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论坛

正确把握水利发展的宏观决策
徐乾清
以控制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为目标的水利建设事业,是自有人类文明社会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哪个时期忽视了水利问题,就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古今中外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
新中国成立后,各地以江河治理和农田排灌为中心,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设施,大部分地区基本控制了常遇水旱灾害,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也有了一定基础,在保障农业持续稳定增产和城市工业正常发展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但是,我们也有一些失误,一些遗留问题需要做出艰巨的努力才能解决。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有相当长的时期过于强调人定胜天,认为只要大量修建水利工程设施,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水旱灾害。实践证明,这是难以做到的。这种思想是把当代极为复杂的人与水的关系简单化了,过高地估计了人为的力量,忽视了人在相当程度上必须适应水和整个自然环境的基本规律。人们往往只注意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利提出更多的要求,却忽略了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也给兴修水利带来一系列的制约因素。当前水利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难题,就和过去这种思想认识有一定关系。今后水利建设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既要积极改造自然,提高人对水的调节和控制,又须按照水的基本分布和循环特点去安排社会经济生活。要继续贯彻除害兴利、充分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原则,通过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争取做到水资源的区域供需平衡,并使具体工程的经济效益和影响范围的生态环境效益统一协调。
根据党中央关于“七五”计划建议的要求和有关部门对本世纪内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设想,水利事业必须在巩固改造现有工程设施的基础上有一个相当规模的发展。初步展望,在本世纪内,水利发展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治理主要江河,改善防洪工程体系,提高防洪标准。
当前主要江河防洪能力都较低,对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特大洪水,除了舍面保点、保线外,都没有妥善的对策。必须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密切结合的对策,提高防洪能力,减少洪水淹没损失,力争主要江河对常遇洪水能更有效地控制,重要河段和大、中城市能防御本世纪内曾经发生过的特大洪水。基本措施对策应该是:除继续兴修必要控制水库枢纽和整治河道堤防以提高江河蓄泄能力外,要立足于长远使用,积极改善行洪、分洪区的安全和生产设施,调整这些地区的生产结构,实行特殊的政策和管理体制,全面加强非工程措施,使这些地区真正发挥防洪和生产的双重作用。那种要求修建大量常规工程,取消或缩小行洪、分洪区和全面、大幅度提高江河防洪标准的设想是不现实的。
近期江河治理的重点仍是七大江河及其主要支流的中下游地区,要对那些洪水失控可能造成大量人口伤亡和打乱国家经济发展部署的地区优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黄河,在加速中游水土保持的同时,要持续不断地进行下游河道(包括河口段)的整治和堤防加高加固,力争下游河道长期安全行洪,争取尽快建成小浪底水利枢纽,提高下游防洪标准,保障胜利油田、中原油田、南北重要交通桥梁和沿河大中城市的安全。长江,要继续加固加高重点堤防,完善分洪蓄洪区的工程设施和管理调度办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水电、航运开发,力争尽快建成三峡水利枢纽,保证荆江大堤在特大洪水时不自然溃决。东北地区首先要扩大辽河下游的行洪能力,全面整治河口三角洲,提高这一地区的防洪能力。在防洪问题上,必须重视清除行洪河道的障碍和保护河道的行洪能力。
二、逐步解决北方水源缺乏地区的城市工业供水问题。
逐步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应当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之一。黄淮海平原、辽宁南部、山西能源基地、山东半岛以及部分沿海城市,当地水源缺乏,而且开发利用的程度又很高,遇到偏枯年份,这些地区城市工业供水就十分紧张,人民生活得不到正常供水。解决缺水地区城市工业供水的基本对策仍应是开源节流并重,首先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厉行节约用水,还要调整工农业的布局和产业结构,适当限制耗水多的产业发展,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水源工程建设。根据水利部门多年来进行的可行性研究,除了积极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外,需要重点兴建跨流域引水工程。跨流域引水是一个涉及面广、投资巨大的极为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前期工作,但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因素考虑,跨流域引水是必不可少的,早作科学的决策,可能减少社会损失。
三、巩固、改造已有农田灌溉和排水工程,适当扩大灌溉面积和提高排水能力,同时积极改善农村和牧区的供水。
农田灌溉和排水是保证我国农业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按照我国水资源分布和供需预测分析,各地区灌溉发展的重点和方式应有所不同。西北内陆地区和黄河上中游高原地区,主要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在满足城市工业供水和不使地区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前提下,以水定地,控制扩大灌溉面积,当前的迫切任务是采取有效措施节约用水和防治土地盐碱化;黄淮海平原及辽南地区,要研究在水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合理调整农业结构,改进现行灌溉技术,不宜盲目扩大灌溉面积。
当前我国尚有五六千万人口的地区人畜饮水困难,大约有七千万人口的地区水质不良,特别是高含氟水分布很广,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这是近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优先予以安排。
四、采取积极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党中央在“七五”计划建议中提出“要把改善生活环境作为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当前不少地区水土流失还在继续加剧,特别是最近几年有些地区开矿、修路、开荒,大规模地破坏地表植被,遍地堆积废渣,没有及时采取水土保持的措施,加重了水土流失,有些地区水资源开发已经超过了合理允许的限度,生态环境恶化。其次,大中城市周围和珠江三角洲、太湖流域的中小城镇大量污水不经处理即排入河网或地下,造成水源严重污染,如果不迅速扭转这种发展趋势,北方将加剧水源危机,南方平原地区也将无可用之水。此外,土地沙化和盐碱化的发展趋势也值得严重注意。
水利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任务十分艰巨复杂,许多涉及全局性的问题需要进行广泛的综合研究,从宏观方面作出正确决策。


