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年终专稿

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浦山
1985年的世界经济形势对于许多国家来说都是严峻的一年。西方国家经济回升的势头明显减弱;苏联和多数东欧国家仍处于经济低速增长的局面;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继续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1985年也是世界经济中不稳定的因素显著增长的一年。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和国际货币金融的动荡严重地威胁着世界经济的前景。如何避免这些不稳定的因素导致世界经济的进一步恶化,有待于各个方面作出努力,特别是有待于发达国家采取比较明智的政策。
1980—1982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后,美国和日本曾经有过一年多较快的经济回升,但从1984年下半年起,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减缓。1985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不足3%。西欧的经济回升一直疲弱无力,1985年也没有很大起色,绝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仍在3%以下,直到年底时失业率大多还在10%以上。日本1985年的经济增长率虽然约达4.5%,但主要依靠出口的增长,从而也引起了与其他国家在贸易方面的严重摩擦。
1985年苏联和东欧国家经济续有增长,但增长速度仍比较缓慢。苏联基本上完成了国民收入和工业产值的年度计划指标,但农业产值的增长指标远未实现,总的经济增长速度仅为3.5%。从1981—1985年苏联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来看,主要指标都没有完成,年平均增长率只有3.2%,这是苏联历次五年计划中成绩最差的五年。有些东欧国家也由于贸易条件的恶化和外债的负担而碰到较严重的经济困难。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1980—1982年世界经济危机后,经济情况始终没有很大改善,1985年更有所恶化。原料价格的下跌使许多发展中国家陷于经济困境,石油输出国也未能幸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严重影响发展中国家制成品的出口,甚至一向发展较快的一些东亚国家和地区也出现经济增长大大减缓或经济绝对下降的情况。债务国不仅继续遭受高利率的困扰,而且出口更加困难,用紧缩经济、压低人民生活水平来偿还债务本息的办法,越来越难以持续。
从1983年开始的经济回升中,美国的经济政策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国一方面维持着庞大的财政赤字,另一方面采取了较紧的货币政策,结果利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美元也因此长期保持较高汇价。在一段时期里,庞大的财政赤字和大量外资流入促进了美国经济的较快增长。但是,随着经济回升的发展,美国高赤字、高利率和高汇价对于世界经济以至美国经济本身的不利作用日益显著。美元的高汇价和由此而产生的美国外贸逆差的急剧增长,不仅大大加剧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使其他国家的对美出口越来越难以增加,而且也使美国的经济回升难以长期维持。美国的高利率不仅加剧了债务国的困难,而且在美国国内也促成了农业危机的爆发,并开始影响到投资和消费信贷;整个债务问题的再次恶化对美国银行金融体系也形成重大威胁。外国资金之流入美国,一方面妨碍着其他国家国内投资的增长,另一方面也使美国的国外债务急剧增加。1985年美国失去了七十多年来所一直保持的国际债权国的地位,变成为净债务国。到了1985年下半年,美国政府已不得不在外贸、财政预算、美元汇价、债务等方面采取一些缓和矛盾的措施,但是步子迈得很小、很慢。
