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4月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坚持改革 搞活经济 大力发展 消费品生产
杨波
1984年,全国轻工业形势很好,生产、建设发展都很快,取得了比前几年更大的成绩。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轻工业生产的发展仍然跟不上社会需要的增长,产品结构的变化跟不上消费结构变化的要求,相当一部分产品的供需矛盾仍很突出,大力发展消费品生产仍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充分估计消费品市场变化的新趋势
中央和国务院对我国人民的消费问题作出了重要决策,提出适当增加消费的方针。赵总理指出:对市场、对消费、对购买力,要有正确的观点。我们过去不大懂得市场的作用,用抑制消费的办法来搞建设。商品不够,就发票证。靠这种办法抑制消费,就会把消费对生产的反馈作用搞掉了。生产决定消费,而消费的增长又是产生新的社会需求,促进生产发展的推动力。我们应该适当鼓励消费,运用市场广阔的优越条件,积极发展消费品生产,加快建设的步伐。这是指导我们工作的基本方针。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充分估计消费市场变化的新趋势,以及由此而给轻工业带来的繁重任务,千方百计地加快轻工业生产建设的发展,促进消费品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兴旺。
当前,消费市场出现了突出的变化和新的动向。社会购买力大幅度增加,来势较猛,波及较大。市场上的商品,除名牌、中高档和新的耐用消费品需求量大不能满足需要外,一些供求基本平衡的日用消费品也转向畅销或供不应求,有的发生缺货断档,部分滞销积压产品也由滞转畅。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有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另一方面也由于近年来消费基金增长过快,生产的发展赶不上购买力的增长。这对消费品生产既是一个很大的压力,也是一个巨大的动力。轻工业拿什么东西去回笼货币,平衡市场,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的任务。
我们要十分注意研究消费市场和人民消费变化的趋势。当前消费品市场出现的转折性变化,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城乡人民在基本解决了“温饱”之后,许多地区人民的消费逐步向“小康”生活转变;城市消费趋于高档化、多样化,农村消费趋向城市化;在商品的需求上,传统的消费习惯、消费意识、消费结构正在改变,先富裕起来的城乡居民的超前消费欲望正在增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们,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表现为多层次的和个性的消费;在消费意识上,由物质生活的需求扩展到精神生活的需求;由节衣缩食的封闭型消费转向开放型的适度消费。这种变化趋势,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将会更加明显地发展。
针对人民消费变化的这种新趋势,我们必须有一个顺应时代要求的战略观点和战略对策,掌握消费变化的规律,明确工作方向,指导消费品生产健康地发展。
积极稳妥地开展轻工业经济体制改革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强调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目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要认真学习中央的《决定》,把轻工业体制改革工作引向深入。轻工业行业多、企业多、小厂多,大小产品都生产,而且两种所有制并存,产品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改革中必须实行分类指导。轻工业集体企业的改革,要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完善各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要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最近批转的《关于轻工业集体企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进一步把轻工业集体企业搞活,并根据形势的要求,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扩大改革的范围和领域,把改革向前推进一步。对于过去某些不利于发展生产力的规定,要加以改革,但不准平调或变相平调集体企业的财产。
轻工业国营小企业的改革工作,要借鉴集体企业改革的经验,可以实行全民所有、集体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可以由集体或个人承包;可以租赁给集体或个人经营。所谓“全民所有,集体经营”,就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的原则下,轻工业国营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分配、价格等各方面,都可以按照集体企业的办法去办,进一步把企业放开搞活。轻工业小企业与商办企业、食品企业条件相同的,可以执行国务院对商办企业、食品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轻工业大中型企业虽然在轻工业企业数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它的产值、利润和税金却都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必须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和第二步利改税的方案规定,加快改革步伐。轻工业各级管理部门和企业,都要积极认真地落实国家赋予企业的自主权,使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进取性。对大中型企业的指令性计划要留有余地,不要打得很满;对先进的大中型骨干企业的调节税,国家将会逐步加以调减。要按照干部“四化”的要求,进一步抓好企业领导班子的调整。加快推行厂长负责制,组成“专家集团领导”。大中型企业内部,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要根据市场需要,大力发展拳头产品。要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轻工业管理部门也要改革。