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3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各地
加强物价管理和监督检查
坚决刹住乱涨价不正之风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国务院3月13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发出关于加强物价管理和监督检查的通知,全文如下:
当前,全国政治经济形势很好,是进行价格改革的有利时机。但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一些部门、企业和个人,不顾国家和群众利益,乘改革之机,乱涨价或变相涨价,倒卖紧缺物资和消费品,牟取暴利,扰乱市场。这是经营思想不正,党风不正的表现,是违法乱纪的行为。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造成工商企业成本上升,基本建设造价提高,市场物价出现波动,干扰和破坏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国务院认为,在搞活经济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物价管理和监督检查,坚决刹住这股不正之风。为此,特作如下通知:
一、重大的价格改革措施和重要商品价格调整,必须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执行。目前,国家统一管理的有些产品价格确实不合理,需要逐步进行调整。但调整价格必须由国家统盘考虑决定,各地区、各部门和工商企业都不得自行其是,随意调价。
二、凡属国家定价的生活资料,都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价格(包括国家规定的浮动价格),未经批准,一律不得自行变动。工业企业自销部分,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不得高于国家规定的零售价格;销售给零售企业的,不得高于国家规定的批发价格。各经营单位不准以零售价格或高于零售价格进货,加价出售。对于轻工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和农村供销社经营的商品价格,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凡属国家定价的工业生产资料,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价格(包括规定的加价幅度及浮动价格、临时价格)。按照规定允许企业自销的工业生产资料,由企业自行定价,但要加强管理和指导。重要商品要进入生产资料交易中心成交,公开标价,照章纳税,销售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国营、集体工商企业和物资经营部门,除国家专项规定以外,不得以任何方式,将计划内产品转为计划外高价出售,也不得卖给所属服务公司等单位,再由其高价出售。对套购倒卖、买空卖空、勒索回扣、哄抬物价的,要严厉打击,坚决取缔。国营工商企业和供销社供应的农业生产资料,也不得随意提价。
四、重要生产资料的供应业务和紧缺耐用消费品的批发业务,应掌握在国营商业、供销社、物资供销部门和生产这种产品的单位手中,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这些商品的批发供应业务。
五、对实行市场调节的农副产品,国营商业和供销社要运用经济手段,积极参与市场调节,薄利多销,平抑市价。不得压级压价,抬级抬价。采购农副产品的单位和个人,要服从产地物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严禁抬价抢购。
六、服务行业和饮食行业不得乱涨价,乱收费用。严禁倒卖车票、船票和其他票证。
七、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方面的力量,重点抓好对国营、集体企业事业单位的物价管理和监督检查。对于乘改革之机乱涨价、变相涨价和乱收费用的单位和个人,要根据《物价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从严查处。除没收其非法收入外,还要处以罚款,并给予违纪者、领导者经济制裁,在一定时期内停发奖金,扣发部分工资,决不能让他们在经济上占便宜。必要时要勒令停业整顿或吊销营业执照。情节严重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重犯的单位和个人,要从重惩处;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制裁。
八、物价管理与监督检查的任务很重,各级人民政府和各业务单位必须强化物价机构,已撤并的应予恢复。物价、税务、工商行政管理、银行、计量等部门和审计机关要密切配合,并邀请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共同管好物价。要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职工和街道居民义务物价监督组织的作用,动员和依靠广大群众搞好物价监督检查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要认真检查执行物价政策、遵守物价纪律的情况,加强对本系统的物价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要依靠企业内部职工,加强物价监督,推广行之有效的“物价计量信得过企业”活动。
九、物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检查和处理违反物价纪律等案件,各级领导应予支持。对于模范执行物价政策和遵守物价纪律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检举、揭发违纪违法行为的有功人员,应予表扬、奖励和保护。严禁对物价检查人员和检举揭发者打击报复。对于包庇、袒护、纵容违纪违法行为者,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十、各地区可根据本通知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管理办法,经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1版()
专栏:

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分组审议时认为
制定涉外经济合同法有利我国经济建设
据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出席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的委员今天在分组审议涉外经济合同法草案时发言热烈,认为这个法律草案基本上是成熟、可行的,制定这个法十分必要。
耿飚副委员长说,我赞成涉外经济合同法草案。过去我们在这方面无法可依,在同外国人打交道时吃了不少亏。现在,不仅国家,而且各省、县,甚至个体户都要签订涉外经济合同,制定这个法,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
马万祺、王国权委员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一步对外开放,与我们打交道的国家越来越多,客观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制定涉外经济合同法。这个法不要订得过严、过细,应本着平等互利、双方都可遵守的原则,起到积极引进外资的作用。他们建议尽快审议通过这个法律草案。
古耕虞委员说,涉外经济合同法草案经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修改,已经相当完备了,通过颁布后对外经贸部门要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更好地提高履约效率,减少损失。
郑伯克、宋承志等委员建议涉外经济合同法颁布后,要加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守法教育,严格依法办事,还要培养一批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以保证法律的实施。
赛福鼎·艾则孜副委员长提出,草案没有规定个人可以同外商签订合同的问题,那么个人的联合组织或联合企业是否可以同外商签订合同呢?应明确作出规定。
徐运北委员说,涉外经济合同法草案规定适用范围时,把国际运输合同除外,我们的法中不包括的东西很多,未必都要一一列出。
列席会议的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定石、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安羽对草案提了一些建议。
张珍委员说,与外国人打交道要以自力更生为原则。涉外经济合同法应体现这种精神。


第1版()
专栏:

