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调查报告

家庭农场是农业下一次飞跃的重要动力
——对四川省新都县两个种田大户的调查
新华社记者 喻权域
记者最近到四川新都县采访,接触了许多干部和农民。他们对当前农村经济的繁荣兴旺十分兴奋,对于发展乡镇企业和养殖业很有信心,部分人对于进一步发展农业(指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下同)则信心不足,办法不多。记者采访了两个种田大户之后感到,进一步发展农业是可能的。其办法,除了进一步落实党的政策和减轻种田者的负担外,一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二要实行集约经营。家庭农场在这两方面都占有优势,它将形成农业下一次飞跃的重要动力。我们现在就应该着手做促进工作。
党政干部和农技干部们说,这几年农业的飞跃主要靠党的好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包产到户和提高农副产品价格。这是推动农业起飞的“第一级火箭”。
新都的农艺师们对记者说,新都县地处“天府之国”腹心,包产到户后,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已达到很高水平。如果不能在培育优良品种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单产很难有大的飞跃。当前的问题是各户农民的耕作水平不一,产量悬殊。如果能使低产户达到高产户的水平,粮食总产量可以增加10%—20%。但是这项工作的难度相当大。由于务工经商的农民越来越多,低产田不是减少而是在增加。
县委的同志说,今年全县粮食减产三千多万斤。除粮田面积缩减、小麦受涝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觉得种田不如务工经商挣钱多,靠种田无法积累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因此,许多农民马马虎虎种田。一些干部认为,在实行联产承包制几年后,它正在不断完善中继续对农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但同时也需要增加一种新的动力来推进农业的下一次飞跃。
新的动力是什么?记者访问了两个种田大户,对这一点很受启发。
张吉贵种田的收入超过县长。
张吉贵今年四十岁,小学毕业,是新都县一农场工人。他经过几年实践,认为种田有利,一个人把全农场的农田都承包下来。
张吉贵今年3月借钱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他冬季种小麦和油菜籽,夏季种水稻,其中二十三亩田为杂交稻制种。另种红薯二点六九亩,送给农场养猪,自己只取猪粪。农忙时请人帮忙。全年收获小麦六千九百多斤、油菜籽三千三百八十斤、水稻九千多斤,制杂交稻种五千三百四十多斤,比别人增产一成。按国家牌价计算,产值为一万一千三百六十元,并不比大工厂工人的产值低。
据张吉贵与农场场长粗略估算,除去生产开支、农业税、上交利润、农场管理费、工具折旧费等,张吉贵种田的年纯收入至少有二千元。尽管他一个人种的田相当于十户农民,他仍有半年时间开着拖拉机外出揽活。据他说,纯收入四百五十元,全年合计,他的纯收入为二千四百五十元,等于月工资二百元。张吉贵咧着大嘴笑对记者说:“新都县委书记和县长的月工资都是一百一十七元,我比他们多。”他还补充说:“我是单身一人在这里种田。如果我的老婆、孩子也在这里,形成个家庭农场,收入还要多。”
蓝晓东种田收入超过务工的哥哥。
蓝晓东是桂湖公社宝光村的农民,二十八岁,原是生产队农机手。共包土地二十四亩。他家有十二口人,父亲和两个哥哥在外做工,两个妹妹上学,实际在家种田的只蓝晓东一人。妻子和两个嫂嫂平时在家养猪(今年可卖肉猪二十一头)、搞副业和家务,农忙时全家下田,不必请人帮忙。
蓝晓东买了一台旧的手扶拖拉机,除种自家包的田外,还帮附近农民耕田耙地挣机耕费,也跑点运输。
他今年产小麦五千一百二十斤、油菜籽三千六百斤、水稻二万斤,农田产值为六千五百多元。除去生产开支和农业税,他从农田中收入四千多元。加上代人机耕、跑运输,全年共计收入近五千元。
蓝晓东对记者说:“我种田的收入比两个务工的哥哥多得多。”
张吉贵和蓝晓东,一住城西北,一住城东南。他们谈的“种田经”却大体相同。记者问:“人们都说种田不合算,务农不如务工,为什么你们的看法相反?”他们回答说:五口之家承包四点五亩地(新都农村人均耕地为九分),一个劳动力一年只在田里劳动一两个月,生产的东西值一千来元,除去生产成本和农业税还有七百来元,怎么能说农业劳动的报酬低呢?不是种田不合算,而是全家种这四五亩田靠这七百来元收入不能致富,所以要叫苦。
他们两人都谈到这样一条规律:在一年两熟的成都平原,一家五口种四亩多田只是够吃够穿,种八亩田就温饱有余,种十二亩田相当于在中小企业当普通工人,种十六亩田相当于在大工厂当熟练工人,种二十亩田以上就可以积累起买机器的资金。
记者在采访中接触的大量事实说明,农业的第二次飞跃应该依靠科学种田,具体说来是农业的集约化、机械化和先进农业技术。这是一家种四五亩田的小农户很难做到的。如果使耕地相对集中到种田能手手里,形成有一定规模、有成套机械设备的家庭农场,就可以实现农业的初步现代化。因此可以说:家庭农场是农业下一次飞跃的重要动力。
农艺师们不是为目前农田单位面积产量相差悬殊而发愁吗?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办的家庭农场,就能普遍提高农田产量。
领导机关不是为“农民种田不合算”、“种田不能积累起扩大再生产资金”而发愁吗?家庭农场将是解决这些矛盾的有效办法。
集中经营的家庭农场与分散经营的大包干,看起来相反,实则是一脉相承的。把土地平均分包给各户农民耕种后,劳动力大量剩余;剩余劳动力投向养殖业、工业、商业,逐步形成各种专业户,商品生产大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分工分业,一部分从事工、商、养殖业的农民觉得土地是累赘,逐渐转包土地,土地便向种田能手集中,形成种田专业户、种田大户,然后发展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机械化的家庭农场,实现农业的初步现代化。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2版()
专栏:

以工补禽 免费服务
北七家乡人均每天提供一斤多商品蛋
本报讯 人均每天提供一斤多商品蛋,这事不是发生在一户农家,一个村庄,而是发生在一个有二千一百户、七千二百九十三口人的乡。这个乡就是北京市昌平县北七家乡。眼下,这个乡养鸡总数已达四十一万只,其中肉鸡二十余万只,蛋鸡二十万只,一年提供的商品蛋达二百七十余万斤。
北七家乡养鸡业发展是快的,鸡舍一幢幢,一排排,每幢鸡舍养鸡千只以上。今年1月,从没有养过鸡的农民李致和一下子买下了七千只鸡,一时成为全乡的“头条新闻”。李致和全家十口,人多开销大,没什么家庭副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乡畜牧服务公司见此情景,主动帮助他发展养鸡业。没有钱,服务公司出面为他贷款,买下了生产队占地面积近一千平方米的鸡场。没有饲料,服务公司派人,从二十里外的饲料公司天天送饲料上门;七千只鸡每天要吃一千五百斤左右饲料,全是服务公司送来的。一年过去了,李致和出售鲜蛋收入十四万元,纯收入也有五万元。他把这笔款主要用来还了贷款。
这个乡的农民李维华养肉鸡,是“大年初一吃饺子——头一回”。一开始他真有点担心,但很快就放心了。他不用出门,乡畜牧服务公司派人把小鸡送上门来,把技术资料送上门来,把饲料送上门来,定期给鸡作防疫注射,肉鸡长大后,又有车来收购。李维华说:“我什么也不用操心,只要养好鸡就行了,连算账结账都是服务公司代办。”今年,他出售肉鸡四千二百只,纯收入四千多元。
北七家乡农民过去并没有饲养商品鸡的习惯,直到1980 年,这个乡的养鸡专业户依然是空白。而近四年来,这个乡不仅人均提供商品蛋始终在北京市独占鳌头,而且农民靠养鸡增加了收入。今年,农民养鸡纯收入就达八十余万元,千元以上的有二百一十户。
这个乡的农民能迅速走上养鸡致富的道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乡里以工补禽,四年来拿出五万余元,努力办好乡畜牧公司,免费为农民提供多种服务,同时,他们还累计拿出二十多万元作为畜牧事业的流动资金,用于扶持农民养鸡。