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关税的税率虽然由于东京回合的谈判而有所降低,但非关税壁垒大大增加,而且往往是针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1985年,美国国会中提出了三百多项限制纺织品、鞋类、钢铁等进口的法案,里根政府虽然否决了严重妨碍纺织品贸易的法案,但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趋势并没有扭转。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已决定为1986年举行新的一轮贸易谈判开始进行筹备,但发达国家之间仍旧在开放市场和增加国内需求等方面相互推卸责任,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关心的纺织品等贸易问题,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国际债务危机虽然一度有所缓和,但债务的重新安排只是延缓了债务的偿付,而不可能根本得以解决,债务总额仍在继续上升。1985年底,发展中国家的外债估计已接近于一万亿美元。许多第三世界债务国一方面不得不支付巨额外债本息,另一方面又很难从国际资本市场上取得新的贷款,实际上是被迫向发达国家提供资金。这种资金倒流的现象严重地妨碍着债务国的经济发展。许多拉美国家提出,应该把偿还外债同促进本国经济发展联系起来。
最近,美国政府对待国际债务危机的态度多少有所变化,承认债务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要求债务国紧缩开支,增加出口;还要帮助债务国争取经济增长。美国财政部长贝克在10月间的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年会上提出,在今后的三年内,由商业银行向发展中的债务国家提供二百亿美元的新贷款,由国际金融机构提供九十亿美元。但是,拟议中的新贷款与债务国还本付息的需要相比,数目十分有限。对于发展中国家关于债权国与债务国进行“政治对话”的要求,美国至今仍采取拒绝的态度。
1985年国际货币市场上还出现了汇价的剧烈波动。2月底美元汇价达到最高峰。到9月间,为了减少贸易逆差,缓和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美国政府在西方五国财长会议上要求日本、西德、英、法共同干预货币市场,进一步压低美元汇价。从3月初到12月中,美元对其他西方主要货币的比价已下跌约20%。但美国国际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在于庞大的财政赤字,在赤字难于压缩的情况下,人为地干预美元汇价不可能解决贸易逆差问题。美元汇价的剧烈波动已经使国际货币体系更加不稳。最近开始的原油价格的急剧下跌,还有可能影响整个国际货币金融的进一步动荡。
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为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世界各主要国家都竭力从科技进步中谋求经济发展的出路。但是,科技进步的实际运用也不能不受到经济环境的制约。1985年,即使新兴电子工业的发展也遇到了严重的挫折。
世界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美苏两国大幅度裁减核武器,防止把军备竞赛扩展到太空,使科技进步真正能造福于人类;要求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防止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和国际货币金融问题的恶化;同时也要求发展中国家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为改善国际经济关系而共同努力。(附图片)
资料来源:1985年12月9日美国《幸福》杂志
美国、日本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经济形势示意图。


