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3月2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黎巴嫩总理卡拉米在内阁会议上
呼吁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全国团结
科威特大学师生静坐示威声援黎人民反以斗争
新华社贝鲁特3月20日电 黎巴嫩总理卡拉米今天在内阁会议上号召全国人民对目前国内发生的严重事件提高警惕,并强调要继续坚持政治改革与民主和解进程。
据此间电台广播,在基督教的长枪党民兵发生分裂和暴动一周后召开的首次内阁会议上,卡拉米总理还呼吁黎巴嫩全国人民都要以民族最高利益为重,放弃党派、教派成见,把恢复国家主权和实现全国团结作为首要任务。
杰马耶勒总统出席了今天的会议并发表长篇讲话。卡拉米表示“完全赞同总统对这次事件的分析和估价”。穆斯林派的两位部长贝里和琼卜拉特没有出席今天的会议。
另据报道,在一个星期前发起反对杰马耶勒总统暴动的基督教长枪党民兵以盖亚盖亚为首的部分强硬派年青军官今天召开了四个小时的会议之后,宣布改组该民兵的领导机构,将“紧急委员会”改为“执行委员会”,并行使军事指挥权力。盖亚盖亚被任命为这支武装力量的参谋长,并宣布“黎巴嫩力量”的其他一切机构停止职权六个月,以待重新组建。原“黎巴嫩力量”司令阿布·纳迪尔担任这个组织中由四个党派代表组成的政治性机构——指挥委员会主席。据说,阿布·纳迪尔本人没有出席今天的会议。
在贝鲁特东区发生严重事件的同时,黎巴嫩南部城市赛达及其周围地区的局势也一直紧张。据报道,三天来,在赛达东郊的“黎巴嫩力量”民兵与在赛达地区的黎巴嫩政府军之间已多次发生冲突,已造成十人死亡,五十多人受伤,大批居民逃往赛达市区。那里的穆斯林组织已发出警告,如政府军控制不住局势的话,他们将要采取行动。
据新华社巴黎3月19日电大约六百名黎巴嫩人今天在这里集会,谴责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犯下的大屠杀暴行。
这次抗议集会是由驻巴黎的黎巴嫩群众团体联合发起的。黎巴嫩驻法国大使法鲁克·阿比拉马参加了示威集会。
新华社科威特3月20日电 (记者黄建明)科威特大学一千五百名学生和教师今天静坐示威,声援黎巴嫩抵抗运动在黎南部开展的反对以色列占领军的斗争。
在今天由科威特全国学生联合会组织的罢课罢教集会上,科威特国民议会议长艾哈迈德·萨敦发表讲话,赞扬黎巴嫩民族抵抗战士在反对以色列占领的斗争中表现出的英雄主义精神和作出的牺牲。他说,正是抵抗战士每天的牺牲迫使以色列承认它们无法赖在黎巴嫩南部。
科威特全国学生联合会主席巴德尔·卡萨尔在集会上也发表讲话,支持黎巴嫩抵抗运动继续开展斗争,直到解放神圣的耶路撒冷。


