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3月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论坛

草原、草业和新技术革命
钱学森
1983年秋,胡耀邦同志在西北视察,提出在甘肃省等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首先种草种树。这个号召给我很大启发,使我认识到农业还有得从种草做起的地方。后来又读了几篇文章,都谈到种草的重要性。有的还提出,在农业和林业之外,还有一个草业。也就是利用草原,让太阳光合成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草,再以草为原料发展畜牧业及其它生产。这就是人认识上的飞跃了。现在,国家有农牧渔业部、林业部,没有草业部,而我国草原面积是农田面积的三倍,约有四十三亿亩,怎么能忽视草业呢?
当然,事物总有其所以然的缘故。不重视草业是因为它的产值很低,所以就附带着包括在农业中,不值得单独列出。据周惠同志讲(见《红旗》杂志1984年第十期第六页《谈谈固定草原使用权的意义》一文),在内蒙古自治区,一共有十三亿亩草原,从1947年到1983年这三十七年中,畜牧累计产值一百多亿元,折合每亩草原年产值才零点二元多。这的确比每亩农田的年产值小得多,只值个零头!但这是草业“命里注定”的吗?不能用现代科学技术去改变吗?不是有新技术革命吗?我想,如果我们下决心抓草业,即便不能使一亩草原的产品经过综合加工生产,其产值赶上一亩农田,但也决不只是个零头,达到几分之一总是可以的吧!
这对内蒙古自治区来说,可是件大事。因为那里农田少,大约才七千万亩,而草原面积却是农田面积的十八倍多,所以草业的产值完全可以大大超出农业的产值。一旦内蒙古带好这个头,全国的草原利用好了,草业兴旺发达起来,对国家的贡献不会小于农业!这对国家是件大事,因为它将大大增加肉食的供应,改变我国人民的食品构成。
怎样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草业?第一,当然是种好草,不能搞粗放经营式的放牧,要精心种草,让草原生长出大量优质、高营养的牧草。这里有培育并选用优良草种的工作,也有引种的工作,还有防止自然界的敌害问题,如灭鼠。灭鼠最好少用药剂,用鼠类的天敌,如猫头鹰、黄鼠狼等。一亩草原,经过这样科学改造,年产草(以干草计,下同)多少?高产粮食试验田亩产已经达到三千斤,草原每年亩产几百斤牧草总是可以做到的,放牧用不完,收割下来也可运送到饲料加工厂加工成饲料。
以牧草为基底的饲料加工技术是比较成熟的,例如,加入蛋白质类的饲料添加剂。对反刍类牲畜,还可以加点价廉的合成尿素,让牲畜在胃中合成蛋白质。这些,我不细说了。
既然集中生产饲料,牲畜饲养也当然是集中的,工厂化的。这套技术也是比较成熟的、现成的,搬过来用就可以了。
畜产品是乳和出栏供屠宰的牲畜,都要运到集中加工点进一步加工,综合利用。这里有些产品如血粉、骨粉又返回到分散的饲料厂作为添加剂。这种加工也是比较成熟的,国外也有技术可以引用。
我们要下功夫研究的是饲料加工,是在牲畜饲养集中点如何处理牲畜的粪便,这关系到整个草业的经济效益。我们应该把粪便当作资源,当作送到家门口的资源,通过生物技术,综合加工,取得有价值的产品。例如,种蘑菇、养蚯蚓、沼气发酵、残渣养鱼,等等。最后废渣、废液又要返回草原,作为肥料。这里生产的蘑菇和鱼本身已是成品,而蚯蚓可送到饲料加工厂,作为蛋白质添加剂;至于沼气,那是燃料,除了做饭外,还可以用来开汽车、拖拉机,发电。
我这里设想的是定居下来的几百人的饲料加工、饲养、粪便处理集中点,它本身就是草业的综合生产基地。它经营的草原范围有十几公里到二十公里。若是几百人的居民点,就可以有小学校和初级中学,有沼气发电、风力发电的几百千瓦电站,有生活用水的供应等。从通信广播卫星可以直接接收电视广播节目。这是现代化的草业新村。
畜产品的综合加工是在县和旗。那里是政治文化中心,应该有草业的中等技术学校和师范专科。
我们要利用新技术革命的方法,利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研究并创立中国式的现代化草业和草业系统工程。
当然,内蒙古自治区还有另一个土地资源——沙漠、戈壁。如何开发利用这项资源?那是又一件大事了。
(摘自《技术经济导报》1984年11月30日)


