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3月3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观戏一得

“小地方来的大演员”
刘乃崇 蒋健兰
对于湖北省松滋京剧团,过去我们并不了解,只知道这个剧团的主演杨至芳曾来北京拜老艺术家王玉蓉为师。这次看了他们的新编历史剧《岳飞夫人》和传统剧目《别宫祭江》等戏,演出搭配整齐,台风严肃。尤其是杨至芳唱做俱佳,令人心醉。有的观众兴奋地说:“小地方出来了这样的大演员,可喜可贺。”
杨至芳功底深厚,技艺娴熟,在表演上善于掌握塑造人物的分寸。过去在京剧中,没有以岳飞夫人为主角的戏,杨至芳在《岳飞夫人》里成功地创造了这样一位明大义、识大体,有智谋、有胆略,聪睿坚强,稳重深沉的岳元帅夫人的形象。她的表演不瘟不火,恰到好处。她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经过仔细的推敲。如第三场“盼归”,正当岳夫人在夫死发配途中为被冲散的儿子忧心忡忡的时刻,突然闻报儿子被梁王擒去。如果是个普普通通的母亲,听到这攸关儿子性命的凶讯,将会是如五雷轰顶,失去理智。按一般的舞台处理,也就是用一个“气椅儿”,紧接着一个〔导板〕转几句〔摇板〕。而岳夫人是一位元帅夫人,经历了那么多心灵创伤,苦难磨练了她的性格,使她坚强、冷静。当前又面临着国仇家恨,丈夫的遗志未酬,儿子的性命未卜,多重复杂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杨至芳安排了这样的表演:乍听来报,一个愣怔,惊呆了,随即后退半步,同时右手水袖一扬,全身颤抖一下,两袖又无力地垂下来,台上是震惊之后的一片寂静。人们从她紧抿的嘴唇、直视的眼神中,感到了她胸中感情波涛的汹涌。此时无声胜有声,人物的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
被誉为“女跑城”的那场戏,又是她的一个精心创造。为了赶到阵前去制止牛皋与梁王的自相残杀,以求合力抗金,岳夫人心急如火,黑夜中奔走在崎岖小路上,时而上坡,时而过桥,历尽艰辛。杨至芳在这场戏里,先采用小碎步圆场,人们看不见她脚步在行走,只见她身体在缓缓移动,既稳且轻。接着她一步紧似一步,一阵快似一阵,不断变换着脚步,有层次地用着云步、蹉步、滑步、卧鱼,同时飞舞起水袖,并吸收运用了老生的强烈动作,加之背后斗篷冉冉飘起,更给人一种风驰电掣、耳畔生风之感。最后左右两边大幅度地甩出水袖,又是那样边式优美,把随着台上人物起伏跌宕的观众情绪,一下子提到了兴奋的顶点,戏曲的程式与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紧密结合起来了。杨至芳告诉我们,这里的碎步圆场是学习了王玉蓉老师“跑坡”的步法加以变化运用的。为了练好这个碎步,她用绳子松松地把两条腿绑在一起,半步半步向前蹉着跑圆场。她说:“我人比较胖,个儿又比较高,而且已到中年,这么练可是够苦的。但是为了把戏演好,再苦也要练!”
杨至芳的唱优美有情。《别宫祭江》是过去旦角的开蒙戏,久已没人唱了,杨至芳今天重新搬上舞台。她以甜润动听的歌喉,唱得朴实无华,舒展清越。她不为博取廉价的剧场效果一味地放高调,而是锐意探求,创出能够充分抒发人物情感的唱腔。这戏里孙尚香对皇叔刘备的感情起伏较大,她爱,她怨,她思念,她哭诉,但是她身为郡主,感情内向。杨至芳的唱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感情。“祭灵”的一大段〔反二黄〕,她唱得情真意切,撼动人心。赞皇叔,她吸收了梅腔的圆亮甜脆;哭皇叔,她又运用了程腔的哀婉低回。她吐字真切,行腔流畅,急如山峡湍流,奔腾直下;缓如潺潺细水,幽咽不绝。她兼收并蓄,但又不一味模仿,而是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具体运用,以更准、更美地表达人物感情。
杨至芳为戏剧事业孜孜不倦的学习、革新,以及追求、探索的精神,是她不断前进的主要动力。(附图片)


