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3月2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联邦德国期待着赵总理访问
科尔总理希望访问对两国产生长远影响
新华社波恩3月18日电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科尔今天在总理府接见即将离任的中国大使安致远时说,联邦德国正以极大的兴趣期待着赵紫阳总理的访问。
科尔表示希望赵总理的访问将对两国关系产生长远的影响。他说,重要的是要建立两国间的长远关系,考虑到我们这一代人以后的事情。
科尔在谈话中还希望密切两国的经济关系,加强两国的科技、文化交流。


第6版()
专栏:

阿尔及利亚领导人分别会见张劲夫
双方强调推动“南南合作”的发展
据新华社阿尔及尔3月19日电 (记者邱伟巨)阿尔及利亚总统沙德利今天在接见中国政府经济代表团团长、国务委员张劲夫时表示,阿尔及利亚和中国之间的合作是有潜力的,希望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能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沙德利还强调说,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互访有助于探讨和推进双边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
张劲夫说,中国党和政府十分珍视同阿尔及利亚在各个领域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他强调指出,中阿两国在友好的政治关系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合作关系对推动“南南”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天同时被接见的还有中国驻阿尔及利亚大使陆维钊。
据新华社阿尔及尔3月18日电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党政治局委员、中央常设书记处负责人谢里夫·迈萨迪亚今天下午在这里会见了正在阿尔及利亚访问的中国政府经济代表团团长、国务委员张劲夫和代表团成员。
在会见中,双方交流了各自在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方面的经验,并就目前双方关心的主要问题交换意见。双方对两国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表示满意,并且强调要进一步扩大和发展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以推动“南南合作”的发展。
会见时,张劲夫还向迈萨迪亚转交了中共中央关于邀请阿尔及利亚民阵党中央代表团访华的信件。迈萨迪亚表示愉快地接受这一邀请。


第6版()
专栏:

刚果总统为我一赠建工程奠基
据新华社布拉柴维尔3月18日电 刚果总统德尼·萨苏—恩格索昨天为中国政府向刚果赠建的马里安·恩古瓦比军事科学院工程奠基。
刚果党、政、军和全国人民议会的高级官员以及群众组织的负责人和各国驻刚果外交使节出席了工程的动工仪式。
中国驻刚果大使杜易和刚果国家人民军总参谋长埃朗加·埃马纽埃尔分别在仪式上发表讲话,共同赞扬中刚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不断发展。


第6版()
专栏:

新加坡总统患病住院
委任大法官为代总统
新华社香港3月19日电 据新加坡报纸报道:新加坡总统蒂凡那因患严重肝病,16日晚被紧急送入中央医院治疗。
据报道,蒂凡那总统原来在沙捞越进行为期八天的访问,定于17日返回新加坡,后因病提前一天回国。
新加坡卫生部秘书柯顺美医生18日对记者说:“总统的病况不稳定,但病情略有改善。”李光耀总理办公室18日宣布,由于蒂凡那总统暂时不能处理公务,已委任大法官韦昌进为代总统。


第6版()
专栏:

阿盟秘书长卡利比 印度总理拉·甘地呼吁两伊停火
伊朗导弹击中巴格达市
新华社雅典3月18日电 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沙兹利·卡利比今天在这里举行的希腊—阿拉伯经济合作会议开幕式上发表讲话,呼吁两伊战争的双方停火,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为恢复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施加影响。
卡利比说,两伊战争现在已进入第五个年头,它时刻威胁着整个地区遭受外来干涉的危险。
他指出,阿拉伯国家联盟一贯支持所有旨在和平解决两伊冲突的国际倡议。
卡利比在讲话中还谴责了以色列继续侵略黎巴嫩,阻止黎巴嫩民族和解进程的行径。
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 据本社驻巴格达和德黑兰记者报道,不结盟运动现任主席、印度总理拉·甘地最近派遣两名特使分别前往伊拉克和伊朗递交他的信件,并呼吁两伊停止军事行动、特别是对居民区的袭击。
拉·甘地的特使文卡特斯瓦兰14日抵达巴格达,向伊拉克总统萨达姆递交了拉·甘地的信件。萨达姆总统17日复信给拉·甘地,他强调伊拉克愿意停止军事行动和全面、公正、体面地解决两伊争端。他还重申,假如伊朗愿意和平解决两国之间的冲突,伊拉克准备采取能导致和平解决、包括停止袭击居民区在内的相应措施。
伊朗总统哈梅内伊18日接见印度总理特使特贾时表示欢迎拉·甘地的建议。但他强调,伊拉克首先开始袭击居民区应遭到谴责。他还认为,不谴责侵略者任何尝试都不会成功。
据新华社德黑兰3月18日电 据伊朗官方的一项声明说,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在今天德黑兰时间中午十二时左右被另一枚伊朗的地对地导弹击中。
这是最近几天来,伊朗对巴格达进行的第三次导弹袭击。