第7版()
专栏:年终专稿

要还债,也要发展
——一九八五年拉美债务形势
李在芹
1985年,拉美债务形势依然严峻,要还债,也要发展,公平合理地解决债务问题已成为拉美国家的普遍呼声。
今年,拉美地区的外债增长速度进一步放慢,但债务总额仍在增加,估计至少已有三千七百五十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过拉美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相当于出口总值的三倍,仅偿还利息就需要四百亿美元左右。债务依旧是压在拉美各国身上的沉重负担。
拉美国家的支付能力近年来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在西方经济回升的情况下,拉美国家经济调整中的“奖出限入”政策取得了不小成效,作为基本支付手段的外贸盈余相当可观。国际利率水平较之前几年也在下降。今年有十一个拉美国家同债权银行达成重新安排债务的协议,部分地调整了中短期债务比重过大的债务结构,从而减轻了外债支付压力。
但对拉美国家来说,改善偿债能力的诸因素并不稳定。西方发达国家在债务问题上并没有根本放弃要债务国单方面承担牺牲的立场,一些国家的债务谈判进行得很不顺利。国际利率虽有所下降,但拉美国家重新安排债务时,利率却高达8%至9%,超过历史最低水平两倍以上。尤其是拉美国家今年的外贸条件有恶化趋势。原料和初级产品国际市场价格下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上升,给拉美国家的出口造成很大困难。据估计,今年拉美地区的出口值将下降9%,贸易顺差随之减少。由于支付利息数额很大,贸易结余和国际银行的补充贷款减少,拉美国家今年国际收支赤字会大增,估计将由去年的二十六亿美元增至大约九十亿美元。
然而今年拉美国家最感急迫的问题是,偿还债务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在严重的债务危机的冲击下,拉丁美洲1982年和1983年两年经济连续下降。1984年全地区经济虽然平均增长2.6%,但实际上还没有恢复到1981年的水平,人均产值仅相当于1977年的水平。经济长期衰退,人民生活下降,失业人数增加,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拉美国家要求发展经济的愿望十分强烈。
但当前,发展经济首先遇到的难题是资金短缺。拉美国家的外贸顺差大部分通过偿债渠道流到国外,国内资金也大量外逃,用于发展经济的资金所剩无几。其次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债务国中坚持推行
“衰退性处方”,而不愿考虑它们发展经济的实际需要。今年,为把四百五十三亿美元的债款偿还期延长十六年,巴西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了艰苦的谈判,但未能达成协议,原因就是巴西坚持要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率达到5%的指标,不准备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削减公共开支。从全地区的情况看,今年拉美经济的平均增长率只达到2.8%,低于去年,除巴西等少数国家外,许多国家经济增长比去年低。
债务问题被认为是“当前拉美局势的核心问题”。拉美国家普遍认为,外债要还,但“不能牺牲发展和饿着肚子还债”。债务问题是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造成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影响到南北关系的一个国际政治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有的国家和人士曾提出抵制偿债,也有的国家主张限额偿债(即用当年出口额中的10%支付到期利息),但以卡塔赫纳集团十一个主要债务国为代表的大多数拉美国家主张,债权国同债务国共同承担责任,通过发展的办法寻求解决债务问题途径。这一主张得到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赞同和支持。
近来,国际金融机构和债权国的态度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开始接受以发展促还债的主张。世界银行行长克劳森不久前发表谈话说:“如果想使世界经济恢复到健全状态的话,现在是采取行动取消严厉的紧缩措施,着手制订争取经济增长的长期计划的时候了”。这种见解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今年的年会上占了上风。美国财政部长贝克在这次年会上也提出一项计划,建议商业银行、世界银行和其他信贷机构三年内向十五个负债最多的国家(其中拉美占十个)多提供二百九十亿美元的贷款,以推动第三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要求债务国进行经济调整和改革。
当然,贝克计划并不全面,与拉美国家以发展促还债的想法仍有相当大距离。尽管如此,它的提出多少表明发达国家开始意识到以往那种缺乏远见的做法行不通,开始在原则上承认再也不能迫使债务国以牺牲经济增长来还债了。


第7版()
专栏:

世界粮食生产现状
朱丕荣
四十年来,全世界粮食生产发展很快,总产量由1945年六亿九千万吨,增加到1985年的十八亿多吨,约增长一点七倍。不仅能养活比四十年前多两倍的人口,而且使大部分人的生活有所改善。这期间世界人口增加约二十亿,其中85%在发展中国家。
从1948年到1984年,发展中国家粮食产量增长了一倍,比发达国家的粮食产量增加得多。发展中国家现在生产全球粮食供应量的一半以上,但是发达国家中的粮食出口国提供进入国际贸易的粮食仍占80%以上。
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亚洲几个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世界缺粮地区,但近几年来粮食生产取得显著的进展,不少国家做到了粮食基本自给,特别是中国和印度。
非洲国家近十年人口增长较快,但由于灾害、政策等各种原因,粮食增长很慢,人均粮食量反而下降了10%。
目前主要发达国家粮食过剩,而发展中国家平均每年需进口粮食七千万至八千万吨,全世界饥饿和营养不良的人约五亿。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到二○○○年时,世界总人口将达六十二亿多。粮食总产量将比1980年增长80%—100%,平均年增长率为2.0%—2.3%,其中发展中国家增长率将达到3.1—3.7%。全世界大多数人民生活和营养状况因而将进一步改善,预计发达国家粮食将过剩二亿多吨,而发展中国家将缺粮一亿六千五百万吨,全球饥饿和营养不足的人口仍将有五至六亿。有关专家认为,做好世界粮食安全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发展中国家仍须加速发展粮食生产,努力使饥饿和营养不良的人数减少。