第5版()
专栏:

保护人类的“面包篮”
袁清林
目前,世界人口已达到四十八亿,预计到本世纪末将超过六十亿。但是,全世界的耕地、森林、水产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却在迅速减少。如按照目前的破坏速度,在本世纪内还将损失三分之一的耕地,一半以上的生产性热带森林;今后二十年将有五十至一百万种生物灭绝。根据地球生物圈破坏的情况,联合国有关部门提出了“拯救世界”的口号,并说,生物圈就是人类的“面包篮”,“保护生物资源对于每一个人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
这是否有点耸人听闻呢?不完全是。
就以农田来说吧。地球上陆地面积占百分之三十,约一万四千九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其中只有十分之一适于耕种。这点少得可怜的农田不断被城市、交通、工矿企业及军事设施所侵占。美国城建、交通每年占掉农田一万二千多平方公里,采矿每年毁地、占地四万八千多平方公里,军事设施累计占地达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加拿大城市发展每年侵占良田一千三百多平方公里。挪威、荷兰、日本在六十年代分别损失了耕地的百分之一点五、百分之四点五和百分之七。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耕地损失也相当严重。我国现在人均耕地只有一点五亩。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每年基建占地二千多万亩。如果照此下去,到二○○○年,我国人均耕地将不到一亩。
森林植被的破坏导致农田退化和水土流失。美国每年有一万二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因水土流失而退化。印度有一半土地受到水土流失的严重危害,每年流失沃土六十亿吨,养分六百多万吨,比施用的肥料数量还要多。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增至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另有三十万平方公里受到风蚀之害,损失的养分和印度不相上下。
沙漠蔓延也是吞噬土地的一大因素。全世界有六十三个国家受沙漠之害,总面积已达二千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中国,而且还在以每年五千八百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长此以往,到本世纪末,全世界将有百分之十四的人生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三分之二的人将受到沙漠化的威胁。
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是互相联系的。土地损失、森林破坏会导致物种灭绝以及水产资源的衰竭。某一局部地区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常常超出它本身的范围,有的甚至影响到全球。生态、社会和经济也是互相联系的。我们现在对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往往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所以乍一听到“拯救世界”的口号便感到惊讶,实际上是我们面临的严酷的现实。如果不齐心协力地立即采取措施,地球上维持人类生活的能力还将进一步下降,我们将给后代留下一份可悲的遗产。
当然,我们并不悲观。正如一位学者说的:“生物圈象是自我再生的蛋糕,保护生物圈是使我们能够不断地吃到这块蛋糕的持家之道。人们要想在地球上过舒适的生活而又不损害地球继续供给的能力,那就必须保护生物圈。”


