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2月2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不是神话”的思索
马宏图
《人民日报》曾刊登了记者采写的江西新干县党风好的报道。不久,记者收到一封读者来信。信上说:“读了贵报刊登的新干县从县委书记、县长到机关一般干部没有一个在城里建私房,没有一个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为子女就业开后门的消息后,不禁哑然失笑。这简直是八十年代的神话!我们看报的几个同志戏言道:莫非记者在句子里漏写了一个‘不’字?”后来,《人民日报》记者重新作了调查,结果证明,新干县党风好是现实,不是神话。
有人说,这件事可称得上是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一桩趣闻。的确,“读者”的坦率和幽默以及这件事戏剧性的发展是很有趣的。新干县的党风好,经过记者前后两次的采访调查,是没有疑义的。然而在“读者”看来,却成了“八十年代的神话”,这问题值得深思。
是“读者”看问题太偏狭么?我以为不宜简单地下此断论。社会上当然有戴着有色眼镜看事物、完全不顾客观现实、一味凭主观臆想的人,但我以为“读者”所以对新干县党风好产生怀疑,却是多多少少与客观现实有着联系。我想,在他们那里,诸如领导建私房,为子女就业开后门之类的事大概还相当严重,或者至少还未达到“没有一个”的程度,否则他们决不至于把新干县分明的现实看成是虚妄的神话的!事情好到出人意料,大约也就难免被人怀疑。这正如久盼而又以为不能相见的亲人突然来到面前,人们大抵要说“我不是在做梦吧”一样。所以,我以为“读者”把新干县的党风好看成神话,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新干县的党风好毕竟是现实,“没有一个”是过得硬的。“读者”的认识恰恰又出乎其意料而产生了错觉。这原因大概就在于人们的认识一旦有了框框(那怕是极小的框框),也就不能正确反映客观现实了。我想,倘若“读者”看过记者二次调查后的报告,一定会为之震动,轰毁以往的偏见,并由此而看到党风根本好转的曙光的。事情愈难能,征服者便愈可敬,便愈有震撼人心的教育力量。新干县党风好的事实,使人们看到了实现党风根本好转的希望,并由此坚定了信心。但同时也说明,仅有一个新干县是不能完全消除人们把事实看成是“虚妄的神话”的心理的。需要有越来越多的“新干县”和“新干县”式的干部。我相信,哪里最早达到“新干”的标准,那里的人们就会最快消除上述疑窦。


第8版()
专栏:文艺新书

自修古典文学作品的津梁
——介绍《历代名篇选读》
邓韶玉
由华东师大等编选、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的《历代名篇选读》,自发行以来,受到各地青年读者的好评,主要因为它具有四大优点:
一是文备众体。全书上下两册,选录古代神话、寓言、诗、词、赋、记叙文、抒情文、论说文、戏曲、小说等共三百四十篇(首),上下几千年各种文学样式的代表性名篇都呈现在读者面前。选目力求题材广泛,风格流派和艺术情趣多样化。
既有浩气纵横的《过零丁洋》,也有表现高洁品格的《爱莲说》;既有壮怀激烈、怒发冲冠的《满江红》,也有情意缠绵悱恻、低回欲绝的《沈园诗》。“小荷才露尖尖角,便有蜻蜓立上头”固然意境清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无边草原,不也令人心旷神怡。至如沙张白的《市声说》,汪容甫的《汉上琴台之铭》等,历来虽有争议,鉴于别具特色,也都一并入选。
二是注释详密。编者密切注意到,近年来参加自修深造和业余学习的社会读者越来越多,便决心为这些同志贡献一本无师自通的古典文学普及读物。全书上万条注释、串讲、语译,条条都融会了编者多年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能针对读者困惑不解的难点,不惜笔墨,详为解说。
如释《过秦论》“赢粮而景从”的“赢”字,曾广考同类选本,或释为“担负”,或释为“携带”,还有释成“攫得”的。
编者认为,这些显然都是望文生义,不足为据。因查《说文》:“赢,贾有余利也,从贝,?声。”又查《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孔颖达疏:“赢,读为盈,盈是满也。”由此义引申出“装足”,早见于《荀子·议兵》:“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可知“赢粮”者,乃装足粮食也。编者以为,注释非如此,不足以启迪后学。
三是评析得体。全书共有作家、作品评介短文五百余篇。篇篇字斟句酌,措辞谨慎。如评析龚自珍《病梅馆记》,指出文章表面上句句讲梅,无一句题外的话,但实际上都有议政的寓意,内在联系非常紧密,措辞不露形迹;此因作者1839年被迫辞官南归以后的特殊处境,使他不得不用曲笔,借梅以喻人,揭露了封建主义窒息生气、摧残人才的罪行。如此画龙点睛之笔,扫除了读者心有会意而口不能言的障碍,为普及古典文学知识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四是指导习作。本书能针对日常习作中的难点,处处结合范文循循善诱,弥补了寻常选本管读不管写的一大缺陷。如针对习作层次不清或平铺直叙的通病,联系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写作特色,加以引导。编者说,其上片“乱石穿空”,写仰高山中的陡峭形象,重点突出姿态;“惊涛拍岸”,写俯瞰之下大江奔腾气势,重点突出音响;“卷起千堆雪”,写江涛汹涌,波澜壮阔,重点突出色彩。这三句意态纵横,撼人心弦,为下片所追怀的英雄渲染了环境气氛。“江山如画”,概括了上述景象;“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了篇首的“千古风流人物”,又把“千古”陡地缩小到“一时”,镜头由远及近,聚光由面到点,具有蒙太奇艺术效果,自然而妥贴地引出下片所要赞颂的周瑜。
我以为,这样的读本,无论对初学古典文学的青年或是对具有一定文学素养的人都是有益处的。


