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国际贸易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科学
王纪宽
国际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代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国际贸易的发展不仅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有关,而且与技术进步紧紧联结在一起。国际贸易的发展,必然要产生一门新兴科学——国际贸易工程学,这门新的科学将为国际贸易向更高阶段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新的发展趋势
为了进一步探讨国际贸易工程学的形式及其特征等问题,首先要对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作一个初步探讨。由于受世界新技术发展和即将到来的新产业革命的影响,国际贸易总的发展战略趋势大体为:
一、从单一的以物易物、以物易汇的贸易方式,向多元化(包括投资、合作、补偿贸易、来料加工等)、复合型贸易方式(指工贸结合、技贸结合、租赁贸易等)转化。
二、从单一的商务功能向多功能(引进技术、引进外资、引进信息、支持外交、配合金融和开创海外企业等)趋势转化。
三、国际贸易体制与组织结构从伞式的金字塔型结构、一统天下的垄断机制,正向保护竞争、协同对外、横向结构、联合经营、利益共享的森林型机制转化。这种机制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活力、竞争力和适应力。
四、进出口商品结构从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商品为主,向以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商品为主的趋势转化。科学技术和知识在当前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第三世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正在逐步减弱。
五、从信息的商品化正向信息化国际贸易的趋势转化。信息(这里指有效信息,下同)不仅是国际贸易活动的决策依据,而且已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战略资源。国际贸易中由以往的依靠简单信息定策,转向依靠信息网络,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综合分析,制定决策。没有现代化的国际经济信息系统,不可能有强大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的国际贸易。
六、经营方法从粗放型正向集约型的趋势转化。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六十年代,很多国家国际贸易总额的扩大,主要靠拚出口数量,拚低价倾销,拚优惠条件等在国际市场上取胜,称之谓粗放型。由于科学技术在发展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国际贸易经营逐步转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依靠信息灵通,依靠科学管理和优良服务在市场取胜,称为集约型。为此,欲求出口贸易持续、高效、高速度地发展,首先要在工贸结合的基础上搞集约型经营。否则,表面上出口数量有所增加,而实际收汇却并未增长。这也是我国当前对外贸易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七、旧的烦琐的一套国际贸易做法正向简易化、规范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方向转化。几十年来沿用的老一套的国际贸易上的烦琐做法,正在进行改革,并运用电脑信息网络进行传输、贮存,执行有关贸易合同与协议。公司与公司之间用签订一项长期的标准合同,代替逐笔商定,只要双方电传确认价格,合同立即生效,这样既减少大量文件的来往,又节省了很多时间。过去一笔贸易要几个月方可谈成,运用最新办法后,几天、几小时内即可解决。
八、国际经济贸易从争夺市场为主正向争夺人才为主的趋势发展。“人才就是资本”,而且是最重要的资本,已成为当代新的价值观念中最重要的观念。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各国争夺最剧烈的是市场,这一基本情况是不会变的,但争夺市场的焦点已转向争夺人才。谁拥有大批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谁将赢得对外经济贸易竞争中的胜利。
上述新的趋势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第八条。面对当前尖锐复杂的国际经济贸易斗争,我们如果没有大批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懂技术、懂业务、懂经营、懂战略、会外文,有专业化知识、年轻化的开拓型、经营型人才,在国际经济竞赛中,就难以战胜各国强手而取得迅速发展。当前,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战线上的重要任务是如何贯彻执行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切实改革对外经贸体制,大胆地起用一代新人,高质量、高速度地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后起之秀。
基础与特征
国际贸易工程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尚处于形成与发展中,有待于通过实践进一步开拓与提高。
国际贸易工程学以现代化的大科学、大工程、大企业、大农业、大经济为基础。它是在现代化大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为工业、农业、军事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服务。其主要特征有:
一、国际经济贸易商品工程化。商品是国际贸易中最基本的、最活跃的经济细胞,是直接反映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经济技术水平及其竞争活力的标志。它在国际贸易的流通领域中是否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与适应力,首先决定于商品生产是否符合现代工程化的要求。商品的工程化是由许多因素组成的,其中最基本的是四个因素,即:(1)商品的设计工程是否具有时代的先进性。一个商品设计新颖或陈旧,不仅竞争能力有极大的差异,价格甚至可以相差几倍、几十倍。(2)商品工艺工程是否采用先进技术而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3)商品价值工程和价格工程是否具有合理性和竞争性,前者是指生产过程中是否采用最合理的材料和工艺进行生产,从而创造出最佳经济价值的商品,称为价值工程。后者是如何按照国际市场行情和供求关系等,有效地运用价值规律,制定合理的出口价格和论证合理的进口价格,均属价格工程。(4)商品包装工程,包括内包装与外包装的设计、包装心理学、包装艺术等方面的研究。以上四个因素的好坏,均直接关系到一项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命力与竞争力。
二、国际贸易信息工程化。信息已成为国际经济贸易中的重要战略资源,关键在于如何发挥其战略作用。这就要依靠运用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信息网络,通过信息网络,对每时每刻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信息源,进行有效的搜集、传递、存贮、筛选、分析、综合并制定决策,这是一项十分严密细致的工程,决不是行政事务。只有有效地掌握并运用好信息工程,才能在国际经济贸易的大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三、国际贸易金融工程化。国际贸易与金融的关系,如同鱼与水的关系。现代国际贸易离开了国际金融,如同鱼离开了水一样,无法生存与发展。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中,金融左右着贸易的发展。现代化的金融,已经成为一项科学化的大工程,它基本上由三条经济杠杆(即:利率、保险、汇率)构成了现代金融大厦立体的三根主轴(X、Y、Z三轴)。这三轴均直接地影响与调节国际经济贸易的流向与流量。不懂得现代金融工程,也不能最有效地经营现代化国际经济贸易。
四、国际贸易系统工程化。现代国际贸易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如不按系统工程的规律办事,必然事半功倍。手中有货,谁要就卖给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沿用陈规陋习的一套办法来面对八十年代的国际市场已经寸步难行。一项商品要在国际市场创牌子、树信誉、建网点、拓市场,会涉及到各个环节。例如有:市场信息→信息的综合研究→制定决策→组织生产→设计包装→商标注册→组织成交→仓储出运→组织推销→技术服务→信息反馈等等。一个环节脱节,贸易流向便立即中断。为此,从国际贸易的宏观到微观,都离不开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进行组织管理。
五、国际贸易技术工程化。它有双重含义,一是现代国际贸易本身,已不再是传统的商业性业务,它具有现代技术特性;二是现代国际贸易已无法离开现代的科学技术而单独存在。大到引进或出口成套项目,例如大型热核电站、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大型石化工业等等,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小到出口衬衣、钢笔、收录机等等,同样具有各自的技术特点。为此,不熟悉、不懂得有关专业技术,单凭会外文、懂外贸知识,已不再是一名称职的外贸业务员或经济师。日本从五十年代开始,以对外贸易为开路先锋,带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用对外贸易促进技术进步,用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其中成功经验之一是,摆脱了旧的一套就外贸搞外贸的束缚,坚定不移地采取了技贸结合、工贸结合的做法,从而把它的对外贸易迅速纳入工程技术化的道路。
六、国际贸易经营工程化。现代化的国际贸易的经营与过去的经营方式已有极大的不同。现代化的经营已经成为一项大工程,市场是一个巨大工地,亿万商品是流通中最活跃的细胞。如何通过有力的渠道,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这门工程技术主要有六大学科:即市场预测与市场学、价值规律和经济核算、商品工程与商品学、销售工程与销售学、经营管理与组织体制等。有效地运用上述这些学科的机理,就能创造优化的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从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击败对手。凡取得卓有成效的企业家,无不是善于运用现代化经营工程学的实践家。
新的战略任务
国际贸易向工程化方向发展,并正形成国际贸易工程学。它是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现代化的步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虽然还是一株幼苗,但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一方面与旧的传统的僵化的国际贸易组织原理相分离、相对立;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日益完整和充实。它的战略任务主要有:
第一,冲破旧的僵化、传统的对外贸易原理和观点,使对外经济贸易切切实实地面向生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性的剧烈竞争。回避竞争,不敢拚搏,只能自取落后,落得被淘汰、被抛弃的下场。
第二,大胆地改革对外经济贸易的体制,实行政企职责分开,采取代理制,根除官商作风,简政放权,使企业具有生机与活力,以适应工贸结合、技贸结合,发展技术进步,为四化服务的要求。外贸要与科研、教育、生产建立横向有机的联系,形成一个经济工程群体,为高质量、高效益、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而发挥强大的能量。外贸与金融要密切配合,互相支持,以求共同高速发展。
第三,把经营观点转移到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人才等方面来,通过对外经济贸易渠道及时引进先进技术,引进资金,引进信息,引进人才为四化服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培养出一大批精通国际经济贸易的各类人才。
第四,要求更好地贯彻对外和对内双开放政策,扫除条条块块的分割,把封闭式守业型的经营思想,改变为开放式开拓型的经营思想,走向五洲四海去建立强大的经营网络,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掌握两套本领。


