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3月2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霍克总理强调加强澳中合作
澳大利亚非常重视胡耀邦访澳
据新华社堪培拉3月26日电 澳大利亚总理霍克今天会见新华社代表团时强调指出,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即将对澳大利亚的访问。
霍克说,他将同胡耀邦总书记就太平洋地区和整个世界形势交换意见,并回顾澳、中两国关系的发展。
他认为,他同中国总理赵紫阳在八十年代初的互访为两国关系竖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他还说,澳中两国间的合作是积极的,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他说,胡耀邦访问澳大利亚期间,将不仅有机会同澳大利亚政府领导人交换意见,而且有机会同澳大利亚工会和企业界人士接触。
新华社代表团是3月19日抵达澳大利亚进行访问的。
新华社堪培拉3月26日电澳大利亚总理霍克今天下午在这里会见来访的中国农牧渔业部部长何康时说,澳大利亚政府将积极支持澳中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
霍克总理在谈到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即将对澳大利亚进行的访问时说,能接待胡耀邦总书记这样的客人,这是他本人、他的政府以及澳大利亚人民的重大荣誉。他说,他将就双边关系以及地区和国际问题同胡耀邦总书记举行广泛的讨论。
会见是在十分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聂成功会见时在座。
由何康率领的中国政府农业代表团一行七人是今天上午抵达这里的。澳大利亚初级产品部长凯林代表澳大利亚政府今天设午宴招待了何康部长一行。


第6版()
专栏: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两伊停火
两伊再次袭击对方首都
新华社联合国3月26日电 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今天下午呼吁伊朗和伊拉克两国“缩小冲突,力求停止敌对行动”。
秘书长发言人发表声明说,秘书长对两伊冲突持续不断,特别是最近的冲突升级以及双方在前线和居民区造成惨重伤亡“深感不安”。他还说,秘书长上周同两伊外长和副外长进行了“紧张的讨论”,希望双方同他合作,谋求停止敌对行动。
秘书长重申,为了结束这场冲突导致的大屠杀,及早停止敌对行动,争取通过谈判取得解决是必不可少的。秘书长强烈呼吁双方停止袭击居民区和商船等行动。
秘书长还要求双方不要在冲突中使用化学武器。
本报讯 伊拉克和伊朗继续互相袭击对方首都。
据报道,伊拉克飞机26日用火箭袭击了德黑兰,造成二十多人伤亡。与此同时,还攻击了波斯湾的海上目标。27日,伊拉克飞机再次袭击了德黑兰及其他两个伊朗城市。这是本月两伊战争升级以来伊拉克对德黑兰的第三次袭击。
在伊拉克27日袭击德黑兰之后几小时,伊朗宣布用地对地导弹袭击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这是两个星期以来伊朗用导弹第六次袭击巴格达。
伊朗25日曾再次表示愿意停止对伊拉克城市的袭击。伊朗外长韦拉亚提写信给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表示,如果伊拉克不再袭击伊朗的非军事区和波斯湾的油轮,伊朗“准备停止袭击伊拉克的城市”。但伊拉克对此没有作出响应,它坚持要把停止对非军事目标的袭击同全面停火联系起来。


第6版()
专栏:

去年世界小麦创纪录 今年可望大丰收
英《经济学家》说世界小自耕农促进了粮食生产
本报讯 国际小麦理事会最近发表的报告估计,去年世界小麦生产达到创纪录产量,今年仍有希望取得大丰收。
报告说,理事会对1984年世界小麦产量的估计提高了三百万吨,达到创纪录的五亿二千万吨。这次提高估计是由于中国小麦产量达到八千八百万吨,比原先的估计多出三百万吨。
国际小麦理事会预测1985年世界“小麦产量有希望获得另一次世界性的大丰收,假如气候条件继续有利的话”。报告说,今年美国小麦实际播种地区与去年相比没有变化。加拿大播种面积将超过去年。苏联今年前景良好。巴基斯坦和印度都可能增产。
本报讯 英国《经济学家》最近发表文章说,过去几年来世界小自耕农的生产促进了粮食丰收,打破了只依赖大农场的传统观念。
文章说,世界上最大、最贫困的农业突然成了生产率可以增长得最快的行业。当七十年代发生“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饥荒”时,印度旁遮普邦、缅甸和斯里兰卡农民的生产却取得非凡的增长,造成了印度次大陆史无前例的粮食盈余。1984年,津巴布韦连续第三年遭受严重旱灾,但主要粮食作物玉米仍达到将近自给自足的状态。大多数增产来自挤在小块土地上的黑人农民,而不是来自四千五百万名白人农场主。中国农民在过去的七年里,在他们的小块耕地上,以每年平均增产12%的生产率,使中国的小麦增产了一倍,因而中国几乎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
第三世界的这些国家取得的新成就,打破了这样的传统老观念:认为大的农场、每件大的东西都是使农业增产的道路。