根据中央《决定》提出的要求,各级轻工业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执行中央和国务院制订的方针政策,负责统筹规划,综合平衡,组织协调,监督服务。因此,一定要简政放权,整顿行政性的公司,扩大企业自主权,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今年要继续抓好企业的转轨变型,变生产型为经营开拓型,进一步把企业的经营搞活。这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内容。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面对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新形势,企业必须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加强经营活动,根据市场变化和人民需要,提高经营决策能力。只有这样,生产才能发展快,经济效益才能好,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加快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
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我国的轻工业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目前大多数企业生产手段落后,产品缺乏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必须下决心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继续把投资的重点放在现有企业的改造上,加快技术进步,使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服务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都有较大突破,把轻工业转到新的技术基础上来。这是必需明确和坚持的一项战略方针。技术改造,轻工机械要先行,要积极研制先进的机械设备,为轻工业发展提供现代化的技术装备。
改造现有传统工业,现阶段要围绕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来进行,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改造老企业要尽可能采用适用的新技术,不能再“复制古董”。要破除旧的思想束缚,大胆利用外资,进口关键设备和配套件,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优先引进投资少、见效快的中小项目。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发区和有基础的内地省市,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加以吸收、消化、创新,不断促进和带动全国轻工业的发展。要推行以市场换技术和市场换资金的兼容政策,同时要注意保护民族工业,扶植新兴工业,淘汰落后企业。对于一些现代技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以应用,如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电子技术在耐用消费品生产中的应用,微处理机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等。
活跃技术市场,抓好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工作。鼓励科研部门、设计单位、大专院校与企业之间开展多渠道的技术协作、技术贸易和多种形式的技术转移,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优惠。要开拓技术市场,必须抓好科研成果商品化这一环节,抓好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使之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发展优质名牌产品
当前,随着人民购买力的提高,消费者对轻工业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地轻工业部门和企业都要做到未雨绸缪,按照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和市场信息,及早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发展中高档耐用消费品和市场紧俏商品的生产,以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新需要。要大力发展食品工业,认真贯彻食品工业发展纲要,搞好基础原料和农产品的深加工以及综合利用,扩大生产领域,把食品工业搞宽搞活;要积极发展高中档食品、多品种的营养食品和方便食品。与此同时,切不可忽视人民生活必需的低档产品和大路货产品的生产,以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不同需要。
要树立创优、创名牌产品的观念,扩大优质名牌产品的生产,积极开发新产品。各地要以适销对路的优质名牌产品为“龙头”,广泛开展技术经济协作,扩大生产。要下决心淘汰一批滞销产品,发展一大批优质名牌产品,生产一大批市场叫得响的拳头产品。有些紧俏产品生产技术不过关的,可以有计划地进口一些散件组装,从后面搞起,一步一步往前推,逐步增加国内配套比重。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市场调查和预测,重视信息工作,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做到小批量、多品种。
要大力发展适合农村需要的产品。近几年,农民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商品性消费有所扩大,因而对轻工业品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我国有广阔的农村市场,我们在指导思想上要改变过去在很大程度上只注重城市、忽视农村的倾向,把广大农村的需要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农民不仅需要一般日用工业品,而且需要相当数量的高、中档产品和耐用消费品。我们要努力增产适合农民需要的轻工业品,满足他们的需要。