走一步看一步
——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
本报记者 王楚
武汉市市长吴官正终于对蔬菜不犯愁了。
对蔬菜发愁,这是历任市长的一个心病。每当蔬菜遇上淡季,“淡则断”,居民必定要给市长打电话,“民可三日不食荤,不可一餐不吃菜”。蔬菜多了,“旺则烂”,武汉市1983年处理的废弃菜高达二亿斤,相当于九十辆四吨载重卡车一年的运输量,当年,政策性亏损超过一千万元。因而,在市府大院内有“当官不摸青(菜)”的经传。
是谁帮助吴官正市长卸下这一包袱呢?是农民,是成千上万个既是生产者又做了经营者的农民。他们从早到晚,推车、挑担、摆摊,自由出入市内的大大小小菜场。
“放开蔬菜市场,让农民进城”。好也好在这一步,难也难在这一步。
(一)
1984年7月13日下午,市府大楼小会议室内,蔬菜产供销等部门的负责人正争论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郊区农民为何不往国营菜场送菜?领导干部们各说不一。主持会议的吴官正市长不时掏出手绢,擦去额头上渗出的汗珠,半天没吭一声。
7月的武汉,酷热难当。蔬菜供应一进入“淡季”,国营菜场门庭冷冷清清,进菜量一落千丈。
“凡发现菜农往集市送菜,一担罚三十元,一板车罚一百元。”有的乡村把民兵都动员起来,手持武器,把住村口,堵塞要道。某个部门的同志无可奈何地汇报了他们收效甚微的“罚、连坐、堵”的防范措施。
“‘无缝钢管’样的竹叶菜,‘马鞭子’的苋菜,‘鼓眼睛’的豆角,卖不出去的‘老大粗’,菜农就往收购站、菜场送,‘早鲜嫩’的菜纷纷送到集贸市场。现在的菜农越来越不听话了。”说话的人颇有些愤愤然。
“国营菜场收不到菜,只能说我们的统购包销的经营体制,已经不能适应郊区农村联产承包制后的形势,也满足不了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对蔬菜的需求。”市蔬菜产销办公室党组书记王新银发言,说,“尽管国营菜场蔬菜上市量一落千丈,但许多地段的蔬菜上市总量并没有减少。”
王新银同志从事蔬菜工作已多年了。他和同事们为解决武汉市吃菜难的问题,长年深入农村、菜场、居民家中,调查研究,先后曾搞出十二个改革方案,因各种原因,都未能得到实施。会上,他一一列举了现在蔬菜统购包销的管理体制自身很难克服的五个方面的弊端。最后,他对现行的蔬菜管理体制讲出了八个字:“不改不行,非改不可。”
三百多万人的城市在蔬菜淡季搞改革,难度不小。好心的领导同志捏了一把汗:“万一没有菜吃怎么办?蔬菜价格猛涨怎么办?菜场收入降低怎么办?……”
“让出阵地,让农民进城。”吴市长要拍板了。有人说,“没菜吃,老百姓一天要骂三次(三餐饭),但是,如果真的出现了上述问题,老百姓不怪淡季要怪改革的。”未曾登舟,先要考虑落水之计。吴市长扬起的手,又轻轻放下,拿起茶杯,沉思了一会说:“请你们主管部门把方案再充实一下。对外先不说是改革,就说是因势利导。出了问题,随时收回。”
(二)
探索蔬菜计划体制、价格体制改革的第十三个方案在市政府通过了。五条改革措施:变统购包销为产销见面,对手成交;变独家经营为多渠道、多形式、多成分经营;变收购站为交易站;变分配制为采购制;菜场以菜为主,多种经营;变计划价格为浮动价格。五条改革措施突出一个“放”字。
的确,把三百万人的吃菜问题,放手交给价值规律支配,交给农民,行不行,谁也不敢打保票。为稳妥,市政府决定新措施从8月10日正式试行。
一石激起千层浪。7月22日的长江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一新措施,郊区农民奔走相告。有的乡村干部和农民敲锣打鼓,给交易站送匾,上门祝贺。23日,农商各方等不得了,自动提前执行。当日凌晨两点多钟,收购站灯火通明,不少菜农就把新鲜菜送到交易站。
新措施给市场带来了新气象。蔬菜上市赶早,质量鲜嫩。地处远郊的堪家矶乡的菜农,一改过去上午理菜,下午送菜的老做法,头天晚上把菜整好理顺,夜里两三点钟出发,早晨五点钟
就把菜送到交易站,让鲜菜赶上了早市。菜农过去送鲜菜是十余斤一捆,竹叶菜一两尺长;现在是半斤一把,竹叶菜只有五、六寸长。……群众高兴的说:“过去吃菜,一斤吃六丢四还不止,现在吃八丢二还不到,一洗一切就能下锅了,还是现在实惠。”
全市各家菜场纷纷派出采购员到田边、地头采购,对手成交。市内中心集市由七十二个猛增到一百一十二个。市内一百零八家菜场、流动菜点三百四十处,城乡接壤,星罗棋布的村办菜场、联营菜场,以及场外、点外、集外的分散交易,到处是菜,方便了群众。改革搞活了市场,购销两旺。
(三)
改革方案进行了二十多天,武汉市的气温高达三十八点九度。持续几天的季风把地里的白菜杆、豆角藤都吹干了。菜农们冒着酷暑,每天都要浇一次水。高温、季风,对蔬菜改革进行了一次考验。
市场的变化比气温的变化还快。蔬菜一日三变,随行就市,菜价看涨。国营市场的小白菜由过去牌价五分钱一斤涨到一角八分;豆角由一角涨到二角八分,集市上涨到三角五分;个别缺俏品种价格更是昂贵……
吴官正市长办公室的电话格外忙,居民纷纷打电话,质问、批评。
市人大代表的“情况反映”,一件件交到吴官正的手上。
菜价的上涨,一时成为全市干部、群众议论的中心。
吴官正白天跑菜场、到郊区、走农户,晚上睡在办公室。天公为什么这么不作美呀?
8月20日,市府派出的调查组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了蔬菜放开后的生产形势和市场供求状况,并提出,菜价上涨,正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吴市长心急如焚,但没有采取简单的行政命令,也没有宣布收回五条改革措施,而是召集蔬菜产供销各部门的领导,商量对策。
“组织菜农搞好秋播秋管,多种快生菜,以稳定大局。”管生产的同志提出了建议。
“动用政策性亏损专款,以国营菜场为阵地,采取高进低出,倒挂补贴,购进外省市的菜,迅速把菜价压下来。”市委一位领导讲了话。
有争论,有批评,有委屈,也有分析。但是,改革走出了第一步,就不能退回去,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是一致的看法。
(四)
由于集市坚持对外开放,郊区和十三个邻县的农民纷纷涌到武汉市卖菜。1984年全市蔬菜总产量达到十亿八千万斤,比上年增产15%,前几年几乎绝迹的稀缺品种,也开始上市。菜农人均纯收入由1983年的四百三十九元,增加到六百二十二元。蔬菜市场开放后,菜价一度有所上升。以后随着蔬菜上市量增加,改善经营管理,出现了“菜多价降”的规律。菜价终于降了下来。据工商部门统计,1984年秋季十三个主要品种菜价,较之上年同期,持平三个,下降十个,其中下降幅度10%的占八个。
“老大粗,田头丢,早鲜嫩,城里运。”这是10月下旬武汉市蔬菜供应进入旺季时的写照。去年,1至6月份,全市烂菜七千万斤,政策亏损六百二十五万元;改革后的8至12月份,烂菜减少到一百六十八点六万斤,比上年同期减少82.3%,政策亏损降到一百九十万元。
武汉市在放开蔬菜市场的同时,猪肉市场也全部放开了。开始时也是价格略有上升,以后随着上市量的增加,价格日趋稳定,现在肉多、肉鲜,价钱公道,群众算算账,得出结论,还是放开好。
目前武汉市的改革并未止步。吴官正市长对记者说:“蔬菜问题,我们先走了一步,没有失去时机,是摸着石头过河。”武汉市在蔬菜放开搞活上,走一步,看一步,很有点开拓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第1版()
专栏:

胡耀邦会见努乔马时表示
坚决支持纳米比亚人民正义斗争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记者丁文)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今天说,只要坚持斗争,讲究政策,纳米比亚人民的斗争一定能够胜利。
胡耀邦今天下午在中南海会见以努乔马主席为团长的纳米比亚西南非洲人民组织代表团时还说,中国人民对纳米比亚人民,过去支持,现在支持,将来独立后还支持。中国人民无保留地支持纳米比亚人民的正义斗争,直到最后胜利。
努乔马说,中国人民是纳米比亚人民的真正朋友。他对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纳米比亚人民斗争事业的支持表示感谢。
努乔马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曾六次访华。胡耀邦对他再度率团来访表示热烈欢迎。胡耀邦说,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人民都支持纳米比亚人民的正义斗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十年时间里,有四十七个非洲国家先后获得了独立,使非洲独立国家达到五十个。这是本世纪的一件大事。
胡耀邦指出,历史证明,谁也阻挡不住非洲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潮流。中国人民坚决支持非洲人民反对南非当局种族隔离政策的斗争。他说,纳米比亚人民现在进行着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在非洲统治的最后一个堡垒的斗争,因此,他们为攻克这个最后堡垒的斗争就显得更有意义。
努乔马说,尽管南非种族主义政权镇压纳米比亚人民的斗争,但是西南非洲人民组织领导下的纳米比亚人民的斗争是摧不垮的。
一个多小时的会见是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中联部部长钱李仁等参加了会见。(附图片)
胡耀邦会见纳米比亚西南非洲人民组织主席努乔马。
新华社记者 刘少山摄


第1版()
专栏:

怪事一桩
铁道部大桥局补发1958年以来“存假”款180余万元
本报讯 湖北日报记者良夏、本报记者龚达发报道:去年11月开始,原铁道部大桥局(现改为桥梁和基础工程公司),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仅以补发“存假”工资的名义,就有一百八十二万九千元人民币装进了个人腰包。全局二万四千名职工,有一万一千多人领取了“存假”工资。二十二个新老局级干部中,有十六人共领取“存假”工资二万零一百七十七元,其中八人超过千元。
1958年,大桥局为了解决夫妻分居两地的职工一年只有十天探亲假的困难,实行隔周休息一天,把积存的假期用于探亲补休,但由于工作任务重,不少职工的存假未补休,逐年积存下来。去年10月底,原局长池涌波、副局长杜青彬未经党委讨论,擅自在分管的行政会议上,口头宣布对职工多年积存的假期,可以补发工资。这个口一开,不少人不惜弄虚作假,到处找人要存假证明。原局长池涌波本人报存假二百二十六天,领到人民币二千二百四十二元三角八分,原副局长杜青彬报存假二百二十五天,领钱一千三百八十六元,原政治部副主任陈书梅报存假五百二十天,领钱三千七百七十元。
上行下效,处、科级干部也纷纷要假领钱,已查明的一百四十九名处级干部,共领取人民币十二万六千四百零二元。
去年12月,有的工人直接写信向铁道部反映情况。今年1月16日,铁道部有关部门电话指示大桥局立即停止发钱,此后,大桥局发出了紧急电报,企图制止发钱风,但不少单位无视这一禁令,照样发钱。
3月份以来,中纪委、湖北省纪委和铁道部纪委先后来大桥局检查,要求彻底清查,认真处理。


第1版()
专栏:

阎红、关平、徐永久竞走创世界最好成绩
本报上海3月16日电 1985年全国春季马拉松和竞走比赛,今天下午在上海近郊嘉定县城揭开战幕。比赛第一天就传出捷报,有三名运动员超过一项世界最好成绩,六名运动员超过一项亚洲最好成绩。
辽宁队的阎红以四十四分十四秒获得第一名。山东队的关平和辽宁队的徐永久分获第二和第三名,成绩分别是四十四分二十八秒和四十四分四十五秒。她们三人的成绩都超过了这个项目的世界最好成绩。
(申文)