第2版()
专栏:长话短说

补农有学问
严元俭
以工补农怎么补?北七家乡的实践,使人受益非浅。
他们的补农金,不是用来吃饭盖房,请客送礼,也不是拿来撒胡椒面或用来培养一两个大户,而是用在扶持农民的共同致富上。在乡村,单纯务农的农民大多收益较低。他们和富裕隔着几级台阶,有时台阶还很高,如果不扶一把,他们就难以跨上致富大道。北七家乡以工补禽,扶持两百多户养鸡户摆脱贫困走上富路,这钱可谓用得是地方。
补农补什么,应该选准一个或者几个突破点。如果把有限的补农资金拿来撒胡椒面,结果只能是“用了油不见光,使了料不闻香”;如果把钱补在一个产品销不出去的项目上,那么,只能是越补越劳民伤财。北七家乡的同志很聪明,他们利用北京大市场这一有利条件,把突破点选在养鸡业上,结果产品畅销,农民增收。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市场需求出发,北七家乡这个突破点可说是选准了。
以工补农,还要讲究“小钱”变“大钱”的道道。现在不是钱多得没处花,补农得讲效益。花两个钱换回一个钱,这样的补农恐怕人家学不起。北七家乡可不同,他们拿出五万多元来办养鸡服务公司,然后让服务公司为农民提供多种优质服务,结果,养鸡业发展了,农民的积极性很高。这样转了一个弯,效益翻了好几番。这个经验值得学习。


第2版()
专栏:

实事求是讲速度 发挥优势求效益
平顶山市经济稳步发展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尹道夫、本报记者李杰报道:河南省平顶山市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在求效益上下功夫,不片面追求速度,使全市经济出现了持续、协调、稳步发展的局面。
平顶山建市历史比较短,煤、电、水等资源丰富。多年来该市就能源抓能源,当地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这几年,该市在抓能源的同时大力发展为能源服务的其他工业和第三产业,加快了能源开发的步伐。经过几年努力,工农业生产出现了持续、协调、稳步发展的好形势,经济活力越来越旺盛。五年来,原煤产量由年产一千六百万吨增长到二千一百五十多万吨,轻工、化工、纺织等行业发展也较快,使这个市走出了单一经营的“窄胡同”。
三年前,平顶山市工业增长速度曾高达23.5%,而经济效益却不佳。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了发展速度。他们在组织好均衡生产的同时,不挤设备,不轻易加班加点,也不勉强去做目前条件尚不成熟的事情,而是狠抓企业挖潜和技术改造,不断向技术进步要效益。今年,工业增长速度为15%,而经济效益却猛增到36%。


第2版()
专栏:市场随笔

药店要为病人着想
范琦珊
近年来,有的药店只重视经营名贵药材,对一些利微、病人急需的中药不愿意销售。有的病人为了买全处方上的中药到处奔波,还往往缺三少四。江西临川县腾桥镇中药店的职工,把主要精力用于经营群众常用、急需的中药材上。他们不怕麻烦,不嫌利微,想方设法外出采购,自己动手加工炮制,经营中药从二百种增加到四百三十种。许多在省市医药部门买不到的荷叶、竹菇等药材,这家小药店应有尽有。作为一种特殊的营业单位,如何确保病人用药,这是药店应当经常考虑的问题。为赚钱而不愿经营利微药材,是不足取的。但愿药店向腾桥镇中药店学习,多为病人着想。


第2版()
专栏:

引进技术消化吸收 自制配套国产部件
友谊牌双桶洗衣机零件全部国产化
本报讯 辽宁省营口洗衣机总厂在同外国技术合作中,注意消化吸收引进的技术,仅用四年时间,就掌握了NA—1800型双桶洗衣机的制造技术,使友谊牌洗衣机的一百八十九种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产品达到国际上七十年代末的水平。
这个厂是1981年开始从日本引进洗衣机散件搞总装的,95%以上的零件都靠进口后由本厂装配。从1982年起,他们从借鉴外国技术、逐步达到国产化目的出发,同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进行技术合作,派技术人员去国外实习,引进了关键设备、模具、仪器,对日方提供的技术和零部件技术进行了消化吸收,到1984年底,进口零部件就由1982年上半年的一百零一种、一百七十四件减少到七种九件,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
为了加速国内自己设计和零部件自制配套能力,这个厂一方面采用进口关键设备和模具的办法,建起了外壳自动成形、外壳粉体喷涂、脱水桶制造、洗衣机总装等十七条现代化生产线,解决了洗衣机洗涤桶、脱水桶、装饰条等部件的生产难题;一方面加强同国内协作厂的联合。他们同六省、八市的四十二个外协单位建立联合体,帮助这些企业引进国外技术,结束了电机、排水管、面板等部件依靠进口的历史。
(陈征)


