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3月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来函照登

“嘎林”牌收录机是谁家的产品?
看了你报刊登的《“富华”牌收录机是谁家的产品?》一信后,恳请你们帮助查询一下“嘎林”牌WB—328型收录机是哪个厂的产品。
去年12月9日,我在山西运城市一家商店花了四百三十二元买了一台“嘎林”牌收录机,使用不到三天,便几处出现毛病,无法使用。想向生产厂家写信询问,但查不到厂名和地址。
山西夏县武警专科学校 王津


第7版()
专栏:答复反应

“富华”牌收录机是广东台山县电子器具厂生产的
你报2月2日第五版刊登了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蒋如金的信,反映“富华”牌收录机质量有问题。他想与生产厂联系,但不知工厂及其所在地。为此,特请你报转告读者:“富华”牌是我厂——台山县电子器具厂生产的收录机的注册商标,厂址在广东台山县台城镇西郊塔山。读者买的“富华”牌收录机如果存在质量问题,可邮来我厂保修。今后,我厂将在产品上注明产地、厂名。
广东台山县电子器具厂
过去,本报曾刊登过读者的建议信,要求各个工厂在自己的产品上注明厂名及地址,以便用户联系。但从用户查询谁是“富华”牌、“嘎林”牌收录机生产厂的情况看,读者的建议还未引起普遍注意。
我们的工厂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什么有少数厂家不愿意让人民群众知道所买的产品是何地何厂生产的呢?这个问题很值得深思。是谦虚吗?不象。恐怕是自己的产品质量不过关,怕顾客找“麻烦”吧!“怕”是不解决问题的。正确的作法是在产品上注明厂名、地址,以便在广大用户的监督和帮助下,把产品质量搞上去。否则,就有“倒牌子”的危险。
——编者


第7版()
专栏:海外来信

两件令人不安的事
最近,我夫人、女儿和我在贵国旅行了五个星期。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妙不可言的机会,来参与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亲自看一看新中国的成就。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看到了意志坚强、丰衣足食的中国人民。可以说,此次旅行是我们一生中最愉快的一次。
但是,我们也遇到这样两桩事:第一件发生在西安,时间是今年1月24日。我们从下榻的人民大厦出发,沿南新街(译音)朝钟楼走去,看见一辆摩托车撞倒了一个骑自行车的妇女。这位妇女被撞到人行道上,头上有一个大伤口,一群行人很快围了过来。起初,我们相信马上会有人叫来急救车把这位妇女送到医院的。可是,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了,人愈围愈多,过路的小汽车和卡车按着喇叭绕过人群而去,却没有急救车来。而行人把她视为“猎奇”的对象,呆呆地看着,不是作为一位危急之中亟须帮助的姐妹。这使我们很失望。后来,我们依靠随身携带的《英汉词汇手册》,问有没有叫急救车,发现谁也没有叫!我便把我夫人留下照顾这位妇女,自己挤出人群,拦住一辆军用汽车,告诉司机那边人群中躺着一位受伤的妇女。司机和我把妇女抬上了军用汽车,并送到医院。但一个可怕的念头仍然在我脑际盘旋:假如我这个外国旅游者也是袖手旁观,这位妇女会怎么样呢?对这些行人而言,她仅仅是“猎奇”的对象吗?
第二件发生在北京。我们全家在北京光华饭店住了一个星期。这家饭店餐厅的门口,贴着一张醒目的用餐时间表。但是,在我们居住期间,每天都有许多客人比规定的关门时间早整整一小时到达餐厅,结果都在门口被赶走。其理由是餐厅已关门了,这同时间表上所说的时间真是大相径庭了!
光华饭店的服务员,总的来说是十分彬彬有礼的。但餐厅某些工作人员却常常粗暴无礼,有时甚至怒气冲冲地对饥肠辘辘的顾客们高声嚷嚷。我十分想告诉光华饭店餐厅的这些工作人员:到中国来的旅游者,大多数是从同他们打交道最多的人们身上获取对中国的印象。对外国客人大声嚷嚷,拒之门外,把他们看作是“闯入”的“不速之客”,而不是应邀前来的渴望收集积极印象的旅游者,这只能在人民共和国取得的奇迹般的成就上抹黑。
我非常感谢中国人民给了我在贵国自由旅行的机会。请不要将此信视为对你们社会的批评,这仅仅是朋友之间的一封善意的来信。
总的来说,我对人民共和国的印象是良好的。其中提到的两桩孤立的事件,望能引起你们的注意,或许还能得到纠正。
加拿大 特里·古尔德 谨启
(金坚范 译)


第7版()
专栏:编后

编后
读了这封来自白求恩故乡的特里·古尔德先生的来信,令人深为感动。
我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德,绝大多数人是以他为榜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然而,应当承认,有极少数人还不是这样,象特里·古尔德先生信中所举的两桩事件,就是例证。一个外国旅游者能做到的,我国有少数人却做不到,原因在哪里呢?在西安市围观受伤妇女的人和北京光华饭店餐厅的某些工作人员,读了外国朋友这封善意的来信,是应该引起内疚,并加以改正的。
我们在这里,除向特里·古尔德先生表示诚挚的谢意外,还希望外国朋友和旅游者多多向我们提出批评和建议,以帮助我们克服缺点、改进工作。