第8版()
专栏:银幕剪影

当代美国电影荟萃
杨树正
继四年前的首次美国电影周之后,第二次美国电影周即将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举行。这次映出的五部影片都是七十年代后期和八十年代初的作品,虽然出品的年代跨度不大,但都是精选出来的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影片题材多样,风格各异,在美国电影史中都占有一定地位,都曾在不同项目上荣获过奥斯卡奖,可以说它们是又一组当代美国电影精华的荟萃。
影片《克莱默夫妇》反映了一个美国普通家庭的生活关系。丈夫克莱默是一个整天忙忙碌碌的广告经纪人。他把自己如何能得到上司的青睐和提拔看得高于一切,而对妻子和儿子却很冷漠。妻子愤而出走,家庭关系的破裂,给男女双方和孩子心灵上都带来了痛苦和创伤。这部影片朴实无华,演员表演自然、大方,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虽然描写的是美国一个普通家庭,却反映了美国现实生活中一个带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影片《金色的池塘》写的是一对老夫妻晚年的恩爱生活。罗曼·塞耶和妻子埃塞尔来到一幢坐落在金色池塘边的乡间别墅,度过他们在这里的第四十八个夏天。然而,平静的生活由于女儿切尔西带着新交男友以及他的儿子的出现而受到了干扰,三代人之间发生了直接冲突。可是最后他们都用自己的感情和积极的态度去寻求解决。两位在美国影坛上享有盛名的老演员亨利·方达和凯瑟琳·赫本,以娴熟、精湛的表演技巧,生动地揭示了美国老人晚年的内心情感和忧虑。影片虽然人物和对话都不多,但它的故事流畅,语言含蓄、幽默,人物动作细腻,并陪衬以优美动听的音乐和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
影片《矿工的女儿》描写了一个贫困的乡村姑娘卢里塔·林恩,凭借本人的天赋和艰苦奋斗而成为著名的歌星。它取材于一个真实故事。影片的女主角由当今美国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赛西·斯帕赛克扮演,十三岁至四十岁的卢里塔全由她一人担任。导演打破常规,让戏剧演员出身的斯帕赛克在影片中直接演唱歌曲。斯帕赛克在本片中的卓越表演,使她荣获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影片《转折点》写了三位女芭蕾舞演员的艺术生活及其所面临的选择。导演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特征,恰如其分地处理她们的舞台生活和家庭生活。该片舞蹈动作的编排、镜头的选择和灯光的运用都别具匠心。
《星球大战》是一部科幻片,讲的是亚班行星上的公主在朋友的帮助下,如何战胜银河帝国,报仇雪恨,使寥廓的银河世界恢复了平静。编导想方设法使虚构的故事尽可能合乎实际,几乎可以乱真。本片除了一般科幻片所具有的特技、机器人和离奇古怪之外,还具有新颖、风趣的特点。机器人和各种怪物表演十分出色。影片上映之后立即在西方引起了轰动,它的成功引起了世界各国对科幻片的兴趣。(附图片)
《克莱默夫妇》剧照


第8版()
专栏:影评

写战争,别具一格
——影片《默默的小理河》观后
李梦学
由西安电影制片厂青年导演张子恩执导的《默默的小理河》,在战争题材电影的领域里作了新的探索。
《默默的小理河》写战争,选择了一个新的表现战争的角度:不是战火纷飞、枪林弹雨的战场,不是千军万马、叱咤风云的英雄,却是一条默默的流淌在西北高原上的小河,一个默默的农家窑院,一位默默的陕北老农与一群不知名的国民党官兵的心理战争。
影片的视点集中在爷爷和国民党上尉军官这两个人物上。
爷爷这个形象,犹如小理河中的一颗小石子,无声无息。他倔强、固执,全村的人都撤走了,可他舍不得这块土地。他反对儿子参加八路军游击队,这未免有点落后。然而,编导同时为我们揭示了他身上蕴藏着的闪光的美德:憎恨丑恶、野蛮,同情苦难者。目睹上尉残酷对待传令兵和俊俏女兵时,他不由地从窑里出来,跪在倒在血泊中的传令兵面前,用手抚摸俊俏女兵脸上的鞭伤;当他知道马夫和俊俏女兵的身世和处境后,就暗地里设法给予帮助。他看似愚钝,而实际机警有谋,在这场心理战中,他是强者。
影片对国民党军官的描写,摆脱了脸谱化,把他写成一个内心世界复杂的活生生的人。他干练、机敏,时而残暴,时而怀柔。影片的前半部,大胆表现他身上“善”的一面,诸如不许士兵吃爷爷家的枣子。可惜的是,自军官处罚传令兵和俊俏姑娘开始,影片调子一转,一味表现他恶的禀性。这样处理不免让人觉得,军官那些善的东西是假装的,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不是复杂性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编导把这些人物置于一个特别环境——胡宗南进犯陕甘宁边区时,一个窑舍村庄里的孤零零的小院。双方在这里默默地进行着一场紧张的心理战争。爷爷从苜蓿地向游击队报告回来后,上尉对爷爷的审问是在外松内紧的气氛中进行的,这场戏的处理同整个影片静穆、深沉、朴实,与默默的小理河的氛围融为一体。令人遗憾的是,爷爷面对军官的审讯,显得过于沉着冷静,俨然一个老练的地下交通员,这多少背离了爷爷的特定性格。(附图片)
导演张子恩给演员说戏