第8版()
专栏:

窗前的树(外一首)
王野浸深了夜——泼着倾盆大雨。一声惊雷,吓跑了睡意。从我朦胧的目光里闪过,大树,焦急地走来走去——提着碘钨灯的亮度,拚弃狂风的威力!大树是不会下岗的,它是忠诚的绿色卫士:抵御着暴日的强烈,守卫着月色的安谧……
唐梅·宋柏
从春城黑龙潭,我带
回来唐梅、宋柏……不死的根须该有几百尺?千年古梅发新枝;仰望四人合围的宋柏,把天空染绿二十五米。男女游客,叩问长寿之道,细品味皱纹里的烟霞风雨。呵,象生长着的唐诗宋词,构思那么完美,韵致含蓄……


第8版()
专栏:

十七孔桥远眺
萧汉初象一把玉梳置于翡翠的镜台面,梳柔了知春亭的细柳,梳匀了昆明湖的涟漪,可还要梳理姑娘们长长的发辫?我想,那古建筑的琉璃瓦脊,也应是这把玉梳梳整过的;那园林外的大田垄墒,也该是这把玉梳梳导出的。诗人呵,你的奔放的诗行,乐手呵,你的跃动的谱弦,定然也是借助了借助了这把玉梳的泽润莹圆!本是桥,长期锁禁在御苑,更象梳,殷勤与生活相伴;路断人稀心荒的日子已逝去了,神州随处是梳妆巧手的笑颜……


第8版()
专栏:

微思物语
赵丽宏
睡莲
你就这样静静地躺在水面打瞌睡吗?
你难道不觉得寂寞?你不想在清凉的风中无拘无束地摇动圆圆的绿叶?也不想欣赏辛勤的蜜蜂在你头顶唱歌跳舞?还有那些红色的蜻蜓,总是在你的身边徘徊,它们一定有一些秘密的悄悄话要告诉你……
唉,你什么也不知道。
也许我陶醉在梦境里了。你梦见过一些什么呢?人间的圆梦术和算命先生是无法描绘你的梦的,他们可以用一些荒诞的巧语骗人,却无法骗你。
我想等你醒来。我等过了一个漫长的黑夜,夜里有风,有雨,有雷电。它们大概吵你了。你能经受住风暴的侵袭吗?
早晨,我来看你时,宁静的水面上开出一朵雪白雪白的花,那些莹洁的花瓣上,缀满了亮晶晶的水珠。
哦,这是你的泪珠呢还是你的汗珠?
鸟语
笼子里的鸟叫得起劲极了。养鸟人说这是在唱歌。
天上的鸟飞到挂笼子的树枝上,默默无声地看着笼子里的鸟。
我仿佛听到笼中鸟和自由鸟的对话了——
自由鸟:喂,你唱什么?
笼中鸟:你也说我是唱歌!
自由鸟:那你为什么叫个不停?
笼中鸟:主人喜欢听我叫。
自由鸟:我们在森林里唱的歌和你的不一样。出来,跟我飞回森林吧,你应该在那里唱歌。
笼中鸟:不,我的翅膀不行了,不能远走高飞。
自由鸟:告诉你的主人,拆除那笼子吧,我们一样能为他们唱歌。
笼中鸟:在这里挺好,我什么也不愁。
自由鸟:我为你悲哀,朋友。
枝头上的鸟高高地飞走了,留下笼子里的鸟不停地叫着。养鸟人走过来,用手指撮一把小米撒进了笼子……
梧桐的悲哀
在初春的暖风里,满天飘着毛茸茸的黄色的飞花,象天上落下了奇异的雪。
这不是蒲公英,是梧桐的种籽。光秃秃的梧桐树枝上那些小铃铛,在严寒中寂寞地度过了冬天,此刻,它们在春风里欢快地解体了,脱落了,变成了漫天飞花。
它们是数不清的小生命呵!它们在春风里飞呵飘呵,象一群群小蝴蝶,象一顶顶小降落伞。它们要找寻自己的土壤,它们要在大地的怀抱里生根,发芽,有朝一日也长成一片亭亭玉立的梧桐树林,要用水灵灵的新绿覆盖大地……
然而在城里,到处是冷冰冰的水泥地,它们终于没有找到自己的土壤,只是在街头墙角无可奈何地积累成一堆堆一团团,心灰意懒地滚动着……
它们本来应该变成森林的!
飞鱼
在甲板上,我看见一条死去的飞鱼。
它曾经象海燕一般骄傲地在海面飞翔。它曾经使海里所有的鱼儿钦羡……
然而它死了,它在甲板上被晒成了鱼干。
哦,千万不要离开你生活的土壤!


第8版()
专栏:

“有争议人物”的争议
在起用人才时,经常碰到关于“有争议人物”的争议。有人说,争议是正常的,一点争议都没有倒是奇怪的,以此说明不要怕有争议。我以为认识如果就此止步,还可能使人陷入“此也一是非、彼也一是非”的境地。
当前人们常说的“有争议人物”,是有特定含义的,主要指的是那些有突出才能、有开拓精神、同时也有“偏短”或有“负俗之累”的人才,而争议的实质是新的用人观点与旧的用人观点的争议。明乎此,“大胆提拔有争议人物”的说法,就不是一个无原则的带有主观随意性的口号了。
“慧眼识英才”。这英才,如果等到他在大家眼中都是英才,毫无争议之后再去识拔,这“眼”也就谈不上“慧”了。认清争议的实质,力排众议,提拔人才于“争议”之中,往往最能反映出领导者知人善任的魄力和胆识。
苏天生


第8版()
专栏:

鹤鸣深山〔中国画〕 毛国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