第7版()
专栏:年终专稿

在调整中缓慢前进的西欧经济
陈特安
“西欧经济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活力”。1985年西欧经济的走向,说明了赵紫阳总理去年结束西欧之行时表示的这一看法。西欧经济现已从徘徊不前的状态缓慢地迈出前进的步伐。法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说,“欧洲在连续十二三年出现结构性问题之后,现在看来有可能终于走上正轨”。
今年西欧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是,通货膨胀得到控制,经济保持低速增长势头,但失业率依然居高难下。
西欧经济从1982年底开始回升迄今已持续三年多(英国已进入第四年),回升持续时间之长,是过去二十年来未曾出现过的。今年西欧经济继续有所好转的主要表现是:欧洲共同体国家工业生产已恢复到接近或超过危机前的最高水平,到今年5月,十国平均工业生产距最高点(1980年3月)仅差1%;欧洲共同体各国生产总值增长率达2.3%,是近五年来的最好水平,也是工业发达国家中增长率高于去年的唯一地区;欧洲共同体的通货膨胀率下降到5.1%,远不及1981年的11.7%,这是一种与以前多次经济复苏都引起猛烈的通货膨胀不同的趋向。
当然,西欧国家各有差异,经济复苏快慢也是不平衡的。在工业生产的恢复方面,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丹麦等国都早已超过危机前的最高点;联邦德国、荷兰和英国已达到和基本达到危机前水平;法国、意大利和希腊则恢复较慢。在国内生产总值方面,英国和西德的实际增长率分别达3.5%和2.5%,势头稍强;意大利和法国分别为2.2%和1.2%,比去年略低。此外,各国也都还有各自难念的经。英国经济增长速度虽快,但失业率和利率是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中最高的。意大利通货膨胀率虽已明显下降,但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主要国家中仍是最高的。法国的经济回升速度在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中则是最慢的。西德除企业破产率较高外,各方面的情况相对较好。
可以说,西欧国家经济的这种回升在一定程度上是受益于近年来西欧国家在经济战略、经济政策、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结构调整。这种调整使西欧经济逐渐显现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即技术向尖端发展、生产向集约化发展、经济向高效率发展,同时形成一种新的发展战略,即“现代科技革命”新战略。在这种新经济战略的指导下,多数西欧国家调整经济政策和劳工政策,坚持以反通货膨胀为首要目标,放慢工资增长速度,使通货膨胀率明显下降,从而使一些国家(如英国等)开始改变通货膨胀和工资竞相增长的恶性循环。同时,西欧国家还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以提高工业劳动生产率。它们对旧的造船、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和亏本企业动大手术,把国家资助亏本企业的传统做法转为资助电子工业等新兴工业。它们鼓励新技术革新,积极扶植运用先进技术的中小企业,在英国、西德、法国等国都建立起为数众多的“硅谷”。
推动今年西欧经济回升的还有如下几方面的因素。其一,私人消费增加。这对推动经济复苏起了不小的作用。其二,固定资本投资增加。据一项调查,欧洲共同体去年工业投资增长7%,而今年将增长11%。其三,出口增加仍是复苏的一根支柱。今年欧洲共同体国家整个出口增长5.8%。其四,外部因素有利。今年美元汇价逐步下降,利率下降,原料价格下降,石油价格下降,这四个“下降”同时出现,对西欧国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降低通货膨胀率和利率都有利。
当前,西欧经济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尽管经济在回升,但失业率依然从去年的10.9%上升到11.2%。这是过去经济回升中所没有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西欧经济低速增长,各国依然推行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主的紧缩政策,不足以吸收更多的人就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新兴工业部门提供的就业机会,还不足以弥补因改造传统工业而出现的结构性失业;西欧社会福利包袱沉重,就业制度僵硬,使企业主多进行资本密集投资而较少考虑增加就业。
西欧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虽取得一定成效,但远未完成。特别在新技术革命中西欧落后了,因而要迎头赶上美、日,西欧在产业和技术结构调整方面仍有发展的路要走。
展望明年西欧经济前景,欧洲共同体委员会持审慎乐观态度。一般认为,八十年代后半期,将是西欧经济继续在调整中发展的关键时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