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2月2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大家谈

切实维护新闻工作者的正当权益
读2月1日你报第四版消息:一位女同志因过度疲劳而休克,北京市二轻工业总公司所属的北京轻工产品展销馆门卫见危不救;《北京晚报》摄影记者翟伟见义勇为竟遭扭打,照相机被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对此感到十分气愤。作为一个曾经遭受迫害的新闻工作者,特向你报写这封信,恳请转达我对翟伟同志的高尚行为表示敬意,并对他的遭遇表示诚挚的慰问!
党和人民赋予我国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是,既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又关切人民的疾苦,反映群众的呼声,站在公众舆论的第一线,歌颂美好的事物,鞭挞丑恶的事物。正因为如此,新闻记者在我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同时,也受到少数不法之徒的嫉恨。我本人就曾于1983年10月至1984年5月,被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检察院某些违背《宪法》、不遵守法制的人,以“孙中林是国家干部,再领取六百元稿费就视为贪污”为由,非法关押我二百零九天!
我从1980年3月到1983年3月,担任辽宁《市场周报》(原名《辽宁市场》报)总编辑期间,在报社全体同志努力下,没用国家一分钱投资,除上缴税金外,获纯利近二十四万元,平均每个职工创利万元。同时,我们还为乡镇企业、亏损企业和农村专业户免费登广告,使一千多用户受益。新华社曾发电稿表彰我报的作法。可是,我竟被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检察院非法收审。办案人栾廷生未办任何法律手续,就从我办公室中抄走九十种七百页文件、材料,有的至今没有归还。同时,剥夺了我的选举权!直到1984年12月,在省、市领导同志和你报的关怀、督促下,我的问题才得到彻底平反,他们并向我赔礼道歉。因此,我对翟伟同志的遭遇深表同情。
我恳切希望人民日报迅速向社会发出呼吁: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切实维护新闻记者的正当权益,严惩那些肇事的不法分子,为我们新闻工作者伸张正义,给新闻工作者创造更好地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勤奋工作的条件。 辽宁经济报社 孙中林
编后
我国新闻记者担负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的光荣使命,工作十分辛苦。因此,新闻记者受到了各级党委、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但是,个别单位的某些领导人和少数不明事理的人,对新闻记者却采取排斥以至敌视的态度,对他们的工作不是积极支持,而是故意冷落、刁难,有的人甚至殴打记者,抢走采访设备,直至非法关押记者。这都是非常错误的,是不能允许的。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的有关方面对这类问题处理得比较果断迅速。1月25日深夜在北京轻工产品展销馆发生门卫扭打《北京晚报》记者并抢走照相机的恶劣事件后,不到十天,肇事者就受到了应有的处理(见本报2月5日第四版)。这就大长了正气,打击了歪风邪气。
遗憾的是,长沙市工商局负责人诬陷记者的问题发生一年多了,至今他们还拒不认错;原辽宁《市场周报》总编辑孙中林同志被无理关押事虽已在去年12月得到平反,但他被查抄走的某些文件材料,至今未予发还,有关人员也还未受到应有的处理。为了维护新闻记者的正当权益,人们希望湖南、辽宁的有关方面,能象北京市有关部门那样,对肇事者尽快作出严肃处理。不如此,记者的正常采访活动就难以得到切实的保障。


第7版()
专栏:毖后录

责任者究竟是谁?
1979年7月10日,一台重达四十三吨的起重吊管机运抵我站,发货单位是长春工程机械厂,收货单位是江苏省建工局。我们当即通知江苏省建工局提货,但不见回音。后来,长春工程机械厂通知把收货单位变更为南京钢铁厂。我们又立即通知南京钢铁厂,但他们说,从来没有申请或订购过这一设备,因此拒绝收货。
这一设备属重型机械,车站没有存放仓库,只好放置在露天。
为生产这台价值十几万元的吊管机,机器制造工人不知流了多少汗水;它途经两千多公里运到南京,露天存放已五年多,至今还不知该由哪个单位来处理。
南京铁路分局南京西站货运安全组(附图片)


