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85-02-15

1985-02-15新闻联播 文字版

民间工艺美术是我国工艺美术事业发展的基础

第8版()<br/>专栏:<br/><br/> 民间工艺美术是我国工艺美术事业发展的基础<br/> 徐运北<br/> 民间工艺美术是我国工艺美术事业发展的基础,是专业工作者学习的艺术源泉,它最富有生命力,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工艺美术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地方特色,并且实用性很强,它的发展前途是无限的。<br/>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民间工艺美术得到重视,许多省市的各种民间美术相继举办展览,其内容非常丰富多彩,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民间工艺不单纯是一些工艺品,而且体现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气质和特点。这些用品是实用和艺术相结合的,是使用与美化的统一,是劳动者的艺术,生活的美化。我们在学习和发掘研究民间工艺美术时,更重要的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既爱劳动、创造物质产品,又具有聪明智慧、创造艺术产品和互相协作的美德。在民间工艺工作上,就是要把这种精神和传统认真地继承和发扬,在新形势下使劳动和美化更好地结合。在发展民间工艺产品中,也要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但是对传统艺术的风格特点,必须保留和发扬。创造更好的未来民间工艺的目的,是创造祖国美好的未来,这是时代和人民赋于我们的光荣历史任务。要保护民间工艺美术,保护民间艺人,保护从事民间工艺美术工作的同志,使我国的民间工艺美术事业正常健康地发展,使之有利于我们的“四化”建设,有利于人民的需要。(附图片)<br/> 临汾绣花兜肚(山西)<br/> 凤翔木板年画(陕西)<br/> 侯马戏剧皮影(山西)<br/> 布老虎枕头(山西)

外婆的心

第8版()<br/>专栏:<br/><br/> 外婆的心<br/> 程灵生<br/> 陕西宝鸡地区有一种习俗,就是当外孙满月时外婆都要把自己精心制作的布老虎送去。在北京举行的“宝鸡民间美术展览”上有一张照片拍摄的就是这一动人的情景。你看,她们坐在炕上,抱着满月的外孙和布老虎,都沉浸在一片欢愉之中。<br/> 布老虎,这美丽奇特的礼物龇牙瞪眼,何等狰狞!然而它浑身花朵,又显得何等可爱!细细地思考起来,这种矛盾现象,正好是一种严谨的审美意识的产物,是历史上一切外祖母对宝贝外孙爱怜心理积淀下来的一种表达形式。她觉得:这嫩小的心灵,如何经得住人间的风吹雨打啊,于是想出老虎,能够和家狗家猫似的守护他,该多么好。虎是禽兽中王,一切鬼魅邪物,见了它该是逃之夭夭了。于是这虎便是外孙的守护神。守护神免不了要战斗,要赫然斥退一切来犯者,不龇牙瞪眼,树尾欲扑,还有什么威风和震慑力呢?<br/> 然而,这老虎又不能离开孩子。它又是日夜作伴的玩具,太狰狞可怕,又会伤害这幼小的心灵,于是便在虎长胡须、长旋涡毛的地方,做上花朵,使其既壮观又美丽,既威武又从容可爱,不失为孩子的忠实朋友。<br/> 为了避邪,必须狞猛狰厉;<br/> 为了愉悦,又必须和蔼美观。<br/> 于是,便产生了象关中布老虎这样矛盾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使我们有机会洞察到创作者的审美初衷——外婆的一片好心意:由于自己不能经常守护那个可爱的小宝宝,于是把自己心理的化身——布老虎送给他,这不等于外婆一刻不离地处在他的身边么?(附图片)

一幅有讽刺性的民间木版年画

第8版()<br/>专栏:<br/><br/> 一幅有讽刺性的民间木版年画<br/> 曹宇<br/> 在陕西省凤翔县南小里木版年画的传世古版中,有一幅《小人图》颇具讽刺意味,从八个侧面抨击了当时社会中八种丑恶行为。<br/> 第一幅“见了旋风竟作揖”。“旋风”——鬼的象征。取材于歇后语:“见了旋风作揖——认鬼不认人”,讽刺那种人鬼不分,认鬼不认人的丑恶心灵。第二幅“东吃羊头西吃猪”。讽刺那种丧失信念,没有立场和骨气到处讨便宜的人。第三幅“用钱买上皂角树”。讽刺那些要钱不要命,如果给钱什么事他都能干得出来的人。另一层意思是“有钱能买光脚上皂角树”。第四幅“吹胀又捏消”,讽刺那种播弄是非,挑拨离间的卑鄙行为,以及那种信口开河,任意夸大事实的人。第五幅“扶上杆儿掇梯子”,指扶植别人又半道拆台,也有讽喻“过河拆桥”的意思。第六幅“爱钱钻钱眼”。蔑视那些爱钱如命的行为。第七幅“得风扬碌碡”。民间有“说风就是雨”之说,这都是形容那种扑风捉影、无限扩大事态的人。第八幅“白地捏孤角”。白地:凭空。孤角:方言,撒赃遗害的意思。这是揭露给青白无辜的人制造莫须有的罪名,栽赃陷害的行径。<br/> 中国农民有自己优良的伦理道德标准。素以爱憎分明,无私正义、济危扶贫、宽厚待人、不取不义之财等等品质。《小人图》正是以他们遵奉的这种道德标准,对日常生活中大家所深恶痛绝的八种丑恶行径用绘画形式予以嘲讽。<br/> 《小人图》是民间艺人们作为年画印制,流传于广大群众之中的。从画面上人物的形象、服饰以及“光绪通宝”铜钱四个字等推测,应是清代作品。当时社会充满了卑鄙、虚伪的人和事,它激起了人民的厌恶。人们把好人称“君子”,把恶人称“小人”。这里面包含着中国农民朴素而鲜明的善恶观。民间艺人自发地创作和印制这种木版漫画作为年画大量发行,表现了群众对丑恶行为的对抗和斗争情绪。总之,这是我们民间传统木版年画中比较罕见的一幅作品。

河南南阳烙画

第8版()<br/>专栏:<br/><br/> 河南南阳烙画<br/> “南阳烙画”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品种。它是用特制的烙笔,在木板上烙绘出各种形象,近似绘画中的白描,线条有特殊意趣,富有变化。画面多呈茶褐色,古朴清雅,美观大方。<br/> 烙画创始于光绪初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因起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故南阳素有“烙画故乡”之称。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一传统工艺已从简单的工艺品,发展到板烙、绢烙、纸烙和套色烙画等,颇受群众喜爱。<br/> 本版摄影:王燕兵 郭排 董志方(附图片)<br/> 烙画瑞鹤图(河南) 张继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