第5版()
专栏:

加强消费科学的研究
孙启佑
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物质资料的消费是基本的。因为没有物质资料的消费,人们就不能生活,不能生存。要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首先得有科学的消费方式。
科学的消费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消费的结构,一是消费资料的利用方式。
关于消费结构,人们一向强调食衣住行,现在看来,光这几项还不够,还得包括用、娱乐和旅游。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消费资料的丰富,人们的食物结构、穿着结构和整个消费结构将会逐步发生变化,必要生活资料的内容将越来越丰富多采。
关于消费资料的利用方式,更有一个科学问题。同样的食物,不同的吃法就有科学不科学之分,甚至可以从中划分出不同的文明时代。
我国人民的消费习惯有科学的一面,也有不科学的一面。例如吃,一向讲究色、香、味,但忽视营养,不讲究吃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是否符合正常人的需要。至今许多人对于这方面的知识还是不甚了了。同样的物质内容,以什么样的利用方式消费它,是有许多科学问题需要研究的。
要做到科学的消费,首先得有消费的科学。要用消费的科学指导科学的消费,使人们建立起科学的消费方式。
近几年来,消费的科学逐渐为人们重视了,关于食品、时装、体育、文化娱乐以及旅游等方面的刊物创办不少,报纸上也发表了一些指导群众消费的文章,对于人们建立科学的消费方式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关于消费经济学方面,还很少有系统的论著。政治经济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但长期把消费视作禁区,有意回避,不敢涉及。最近几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对消费的论述,也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可不可以说不研究消费问题,就不可能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不可能建立完整的政治经济学?我想是可以这样说的。例如,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而需要的满足也就是消费。不研究人民的消费问题,所谓满足人民需要,所谓生产目的,岂不成了空谈?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民消费资料的取得和需要的满足要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这就要考虑根据市场的需要安排生产的问题,要考虑群众的购买力或收入同消费资料的发展相适应的问题。
建立消费的科学和科学的消费经济学,要打破传统的小生产观念和肃清“左”倾思想的流毒。要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消费品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消费和市场供求及价格的关系、中国消费方式和外国消费方式的关系、消费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等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建立起科学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的科学。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
去年12月上旬,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在桂林举行第二届年会。代表们在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基础上,讨论了中国商业经济体制改革问题。
与会代表认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我国商业体制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根据这个思想,商业体制要突破自然经济论和产品经济论的传统观念的束缚,真正体现商品经济和市场的观念,才能适应商品经济大发展的新形势,充分发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巨大作用。
商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商业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说来,商业发展战略目标应包括商业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商业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要服从于和服务于商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根据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我国商业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应该是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的商业体制。它应该使商业企业有强大的活力,流通渠道畅通,商品经济大发展,生产力大提高,人民消费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
很多代表认为,现阶段我国商业体制改革的战略重点,是要高度重视市场的作用,把市场机制引入我们的管理体制,引入计划经济。市场是组织整个经济活动的枢纽,对于生产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市场机制的作用,主要是价值规律通过市场而发挥出来的调节商品经济的作用。它具有自动性、平等性、普遍性的特点,能够调整经济利益关系,奖优汰劣,激发企业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基本内容。有的同志强调,把市场机制引入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商业,是我国商业体制改革特别需要解决的重点课题。
与会代表认为,近期我国商业体制的改革,首先要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增强企业的活力,这是商业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实行政企职责分开,要解决分开后政府如何管理商业的问题,要区分不同情况对现有公司进行调整和改革。其次,商业要更加开放,进一步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包括各种形式的联营。第三,利用市场机制,利用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既要利用价值规律的事后调节作用,更要自觉利用价值规律进行事前的计划调节。要改革过分集中的价格管理体制,缩小统一作价的范围,扩大浮动价格和自由价格的范围。第四,以城市为中心建立合理的商品流通网络。第五,推行商业经营承包责任制,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企业和职工的关系,充分发挥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经营效益。第六,采用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法,促进商业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
代表们还就批发体制改革和工业品贸易中心、零售商业体制改革、农村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粮食商业体制改革、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工商行政管理改革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
(苏学生)