第7版()
专栏:调查汇报

还要扯皮到何时?
本报记者 龚永泉
“在家时青枝绿叶,出嫁来面黄肌瘦”。照片上这台破烂不堪的起重吊管机在南京西站货场滞留已达五年之久了。当年它价值十四万元,如今,据南京市物资回收公司估算,按每吨废钢铁价格一百七十元计,仅值三千余元了,而这五年所需支付的银行利息和存放费却达十万元之巨!
这件事,是同江苏省有关部门相互扯皮分不开的。1978年8月,江苏省建委向国家建委上报1979年施工机械需要量计划时,根据各单位申请,共需九台吊管机。1978年12月,省建工局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订货会议,会上只分配给江苏省一台吊管机,建工局便与长春工程机械厂签定了合同。可是,1979年初,因基本建设压缩投资,原来申请订购吊管机的单位都落实不了计划,省建工局设备材料处同省建委材料设备处决定与原申请单位再联系一下,如还不能落实,就撤销合同。
据省建委材料设备处李鸿九说,1979年4月28日他打电话给省冶金局刘庆荣,讲建工局已向国家建委预订了一台长春的吊管机,也谈到太原来函推销吊管机的信息。同年5月3日,刘庆荣来省建委看了太原的来函,表示不要太原的,要求购买向国家建委预定的那台,因此让刘补办了一个订货手续。刘庆荣写的全文是:“为了解决南京钢铁厂(以下简称南钢)上下水的施工,经请示省计委批准南钢成立工务队,需配备吊管机一台(QG—15型长春产品),银行帐号××××××;订货单位:南钢基建工程处。联系人:江苏省冶金局基建处刘庆荣”。5月5日,李将此条转到省建工局,建工局向南钢发出了合同分割单,并通知了长春工程机械厂。
据刘庆荣说,1979年4月28日李鸿九来电话,问有无单位需购吊管机,太原有一台马上可以提货。刘随后与南钢联系,南钢答复可以考虑购置,但要搞清楚性能和质量情况才能决定。5月3日刘去建委同李面谈,李听了南钢的意见后,提出让南钢立即派人去太原看一下,10日前告诉结果,如不行,他可以在10日参加国家建委召开的订货会议上订一台(下半年交货),并让刘把南钢的银行帐号、到货地址等写给他带在身边备用。刘写了那张条子给李,当时并不知道已有一台合同还未落实。刘回到冶金局后,用电话将李让派人去太原的意见告诉南钢,南钢认为来不及,于5月4日发了电报去太原询问。5月9日,刘等三人去南钢,南钢向他们汇报了5日省建工局开出了合同分割单、8日太原的复函内容以及冶金部分配的吊管机到货的情况,当场决定两处的吊管机都不要了。刘庆荣下午打电话给李鸿九,李不在,便请接电话的姓张的女同志把不要吊管机的事转告李。
据查,李鸿九同办公室两位姓张的女同志均否认接过刘的电话。7月10日,长春工程机械厂的吊管机到达南京西站货场,南钢据理不予收货。《新华日报》于1980年12月和1981年3月两次发表读者来信作了呼吁,省经委也进行过仲裁,但都未能使吊管机挪动半分。如果说这件事当初尚属省建委同省冶金局之间有关经济合同的纠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上级领导对此迟迟不作处理,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目前,吊管机旁杂草丛生,机体锈斑累累,驾驶室及其他部位被拆,随机运到的二十多件零部件大部已无踪影。一位铁路老工人痛心地说:“当年卸吊管机时,我还出力流了汗,现在我退休都三四年了,可吊管机还在受日晒雨淋。象这样搞法,四化建设能搞得好吗?”