第5版()
专栏:科技采访

“无公害”蔬菜
秦勇
蔬菜里有丰富的营养,但有些蔬菜也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来源于工业“三废”和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及化学农药的污染,其中化学农药的污染是最严重的。这是植保、环保、农学、医学等专家的共同结论。
化学农药里的有毒物质主要是一些有机残留物,如有机氯、有机磷等。科学研究表明,有机氯对人体的神经有毒性,对生殖有影响,对胎儿有毒害,可能致癌、致瘤,造成遗传突变。有机氯等一旦被人体吸收,就在内脏(特别是肝)、脂肪内逐渐积累而不分解。科学家们曾用有机氯农药666喂小白鼠,体内剂量积累到200—400ppm,就使小白鼠致癌。全国植保总站提供的资料表明,前几年,我国某些地区蔬菜污染的情况相当严重。1983年张家口市甘蓝型蔬菜中有机氯的含量超过国家规定允许残留量的三倍多。1984年西安等地54%的黄瓜、甜椒、番茄有机磷含量也超过国家标准。
人们总是在解决矛盾中前进。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蔬菜病虫、化学农药、蔬菜污染三者之间的关系。有病虫才会使用化学农药;使用化学农药才会造成蔬菜的污染;病虫越多,使用化学农药就越多,造成的药害也就越大。由此可见,要生产出有毒物质含量低、对人们没有毒害的蔬菜,即“无公害”蔬菜,就必须抓住尽量控制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和减少使用化学农药这两个主要环节。
我们在武汉市郊区发现,黄瓜地周围不种其它瓜类;以前满地爬的冬瓜现在跟四季豆一样在架上生长。原来黄瓜及其它蔬菜病虫的专一性都很强,不同种蔬菜的病虫不相互侵染。在它的周围种上其它菜类,就断绝了近亲蔬菜病虫的相互侵染。同样道理,蔬菜地要轮作换茬。冬瓜上架是为了使湿度和温度条件利于冬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的发生。
南京市的蔬菜科技人员告诉我们,各种蔬菜品种的抗病性不同,种植时应该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并且进行种子消毒,以清除种子表面的病菌、虫卵。病菌大都喜欢高温高湿,蔬菜栽培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菜田里开的沟要深、厢要窄、畦要高。这样的菜田通风透气,排灌水方便,病菌不易孳生。通过大量的科学试验,各地都总结出一些不用或少用农药生产蔬菜的办法。农民把玉米和番茄等间作就是为了防治蚜虫。蚜虫不但本身要吸吮蔬菜汁液,还会传播病毒。但蚜虫迁飞时有先飞到高的植物上的特点,当蚜虫迁飞到高的玉米上时,边吸吮边吐出对玉米无害(而对蔬菜有害)的病毒,等它再迁飞到番茄等蔬菜上面时,它的唾液里已经没毒了。
自然界的许多种生物都是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的。生态环境中少了哪一个环节也不行。我们不可能彻底消灭蔬菜病虫,但有必要也有可能用另一些生物因素把病虫控制在不足以对蔬菜造成危害的程度,这就是生物防治,它可以大量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在北方,温室里的蔬菜常遭到白粉虱的危害,北京、河北等地在温室里释放丽蚜小蜂取得良好效果;利用赤眼蜂来防治番茄、青椒上的棉铃虫也很有效。西方盲走螨可以防治害虫红蜘蛛;七星瓢虫是制服蚜虫的好手。
应用生物农药防治蔬菜病虫的效果很好。生物农药的种类很多,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苏云金杆菌,它对害虫有很强的毒杀作用。农用链霉素、井岗霉素等对病害也有效果,武汉市就用链霉素防治番茄青枯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给某些蔬菜接种烟草花叶病毒弱毒疫苗N14,能够增强对病毒病的免疫力,其道理就象人接种预防“天花”的牛痘一样。
也许有人担心,生物农药对人会不会有毒?完全可以放心,各种真菌、细菌都有自己严格的选择对象,例如白菜上的病害绝不会因为人的接触而传染给人。正是这种选择性使生物农药能够保护生态,有效地毒杀病虫,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减少蔬菜的污染。
各地的科技人员都告诉我们,化学农药防治病虫的范围广、效果好、见效快,是防治病虫不可缺少的应急措施。但是为了减少对蔬菜的污染,在使用时应该注意:选用目前已经确认了的高效低毒农药;严格控制用量;严格控制安全间隔期(即最后一次用药时间与收获时间的间隔天数)。在安全间隔期内喷洒的农药可能分解,即使未完全分解也达到了国家容许残留的标准。
“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实际上是一个综合防治病虫、促进蔬菜生长的过程。只要我们抓住病虫的规律,辩证地历史地考察、选择、发展各种防治方法,就能控制病虫的发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生产出“无公害”蔬菜。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欣喜地获悉,近年来我国“无公害”蔬菜的研究和生产发展很快。在辽宁,1984年在省经委支持下,省植保站组织九个市成立了“无公害”蔬菜病虫综合防治协作组,试验取得良好效果;北京市在1984年国庆前,一次就为市场提供了十万斤无农药污染的蔬菜。最近获悉,武汉市近几年来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近四年中为城市提供“无公害”商品蔬菜五亿三千多万斤。今年播种面积已达全市菜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第5版()
专栏:

丰富多采的美味汤料
荣耀中
饭前喝点汤可刺激胃口,增加食欲。饭后喝点汤可以润喉,有助于消化。餐桌上离不开汤。
制汤的方法有好几百种,每种方法都各有特点,但传统的方法配料和制作手续繁多,耗时较长。
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都加快了,在处处讲究效率的社会里,美味清汤的工业化生产便应运而生。
清汤的工业化生产,有一个发展过程。十九世纪末,美国首先进行汤罐头的工业化生产。这种浓缩的汤罐头打开就可食用,也可放入新鲜蔬菜加热后食用。这种罐头汤销售量很大,美国每年出售三十多亿罐,曾居罐头市场之首,至今仍有销售。但这种商品存在体积和重量大、成本高的弱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欧洲食品专家发明了固体汤包,即将各种干肉末与调料混合配比后分装成小包装,受到市场的欢迎。起初这种商品的生产工艺技术不过关,风味不突出。后来专家们作了改进,用氨基酸、合成香料、维生素、矿物质、动物油脂以及调料配合,制成了象奶糖和咖啡块那样的固体块型。一块小小的固体汤块,用开水一冲,即成一碗美味的清汤,味道好,价格低,便于携带,又有营养。因此这种固体汤块很快就风靡全球,占领了世界调味品市场,并逐步取代了味精。六十年代末,由于对癌症的恐惧,食品行业里掀起了一股抵制使用化学防腐剂、化学增鲜剂和化学香料的风潮。八十年代初,日本研制成功了完全天然的第三代固体汤料。
山珍海味、鸡鸭鱼肉味道鲜美,是因含有适量的乌苷酸、肌苷酸和多种氨基酸;香肠、火腿、烧鸡之所以有特殊的风味,是由于腌制中各种调料渗入了蛋白之中。但是人们在进食时,由于咀嚼破碎程度有限,尝到的风味和吸取的营养有限。通过胃酶解后的营养利用率也仅仅为30%左右。如果对天然食品进行水解、酶解、保鲜等加工处理,使食品中的风味分子团和氨基酸、乌苷酸、肌苷酸等物质最大程度地释放出来,然后再用核酸衍生物、维生素、天然矿物质、天然调料调和配合,那么,风味利用率可提高到66%左右,营养利用率可提高到73%左右。特别是用新鲜肉类和海鲜加工成的超细粉末做成的固体汤料,不仅风味突出,营养利用率也可大大提高。由于原料利用充分,成本大幅度下降,目前,国际调味品行业中,用纯天然原料生产的第三代固体汤料最受欢迎。它风味突出,富有营养,携带和使用方便,广泛应用于军队、旅游、航空、航海、快餐业及家庭中。现在美味清汤品种繁多,花样翻新,已趋向菜谱化、标准化、系列化。
我国已建立了自己的“天然固态汤料”和“复合调味料”工业,生产出了具有中国特色和风味的多种产品,受到国内消费者的好评,并开始出口。天然固态汤料的生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将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它不仅可以增加几亿元的产值,还将为人民生活提供方便。