第5版()
专栏:科普小品

树皮的功用不凡
程荣逵
据考证,埃及人远在公元前三千年便学会将软木用以浮起渔网了。当然,它的原理早已不再是什么秘密。原来,每一立方厘米的软木中,竟有四千万至五亿个外覆树脂的十四面体的小气室。也就是说,软木中足有一半以上的空间为空气所占,难怪它浮力大,率先为人类发现、利用。
与红木、柏木、杉木、柚木等不同,软木乃徒有“木”名,却无法献身于房舍、桥梁、船舶、车辆的建筑。它既不堪精雕细琢,与观赏亦无缘。它名木非木,其实是栓皮栎树的树皮。
树皮,在建筑上一直被视为废料,在下锯剖木之前就剥去了。其实,有许多树皮功勋不凡。且不说杜仲、桂皮、金鸡纳可以制药或直接服用;就是常见的桑、梧桐之类的皮,也可提取纤维,或造纸,或纺纱;桦木皮可提炼用于制革和医药的桦皮焦油;杨柳、黄柏的树皮可制染料;至于磨细的榆树皮,混以玉米面,竟可做出味道不坏的主食……
相比之下,看似“鳄鱼皮”的栓皮栎树皮——软木,全然没有这些“本领”。可是你千万别小看了软木!虽然如今的软木仍然被用于制作桶盖、瓶塞之类,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所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广。它是船舶军舰、火车飞机上食品冷藏中最佳的隔热材料,物理、化学试验中良好的保温材料,汽车汽缸中优良的密封材料,制作外科整形鞋的矫形材料。用作重型机器的底衬,又是理想的防震材料。夹在摩天大楼的钢梁榫头中,又是难得的防止金属撞击的填充材料。它与人造橡胶一起制造的汽车垫圈,还具有抗油性能。救生用品与浮标中也有它的足迹。艺术家用它制取“西班牙黑色”颜料;运动员则用其制作软木球拍、钓鱼竿把手。即使在猎人那里它也有用武之地——刻制野鸭囮子。近年来,追求“天然美”成为高雅的时尚,软木在建筑装饰上也获一席之地……
软木在许多尖端技术领域中也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核潜艇的通风管道与空气调节机中的衬里是软木的。在运输放射性同位素中,软木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铺垫了软木的容器,即或不慎遇到十米高的抛掷,或遭800℃的高温,亦无须担心同位素有泄漏之危。美、苏的宇宙飞船、太空舱或火箭的鼻锥体及其表面以酚醛树脂粘接的隔热板,要用7—10厘米厚的软木做底层。软木,真不愧为多功能材料。它既隔音隔热,轻盈绝缘,又不渗水透气,无异常气味;压上去略有弹性,摸上去异常柔软;既无毒性,也不易着火,且经久耐用……聪明的人类制造出了成千上万种人造产品,至今尚未发明一种可以取代软木的人造产品。
陶潜诗云:“围木空自凋”。古树虽中空尚可苟且多时,倘若树遭剥皮,则危在旦夕。可是,对于栓皮栎来说,尽管“皮之不存”,生命之树仍常青。一株栓皮栎树一生
(100—150年)可剥皮十几次之多(只不过“处女皮”需待其二十岁方可剥取),其秘密在于它的树皮下有一层栓皮“形成层”。它向内分生出少量活细胞(又叫栓内层);向外则分生出大量的栓皮细胞(即软木)。随着树木的长大,栓皮逐年加厚。五六年即可剥取一次。只是要注意每次剥取时需留下有生命的栓皮形成层;有了它,便可以继续输送营养和水分,使之“死里逃生”。
正是通过对“形成层”的研究,我国科研人员将此理论用到诸如杜仲、黄柏、厚朴等中药材的剥取上,从而再也不用“砍树取药”了。
栓皮栎在我国亦有分布。安徽、陕西等软木产地便有软木工厂。但是,世界上著名的软木产地在地中海沿岸,尤以葡萄牙为优。那里的栓皮栎的皮厚可达1—8厘米。葡萄牙的多理斯平托公司,每天生产软木瓶塞达一百几十万枚之多。


第5版()
专栏:科学园地

城市环保林的功能
卢继才
森林的功能和效益,除人们所熟知的可提供木材、提供林副产品等直接经济效益外,还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改善水质、防烟防尘、消毒杀菌、减少噪音、美化环境、维持及改善生态平衡的功能和效益。
人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居民烧饭取暖、工厂制造产品、汽车燃油排气,时刻都在消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各种粉尘。大地上如果没有森林等绿色植物源源不断地制造氧气和吸收有害气体,维持大气平衡,人类就无法生存。人们的健康长寿与空气的优劣有关,而空气的优劣又与森林的多少有关。
空气污染所能导致的疾病达二十六种以上,如: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癌、肺气肿、遗传缺陷、佝偻病、视力损伤、头痛、眩晕等。
城市有了足够数量的环境保护林,就可以局部维持和改善生态平衡,保障人们有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一般每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一千公斤,放出氧气七百三十公斤。每人平均有森林面积十平方米,或草坪二十五——五十平方米,就可以满足氧气的需要和消除二氧化碳的危害。
每公顷柏树林在生长季节里,每月可吸收二氧化硫五十四斤。每公斤女贞叶可净化二氧化硫十四克以上。每公斤梧桐叶和女贞叶分别可吸收空气中的铅物质三百零四毫克和二百七十毫克。每亩松柏树林每昼夜能挥发三十公斤杀菌素,杀灭大气中的病菌。杨、柏、松、桦、樟树的挥发性物质,可杀灭结核、霍乱、赤痢、伤寒、白喉等病原菌。松、柏除吸收毒气外,还能吸收致癌物质。林区空气中的细菌数量只有无林区的1%,百货商店内每立方米空气中则含有四百多万个细菌。
气流通过枝叶繁茂的树林,空气中的部分粉尘、油烟、炭粒、铅、汞等致病物质就被叶面的绒毛、皱褶、油脂和粘液吸附,从而得到净化。每公顷松林每年可收粉尘三十六点四吨,每公顷阔叶林每年可吸粉尘六十八吨。在放射性污染厂矿周围植树造林,还有预防和减少放射性污染的作用。
绿化区一般可使噪音减弱四分之一左右,四米宽的绿篱可减低噪音六分贝,绿化区的街道比不绿化的街道的噪音低八至十分贝。
树木的庞大根系从土壤深处源源不断地吸收地下水,并把它蒸腾到大气中。一亩阔叶林在一个夏季能蒸腾水分一百六十吨,森林上空和附近的空气含水量比无林地区多10—20%,林区的温度夏天比无林区低3—5℃,冬天又高于无林区1—2℃。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又增加了降雨量,一般林区降雨量比无林区多17%。一亩林地比一亩裸地多涵蓄水二十立方米,五万亩森林所涵蓄的水相当于一百万立方米容量的水库。在无林山区有90%的雨水一泻而下,把肥沃的表土一层层剥蚀冲走。林区有稠密的树冠覆盖地面,强大的根系网络固结土壤,加上地表有厚厚的枯枝落叶保护层,能有效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树木青翠的绿颜色,使人看了舒适,有利于缓和紧张心情,稳定思想情绪,给人以美的感受。绿色植物具有保护视网膜的功能,近视眼常看绿色植物可减缓近视速度。人若能常年置身于绿色屏障的保卫中,定会身心健康,延年益寿。林区百岁老人多,就是最好的例证。