第6版()
专栏:本报记者述评

美国中东政策面临抉择
本报记者 张亮
在沙特阿拉伯国王法赫德、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约旦外交大臣马斯里相继访问华盛顿以后,美国政府表示愿意“研究”推进中东和谈进程的“可能性”。
法赫德等阿拉伯国家首脑和高级官员访问美国的目的,是敦促美国政府抓住约旦和巴解组织达成约巴协议和穆巴拉克建议由美国主持以色列和约旦巴勒斯坦代表团直接谈判的时机,为推动中东和谈进程发挥“积极作用”。
美国在一系列会谈中表示,美国将探索约巴联合代表团参加和平进程的可能性,但要求代表团中不能有巴解组织成员。它仍然坚持,只有巴解组织直接和公开接受以色列的生存权利并承认联合国安理会二四二号和三三八号决议,美国才与它打交道。里根政府还强调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直接谈判,并说美国不会主持没有以色列参加的实际谈判。为了安抚以色列,舒尔茨国务卿不久前曾致函以色列总理,表示美国不会改变上述立场。外国观察家认为,美国对阿拉伯的和平主动行动采取“消极观望”和“等着瞧”的态度,是因为华盛顿对于美国在黎巴嫩的挫折记忆犹新,不敢贸然再次“出山”。另一方面,由于阿拉伯国家的矛盾和以色列政府内部对和谈的看法不一,美国认为,当前进行全面中东和谈的条件尚不具备,因而对中东事务采取更加谨慎的立场。
众所周知,中东局势长期动荡不安和巴勒斯坦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根本原因就在于以色列当局推行的与阿拉伯人民为敌的政策。美国对此不仅不加制止,反而偏袒、庇护,因而助长了以色列的嚣张气焰。本月12日,美国无视国际社会的正义呼声,否决了联合国安理会强烈谴责以色列最近残杀黎巴嫩南部平民的野蛮行径的决议。它还源源不断向以色列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白宫直言不讳地宣称,美国增加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是为了保证以色列对阿拉伯邻国“保持其数量优势”。另一方面,美国以“全面研究”出售武器与该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关系为名,决定暂停向中东国家出售武器。阿拉伯舆论认为,如果美国不在中东事务中采取公正的立场,就将进一步失去阿拉伯世界的信任。
为了不使美国在中东和谈进程中显出过份消极的态度,美国国务卿舒尔茨3月16日宣布,美国决定派遣负责中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墨菲出访以色列以及埃及、约旦和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国家,以探讨恢复中东和平进程的可能性。他还表示,美国将为保持中东和平的势头而作出力所能及的努力。但是,人们认为,美国要在中东和谈进程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美国政府能否适应时势,放弃偏袒以色列的错误政策,促使以色列归还1967年占领的阿拉伯领土。否则,它将仍然是实现中东和平的绊脚石。(本报华盛顿20日电)


第6版()
专栏:

非统组织和一些国家领导人
支持南非和纳米比亚人民斗争
综合新华社消息:非洲统一组织20日发表新闻公报,纪念“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公报说,非统组织再次重申强烈和无保留地谴责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呼吁国际社会和所有相信人类尊严、平等、自由和公正的人们,对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和阿扎尼亚泛非主义者大会提供具体的物质和财政援助。
非洲统一组织主席、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打电报给联合国反对种族隔离特别委员会主席约瑟夫·加尔巴,纪念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尼雷尔在电报中指出美国及其盟国只是口头上支持南部非洲解放斗争,实质上支持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
赞比亚总统卡翁达20日呼吁国际社会加强消灭种族隔离运动,支持南非人民的解放斗争。
他重申,赞比亚完全支持和坚决声援南非和纳米比亚人民为摆脱种族隔离的压迫和非正义而进行的斗争。
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主席久拉诺维奇20日在给联合国反对种族隔离特别委员会的一封信中说,国际大家庭应采取更广泛更坚决的行动来支持和援助阿扎尼亚和纳米比亚人民的解放斗争。
孟加拉国总统艾尔沙德20日就第二十四届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发表的一封贺信说,孟加拉国人民对英雄的南非人民和纳米比亚人民表示坚决的声援。
他说,孟加拉国对第三十八届联大反对各种形式的种族主义及种族歧视的议案表示支持。艾尔沙德表示,孟加拉国准备扩大对为争取独立和社会正义而斗争的南非和纳米比亚人民的援助。


第6版()
专栏:

南非当局下令禁止群众集会 出动警察开枪镇压示威人群
本报讯 在“沙佩维尔大屠杀”事件二十五周年之际,南非法院下令禁止举行群众集会。21日,一些南非群众不顾禁令,在伊丽莎白港附近地区举行示威。警察向示威人群开枪镇压,造成十六名黑人群众死亡。


第6版()
专栏:小资料

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
1960年3月21日,南非沙佩维尔的黑人群众为反对南非种族主义政权的种族歧视法令——“通行证法”,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遭到反动当局的残酷镇压和血腥屠杀,八十多人被枪杀,三百多人被打伤,造成震惊世界的大惨案。为了消除不合理的种族歧视,纪念不屈的沙佩维尔黑人,1977年12月14日,联合国通过了一项决议,决定把每年的3月21日定为“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附图片)
图为愤怒的南非黑人群众在约翰内斯堡郊区为一位被种族主义者枪杀的十三岁女孩送葬时与警察进行英勇搏斗。