第5版()
专栏:草木“百家姓”

珍稀树种——翅荚木
中南林学院 陈永密
翅荚木是我国南方的珍稀树种,属于苏木科,具有多种经济价值。
翅荚木高达四十余米,胸径超过一米五。它身居深山老林,在天然阔叶混交林中好似突起的奇峰。苗期年生长高达三至六米,根径四至六厘米;速生期日生长量最高可达十二至十五厘米以上。其生长速度之快,是世界上树种中罕见的。它材质坚硬,纹理直,结构粗,材质轻,易加工,容重每立方厘米零点三九六克。木材经水泡阴干后,能避虫蛀,不翘不裂,可作桁条、门窗、板材、农具和家具等用材,是难得的速生用材树种。
翅荚木适应性广,萌芽力强,枝干热值高,山丘、平地或沟壑、乱石丛中及“四旁”土地均能种植。它是良好的绿化林和薪炭林树种。
翅荚木的根系特别发达,有根瘤,能固定空中游离氮素。树叶富含蛋白质,嫩枝叶可作饲料,喂养牛羊。叶片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氮素,容易腐烂,可作稻田绿肥和沤制堆肥,是改良土壤和饲料的好树种。
翅荚木花中具蜜腺,分泌清香可口的甜蜜,是良好的蜜源树种。过去人们对翅荚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对它进行研究,长期只采不造,造成资源锐减,濒于绝灭。今后应加强对这个树种的研究、开发和利用。


第5版()
专栏:科学园地

用途广泛的食品添加剂
赵庆堂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加工、贮藏过程中向食品里加入的精细化学品。适当使用能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保持食品的鲜度和特定的外形,防止腐败变质,增加营养价值。
食品添加剂分天然和化学合成两种。常用的有香料、甜味剂、酸味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发泡剂、漂白剂、凝固剂、疏松剂、增稠剂、消泡剂、抗结剂、品质改良剂等十四类,目前,国外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达一万四千多种,其中直接使用的约四千种,常用的约六百种。在其开发应用方面,日本、美国及西欧几国走在前面。美国是食品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去年食品添加剂销售总额超过二十亿美元,预计十年后可达四十多亿美元。
食品添加剂用途极广。例如,以复合调味为基料生产的各类方便和快餐食品,可减轻家务劳动。用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制成的保健食品可防治老年和婴幼儿的许多常见病。水果蔬菜保鲜剂,可使大量果蔬免于腐烂,在淡季供应,保障市场繁荣。营养强化剂赖氨酸和苏氨酸添加到食品中,可使食品的营养价值明显提高。日本在面包中添加赖氨酸和苏氨酸后,营养价值达到甚至超过了牛奶和鸡蛋。用这种面包供应三千名学龄儿童,一年后这些儿童与同龄儿童对比,平均体重多四点四公斤,智力水平也有明显提高。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还处于开发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品种和质量都有较大差距。我国食品添加剂每年产量仅为十几万吨,其中纯碱、小苏打及各种调味料占90%,而真正给食品工业增添特色的营养强化剂、复合调味品、防腐保鲜剂、品质改良剂及食品乳化剂等品种和数量都很少。


第5版()
专栏:

新能源作物——甜高粱
甜高粱同普通高粱一样,也能结出优良的籽粒,但产量较低,一般亩产二百至八百斤。但是甜高粱的精华不在它的种子,而在于它高大、富含糖分的茎秆,其产量极高,一般亩产五千至一万斤。其秆汁含糖量,因品种而异,一般在15%至23%之间。
我国是一个盛产高粱的国家,南自广东北至黑龙江,东从山东西到新疆,均可栽培。1982年我国高粱栽培面积达四千多万亩,总产量占全世界的11.59%。若用优良的甜高粱品种或甜秆粒用高粱取代现有的四千多万亩粒用高粱,粮食产量有可能达到或接近现有水平,每亩可多收五千斤秆。这五千斤秆可产四百四十斤六十度的食用酒,其纤维素可产三百升左右的酒精。照此推算,四千多万亩即可增收一百二十亿升酒精。酒精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因而,多种甜高粱无论对于我国的能源,还是小城镇工业的发展都将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农牧渔业部环境保护 科研监测所 包锡南)


第5版()
专栏:

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高级农艺师冯达仕,致力于小麦育种研究,取得显著成绩。他培育的小麦新品种“绵阳十一号”,获国家科委发明一等奖。
新华社记者 陈捷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