第2版()
专栏:

北京市设备开发调剂公司自今年4月成立以来,专门负责唤醒“睡大觉的设备”,已从一些工厂的仓库中“发掘”出五百多台闲置设备,创造了可观的社会效益。
图为公司经理于景亮(右二)在与同志们研究业务开展情况。
刘晓非摄


第2版()
专栏:

改进生产工艺 加强药材管理
玉林制药厂以质量赢得信誉
本报讯 记者谢荣镇报道:广西玉林制药厂是全国重点中药厂之一,生产的正骨水、鸡骨草丸、云香精等优质产品畅销国内外,他们的经验是扎扎实实地抓产品质量,以质取胜。
这个厂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坚持对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正骨水和云香精是这个厂的主要产品,都是手工操作,今年,该厂投资一百三十万元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造,药水由瓦罐提取改在不锈钢罐密封的情况下提取,质量大大提高。同时,进口一批先进的质检设备,从严把关,保证产品的质量。
为了做好原材料的管理工作,这个厂一是加强药材质量检验,不合格的原料不进厂;二是对收购的原材料,做到经常翻晒复烤,防霉、防虫,先进先用;三是新建了六千平方米的通风防潮仓库,提高库存能力。


第2版()
专栏:

积极发展横向经济联系
江西钢厂经济效益又有提高
本报讯 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冶金系统先进企业的江西钢厂,积极发展横向联系,克服了原材料不足等困难,今年已实现利税一亿元,成为江西省第一个税利超亿元的企业。
今年该厂面临生铁、废钢等原材料严重不足,铁路运输调价,以致困难很多。为了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江西钢厂与全国二十一个省市、三十多个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联营,使生产由被动变为主动。例如,该厂向西北、西南地区一些厂矿进行投资,支持他们上高炉和焦炉,获得返供生铁十七万吨和一部分焦炭。又如对山西临汾钢厂投资六百五十万元(分三年以返供生铁偿还投资),今年一年就拿到返供生铁一万吨。向广州市机电局和上海市金属公司等需要钢材、金属制品的企业集资二千万元,用于冷轧板、新线材、混铁炉和水厂等七个技术改造项目,提高了生产能力。
江西钢厂还利用有限的资金和金属材料积极同兄弟企业联合开发国内需求大、高质量的矽钢片等新产品。为利用剩余集资资金使新线材改造项目投产,已经生产了线材二万零五百吨,盈利二百万元,一年内即可收回全部投资。
(李俊)