第6版()
专栏:国际札记

“越南化”
幼军
西哈努克亲王最近在一次讲话中指出:越南吞并柬埔寨的目的,是要让越南人往柬埔寨迁徙,同柬埔寨人通婚,并向柬埔寨军事与非军事部门进行渗透。如果让这种状况继续下去,柬埔寨在两三代人的时间里就会“越南化”。
西哈努克亲王说这话是有缘由的。历史上印度半岛上的占婆国被消灭和水真腊(下柬埔寨)被鲸吞就是前车之鉴。越南封建王朝采用军事进攻、移民和通婚的办法,用七、八个世纪的时间将其南边的占婆国“越南化”。接着对邻接占婆国的水真腊也采用同样手法,在两个半世纪的时间,改变了水真腊版图的颜色。
“越南化”是越南封建王朝吞并异国异族的一种毒辣手段。越南当局现在把这种行径美其名曰同他们“一道开垦荒地,共同组织生活”,把他们“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跟越南民族的共同历史和文化融合在一起”,并进而应用到柬埔寨。可是,时代不同了。柬埔寨并不是孤立无援的。越南当局想用封建王朝的老办法把柬埔寨“越南化”,到头来只能是一枕黄粱。


第6版()
专栏:

英国西德痛斥越南侵略柬泰
据新华社伦敦3月20日电 英国19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越南在柬埔寨发动攻势,并要求越南停止敌对活动和从柬埔寨撤军。
外交国务大臣理查德·卢斯在声明中说,英国政府“以最强硬的措词”对越南继续在柬埔寨进行敌对活动和最近发生越界入侵泰国的严重事件“表示遗憾”。
声明说,“英国同其它国家一起要求越南停止这些行动,并遵照联合国历次通过的决议从柬埔寨撤军。”
据新华社波恩3月20日电联邦德国政府外交部国务部长默勒曼今天在这里发表声明,严厉谴责越南在泰柬边境的军事行径。
声明指出,越南最近对泰国领土的侵犯不仅使冲突有扩大化的危险,而且已使东南亚地区的局势更趋紧张。
声明最后说,联邦德国政府对越南侵犯泰国不能漠不关心。领土主权和放弃使用武力的原则应该和对难民的人道主义原则一样得到尊重。


第6版()
专栏:

印度总理派高级代表团赴巴格达
调停日益升级的两伊战争
新华社新德里3月21日电 据此间报纸今天报道,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委派的一个高级代表团昨天夜间离开这里,前往巴格达调停伊朗和伊拉克两国间日益升级的战争。
这个代表团包括外交部国务部长库尔希德·阿拉姆·汗和外交部秘书洛梅希·潘达利。他们将向伊拉克和伊朗政府转交拉·甘地总理新的信件。
这个代表团将做出努力确保两国至少立即停止袭击对方的非军事目标。
在此之前,拉·甘地总理已经在3月17日委派了两名外交部秘书分别去巴格达和德黑兰进行调停工作。


第6版()
专栏:

邓颖超致函慰问田中
新华社东京3月21日电 前来日本访问的中日友协副会长孙平化今天下午前往东京递信医院,会见了自民党副总裁二阶堂进,请他转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邓颖超给日本前首相田中的慰问信。
孙平化说,中国领导人和田中的朋友都希望前首相田中早日恢复健康。二阶堂对中国方面的关怀表示感谢。


第6版()
专栏:

阿尔及利亚总理会见张劲夫
中阿混合委员会举行首次会议
新华社阿尔及尔3月20日电 (记者邱伟巨)中国—阿尔及利亚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合作混合委员会3月17日到20日在这里举行首次会议。
由国务委员张劲夫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和以商业部长阿卜杜勒·阿齐兹·哈利夫为首的阿尔及利亚代表团广泛深入地研究了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合作的途径和手段。双方都认为两国的合作应该多样化,以满足各自经济的紧迫需要。
阿尔及利亚总理卜拉希米今天下午会见由张劲夫率领的中国政府经济代表团。张劲夫向他转交了赵紫阳总理的一封信。


第6版()
专栏:

谷牧参观中巴合资木材公司
据新华社马瑙斯(巴西)3月20日电 正在巴西访问的中国国务委员谷牧今天在这里参观了中国与巴西合资经营的华西木材公司。
设在巴西西北部亚马孙州首府马瑙斯的华西木材公司是中国在南美洲与外资合营的第一家企业。谷牧在参观过程中亲切地问候了这家公司的中、巴两国工作人员。他在同公司的中、巴两方负责人进行谈话时,表示希望这家公司今后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6版()
专栏:

霍梅尼说两伊战争要继续下去
新华社德黑兰3月20日电 (记者帅鹏)伊朗领袖霍梅尼今天在伊朗新年之际向全国发表讲话时说,同伊拉克的战争将继续下去,直至国际社会接受伊朗的惩罚侵略者的权利为止。
他说,“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不要战争。但是,我们也不要比战争更坏的和平。”他还说,萨达姆·侯赛因不停止袭击伊朗的经济中心或人口稠密的地区,伊朗也决不会停止攻击对方的类似地区。
今天晚上(当地时间)七点三十分,正值伊朗新年的第一天晚上,德黑兰响起了空袭警报,人们可以听见高射炮炮弹爆炸的响声。空袭警报后,德黑兰全城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
由于伊拉克宣布伊朗领空为战争禁区,一批批在伊朗的外国人纷纷撤离伊朗。今天又有一批日本人和苏联人已分乘飞机离开德黑兰。


第6版()
专栏:

苏联一外交官在新德里被暗杀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 新德里消息:一名苏联外交官21日在苏联驻印度大使馆附近被枪杀。
这位名叫希特曾科的外交官是在和他的妻子乘车前往就餐途中被两名骑摩托车的持枪者开枪打死的,他的妻子也被炸碎的玻璃片扎伤。印度警察正在搜捕刺客。
本月17日一名名叫格佳的苏联驻印度大使馆三秘“神秘地失踪”,至今没有下落。


第6版()
专栏:

美将增加对非洲和拉美的援助 对菲孟等亚洲国家援助将减少
新华社华盛顿3月20日电 美国国际开发署署长彼得·麦克弗森今天在这里向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宣布,在里根政府1986财政年度对外经济援助计划中,美国将增加对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同时削减对亚洲的援助。
麦克弗森说,用于1986财政年度的发展援助总额为十六亿七千五百万美元,基本上与1985财政年度相同;经济援助基金总额为二十八亿二千四百万美元,比1985年度略有增加。
美国向肯尼亚、赞比亚、索马里和利比亚等非洲国家提供的发展援助和经济援助基金共增加四千二百万美元;向拉丁美洲增加一亿美元,主要是为了维持安第斯地区秘鲁、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的经济稳定。此外,对萨尔瓦多及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援助计划增加五千二百万美元。
美国对亚洲的援助将减少四千五百万美元。主要是削减对菲律宾的军事援助和对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和斯里兰卡的发展援助;对近东的援助总额将减至一千八百万美元,主要是减少对土耳其的经济援助。对正在遭受经济困难的摩洛哥将增加经济援助基金七百五十万元。


第6版()
专栏:

在加拿大小提琴赛中
张堤获第一名
新华社渥太华3月20日电 最近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基瓦尼斯小提琴全国比赛”中,来自北京的张堤荣获第一名。
获得第二、第三名的分别是来自多伦多的张樟和泰利·谭。


第6版()
专栏:

埃塞俄比亚久旱逢喜雨
人们涌进教堂表示庆贺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 亚的斯亚贝巴消息:埃塞俄比亚的十四个地区中,有一半地区自17日以来连续四天午后降雨。人们在倾盆大雨中跳舞,很多人涌进教堂表示庆贺。
气象专家20日说,他们对这次降雨感到“谨慎的乐观”,一些被干旱毁坏的牧场三年多来将第一次出现较长时间的多雨天气。
尽管如此,一位在埃塞俄比亚进行救济工作的联合国官员说:“即使雨量充足,还需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他说,“肯定地说雨季已经开始,还为时过早。”


第6版()
专栏:

津巴布韦玉米可望丰收
本报哈拉雷三月二十日专电 记者马世琨、鲍世绍报道:今年津巴布韦玉米可望获得丰收,总产量将达三百万吨。粮食购销局预计可收购玉米二百万吨,除掉正式居民消费和战略储备外,至少有一百万吨可向外出口。玉米是津巴布韦和许多非洲国家居民的主食。
农业部长诺尔曼在三月十九日宣布这一消息时,强调指出,今年交售给国家的商品玉米将有一半来自个体农民,而一九八○年独立时,他们只出售了三十八万吨,不到今年的十分之一。诺尔曼说,从目前情况看,个体农民生产的玉米能养活津巴布韦全国七百五十万人口,白人商业农场所产的粮食可以用于储备和出口。谈到取得丰收原因时,诺尔曼认为,除了今年风调雨顺外,优惠的收购价格、不断改善的农业服务项目以及培训技术力量、国家向农民提供农业资金和生产资料等都是取得丰收的因素。
农业部长还说,津巴布韦小麦播种面积今年将扩大到四万七千公顷,而去年由于干旱只种了一万七千公顷。


第6版()
专栏:

非洲的大旱和饥荒
李红 陈伟雄
三、迅速蔓延的沙漠
大旱使非洲大片地区变成了荒漠。很多地方黄沙席卷大地,吞没良田,覆盖房屋,阻塞道路,有些城镇变成片片沙丘荒原。特别是萨赫勒地区,十年前曾经历过大旱,近年来降雨量又逐年减少,持续干旱,无力抵御每年以十五公里的速度向南伸展的撒哈拉大沙漠。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尼日尔、布基纳法索、乍得、尼日利亚、几内亚比绍等国,每年要丧失一百五十万公顷的可耕地。在毛里塔尼亚东部的扎古拉,昔日翠绿如茵,如今飞沙走石,牲畜大批倒毙,人们骨瘦如柴。在乍得,沙漠已吞没了二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东至西穿越了这个国家的心脏,即从苏丹穿越乍得抵达尼日尔。非洲受到沙漠化威胁的国家,从原来的十五国,增加到三十四国。沙漠化已成为非洲国家的一个严重问题。
很久以前,非洲就有关于沙漠化的记载。殖民者入侵非洲之后,扩大经济作物的生产,大量垦荒,植被遭破坏,造成沙漠的蔓延。七十年代以来,非洲人口大幅度增加,粮食需求激增,由于大面积开荒和缩短农田休耕期,造成土地贫瘠。森林失火、对树木滥肆砍伐,也使植被遭到破坏。非洲大部地区90%的燃料是木柴和木炭,使用量大大超过森林更新速度。仅达喀尔市每年需消费木炭十万吨,按这种速度,附近的森林资源很快就有枯竭的危险。肯尼亚3%的土地为森林覆盖,然而由于近四年来丛林接二连三失火,致使六千多公顷的灌木林和经济林毁于一旦。马拉维的熏烟加工便耗掉了40%的薪木。广大农村过量放牧也使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沙漠化问题引起非洲各国的深切不安。去年5月,尼日尔组织了“与沙漠化作斗争”的讨论会,萨赫勒地区国家抗旱委员会和国际组织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的“马拉迪誓言”提出了与沙漠化作斗争的行动计划和目标。去年7月在达喀尔举行的“防止沙漠化”国际大会,全面研究了一些非洲国家沙漠化的严重问题,提出了与沙漠化进行斗争的具体建议。许多国家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保护本国森林资源,恢复生态平衡。这些国家相继规定了本国的植树节,进行举国上下的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肯尼亚和马拉维自1976年起分别将4月24日和1月21日定为“植树节”。不少国家还从财政预算中拨出一笔款项进行补贴,由苗圃免费向各机关、团体和学校供应幼树苗。这些国家还积极培训林业管理人员,加强实施森林法,并采取防火措施,防患于未然。素有“绿金之国”之称的加蓬规定森林的采伐与再植同步进行。
许多国家还积极地想方设法就地取材,努力改进燃料结构,逐步减少对薪木的依赖性。布隆迪推广使用泥炭土,效果显著。津巴布韦和博茨瓦纳在利用太阳能和沼气方面取得成绩。津巴布韦建成的两座太阳能晒烟、烤烟站,代替了过去大量消耗掉的薪木燃料。
非洲国家治理沙漠化的斗争是一项长期而又异常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只要非洲国家坚持不懈,朝着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前进,一定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完)(附图片)
莫桑比克的饥饿村民正在搜寻地面残存的散碎谷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