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3月2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二十三枚奖章的启示
姜维朴
连环画在第六届全国美展的评奖中共获二十三枚奖章,其中金质奖章四枚,银质奖章四枚,铜质奖章十五枚。连环画在这次的优秀作品展览中成绩突出,获奖的比例最高。1月上旬评奖工作刚刚结束,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就在连环画界传开了。
这是一件令人鼓舞也发人深思的大事。在那些至今还视连环画为“下等物事”的人们面前,它又一次以独特的成就,引起社会上的刮目相待。从获奖结果来看,连环画共获二十三枚奖章,占全部奖章二百零七枚的九分之一;它所得的四枚金质奖章,几乎占全部金质奖章十九枚的五分之一。当然,奖章的数字还不足以说明全部情况,但是,它标志着连环画在近期美术史上的一次大发展,一次大提高。
这次获奖的连环画作品,大都是已经出版或发表的作品,为读者所熟悉。如《人到中年》的陆文婷形象和她周围的人物,是作者尤劲东多次深入医院,在现实生活中观察体会,通过创造性的艺术提炼,成功地以连环画艺术语言再现了这部文学名著的典型形象。《月牙儿》的作者李全武、徐勇民对老舍这部名著反复琢磨,以深邃而动人的手法塑造了女主人公在悲惨遭遇下的形象,给我们以震撼的力量。《邦锦美朵》的作者韩书力,以长期在西藏的感受和所熟悉的藏族民间艺术,使作品在构图、色彩和人物形象上,都富有美的节奏和诗的旋律。《罗伦赶考》的作者高云,则以流畅、精细而严谨的线描,刻画了潇洒倜傥的人物,赋予线描形式以新的生命力。四名获金质奖章的作者,都在三十岁左右。他们正处在创作的黄金时刻,敢于在艺术的道路上独辟蹊径,追寻新境。这一大批充满青春活力的作者的涌现,也说明连环画艺苑方兴未艾,前途似锦。
我在去年国庆前夕参加了上海选区连环画展品的评选工作,又于去年12月下旬至今年1月上旬参加这次评奖活动,深感这是一次很宝贵的学习机会。那些参加展览的作品,不论是获奖的或未获奖的,都各有特长,作者们都有各自的艺术创见和辛勤的艺术实践,我觉得都值得好好总结一下编创经验。创作的丰收,应该带来理论研究和评介工作的发展,而理论的发展又将推动创作的更大丰收。如果说这些年来连环画比起某些画种进展大一些,我想对它的理论研究比较重视、创作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有所克服,恐怕是原因之一。
发展的另一个原因,应该说是主要原因,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连环画同其他文艺品种一样,逐步摆脱“左”的思想影响,不断冲破“左”的思想禁锢,争取思想解放,鼓励大胆创新,从而使连环画艺术有了活力。连环画的创作队伍也才空前发展壮大起来。要思想解放,而不是思想禁锢;要搞活,而不是搞死,这是任何艺术事业所必需的。连环画是文学与美术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它要表现丰富的题材内容,要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塑造众多的艺术形象,所以更要鼓励大胆创新,百花齐放,才能跟上新时代的脚步。
我们也看到,有志于连环画事业的作者们,熟知连环画在群众中特别是青少年中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育作用,以及在国内外有日益重大的影响,深深钟爱这一艺术,从而深入地探求,潜心地琢磨,锲而不舍,广收博取;师承传统而又不囿于前人,勇于创新而又不脱离群众,这也是此次获奖多的原因之一。
全国六届美展评奖,是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之际对美术创作的一次检阅。连环画虽然获得好成绩,但是,二十三枚奖章也是有力的鞭策。须知,竞赛来日方长,评比远未结束,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优胜者在新的竞赛中涌现出来。
(原载《连环画报》1985年第三期,本报略有删节)(附图片)
《人到中年》
《人到中年》以中年医生陆文婷真实平凡的经历,深刻地反映了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月牙儿》
《月牙儿》描绘了旧中国一对孤女寡母在生活的绝境中,为了糊口维生,母女俩相继被迫沦落的悲惨命运,向人们展示了旧中国妇女的苦难一生。
《罗伦赶考》
明朝年间,书生罗伦携仆人进京赴试的路上,拾到一只金镯,与此同时,失主家正为此掀起一场轩然大波。罗伦深知失主的焦虑,就在路费甚缺,并可能误考的情况下,执意返回,将金镯归还失主。
《邦锦美朵》
这是一个美丽的藏族民间故事,它描述了一个真诚、善良,富有牺牲精神的小姑娘与邪恶势力的抗争。
《人到中年》 谌容原著 王素改编 尤劲东绘
《月牙儿》 根据老舍同名小说 李全武 徐勇民编绘
《罗伦赶考》 根据孙恒年同名故事 羡智改编 高云绘
《邦锦美朵》 根据张训、李黎等采集的藏族民间故事 刘千编文 韩书力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