第2版()
专栏:通讯

当寒潮袭来的时候
——武汉菜市场见闻
新华社记者 张新辰
入冬以来气候比较温和的武汉,12月8日突然雨雪交加,气温降到摄氏零下五六度,接连几天,大街上覆盖的冰雪不消,这在武汉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冰封大地后,人们最关心的是蔬菜还能正常供应吗?许多人回想起1977年1月,一次寒潮袭来,武汉很少见到鲜菜,副食店的腌萝卜都卖光了。这次开始下雪,正逢星期日,市民们涌向菜市场争购鲜菜,蔬菜价格很快上涨。大白菜由每斤六分到一角钱涨到一角八分到二角,青蒜由二角涨到三角。有的人预言菜价还要上涨,有的商贩开始囤积蔬菜。
武汉市市长吴官正从医院出来,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措施,要求有蔬菜基地的六个区立即组织人员下去,动员菜农向城里运菜;并按全市三百万人口每人每天吃菜八两的标准,对各区下达了指令性计划,全市每天要保证上市蔬菜二百二十四万斤;同时,还要求蔬菜公司将库存菜立即拿出来供应。在武汉郊区,十多万菜农顶风冒雪下地砍菜。在通往市区的大路上,人们看到一辆辆载满鲜菜的平板车、自行车、拖拉机,争相涌进城区。
和一些人的预料相反,历史上少见的现象在武汉市出现了:在冰雪覆盖的大街两旁,摆着一摊摊碧绿的鲜菜,呈现出一派春色。每天上市的蔬菜大大超过市政府下达的计划:12月9 日是二百五十九万多斤,10日是二百九十六万多斤,11日是二百八十多万斤;每天上市的蔬菜品种有十多个。菜多了,菜价急剧下降。11日天气放晴,一角钱可买到三斤大白菜。为了不挫伤菜农的积极性,市政府要蔬菜公司以每斤六分到八分的保护价,把菜农卖不出去的大白菜收起来。几天之内蔬菜公司共收购了一百三十万斤大白菜,二十万斤小白菜。
寒潮袭击带来的不安,在几十个小时内便烟消云散了。人们说,如果不是改革了蔬菜产销体制,全市人民又要啃腌萝卜了。
现在菜农和蔬菜经营部门又忙碌起来了,他们正在为武汉市人民欢度新年、春节准备更多更好的蔬菜。


第2版()
专栏:

宝钢配套工程安徽临涣煤矿投产
据新华社合肥十二月二十八日电(记者马常青)华东地区又一座大型现代化煤矿——设计年产一百八十万吨的临涣煤矿十二月二十八日建成投产。
临涣煤矿地处安徽省淮北市,是“六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宝钢配套工程之一。


第2版()
专栏:

长沙铁路分局安全生产一千天
本报十二月二十八日电 到十二月二十八日十八点止,长沙铁路分局实现了连续一千天无重大、大事故,创建了该分局二十二年来安全生产的最好成绩,跨入全路安全生产的先进行列。
(吴兴华 杨炎)


第2版()
专栏:

津塘疏港公路通过国家级鉴定
据新华社天津十二月二十八日电 (记者张春保)我国第一条采用计算机控制和管理的现代化公路津塘疏港公路今天通过国家级鉴定。


第2版()
专栏:

上海牙膏厂年产量超三亿支
据新华社上海十二月二十九日电 (记者李正华)上海牙膏厂今年前十一个月生产的牙膏超过了三亿支,成为世界牙膏行业的大厂之一。
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年产量超过三亿支的牙膏厂,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


第2版()
专栏:

冀东水泥厂提前完成年生产计划
本报讯 十二月十七日,我国“六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工程项目——河北省冀东水泥厂,提前十四天完成一百零五万吨水泥的全年生产计划,生产效率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利润超过省下达年计划的两倍多,全年煤耗比一般水泥厂下降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一年超过设计质量标准一个标号。
(刘志生 李喜平)


第2版()
专栏:

大直径混凝土管桩研制通过鉴定
本报讯 “六五”计划期间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大直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制造与应用技术,十二月二十八日,在上海通过国家鉴定。这个重大技术项目已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它的攻关成功,预示着我国海洋工程桩基工艺进入了一个新的技术领域。


第2版()
专栏:

黄河胜利大桥正式动工兴建
本报讯 我国目前跨度最大、国内首次采用钢箱斜拉式桥型的黄河公路大桥——胜利大桥,于十二月二十八日在黄河口处正式动工兴建。
胜利大桥是黄河上的第三十四座大桥,距河口仅有四十多公里。
  (张风文)


第2版()
专栏:

光泽县初步实现农村电气化
据新华社北京十二月二十八日电 (记者崔俐莎)记者从水利电力部获悉:福建省光泽县在全国第一个初步实现了农村电气化。四川省汶川、荥经二县也已基本达到初步电气化标准,有关部门正组织验收。
这个县有百分之九十七点五的农民家庭用电照明,百分之百的村通了电,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和县、乡企业的用电需要基本得到满足。


第2版()
专栏:

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北方香铜章厂生产的生肖系列和旅游仿古香铜章,是人们欢迎的工艺品。
上图与下图为生肖香铜章的正反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