第7版()
专栏:建议与要求

教育群众维护好输油管线
广东汕头至龙川的输油管线,近几年来受到严重破坏。单是揭阳县至丰顺县这段,就有四百七十多处在油管线上建房子;有一千六百多处在危及管线安全范围内放炮采石、挖土、挖井、烧窑,极大地影响了管线的使用寿命及输油安全。去年7月27日,广东兴宁县巫姑岭油管漏油,六个农民偷油后,为了破坏现场又点火,造成了重大的火灾事故。
为了保障输油管线的安全,建议地方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对那些有意破坏输油管线的人作出严肃处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同时要教育沿线的广大干部群众,维护好输油管线。
广东丰顺县驻军 陈章荣


第7版()
专栏:读者催促

望穿秋水近一年 此路何日得通车
你报去年4月26日第七版刊载了我单位职工联名写的《切盼南京福建路快通公共汽车》的来信和南京市公共交通公司的“答复”。不少同志拿着当天的人民日报说:“市公共交通公司在报上公开申明将尽快开辟途经福建路的营运线路,这下通车有望了。”可是,没想到他们言而无信。我们望穿秋水近一年,福建路上还不见公共汽车的影子。
江苏省轻工业品进出口分公司 沈家伦


第7版()
专栏:答复反应

闲置的地磅已拆卸入库
你报1月17日第七版“监督哨”栏刊登若成同志的来信,批评我局一台地磅闲置五年无人过问。见到报纸后,我市鄂城区中心粮店已将这台地磅拆卸,油漆一新,包装入库。
湖北鄂州市粮食局 杜政宁 肖辉潮


第7版()
专栏:答复反应

阳泉市矽肺病患者求医有门了
你报去年六月十四日第七版刊登了《阳泉职业病防治所徒有其名,四千名矽肺病患者求医无门》的来信,对我所的工作提出了批评。我所认真地检查了工作,采取了如下改进措施:
一、开设职业病门诊。挤出办公室和宿舍,开办门诊病室。
二、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初步制定和逐步落实岗位承包责任制,努力提高医疗质量,改进医疗作风,使全所工作出现一个新局面。
三、召开了全市“防尘防毒”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各大企业、局、厂矿都要设立专人负责工业卫生工作,各职工医院必须开设职业病床。全市计划共开设一百五十张矽肺病床。一个矽肺病治疗网已初步形成。
山西阳泉市职业病防治所


第7版()
专栏:新风集

丰润县农村的一颗“夜明珠”
夜。宽敞的农舍里,灯光闪烁。人们聚精会神,有的在翻阅书报,有的在下象棋;在另一间屋里,人们围坐在电视机旁,在看“彩色小电影”。这里是河北省丰润县唐河甸乡唐河甸村农民李景山和妻子许凤芝创办的家庭文化站。
李景山今年四十八岁,是十里八村数得着的“能耐人”。妻子许凤芝是任教二十多年的教师。近几年来,他夫妻俩巧谋细算,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一栋五间红砖到顶的大瓦房平地而起,银行里还存了款。他们看到农村文化落后,生活单调,就决定用自己的钱办一个家庭文化站。
1984年6月初,他们腾出两间屋子,先后从书店买来了一千六百五十多本科技、文学、连环画等书籍,订了十六种报纸、刊物,买了象棋、军棋、跳棋、围棋、扑克牌、军乐小号和一台彩色电视机,家庭文化站便正式开放了。
参加活动的人越来越多,桌椅不够用,李景山又和妻子商量,花五百元添置了新桌椅,还安装了管灯、台灯、电扇,买了五十多盆花卉,把文化站装扮得幽雅喜人。
每天吃过晚饭,李景山便热情地接待前来参加活动的人们,安排座位,查找书目,调理电视。人们说:“景山人好,待人热心肠。”
李景山家庭文化站犹如一颗“夜明珠”,给人们带来了知识和欢乐。自文化站开办以来,已接待了五千多人次。村里的小青年们成了文化站的骨干,不少人从这里学到了知识和技术,走上了致富之路。
河北丰润县委 蒋繁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