第8版()
专栏:

北京市新编剧目评奖揭晓
本报讯 北京市1983—1984年度新编剧目评奖3月25日揭晓。中国评剧院一团的《高山下的花环》和北京人艺的《女儿行》获演出一等奖;《评剧皇后》(中国评剧院二团)、《吴王金戈越王剑》(北京人艺)、《三夫人》(北昆)、《三姑闹婚》(北京京剧院三团)获演出二等奖。获创作二等奖(一等奖缺)的有:《评剧皇后》编剧郭启宏,《女儿行》编剧刘锦云、王梓夫,《吴王金戈越王剑》编剧白桦,《高山下的花环》编剧胡沙、高琛。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菏泽牡丹花开早
三月的北京,春寒料峭。中国美术馆里上百盆五颜六色的山东菏泽牡丹各呈风姿,吸引了大批观众。菏泽古称曹州。曹州牡丹远在南宋就有记载,明清时已享有盛誉。中国书法家协会等单位以曹州牡丹为题,在全国共征集到五百余幅作品,举办了《曹州牡丹专题书画作品展》。壁上精美的书画和厅里娇艳的“百花之王”相得益彰。
牡丹是我国的特产花卉,世称“国色天香”。美中不足的是,每年却只有二十日左右的花期。到了清代,菏泽老花农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了牡丹生长发育的规律,培植出了十冬腊月盛开的牡丹。他们通过严格控制温度、湿度,调节光、气,打破牡丹所固有的花期,使它成为报春的使者。
发展到今天,菏泽花农的这种技艺更加纯熟,菏泽易地培育的冬赏牡丹开遍了祖国各地。1978年春节,在澳门展出两千株,观众逾四十万,被称为“牡丹盛会四百年首见”。1979年春节销往香港,轰动港城花市。如今,菏泽牡丹有四百多个品种,种植面积五千余亩。
(效安 建国 尚潮)


第8版()
专栏:文化交流

比利时人民画家勃鲁盖尔
陈伯祥
勃鲁盖尔作品彩色照片展最近在北京开幕,这是中比文化交流中一件值得庆祝的喜事。
彼得·勃鲁盖尔在比利时绘画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专家们赞扬他是“人民的画家”,而人民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勃鲁盖尔”。
彼得·勃鲁盖尔又称老勃鲁盖尔,大约于一五二五年出生在比利时布拉邦省北部的一个小村子里,自幼家境贫寒。自一五五一年移居安特卫普市后,常与文化知识界人士接触,参加了“艺友会”,刻苦学画,从此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一五五二年,勃鲁盖尔去意大利旅行,意大利秀丽的景色和灿烂的文化艺术给画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勃鲁盖尔的初期作品,以风景画为主。他喜欢画冬天的雪景,狂暴的大海,阴霾的天空,丰美的田园……
勃鲁盖尔更突出的成就还是在描绘劳动人民方面。在他之前的画家,画的或是王公贵族,或是才子佳人,或是圣母耶稣。他们追求典雅的形体,优美的线条和超凡的境界。勃鲁盖尔与他们截然不同。他抛弃了当时比利时及欧洲画坛上时兴的题材,以深厚的感情和同情心去描绘具有粗犷、结实的体形的纯朴憨厚的普普通通的人民,去描绘他们的生活和劳动,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画家的笔下有播种者、割草人、牧人、伐木工、猎人、木匠、养蜂者、屠夫……“收获”、“放牧归来”、“农村婚礼”、“农村舞蹈”等都是典型的农村题材的作品。
勃鲁盖尔从人民丰富的生活源泉中吸取营养。他常常运用人民中广为流传的一个谚语或一句警句来作画。这些谚语或警句富于哲理和幽默感,有讽刺意义,使他的作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勃鲁盖尔一生画了大量的素描。在他生命的最后七年,他竭尽全力转向油画创作,可惜保存下来的只有五十幅。在这五十幅油画作品中,除两幅外,全是画在橡木板上的。他在画风景画时,首先在画板上涂上一层白色油彩,作为底色,继而在上面点上一些淡淡的影子,然后再画景色。例如“冬天的雪景”就是运用了这样的技法。
世界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今天的比利时农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当我们今天欣赏勃鲁盖尔作品的时候,画家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十六世纪佛拉芒地区的乡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