第5版()
专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普及宣传讲话(95)

破坏珍贵文物、名胜古迹罪
十年动乱期间,我国的珍贵文物和名胜古迹遭受了一次浩劫。大量有历史意义的庙宇、寺院、佛像、牌坊、墓冢被当作“四旧”砸毁、拆除;许多有价值的古籍、古画、经卷、档案资料被当作封建残余付之一炬;还有不少名胜古迹被夷为平地,或者修房盖楼,弄得面目全非。这些行为使我国的珍贵文物和名胜古迹受到了令人痛心的损失。粉碎“四人帮”后,这种现象已基本上得到纠正,但其流毒和影响还没有完全肃清,有的地方,任意破坏珍贵文物、名胜古迹的现象还十分严重。目前,破坏珍贵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除了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树立保护文物光荣,破坏文物可耻的社会风尚,对保护有功者奖,对破坏损失者罚以外,还必须运用刑法武器同破坏珍贵文物、名胜古迹的犯罪行为作斗争。
破坏珍贵文物、名胜古迹罪是指对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名胜古迹故意地加以破坏的行为,只要故意破坏了珍贵文物、名胜古迹,就构成本罪。
构成破坏珍贵文物、名胜古迹罪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在客观上实施了破坏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珍贵文物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各种重要文物。名胜古迹主要是指可供人游览的著名风景区以及经国务院和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全国和地方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谓破坏,是指捣毁、污损、拆除,以及非法挖掘等等。
二,主观上必须是故意,即明知是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名胜古迹,仍然故意加以破坏。至于出于什么动机,如为了拆取材料、修盖房屋;为了私藏、卖钱,或出于流氓动机等等,都不影响本罪的构成。如果以反革命为目的,应以反革命破坏罪论处。如果不知道是珍贵文物、名胜古迹而故意加以破坏的,不构成本罪,但可构成故意破坏公私财物罪。虽然明知是珍贵文物、名胜古迹,但由于过失毁坏的,也不能以破坏珍贵文物、名胜古迹罪论处。如果这种过失行为触犯了刑法其他规定,应按有关的条文处理,如因不慎失火烧毁珍贵文物或名胜古迹造成重大损失的,可按失火罪论处。
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四条的规定,犯破坏珍贵文物、名胜古迹罪的,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5版()
专栏:

《丛书集成初编》将重印补齐出版
《丛书集成初编》汇集自宋至清最有学术价值的丛书一百部,剔去重复,分类重编,分装四千册,收书四千一百余种,约两万卷,解放前由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计出三千四百六十七册。《初编》的编纂以“合乎实用”、“流传孤本”为目的,门类齐全,取精去冗,无论从事古代文化哪一领域研究的人员几乎都能从中找到有价值的资料。它犹如一部以古籍原著编成的百科全书,受到读者的欢迎。现经商务印书馆同意,中华书局即将重印《初编》,计划自一九八五年起,三年印完,分批出书。商务印书馆未及出版的五百三十三册,亦将补齐出版。 (钟华)


第5版()
专栏:书讯

书讯
△谢本书著的《袁世凯与北洋军阀》一书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永明)
△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会编的《义和团运动史论文选》已由中华书局出版。
(德麟)
△金德建同志编著的《先秦诸子杂考》一书,已由河南中州书画社出版。
(刘光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