第6版()
专栏:

南非群众不畏强暴继续示威游行
当局加紧镇压又逮捕二百多名示威者
新华社哈博罗内3月27日电 据来自南非的报道,南非警察继续加紧镇压抗议种族隔离的群众运动,昨天下午在开普敦又逮捕二百三十九名示威者。
这些人是在前往议会大厦举行游行示威,抗议当局21日在兰加枪杀十九名黑人时被捕的。他们示威时带着五点抗议声明,唱着斗争歌曲。南非当局指控他们违反所谓禁止在议会附近举行示威活动的法令。参加游行的世界教会联盟主席、南非联合民主阵线领导人阿兰·拜萨克和南非教会理事会秘书长比耶斯·劳德也遭逮捕。
另据报道,25日晚上和26日清晨,南非警察在约翰内斯堡、伊丽莎白港、博福特堡和布隆方丹等地的一些黑人城镇也进行了镇压活动。他们施放催泪瓦斯,发射猎枪子弹,恫吓和驱逐抗议群众。抗议群众投掷石块,奋力反击。
近一个时期,南非当局面对蓬勃高涨的反种族隔离群众运动,加紧了镇压行动。到目前为止,共有近百名黑人群众被南非当局打死或打伤。(附图片)
南非黑人3月26日在开普敦举行示威,抗议南非当局最近在埃滕哈赫肆意残杀黑人的暴行。图为示威群众在与警察搏斗。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6版()
专栏:

中波关系顺利发展
据新华社华沙3月27日电 (记者文有仁、王京臣)中波两国关系近几年得到顺利发展。
中波两国政府高级官员的接触和互访日益增多。1984年,两国外长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了两次会晤;中国国务委员兼对外经贸部部长陈慕华、国家经委副主任朱熔基、煤炭工业部部长高扬文、对外友协会长王炳南等访问了波兰;波兰外贸部部长奈斯托罗维奇、卫生社会福利部第一副部长古拉、外交部副部长库查等访问了中国。这些接触和访问促进了中波两国关系的发展。1984年中波两国政府签订了为期十年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和关于成立两国政府经济、贸易和科技合作委员会议定书,签订了两国历史上第一个领事条约。
中波两国贸易自1982年以来不断增长,1984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1985年协定规定的换货额比1984年又增长一点八倍。
自1954年中波签订科技合作协定以来,两国科技合作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目前两国科技合作已涉及煤炭、电力、铁道、农业、卫生等二十多个部门。
中波文化交流迅速增加。1984年签订了两国政府间1985—1986年文化科学交流计划。艺术团和运动员进行了互访。教育、卫生、广播电视、旅游等领域也进行了交流。


第6版()
专栏:

美众院批准里根MX导弹拨款提案
本报华盛顿3月26日电 记者景宪法报道:美国国会众议院今天下午经过激烈辩论,终于以二百一十九票比二百一十三票的微弱多数,通过里根总统关于生产二十一枚MX洲际导弹的拨款提案。
里根总统这项耗资十五亿美元的提案本月中旬曾获得参议院的批准。但该提案在提交给民主党人占多数的众议院拨款委员会时遭到否决。连日来,里根总统对众议员进行了紧张的争取活动,强调部署MX导弹是保证美国在日内瓦美苏核裁军谈判中“讨价还价的筹码。”他还特地召回正在日内瓦参加谈判的美方首席代表坎珀尔曼到国会游说。
里根总统在众议院表决批准该项提案后,表示“非常高兴”。许多议员认为,这次对MX导弹提案投赞成票,主要是为了支持美国在日内瓦裁军谈判中所持立场,而对里根总统在1986年度预算中提出的再生产四十八枚MX导弹的提案能否被批准则表示怀疑。
根据国会去年制定的程序,众院须在26、27日内对此项提案再进行一次投票表决。