要继续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包装装潢,坚持质量第一、品种第一的方针,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在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轻工业品的质量好坏是关系到企业生存的大问题,特别是出口产品,搞不好不但打不出去,而且还会影响国家的声誉,必须高度重视。
要继续花大力量抓全面质量管理,把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进一步抓好产品质量的整顿监督工作,重点放在优质产品方面。对少数忽视质量管理、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以次充好、蒙骗用户的企业,要严肃查处。必须明确树立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的思想,搞好销售服务工作。
各地轻工业部门和企业,都要狠抓新产品的开发,加强产品的科研、设计、试制、生产和服务的整体性开发,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发展新的行业,开拓新的门类,积极发展食品、家用电器、服装、塑料、纸张以及美化健身类产品、文化生活用品、新型装饰材料等。
为了增强应变能力,提高经济效益,还要继续花大力量抓好企业整顿,切实提高企业素质,改善经营管理工作。各个企业都要努力学会运用系统工程、价值工程、控制论等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一步。
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加强经济技术协作
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界限,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和经济技术协作,是促进经济结构和地区布局合理化,改变轻工业企业的“大而全”、“小而全”结构,实现社会化大生产,促进四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轻工靠联合”。要继续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保护竞争,促进联合的方针,因势利导,积极推行轻工业的联合,加快名牌、优质产品的发展。根据轻工业的特点和已有的经验,当前要特别注意抓好几个方面的联合:
1、发展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骨干企业为主体,以优质名牌产品为“龙头”的跨行业、跨地区的经济联合体。我国的中心城市,轻工业比较发达,技术设备比较先进,管理水平较高,信息系统比较健全。发展这种经济联合,可以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骨干企业的经济技术优势,促进轻工业生产的共同发展。
2、发展城乡之间的经济联合。近几年来,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农业生产开始转向社会化、现代化、专业化的商品经济,有相当一部分农民逐步转向工业、商业、运输业和服务业。轻工业部门和企业发展同农村的经济联合,一方面可以有力地促进农村专业化、社会化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为城市轻工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原料、某些零部件或半成品和一部分资金、劳动力,使城乡轻工业的发展相得益彰,比翼齐飞。
3、开展经济技术协作和对口支援。我国轻工业在不同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技术水平、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差别很大。开展经济技术协作和对口支援,可以扬长避短,发挥各方面的优势,促进沿海技术向内地转移,加快轻工业的发展。
4、积极发展工贸联合,推动出口产品的发展。
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搞好经济联合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原则:一是扬长避短,互惠互利,互相支援,共同发展。二是自愿联合,不要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三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不要规定一种固定的联合模式。可以组织比较紧密的经济联合体,也可以是较为松散的联合与协作;可以是长久性的稳定的联合,也可以是一次性的或短期的联合与协作;可以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也可以是地域性的或一个行业内部的联合;可以是生产性联合,也可以是工商、工贸之间经营性的联合,还可以采取合资经营、合作生产、补偿贸易等形式的联合。此外,还要重视发展生产企业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联合。总之,只要对发展生产、搞活经济有利,各种形式都可探索和试验。四是政企职责分开。经济联合体应成为独立的经济组织,享有完全的自主权,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行政部门着重研究解决联合中的方针政策,加强宏观指导,搞好协调、服务和监督,不要干涉联合体的内部事务。
(本文是杨波同志在全国轻工业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第5版()
专栏:

  “刹”风不能“刮”风
  邢清
当前我们从事的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创新事业。在这进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对此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具体分析。
不正之风一定要刹。比如那种不顾大局,捞局部或一己之利的现象,当然要刹。至于那些明知故犯,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的行为,是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容许的,触犯了党纪国法,必须严肃地绳之以法。但是,要“刹”风,不能“刮”风,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就是什么性质的问题。不要搞“一刀切”,尤其不能象以往搞政治运动、群众运动那样。特别是涉及群众心理和社会效应的问题,更不能草率行事,以致影响好不容易形成的可贵的改革势头,甚至走回到老路上去。
