采用对口中等专业学校的教材,同时自编一部分乡土教材。课时安排上,一般文化基础课占三分之二,专业课占三分之一。现在,六所农(职)业高中,共开办了十九个班,分设农作、林业、果茶、畜牧兽医、农机、机电、文秘、财会、商业、电器维修、幼师、缝纫等十二个专业,共有学生八百零九人。还根据农村需要,举办了各种短训班,实行长短结合。
三、改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为启发式的开放型教学: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让学生既掌握一般理论知识,又接触一定程度的当代科技新成果。同时,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建立各种中心实验室或实习基地,按照学生所学的专业及其特长、爱好,组织各种课外兴趣小组、科研小组,开展丰富多采的科技活动。
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他们从县政府一些科局和厂矿聘请了一部分干部和科技人员作兼职教师。计委、劳动人事部门改变过去先招工后培训的作法,制订用人计划,由职业高中定向培养。区、乡、镇也决定,今后企业用人,从农(职)业高中毕业生中择优录用。
改革充分调动了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为农村教育带来了一派蓬勃生机。洪港高中改办成农业高中后,区委把办好农业高中作为实现本区经济翻两番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大力筹集资金,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群众也踊跃为学校献工、献料、献款。短短半年间,就集资一百五十多万元,为学校修建校舍四万九千多平方米,兴建各种中心实验室、茶场、林场、果园等实验基地六十五处。通羊镇职业高中,起初计划开办两个班,招收学生九十人,由于群众强烈要求,又增开了一个班,增加招生四十六人。许多教师深有感触地说:“改革前后真是两个样啊!”张发懋 漆林 查世煜


第5版()
专栏:

要鼓励学生提问题
育龙
最近,有几位华裔学者把我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外国作了一番比较,指出我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鼓励孩子提问题,学生不敢怀疑老师所讲的是不是真理,只有听话才是好孩子。按美国的习惯,孩子放学回家,父母往往要查问:你今天向老师提了什么好问题?中国学生从小习惯于按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老师不大喜欢学生提问题。美国学生不那么迷信权威,习惯于提问题,同教师争论,争得面红耳赤。有的教师被问得哑口无言,也不难为情。这几位学者的意见十分直率、中肯,值得很好研究。
我国小孩入幼儿园时,爸爸妈妈反复嘱咐的一句话常常是:“要乖,听老师的话。”孩子在家与家长发生争执,拿出的王牌往往是:
“这是老师说的!”“是老师让这样做的!”我国的孩子从小就特别信任老师,这有好的一面,但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不是真理的化身。如果孩子从小就形成这样的观念,老师讲的都是对的,怀疑不得,在老师面前唯唯诺诺,不敢说半个“不”字,长此下去,学生的思想就要呆滞。
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就要鼓励学生提问题。我国古代有位学者指出:“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他讲的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现在有些老师害怕学生提问题,特别是政治课老师,害怕学生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上课照本宣科,这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怎能有好的效果?应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想问题,提问题,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老师上课时不要讲得太细,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
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师云亦云”培养不出有丰富想象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现在有些学生整天跟在老师后面转,“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没有一点主动性,这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学生回答问题应有自己的见解,不应照搬“标准答案”的一套。对于有创见的要给高分;而对那些照搬照抄老师和书本上的一套,答得平平淡淡的则要少给分数。这才能激发学生去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精神。
要欢迎学生与老师争论。对于那些在平时、特别是在课堂上敢于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的学生,要表扬,即使他说得不对,也要表扬,鼓励他的勇敢精神。老师要树立教学相长的思想,一面当老师,一面当学生,虚心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要放下架子,不懂的就承认不懂,和学生一起探讨,不要装样子吓人。


第5版()
专栏:国外教育动态

苏联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特点
刘启娴
苏联职业技术教育在七十年代获得了较大发展,八十年代初期,青工中受过专门职业训练的占全部就业人员的三分之二,而在六十年代只占三分之一。
为了使职业技术教育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苏联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在招生对象、分配制度、福利待遇和继续深造方面提供许多优越条件,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招生年龄较宽:全日制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年龄一般都放宽到三十岁。这既为大批八年制和十年制学校的毕业生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也为在职工人脱产学习创造了条件。
福利待遇优厚:职业技术学校除实行免费教育外,还免费供应伙食、全套制服和工作服。农业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除享受上述待遇外,还能得到一定数量的助学金。学习复杂职业的技校学生,其助学金可补发到一级工的工资水平。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只要按规定时间到分配的企业报到,他们在校学习的时间计算为总工龄和连续工龄。
为学生提供深造的条件:在职业技术学校获得优等毕业证书的毕业生有权升入相应的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如成绩均为优和良,并顺利通过毕业定级考试者,可直升全日制高等学校的相应专业学习。
由于有上述这些优越条件,八年级毕业生报考职业技术学校的比例逐年增加:1970年仅占全部毕业生的16.5%,1975年增至20%,1980年已达35%。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一般有较稳定的兴趣,人员流动性低,组织纪律性强。他们不仅能完成企业规定的生产定额,而且制作的产品质量较好,废品和损耗率少。企业十分欢迎来自这些学校的毕业生。许多大中型企业的主要工种70—80%的熟练工人都来自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成了生产的骨干力量。