第6版()
专栏:

我代表在各国议会联盟大会上
痛斥南非当局屠杀黑人
据新华社洛美3月26日电 在这里出席各国议会联盟第七十三届大会的中国人大代表团团长符浩今天在大会发言中强烈谴责南非当局最近镇压黑人群众,又一次制造大屠杀罪行。
符浩是在大会进行关于裁军和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辩论时发言的。他在发言中谈到南非局势时痛斥了南非当局实行的种族隔离和它对周围邻国的占领和侵略、颠覆政策。
最近,苏美两家从僵持走向对话,恢复武器控制谈判,这是值得欢迎的。中国希望它们认真谈判,做一些真正有利于世界和平的事。中国作为一个核国家,无意推卸自己对核裁军的责任。只要苏美率先就裁减核军备达成协议,中国愿意同所有核国家一起参加有关裁减核军备的国际谈判。
符浩在发言中重申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一贯立场。


第6版()
专栏:美国通讯

荣获第五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莫扎特》
张亮 杜昌炽
由美国派拉蒙制片公司摄制的影片《莫扎特》获得了第五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这部影片上映以来,影院门口经常大排长龙,报刊、电视争相评介,真可说是轰动了美国影坛。
《莫扎特》是一部风格独特的传记片,它摆脱了编年史的局限,而以洗练的手法,引人入胜的情节占据了观众的心。整个影片描写的是奥地利宫廷音乐家安东尼奥·萨利埃里如何从羡慕崇敬到嫉妒、陷害当时享有“乐圣”之称的莫扎特的故事。影片以倒叙的形式展开:
1823年,即莫扎特死后三十二年,久负盛名的奥地利宫廷乐师安东尼奥·萨利埃里已是风蚀残年,在一家老人院自杀获救,然后在一个年轻的神父面前叙述自己背叛上帝、陷害莫扎特的往事。
萨利埃里是一个意大利小商的儿子,由于他极赋音乐天才,加上勤奋努力,终于成为当时奥地利帝国的宫廷乐师。他红极一时,自命不凡,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上帝”竟创造了一个莫扎特,才华在他之上。
此时,莫扎特在音乐方面已卓有成就,除一般公演外,也到宫廷演出。萨利埃里首次听到莫扎特的音乐时,惊叹为“上帝的声音”。好奇和羡慕驱使他前去参加一个盛宴以探查这个“四岁写奏鸣曲,五岁写交响曲,十二岁写第一部歌剧”的音乐奇才莫扎特。当他溜进宴会厅正想偷食美味佳肴时,忽听一阵轻佻的笑声,使他不得不躲在餐桌之后,看是何人。原来是莫扎特跟他的女友康斯坦丝在地上玩猫捉鼠的游戏。这时,他看到的是一个自负、行为放荡的莫扎特。他惊奇地喊道,“天使之音,竟出自一个浪子之手!”然而在听过了莫扎特的几次演奏之后,萨利埃里不得不承认:莫扎特的确是一个音乐天才,自愧不如。可是,萨利埃里的这种自惭心理很快地转化为嫉妒和愤怒,他猛地将耶稣蒙难像投进火炉,决心与魔鬼一起毁灭这个“放荡不羁”的音乐天使。
萨利埃里陷害莫扎特采取的办法是精神折磨与身体上的摧残。直到莫扎特已重病不起,他还说,“我绝不能忍受他就这样倒下去”,他还频频催促莫扎特继续写作歌剧《魔笛》。最后,莫扎特这个稀世奇才,在穷困潦倒、心力交瘁的情况下,悲惨死去。
影片结尾,编导者独具匠心,人们从银幕上看到莫扎特这样一个伟人死后的凄凉情景:一辆破旧的马车载着莫扎特的尸体,寥寥几个送葬者行进在灰蒙蒙的凄风冷雨之中。
当马车和送葬者停下以后,僵直的莫扎特被扔进了墓穴,然后一锹一锹的灰色泥土撒向莫扎特的尸体。萨利埃里伫立雨中,表情木然,……
《莫扎特》这部影片是根据1979年伦敦国家剧院演出的舞台剧改编的。改编者是编剧彼得·谢菲尔和导演米洛斯·福尔曼。据说,他们在改编过程中取得了一致谅解,即抛开史实,让整个故事按照艺术规律发展。因此,电影《莫扎特》中莫扎特和萨利埃里以及其他角色,严格地说都不能完全算真实的历史人物。美国音乐杂志《欢呼》甚至明确指出,影片《莫扎特》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尽管如此,这部影片仍然为美国绝大多数观众所欢迎。
影片长达两个半小时,但由于情节紧凑,编排得当,演技高超,使人看后回味无穷。此间报刊评论说:“《莫扎特》既是音乐片,又是传记片,也是剧情片,是一部好莱坞式的第一流影片”。(附图片)
图为影片中的莫扎特正在创作。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
专栏:

印度和越南重申增进双边关系
新华社新德里3月26日电 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印度和越南重申进一步发展和增进双边关系。
这是印度国防部长纳拉辛哈·拉奥和越南国防部长文进勇在今晚的宴会上谈到的。
由文进勇率领的越南高级军事代表团于今天到达这里,将对印度进行为期六天的访问。这是越国防部长第一次访印。
拉奥在欢迎文进勇的宴会上说,印度愿意“以能办得到的任何方式”在越南的未来建设中成为越南的“伙伴”。
两位国防部长举行了会谈,会谈中双方交流了经验,并就东南亚的局势,特别是柬埔寨和泰柬边境的激烈战斗进行了讨论。
文进勇今晚还拜会了印度总统宰尔·辛格。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巴西当选总统第三次作手术
巴西当选总统坦克雷多·内维斯二十六日因肠出血而再次作了手术。这是七十五岁的内维斯十二天内所作的第三次手术。内维斯的病情在巴西人中引起某种不安,各界人士都密切注视着他的病情的发展。
非洲社会事务部长会议闭幕
为期两天的非洲第四次社会事务部长会议二十六日在亚的斯亚贝巴闭幕。会议就非洲面临的旱灾、人口和难民等急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了决议。会议特别提到非洲人口迅速增长的问题。据估计,非洲人口,已从十年前的三亿三千六百万人剧增到目前的五亿。会议建议非洲国家制定各自的人口政策。
教科文组织发行雨果纪念章
在世界著名的法国伟大作家雨果(一八零二——一八八五年)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发行雨果纪念章。纪念章是由法国艺术家路易塞特—让娜·库鲁瓦设计并分别用黄金、白银和青铜制作的。纪念章的正面是作家五十岁时的头像,背面是被大风劲吹的一棵树。
(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森林旅游业的兴起
近年来,由于现代工业发展给人们生活环境带来的各种污染,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到绿色环境中去度假休息,领略森林绿野、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色。许多国家适应这种需要,大力发展起森林旅游业,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自然公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据统计,日本每年到森林旅游的达八亿人次。供旅游的自然公园占到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十五。联邦德国目前开放的森林公园有六千个,总面积为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十五。政府还计划拨款三百五十万美元,发展森林旅游业。在法国,约一百七十万公顷的国有林全部向游客开放,并开辟了公共交通线,定期交通车有五万辆。美国早在一百年前就建立了国家天然公园。目前,每年到森林旅游的达数亿人次。
发展森林旅游,扩大森林保护区,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增加收入。不少国家在森林公园设有娱乐场所和野餐供应点,有的还设立医院、旅馆等。据统计,美国每年森林旅游收入达十几亿美元。肯尼亚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森林中旅游,在马萨伊马拉动物保护区设立乘大气球观赏动物的项目,并在林中修建树顶旅馆,让游客在夜间观赏动物活动。由于林中交通食宿方便,游客从每年六万多人猛增到四十万人,外汇收入增加九倍,占国家外汇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兴华·


第6版()
专栏:

日民社党委员长佐佐木表示将辞职
新华社东京3月27日电 日本民社党委员长佐佐木良作在今天下午举行的该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上宣布,他将在今年4月下旬举行的定期党代表大会上辞去委员长的职务。
这位七十岁的领导人会后对记者说,他想借建党二十五周年之际,让位给年轻一代,以使民社党迈出新的步伐。
佐佐木是于1977年11月接替春日一幸担任委员长的。
民社党是日本在野党之一。
此间舆论界认为,佐佐木的辞职将促进日本政界新老交替。