第1版()
专栏:

赵紫阳会见伊利诺斯州代表团时说
中美应多层次多渠道发展友好关系
据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今天下午在中南海会见了美国伊利诺斯州代表团的主要成员,并在会见前同代表团的一百四十多位客人合影留念。
赵紫阳在会见时对这个州的詹姆斯·汤普森州长说,你率领这么庞大的代表团来访,表明你们州同中国发展友好关系抱有很大的热情。赵紫阳指出,中美两国都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国家,两国间应当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发展友好关系,加强友好省市、省州之间的交往是个很好的方式。
赵紫阳对伊利诺斯州和我国的辽宁省自1983年建立友好省州关系以来双边关系不断发展表示高兴。他说,随着相互了解的加深和交往的增加,双方友好合作的内容必将进一步充实,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
汤普森对代表团在这次访问期间受到的热情友好接待表示感谢。他说,除辽宁省外,伊利诺斯州还期待着同中国的其他省份发展友好关系。(附图片)
赵紫阳会见美国伊利诺斯州州长詹姆斯·汤普森。
新华社记者 王传国摄


第1版()
专栏:每周论坛

勿做穿凿文章
寸言
最近一个时期,有关观念更新的议论多起来了。写文章的人,也在努力提出一些新见解,以促进人们新旧观念的更替。这是一种好现象,说明人们在关心着改革。
但是,在众多的议论中,一种爱穿凿的偏颇在报刊上时有所见。有的对一些本是陈腐的观念,硬要涂上新的油彩;有的对一些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成语,牵强附会地硬扯出一番“新意”来;有的为了赶时髦做起了文字游戏。这里不妨略举几例。
“吃喝玩乐”,是人们对没落阶级生活的形象概括,即使在旧社会,也是为正直的人们所鄙夷的。这四个字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十分清楚,它指的是寄生阶层的腐朽生活作风,是包罗了“吃喝嫖赌抽”这五毒在内的,而有人却将这陈腐的东西拆解之后“翻新”了,由“谁不吃?谁不喝?谁不玩?谁不乐?”推导出“无产阶级也要吃喝玩乐”的结论。于是,“吃喝玩乐”也变成了新观念。
“玩物丧志”,原意是指习于所好而移其本志。这句成语告诫人们不要过分迷恋所玩赏的事物而丢掉自己的事业,并无反对人们的业余爱好和情趣广泛之意。有人觉得这句成语已经不合时宜,养花鸟虫草可以陶冶性情,而翻出“玩物未必丧志”。这似乎是有新意了,其实是曲解了“玩物丧志”的本意,得出了一个片面性的结论。
“交际花”,这是人们对旧时社交场中风流女人的贬称。而有人认为新时期这朵“花”也该放放异彩了,要人们抛弃对“交际花”的偏见。其实,人们的眼光未必如此混浊,但凡见到善交际的女人便冠以“交际花”。所谓“交际花”,大都是“利用身上的本钱”搞交际,并作为生财之道者。《子夜》中的徐曼丽就是一个“交际花”的典型。无需否认,生活中确有对善交际女子的偏见,是应当纠正的,但没必要为“交际花”唱赞歌。
观念如同客观事物一样复杂,任何简单化或片面性的解释,都会造成混乱。这就需要对具体观念作具体分析。有些观念是陈腐的或过时的,必须抛弃;有些观念本来是正确的而过去却被否定了,就必须翻案;有些观念发展了则又须赋予它新的内容。如果不加分析地胡乱翻新,把疽痈当宝贝,视陈腐为新生,那就不是更新观念而是贩卖沉渣了。
写文章是十分严肃的事,既要对自己负责,又要对读者负责。可是,长期以来有一种不大好的文风,一说“唱赞歌”,便一曲比一曲高,高到连自己也未必相信的程度;一说“大批判”,便一个比一个“深”,连祖宗八代都要挖出来,说明此人历来“反动”。如今要“更新”观念,有人立刻赶时髦,不是严肃认真地做实实在在的文章,而是七扯八扯作些应景的“穿凿”文章。这种文风不改,一些文人就很难有什么作为。要“观念更新”的话,这种“赶时髦”的旧观念是否应该首先更新一下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