第5版()
专栏:

护田林网与小麦的冻热两害
戚鹤年
我国北方的冬小麦,在生育期间常遭受冻和热两大农业气象灾害。冻害,是指冬小麦的越冬冻害;热害,则指6—7月间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这一冻、一热,对我国北方小麦的稳产高产影响极大。
农业科技工作者经过数十年的试验研究,认为营造护田林网是防御这两大灾害的一项有效措施。
雪层是我国北方冬小麦赖以越冬生存的先决条件。由于摩擦阻挡的作用,护田林网降低了风速,因此能保持冬季的雪层。有稳定的积雪,对大风地区的冬小麦越冬更显得重要。据位于风线的新疆塔城团结农场测定,护田林网完整且又有冬灌的麦地,冬季有稳定积雪8—12厘米,冬小麦的越冬死亡率仅为7.8%;而在无林网保护又没有冬灌的麦田里,冬小麦的越冬死亡率竟高达92.3%。
护田林网改善了麦田的小气候条件,减少了蒸发;通过树林的根系吸收和叶面的蒸腾,还降低了地下水位。据测定,一亩树木一年可蒸腾266—330立方米的水,这可有效地起到生物排水的作用,预防和改良了土壤的盐渍,利于小麦和其他作物的正常生长。
护田林网为什么能防御干热风呢?
首先是降低了风速。干热风吹向林网时,由于林网的摩阻作用,使空气动能减少,乱流运动减弱,降低了干热风的风速。
由于林网的影响,降低了干热风的强度和缩短了持续时间。据测定,林网内麦田的干热风时数比旷野地缩短六至七个小时;高于三十摄氏度的高温时数少九个小时;温度降低零点五至一点五摄氏度,平均降低零点九摄氏度;日平均相对湿度提高4—6%。另外,林网还可减少麦田内土壤水分的蒸发,增加土壤的含水量。
农田林网防御小麦干热风的效果,不仅表现在如上所述的气象效应上,还明显地反映在小麦的生理活动上。根据近几年对小麦乳熟期干热风的测定,有林网小麦比无林网小麦的份流量增加二点四倍,绿叶数多一至二个,叶片含水率高45%,蒸腾强度降低8%以上,光合强度高41%,灌浆速度每日增加零点九克。这些生理变化,说明林网改善了小麦生长后期的生态环境条件,提高了小麦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降低了叶片的过大蒸腾,增强了光合作用,维持了水分的供需平衡,避免了生理干旱,使小麦干物质的制造、运输活动正常,加快了灌浆速度,从而预防或减轻了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


第5版()
专栏:

毛竹速生
奉新县是江西省的毛竹重点产区。多年来,该县重视残次林的改造,开展多品种栽培试验,使四十多万亩竹林生长茂盛。图为甘坊采育林场毛竹高产速生试验基地。  张育麟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