第6版()
专栏:综述

黎巴嫩局势的逆转
本报记者 陈积昌 周国铭
最近,由于黎巴嫩基督教内部的分化和冲突,黎巴嫩局势又趋逆转。3月12日,以萨米尔·盖亚盖亚为首的“黎巴嫩力量”部分领导成员宣布脱离长枪党的领导,独立行动。3月20日,盖亚盖亚宣布担任“黎巴嫩力量”总参谋长。原由长枪党控制的“黎巴嫩力量”成了一支独立的力量,从而在基督教内部形成了“黎巴嫩力量”与长枪党分庭抗礼的局面。
从表面上看,长枪党政治局于3月11日以盖亚盖亚拒不执行命令为由决定把他开除出党,是基督教内部分裂的导火线。然而,人们认为,导致盖亚盖亚等人与长枪党分道扬镳的真正原因是它们对黎巴嫩总统阿明·杰马耶勒和长枪党领导所执行的政策不满。“3·12”事件的发难者在他们的声明中,指责阿明·杰马耶勒和长枪党奉行对外亲叙利亚、对内屈从穆斯林派别的政策,要求改组长枪党的领导,建立代表基督教各派的“基督教全国委员会”,以“维护基督教的民主和权益”。
黎巴嫩舆论认为,正当以色列被迫从黎巴嫩南部撤军和黎巴嫩全国和解取得进展之际,“黎巴嫩力量”的“分裂行动”对黎巴嫩政局将带来严重后果。黎巴嫩政界人士指出,“3·12”事件将加深黎巴嫩各派之间的裂痕,妨碍黎巴嫩全国和解的进程,有可能导致黎巴嫩内战的重演。阿明·杰马耶勒总统认为当前“形势严重”,但决心要继续推动全国和解进程。黎巴嫩绝大部分政治派别支持以阿明·杰马耶勒为首的黎巴嫩合法政府和实现全国和解的政策,希望杰马耶勒总统通过对话,以政治方式解决黎巴嫩目前的危机。
叙利亚对“3·12”事件迅即作出反应,并警告说,叙利亚对这一事态发展不会“袖手旁观”。同时调动军队,作出引而不发的姿态。此间观察家认为,叙利亚正密切注意黎巴嫩形势的发展,目前还不大可能进行武装干预,因为叙利亚不能不考虑军事干预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的严重后果,从而使叙利亚为解决黎巴嫩危机所作的努力付之东流。
以色列领导人声称,以色列与黎巴嫩基督教内部的“反叛”“毫无关系”,“以色列无意再卷入黎巴嫩的事务中去。”但据报道,一旦叙利亚动武,以色列可能向盖亚盖亚的“黎巴嫩力量”提供海空支援。人们还注意到,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继续进行疯狂扫荡和镇压的同时,派遣舰只经常窜入黎巴嫩近海活动,以色列飞机也不断在贝鲁特上空盘旋侦察。以色列的举动已引起黎巴嫩人民高度的警惕。
“3·12”事件之后,平静一时的贝鲁特又响起了枪炮声,在贝鲁特东西区交界线基督教民兵与穆斯林民兵重又兵戎相见。在以色列刚刚撤出的赛达,“黎巴嫩力量”与政府军激烈冲突,在盖尔卜堡政府军与德鲁兹民兵也发生炮战。
3月23日,阿明·杰马耶勒对叙利亚进行了一天的“闪电式”访问,与阿萨德总统进行紧急磋商,协调立场,力图通过政治对话的方式解决黎巴嫩目前的危机。反对派也表示愿用政治手段解决问题,但由于受各方力量的牵制,黎巴嫩局势究竟如何发展,人们目前还很难预料。
(本报大马士革3月26日电)


第6版()
专栏:

巴解组织发言人发表声明 谴责反对派成立拯救阵线
据新华社突尼斯3月26日电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发言人今天在这里发表声明谴责一些巴解组织的反对派成立民族拯救阵线。
这位发言人说,在这个阵线成立之前,巴解组织和它的领导人曾经希望成立阵线的弟兄们认清这一步骤的危险性,三思而后行。
这位发言人指出,巴勒斯坦人民正注视着这个与他们的奋斗目标相反的步骤,他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巴解组织和它的合法领导周围。
巴勒斯坦民族拯救阵线是3月25日由人民阵线、人阵(总部)、闪电、斗争阵线、解放阵线和法塔赫反对派等六个组织在大马士革成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