还有一些情况和问题,是新旧体制交替时期出现的问题,或者是探索经济新的运行机制中的尝试,这就不能同不正之风混为一谈。要看到,矛盾的暴露和展开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给进一步深入改革提供了课题乃至新的突破口。比如金融管理上的问题,就促使人们思考,如何把它作为宏观控制的一个重要杠杆,这为今后完善国民经济管理的手段和环节提供了思路,这何尝不是我们“过河”中摸着的一块“石头”?应该承认,旧的经济机制向新的机制转轨和过渡,对我们来说,仍是一片陌生的水面,如果不让摸索,不准出些问题,只许一次跨越成功,就等于打消“过河”的可能。
另有些情况,则是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换中的必然结果和正常现象,就不必横加干涉,需要的是积极引导。
改革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把它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来研究。当前就很需要深入调查研究新形势下各个层次经济单位的行为模式和利益体现,以及各项政策措施会产生的一系列社会效应,以提高决策和控制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原载《世界经济导报》,本报略有删节)


第5版()
专栏:学点革命史

  绥远“九·一九”起义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消灭。国民党的作战部队仅仅剩下一百多万人。根据当时的形势,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适时地提出了解决国民党军队的第三种方式——“绥远方式”。
所谓绥远方式,“是有意地保存一部分国民党军队,让它原封不动,或者大体上不动,就是说向这一部分军队作暂时的让步,以利于争取这部分军队在政治上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保持中立,以便我们集中力量首先解决国民党残余力量中的主要部分,在一个相当的时间之后(例如在几个月,半年,或者一年之后),再去按照人民解放军制度将这部分军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北平和平解放后,毛泽东对傅作义说:“绥远问题可以采取绥远方式来解决。”傅作义问:“绥远方式将是一种怎样的方式?”毛泽东说:“就是不用军事作战的一种方式。先划个停战协定线,让董其武慢慢做好他的内部工作。另一方面派个联络组,把铁轨接通了,贸易起来,然后再看董其武将军他什么时候觉得可以举行起义,就什么时候起义。傅先生你也可以先派些人去,协助董其武搞。傅先生你不久也可去看看你的旧部队。对董其武的经济困难,你去了也可替他解决解决。”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华北局和傅作义商定,对绥远的和平解放,由双方各派代表二人在北平协商。华北局方面的代表是李井泉、潘纪文;绥远方面傅作义派的代表是周北峰、阎又文。经数次开会商讨,拟定出《绥远和平协议》草案。草案的内容大体是:划定人民解放军和绥远部队驻地的临时分界线,恢复平绥铁路交通,通邮通电,恢复双方商业贸易往来、文化交流以及双方货币兑换办法等。由华北局指派联络办事处驻归绥,协同执行协议上的各项条款和过渡的有关事项。
1949年5月28日,双方举行签字仪式。参加者,华北局方面有:董必武、薄一波、张友渔、杨秀峰;傅作义方面有:傅作义、周北峰、王克俊、康保安。在协议上签字的华北局方面是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绥远方面是绥远省政府主席董其武(由原绥远省干部训练团教育长康保安代表签字)。《绥远和平协议》签字后,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了傅作义。在座的有周恩来、朱德、聂荣臻、薄一波,被接见的还有邓宝珊、周北峰、阎又文等。毛泽东说:“你们商定的绥远和平条款我看了,就按那执行吧。”
1949年夏,中共华北局派驻绥远联络处人员潘纪文、鲁志浩等和傅作义派的王克俊等先后来绥,协助董其武进行和平起义工作。他们除宣传共产党的“起义有功,既往不咎”的政策及和平条款外,并划分了双方部队驻地临时分界线,恢复平绥路交通,通邮通电,设置商业网点等。
国民党反动集团不甘心自己的灭亡,千方百计对绥远和平起义进行干预和破坏,施展威胁、捣乱、分化、利诱等一系列阴谋伎俩。
(一)停发军费迫令绥远部队西撤。北平和平解放后,绥远开始酝酿和平起义,特务分子把绥远的情况报告南京政府,南京政府即命令董其武率领绥远部队西撤,同宁夏、甘肃、青海联合起来,企图巩固西北。遭到拒绝后,便停发了绥远军政经费和一切补给。(二)特务麇集绥远,破坏和平起义。天津、北平、察哈尔等地解放后,这些地方的特务都麇集绥远,由华北特务头子张庆恩统一指挥,在绥远大肆进行活动,与部队中的顽固分子相勾结,力图破坏绥远和平起义,如制造谣言、组织暴徒游行示威、破坏交通、砸毁报馆、袭杀中共联络处工作人员等等。(三)封官许愿,制造分裂。任命董其武为西北军政副长官,孙兰峰(原傅作义部第十一兵团司令官兼代察哈尔省主席,张家口解放后回到绥远)为第九兵团司令官,刘万春(绥远第一一一军军长)为第九兵团副司令。(四)1949年7月29日和9月15日,国民党反动集团派代理国防部长徐永昌、空军总司令王叔铭先后两次来绥,携带蒋介石、李宗仁(代总统)、阎锡山(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部长)的亲笔信,不仅要破坏绥远的和平起义,还邀请傅作义到广州为反动派效劳。
绥远起义,原计划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9月开幕以前完成。由于国民党反动集团的破坏,至8月中旬,起义仍未能实现。毛泽东十分关怀绥远问题,在关键时刻,特委托傅作义、邓宝珊于8月24日从北京乘专车到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帮助加速绥远和平起义。傅作义的到来,攻破了特务们散布的傅作义被扣、不能自由的种种谣言。傅作义检阅了部队,发放了中共中央慰问部队的慰问金,并着重向绥远军政人员说明了全国形势的发展,指出走和平起义道路是最正确的道路,对国家、对人民、对绥远、对个人都有好处;讲述了共产党的宽大照顾和既往不咎的政策,解除了一些人的顾虑。傅作义还将毛泽东写的关于绥远不用兵解放的亲笔字给绥远军政人员看,使他们很受感动,坚定了走向人民方面的决心。
绥远起义条件成熟了。1949年9月19日,以董其武为首的绥远军政干部和地方各族各界代表三十九人联名通电举行起义,发出起义通电,宣布脱离蒋介石等反动集团,走到人民方面来。起义部队自1950年2月21日起,在人民解放军绥远军区领导下进行整编,至4月10日改编成为人民解放军。董其武任兵团司令员。
绥远起义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英明决策的胜利。傅作义和董其武等在绥远起义中也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周子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