第6版()
专栏:述评

两伊战争的升级及其原因
新华社记者 帅鹏
打了四年半的两伊战争最近出现了新的升级,局势比较紧张。人们正在注视战局将如何发展。
三月四日,伊拉克飞机轰炸了阿瓦士钢厂和布歇尔原子能发电厂工地。接着,双方对对方的非军事目标进行了一连串报复和反报复的袭击。看来伊拉克是想显示一下他的空中优势。但伊朗也不示弱。相互的袭击大大超过了过去的规模,军事行动逐渐升级。
第一,在伊朗对伊拉克的第二大城市巴士拉进行了报复轰击之后,伊拉克宣布要轰炸伊朗三十个城镇。
第二,伊朗炮击了巴士拉,用地对地导弹袭击了伊拉克的石油城基尔库克。伊拉克飞机也深入伊朗内地,轰炸了伊朗的大城市伊斯法罕和大不里士。
第三,升级的最高峰:互相袭击对方首都。伊朗飞机不顾伊拉克坚固的空中防御系统,空袭了巴格达,后来又对它先后发射了三枚地对地导弹。用地对地导弹袭击对方的城市,这种作战方式过去是由伊拉克垄断的。
到今天为止,伊拉克也对德黑兰进行了五次空袭,第一次发射了三枚火箭,以后几次都是骚扰警告性质。
伊朗意识到自己在空中的劣势,又由于大炮够得着的巴士拉的居民主要是同伊朗人一样的什叶派穆斯林,伊朗一向不愿意对那里进行大规模的炮击。因此,在这次不断升级的对非军事目标的互相袭击中,伊朗领导人一再表示愿意首先罢手,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伊拉克当局为什么发动新的一轮较量,人们只能猜测。
人们猜测得最多的是伊拉克想以此“逼和”。迅速摆脱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仍然是伊拉克当局最大的愿望。近年来伊拉克采取的办法是轰炸运伊朗石油的油轮,切断伊朗的经济命脉,同时用一切办法在国际上孤立伊朗。这些都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那么,利用空中优势进行一次“稳操胜券”的较量似乎可以暴露伊朗的弱点,加强伊朗鸽派的地位。
但伊朗出人意料地亮出了一张牌:用地对地导弹还击。德黑兰的报界人士说,这意味着伊拉克长期以来用导弹袭击提斯孚尔等城市而不必担心受到报复的时期结束了。
这些人士还说,这一轮较量不是加强了伊朗鸽派的地位,而是迫使伊朗在伊拉克底格里斯河以东发动了拖延已久的攻势,威胁伊拉克南北交通大动脉巴格达—巴士拉公路。
这新的一轮较量表明,双方的力量对比并没有根本的变化。因此,这场战争仍将基本上是一场僵持和持久的战争。不过,既然一方手中的王牌受到了挑战,今后战局如果转剧,是无足为奇的。
(新华社德黑兰三月十八日电)


第6版()
专栏:

埃及总统和约旦国王访问巴格达
本报开罗3月19日专电 记者王士芳、安国章报道: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约旦国王侯赛因在两伊战争不断升级的形势下,昨天未经宣布突然对伊拉克作了一次“出人意外的访问”,引起各国舆论的关注。
据报道,埃约两国首脑昨天结束在约旦首都安曼的会晤,一同飞抵巴格达,同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就结束海湾战争问题举行会谈。
据约旦新闻大臣谢克马特说,埃约两国首脑赴巴格达同萨达姆总统会晤,旨在了解两伊战争的最新形势。他说,三国领导人也商谈了由于战争升级伊拉克对军援的需要问题。另据报道,三国领导人还讨论了埃及同伊拉克恢复外交关系问题。伊拉克是在1979年因埃及同以色列签订和约而同埃及断交的。
穆巴拉克总统在回到开罗时说,他到巴格达访问是出于埃及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友谊考虑,伊拉克首先是一个阿拉伯国家,伊拉克需要友好的支持。穆巴拉克说,我们决不鼓励战争,我们要求结束这场对两伊都不利的战争。至于埃伊关系问题,穆巴拉克说,我们不重视形式上的东西,我没有要求重新交换大使,在阿拉伯兄弟之间派大使并不重要。穆巴拉克和侯赛因已在今晨分别返回开罗和安曼。


第6版()
专栏:

非洲的大旱和饥荒
李红
一、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灾难
非洲经历着本世纪以来最大的一次干旱和饥荒。从非洲北部至南部有三十四个国家遭受大旱,二十四国发生了饥荒,一亿五千万至一亿八千五百万人受到饥饿的威胁。遭受灾害严重的地区河流干涸,田地龟裂,黄沙弥漫,牲畜倒毙,至少一千万人背井离乡,东奔西走寻觅食物。日内瓦红十字协会说,1983年非洲有一千六百万人死于饥饿或与营养不良有关的疾病,1984年的死亡数字肯定更高。联合国称这次大旱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类灾难”。
这次大旱远远超过1973—1974年那次造成三十万人死亡的萨赫勒大旱。
近三年来,西非地区的降雨量是三、四十年来最少的。昔日波涛汹涌的冈比亚河,上游断流;毛里塔尼亚的雨量只及常年的四分之一,牧场一片荒芜;埃塞俄比亚北部地区连续多年无雨;南部非洲也发生了五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大旱。
受灾最严重的国家是埃塞俄比亚。全国四千二百万人中约有九百万人受到饥馑的威胁。据报,1984年已饿死三十万人。目击者说,北部地区多年无雨,万木凋零,存粮都已吃光。在沃洛省的一个救济站,那里食品只够分给三千人,而等待救济的有十万人。每天死亡人数达一百人。在一顶满是灰尘的帐篷中,形容枯槁的一个男子把面黄肌瘦的儿子放到摇篮里,然后拿起一碗粥,轻轻地送到孩子的唇边,这个骨瘦如柴的孩子只是睁着眼看,他已经不会进食了。在去救济站的沿途,人们耐心等待过往的车子发放食品。在巴提难民营,大约一万六千人挤在一个相当于一个足球场的帐篷城里。去年12月,这个难民营每天死亡达一百二十人,其中大多数是儿童。
苏丹的主食高粱的产量一直在减少。干旱已使苏丹西部大片放牧地遭灾,达尔富尔地区的牲畜三分之一已经死亡或者被屠宰。
在乍得,由于干旱,渺无人烟的沙漠在向前推进,1975年,沙漠边缘位于十六度纬线上,现在的分界线已向南推进了二百公里,昔日的肥田沃土被沙漠吞噬,重要的牧场已无影无踪,多刺的灌木正渐渐地被沙子埋没,牧民的小村庄空空荡荡。在半沙漠地带,饥饿迫使人们只好吃从树上掉下的叶子,许多人因不能消化树叶而死亡。在干旱枯焦的土地上,只要一发现水,成千上万人就搭起密密麻麻的窝棚。二十多万饥肠辘辘的人被迫寻找可能永远也找不到的食物。
在毛里塔尼亚,80%的草地变成了沙漠,城市周围都是寻求食物的流浪者的帐篷。马里的一位姑娘在一封信中说,两年的干旱,村里一滴雨也未下,一天、两天,甚至三天都未进食。她妹妹已饿死。在南部非洲,莫桑比克已有十万人因得不到食品而死亡,还有上百万人生命垂危。
非洲难民的生活是悲惨的。他们成群结队涌向一些政府设立的救济站,但是那里并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他们终日坐在污秽不堪的地上,等待分得一点食物。白天,阳光灼射,气温三十八摄氏度,难民没有东西遮阳;夜晚,气温骤降,他们又没有足够的毯子御寒。大旱使非洲原有的五百万难民队伍迅速扩大,仅苏丹的难民总数已达一百二十万人,平均每天还有三千邻国难民补充进难民队伍。联合国饥荒紧急救济中心最近的一个报告说,饥荒紧急状态甚至会继续到1986年。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即使在下一个雨季里旱象会有所减轻,危机也没有趋向缓和的迹象。 (待续)(附图片)
旱灾威胁下的非洲
朱育莲绘
埃塞俄比亚儿童在等待救济粮。


第6版()
专栏:国际札记

麻醉剂又有何用
据报道,在越南军队侵入泰国时曾经占据过的地方,发现许多麻醉药针剂。人们认为,这表明有些越军士兵是靠麻醉药壮胆打仗的。用麻醉药来驱使士兵卖命,这也算是河内当权者的一种“创造”吧!
越南侵柬战争旷日持久,越军士气更加低落,火并不断,逃跑成风。逃不了的,就只好要末听天由命,要末用麻醉剂来麻醉自己。但是一旦机会到来,他们还是要逃之夭夭的。越南在柬泰边境发动大规模攻势,就是良机。据报道,从攻势开始以后,越军士兵向泰国投奔的人数不断增加,今年以来,已超过了一百人。
可见,区区麻醉药又有何用。把侵柬军队撤回越南,士兵无葬身柬埔寨之忧,他们就不会逃跑了。这一定要比多少麻醉剂灵验得多。河内不妨一试。
·志光·


第6版()
专栏:

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新篇章
——李先念主席缅甸、泰国之行
3月5日,缅甸纲领党主席吴奈温和李先念主席在仰光第一国宾馆亲切会见。图为宾主手拉手步入大厅。
新华社记者 崔宝林摄
3月11日,泰王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在集达拉王宫会见李先念主席和夫人林佳楣。左为诗琳通公主。
新华社记者 刘东鳌摄
3月5日,李先念主席在仰光人民议会大厦观看演出后,由吴山友总统陪同,走上舞台,祝贺演员演出成功。
新华社记者 刘宇摄
3月12日,泰王国总理炳·廷素拉暖在曼谷总理府会见李先念主席。
 新华社记者 崔宝林摄
三月七日,李先念主席抵达缅甸古都曼德勒参观访问。
新华社记者 崔宝林摄
三月十二日,李先念主席和夫人林佳楣在北榄参观鳄鱼湖,主人向李主席赠送鳄鱼标本。 新华社记者 刘宇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