第5版()
专栏:怎样教育好孩子

孩子为什么胆小无能
方湘
不少独生子女父母都说孩子胆小、怕生,怕去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孩子胆小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有个孩子怕猫,是因为大人经常以“猫来咬你啦”吓唬孩子。多数孩子胆小,往往与缺乏经验和无能有关,家长总是围着孩子转,唯恐发生意外,不肯撒手让他自己走路、做事。为了防止出事,就用“咬着你”、“伤着你”、“危险”吓唬孩子,把孩子刚刚冒头的好奇心、探索精神给吓回去了。有些父母怕孩子难着、累着、苦着,处处包办代替,以为这是对孩子好,是爱孩子,实际上剥夺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和锻炼意志的机会。孩子长期在家长的保护下生活,依赖性很强,一旦离开家长的庇护,环境改变了,没有应变能力,稍有点风雨就经受不住。还有些家长以“就这么一个,哪儿用得着他去干”为理由。不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这样的孩子到了幼儿园,别人都会做的事,唯独他不会,就从受宠的地位一下子跌落下来,很不是滋味。这也是造成孩子胆小、退缩、不合群的一个原因。
现代社会突飞猛进,要求富有闯劲和应变能力的一代新人。我们应从小培养孩子敢想敢说敢干、勇于实践和善于探索的气质。这就需要尽早地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和环境,让孩子从活动中积累直接经验。经验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营养素。防止独生子女胆小无能,除了不要吓唬他们外,应尽可能放手,让他们活动,让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尝试、去思考,作出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践出真知”,在早期教育中同样是真理。成人的任务是创造条件,加强指导,而不是代替孩子去想、去做。


第5版()
专栏:建议

改进工科大学生的毕业设计
黄诗翘
来到日本学习以后,感到我们的大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国内学校的设备不足对此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教学方法,毕业设计环节太薄弱:一是毕业设计的时间太短,一般只有三个月至半年左右;二是毕业设计的方法有待改进。在日本毕业设计(日本称为“卒业研究”)时间定为一年,从四年级上学期开始就进入研究室进行毕业研究。但是,在四年级上学期仍安排有一半的时间上课,四年级下学期则基本上全用于毕业研究。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方法与国内相比也很不一样,一般是一个或两个学生一组,完成一个研究题目。学生的研究题目确定以后,先由教师作适当讲解,甚至不作任何讲解,仅指定参考资料(大部分是外文资料)由学生去阅读思考,订出研究计划,完成毕业论文。这期间每周召开一次“轮讲会”。学生介绍研究计划、阅读资料的主要内容,汇报自己的研究情况,然后由教师提出意见或问题,由学生回答或讨论。发言者必须事先写出书面材料,复印给全体人员(材料规定为四页纸),如果是介绍翻译文章,则外文资料也要复印发给大家。四年级下学期每人还有两次“中间发表”,类似小型的答辩会。通过“轮讲会”,老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学生汇报学习及研究情况,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求得老师的解答和指导。
在毕业研究中,学生一般都在实验室或计算机室进行大量的实验及计算,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及实验情况特别重视,并规定:工学部学生如果仅仅查阅资料不动手做实验,或者只画画设计图,不进行实际的模拟制作实验,写出的毕业论文不能及格,也毕不了业。因此,四年级学生到了后半期特别紧张,每天干到深夜十二点以后的人也不少。总的特点是:毕业研究重视阅读外文资料,强调动手做实验。这样,有的学生写出的毕业论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日本每年定期召开一次毕业论文发表会(分专业进行),各大学质量高的论文,由老师推荐到会上去发表。
为加强我国大学生的毕业设计,我建议:一、毕业设计时间应增加,半年太短,以一年为宜;二、应强调阅读外文资料,并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检查;三、为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创造条件;四、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毕业研究题目分组人数不宜太多,以不超过二人为宜;五、在毕业设计选题上,不应选择那种画画图就完成毕业设计的题目,要选择通过实验收集数据或通过模拟实验来论证设计方案的题目。


第5版()
专栏:

荣获一九八三年全国优秀辅导员称号的安徽省安庆市郊区老峰中心小学少先队辅导员苟秀文老师(回族),正在课外活动时间向学生们讲革命故事。
邵平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