第7版()
专栏:街谈巷议

要支持党报批评 要为记者撑腰
最近,我有机会在鞍山日报社群众工作部实习一个月。在此期间,我亲眼看到这个部的编辑、记者,每天认真处理大量的群众来信,热情接待群众来访,帮助群众解决很多问题。群众称赞这个部是“替老百姓说话的地方”,夸记者是“青天”。
但是,我也看到记者在同所谓“有‘后台’的人”打交道时所遇到的麻烦!有一个女教师经常虐待她的婆婆,老人为此找到报社,请求为她说句话。记者经过调查,写文章在报上批评了这个女教师。可这个女教师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找到报社的上级机关,要求给予“平反”,甚至跑到报社大吵大闹,将劝说她的同志的手腕掰肿,把另一同志的手表带拽断。可喜的是,鞍山日报社的领导坚决顶住了来自各方的压力。
中央多次强调要在报纸上开展批评,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仍不小。为此,我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呼吁各级领导要给记者撑腰,保护记者采访的正当权益。
辽宁鞍山市合成纤维厂 孟凡昌


第7版()
专栏:新风集

婺源县为古树名木立传
位于皖、浙、赣交界的婺源县,古树名木甚多。仅《婺源县志》记载的古珍树木就有十三处共二十三棵,树龄在八百至千年左右,品种有樟、柏、榧、梅、银杏和香楠等十余种。其中最著名的有公认为江南第一樟的浙源乡虹关村的古樟树、晓林文公山的古杉树群、清华镇东源村的千年楮树。这些古树,虽经数百年以至千年的风风雨雨,仍然长得郁郁葱葱。据县志记载:树高二十米、树围四米的浙源古樟,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当地并存有前人撰写的《古樟吟集》一书。晓林文公山的古杉树群,株数达十三棵,相传还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省亲时手植的。
为了保护这些古树名木,婺源县区乡政府在树周修筑了围墙、栏杆。浙源乡虹关村的古樟树位于一条小河边,为使其树根的土石不致流失,这个村的群众于去年10月投工三百多,沿着树根垒坝加土护根,并在小河下方筑起拦河坝,堵水养树。晓林、清华、古坦等乡镇,还指定了护林员,负责看守管理。
最近,这个县在省林业部门的资助下,拨款两万多元,组成了“婺源县古树编写小组”,对古树名木实行一树一文一图的著书立传工作。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保护古树的“德政”和“义举”,不仅促进了全民植树护林的社会风气,还激发了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浙源乡一位华侨,为资助家乡人民保护古树,一次捐款八千元。
  江西婺源县 汪沛泉


第7版()
专栏:紧急呼吁

石家庄毗卢寺壁画急待保护
在河北石家庄市西北郊上京村,有一座古刹毗卢寺,建于唐代天宝年间,距今一千多年。据记载,宋、元、明、清各代,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对此寺重修一次。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它还是一座占地三十多亩、颇具规模的完整寺院。
寺院的毗卢殿内满绘壁画一百多平方米,内容为释、道、儒合流的“水陆画”。四壁绘有神祗人物五百多组,除宗教题材外,还有反映世俗人物及其生活的“十代名医”、“为国亡躯忠臣烈士”、货郎担、泥瓦匠、说唱艺人、野兽伤人、路遇强盗等。它既不同于山西永乐宫道教题材的《朝元图》和《吕纯阳行实》,又不同于北京法海寺佛教题材的壁画《帝释梵天图》,而是包罗万象,反映了历史上“三教合流”的趋势。这是研究宗教发展的珍贵资料。壁画在构图、线描、敷彩等方面都独具特色,堪称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画廊。根据考证,毗卢寺壁画绘制于元末明初。它填补了这一时期我国古代壁画遗存的空白,充实了中国美术史的内容,是现存古代壁画中的珍品。
可是,三十多年来,毗卢寺壁画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寺院的天王殿及其它附属建筑已经全部拆毁,庆幸的是毗卢殿长年来被当作仓库存放着杂物,因而没有受到严重破坏。
近年来,很多游人慕名前来参观,看到毗卢寺寺门紧闭,荒草凄迷,连围墙都没有,极为惋惜,而且意见很大。
毗卢寺现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很多中外专家、学者看了壁画后,都建议把毗卢寺升格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壁画尽快采取保护措施。
读者 东樵


第7版()
专栏:读者评报

标题要准确表达文章涵义
去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刊登一则题为《大同县一批专业户售粮十万斤》的消息。看了标题,使人惊异:一批专业户才售粮十万斤,未免太少了。细看内容,才知道是“全县涌现出一百九十五个售粮十万斤至五十万斤的大型粮食专业户”。原来毛病出在标题上。
这个标题是一个单句。“大同县”和“一批”是主语“专业户”的定语,“售”是谓语,“粮”是宾语,“十万斤”是补语。原标题的毛病是词序搭配不当,造成题文不符。似可改为《大同县涌现一批售粮十万斤的专业户》。  黑龙江依安县第一中学 王友林


第7版()
专栏:耳闻目睹

不能小视煤焦油滴在汉白玉栏杆上
1月25日,我们在北京颐和园游览。见对鸥舫内取暖火炉的烟囱伸出窗外,深棕色的煤焦油正好滴在湖边汉白玉石栏杆上。石质洁白、雕刻精致的汉白玉石栏杆被弄得污浊不堪。
爱护古建筑、古文物,报纸、专家年年呼吁;而保护、使用古建筑、古文物的单位的一些领导人对此似乎并不那么关心,不知这是出于他们的无知,还是官僚主义?
河北保定市 韩克定 李全乐


第7版()
专栏:不文明的角落

庙梁煤矿运煤车司机的苦处
承德县城南有个庙梁煤矿。矿上的一些工人每天上下班总要想方设法搭便车,这可苦了运煤车的司机。拉吧,被监理站的人碰上,轻则罚款,重则没收牌照,而坐车的人却溜之乎也;不拉吧,有些工人记住你的车号,汽车去拉煤时,不是给装煤矸石,就是借故不给装车,有时,在行车中,还会遭到一阵石块、棍棒的“伏击”。这真让司机们叫苦不迭。
河北承德县乌龙矶乡 永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