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没有番号的部队”
——记云南边境各族人民支援老山前线的故事
段心强 黄兴国
“没有番号的部队”,是老山前线指战员送给云南边境支前民工的昵称。他们的动人事迹,正在老山前线传诵着。
父亲替子上阵
古有木兰替父从军的传说,如今在广南县传诵着父亲替儿子上阵的真事。
老山前线,山高坡陡,交通不便,许多地方需人力运输。自卫反击战斗打响后,各族人民纷纷组织运输队,保证前线需要。广南县东宝区老路乡一宣布成立支前运输队,塘子村青年秦文龙就报了名。他中等身材,膀阔腰圆,马上就被批准了。
谁知上阵之前,小秦突因患阑尾炎住院动了手术,不能上前线了。这下子,不仅小秦着急,父亲秦问武也深为儿子失去一次报国机会而可惜。急中生“智”,老秦和小秦一商量,决定替子上阵,待儿子出院再换过来。
老秦换上一身青年装,刮了脸,找到运输队领导一个劲地恳求:“我刚五十出头,比杨继业出征时还小得多呢!”几句火烧的话,把大家的心熔化了,留他当了炊事员。
老秦过去没做过饭。为了掌握烹调技术,他找饭店的厨师请教,然后自己掏钱买原料实践,很快成为远近出名的大师傅。他焖的米饭不软不硬,香气扑鼻,一转眼能做出十道菜。运输队员吃得满意,劲头大,出色地完成运输任务。在总结经验时,他们都说:“好好表扬表扬秦师傅。”
战火下的“补衣店”
在老山脚下,炮火声中,有个补衣店照常营业。——这是麻栗坡县天宝村女青年姜燕为前线指战员特设的门市部。
姜燕心灵手巧,又有文化,家里买了一台缝纫机,让她办起缝纫店,收入还真不少。
有一次,在村头上,她见到从前线下来的指战员中,有的披一块,挂一块,衣服坏的不少。姜燕为大家心急,便把衣服抱回店里缝补。姜燕不仅自己主动为战士们补军衣,还带动了同村的姑娘们,大家一起动手为前线的战士服务。
过了一段时间,姜燕发现缝纫店设在村里,再让专人在村头等收衣服太浪费时间,她就在村头路口设一个分店,挂上“补衣店”的牌子。战士们的军衣破了,随送随补。就这样,一年为解放军边防部队战士补了一千多件衣服。
支前保卫好政策
炮声隆隆,山摇地动。
老山前线某部六连坚守的几百平方米的阵地上,落下几千发炮弹。由于越军封锁,这里的给养和弹药供应十分困难。这时,在运输队中,有一个青年背着食品和弹药,在荆棘丛中爬行,冒着生命危险把供给品送到了阵地上。
这个青年就是广南县矿山的合同工张招文。小张在矿山当合同工,搞承包,每月收入三百来元。可他听说前线需要民工支援,立即提出取消合同,上阵支前。
这个消息一传开,有人惊呆了:“这小张被啥迷住了心窍?!就凭他这样干,用不多久,很可能转正。可他为什么放着到嘴的旱涝保收的商品粮不吃,偏要去那有风险的前线?”有人认为他是怕政策变,担心挣多了钱以后“咬手”,便劝他说:“小张,你这样出力把火地干,哪一分钱都是汗珠子摔八瓣挣来的,符合多劳多得的政策,到啥时候都在理。”小张一笑说:“我对这个从不怀疑,社会主义要发展生产力,非执行多劳多得的政策不可。如今的好政策得有人流血牺牲来保卫,我上阵支前就是为保卫好政策。”
在紧张的战斗中,什么任务最重,张招文就挑什么任务;哪里危险,他就争着到哪里去,受到了军队和地方的一致赞扬。


第4版()
专栏:

新组建的甘肃窑街矿务局党委汲取前任以权谋私的教训
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全局端正党风
大同市重工业局党委带头纠正不正之风
新华社兰州12月19日电 (记者何懋绩、王永峰)甘肃窑街矿务局新党委领导成员认真汲取前任领导以权谋私造成党群关系紧张的教训,切实增强党性,改进领导作风,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全局端正党风。
窑街矿务局是一个有二万三千多职工、年产原煤二百六十万吨的企业。去年底今年初,这个局的局级和部分矿(处)级领导干部乘改革之机,骗取奖金,严重侵犯了工人利益,在群众中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今年8月中旬,中共甘肃省委对这个局的领导干部作了严肃处理,并改组了局党委。
新组建的窑街矿务局领导班子从前任领导搞以权谋私造成党群关系对立的教训中提高了认识,决心从自身抓起,带头端正党风。他们首先深入到几个主要生产单位了解情况,广泛接触群众,听取意见。他们给自己制定了“约法五章”,印发下属各单位,请广大职工监督。为了便于联系群众,他们还建立了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由局领导干部定期轮流接待上访群众。两个多月来,他们已接待来访群众二百零五人。对上访群众提出的一百多个问题,他们按政策规定答复和解决的有五十五个,其余的也正在调查和解决中。
窑街矿务局新班子把关心群众疾苦作为改善党群关系的重要工作来抓。过去,这里由于党风不正,群众生活问题成堆。新班子上任后,对一些能解决的问题就立即解决。这个局远离火车站,职工来去火车站非常不便。新班子对这个问题作了专题研究,决定将分散在各单位的大客车全部划归局服务公司承包经营,从而保证了每列火车到站都有三辆客车接送旅客,解决了职工外出乘车难的问题。
窑街矿务局新班子还以前任领导犯错误的事实为反面教材,在全局党员和干部中开展党性党纪教育。他们按照省委的处理决定,认真做好领导干部多占奖金的清退工作。到10月下旬,全局科以上干部应退的奖金已全部退完,总数达三十二万多元。
这个局的领导成员还分片包干,带领有关业务处室的同志深入生产第一线,和矿领导干部一起抓安全,抓生产,使全局原煤产量持续上升。
新华社太原12月19日电 (记者刘谓福、通讯员王孟全)山西省大同市重工业局党委,在整党中注重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领导带头纠正不正之风,全局党员增强了党性。
重工业局党委自整党开始就从党的宗旨教育入手,局级党员领导干部首先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央整党要求进行检查。党委书记温大业在党委会、党小组会和党员大会上,检查了自己动用上万元公款建私房的错误(整党前已退出),并以此和自己五十年代初公而忘私、埋头苦干的表现作了对比,沉痛地认识到一个党员干部如果背离了党的宗旨,就不可能为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拚搏,还会随着地位的变化,滋长脱离群众、以权谋私、搞特殊化等不正之风。在党委领导的带动下,全机关党员都围绕党的宗旨进行对照检查,增强了党性。五十多岁的女党员吴铁中,过去觉得提拔没盼头,前途没奔头,想马马虎虎混几年就算了。经过对照检查,她决心不计较个人得失,勤奋工作,认真搞好技术档案工作。新党员、打字员李凤英,看到局里编制紧,人手少,主动兼起了收发文件、分送报纸和复印资料等工作。
在深入进行党的宗旨教育的基础上,重工业局党委切实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他们坚持对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同样严格要求,先后纠正了开会大吃大喝、滥发奖金等问题,局级干部和一般干部分别作了退赔。接着,党委作出了端正党风的十二条规定。现在,全机关做到了不超标准多占住房;到下属单位工作在职工食堂就餐;上级检查工作不搞特殊招待;局机关在基层召开会议一律不安排食宿;不巧立名目滥发奖金、实物;除暴雨风雪天,领导干部上下班一律不用汽车接送。局党委还规定干部每月有二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基层,局领导带头执行这一制度,带领机关干部深入调查研究,帮助企业解决改革和生产中的问题。


第4版()
专栏:

结合实际回答改革、开放和搞活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
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活动近几年空前活跃
新华社上海12月19日电 (记者张高鹏、吴复民)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科学,近几年来的研究活动空前活跃。目前,全国已拥有各级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七千七百多个,研究骨干近五万名。他们的研究工作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组织是在改革、开放和搞活经济的新形势下,为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而产生的。1983年1月,由中宣部、国家经委、全国总工会、中央书记处政策研究室、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组部七个单位联合发起,成立了全国性的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此后,有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和国务院二十二个部门相继成立了研究会。各级研究会的指导思想是,为加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把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研究的重点。他们既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职工及其社会环境,又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身——原则、方针、内容、方法和自身队伍建设,努力在“服务”上见成效。
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努力为党制定政策、决策提供调查材料和研究报告,当好党组织的参谋和智囊。目前,全国各级研究会正就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争取党风和社会风气尽快好转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各地研究会已成为党的政工部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得力助手。沈阳黎明机械公司研究会抓住“人心思富”和如何正确致富的问题开展研究。党委在全公司开展理想、纪律教育中,运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汇集了热心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各方面人才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还为培训政工干部作了大量工作。根据二十二个单位的统计,各级研究会今年培训的政工干部就达二万五千八百多人。
各级研究会积极总结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丰富经验,并针对新时期的新特点,开展各种专题研究活动,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化、系统化贡献力量。到目前为止,各地研究会创办的专业研究刊物已有九十八种,今年以来发表论文一万八千多篇,力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改革、开放、搞活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显示了研究会的蓬勃生机。


第4版()
专栏:

庆祝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正式签字一周年
周南在宴会上说,全面准确地贯彻执行中英联合声明,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完全符合中英两国的长远利益的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 外交部副部长周南今天在这里举行宴会,庆祝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字一周年。
英国驻华大使伊文思应邀出席了宴会。周南和伊文思都曾担任本国政府代表团团长,为解决香港问题进行过多次会谈,并代表本国政府草签了联合声明。
两位外交官在讲话中对双方自签署联合声明以后一年来的合作表示满意。
周南回顾说,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是双方共同努力的成果。在两年的谈判过程中,双方都能以大局为重,充分考虑香港的历史和现状,本着友好合作的精神,互谅互让,顺利地解决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终于达成了圆满的协议。他说,在过去的一年里,双方在执行联合声明的合作中继续表现了这种可贵的精神。
伊文思在谈到中英双方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的合作时说,双方已经有效地、切合实际地开始工作。中英联合联络小组和土地委员会在完成联合声明的条款规定的任务方面取得了进展。我们确信这种局面将会继续下去。
周南说,全面准确地贯彻执行中英联合声明,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完全符合中英两国的长远利益的。他表示,在今后执行联合声明的过程中,虽然可能出现新的问题,但只要双方共同努力,就能够妥善地解决所面临的一切问题,保持香港的长期稳定繁荣,保证1997年政权的顺利交接,全面贯彻中英联合声明。他说,“我们愿同英国朋友一道,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而作出不懈的努力。”
伊文思说,双方都高度重视这种共同努力,以保证“一国两制”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构想得以顺利实现。英国方面决心竭尽全力保证这一构想取得成功。他指出,香港问题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获得圆满解决也密切了英中两国关系。他表示坚信,从现在起直至1997年以后,双方关系将会进一步得到加强,这对英国和中国,特别是对香港人民是有利的。


第4版()
专栏:

姬鹏飞在香港举行答谢宴会
新华社香港12月19日电 国务委员姬鹏飞今晚在香港举行答谢宴会。香港总督尤德、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在香港的副主任以及香港各界人士出席了宴会。
姬鹏飞在答谢宴会上说:“今天正好是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正式签署一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有这么多的朋友出席我们的宴会,共叙友谊,我深感荣幸。”
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姬鹏飞一行应港督尤德和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在港的五位副主任的邀请,从12月10日起在香港作了四天的正式访问和九天的非正式访问。姬鹏飞说:“在这次访问期间,我们见到了许多新老朋友,参观了不少地方,使我们对香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尤德也在宴会上讲了话。他说,在过去的一年中,中英联合联络小组和土地委员会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全世界都已经恰当地赞扬了中英联合声明所取得的成就。
他说,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英中两国政府都承诺继续作出各自的努力,以实现联合声明所展示的前景。


第4版()
专栏:

舒科维奇离京回国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 南斯拉夫联邦执行委员会副主席米亚特·舒科维奇结束了对我国的访问今天早晨乘飞机离开北京回国。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昨晚到钓鱼台国宾馆为舒科维奇送行。


第4版()
专栏:

中国与联合国亚洲及远东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研究所司法讨论会在京举行
本报讯 记者吴恒权报道,12月19日上午,中国司法部门与联合国亚洲及远东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研究所联合举行的司法讨论会在北京开幕。
联合国亚洲及远东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研究所设在日本东京。中国与这个研究所就有关问题进行座谈还是第一次。这次讨论会将就警察在预防犯罪和控制犯罪中的作用、起诉在刑事司法中的作用、审判和审判前活动对审判后实践的影响,以及罪犯的监所待遇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中国司法部副部长朱剑明到会致开幕词。他说,近年来,我国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在司法领域组织的活动,并同联合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中日两国司法界的友好交往也在不断发展。他表示相信,通过这次讨论会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和联合国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也将会进一步促进中日两国司法界的交流和友谊。
朱剑明说,中国预防和控制犯罪的任务是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的,并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
朱剑明还讲到,司法机关在预防和控制犯罪中,坚持专门机关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原则,相信人民群众是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决定力量,这项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联合国亚洲及远东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研究所长日野正晴、日本驻华大使中江要介、联合国系统发展业务活动驻京协调代表孔雷飒先生等在会上讲了话。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处处长敷田稔代表联合国从维也纳发来贺电。


第4版()
专栏:

田纪云会见朝鲜气象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今天下午在中南海会见由水文气象局局长李健日率领的朝鲜气象代表团。
在友好的交谈中,田纪云希望两国气象部门加强合作。他说,加强这方面的合作对两国的工业、农业和渔业生产、对海运和空运都是有益的。
李健日说,他对双方气象部门在会谈中就扩大合作取得一致意见感到满意。代表团是应国家气象局局长邹竞蒙的邀请于12月10日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的。


第4版()
专栏:

香港贸易署长对里根否决限制纺织品及成衣进口法案表示欢迎
新华社香港12月19日电 据香港新闻处消息:香港贸易署署长麦高乐对美国里根总统18日作出否决限制纺织品和成衣进口法案的决定表示欢迎。他说,法案的否决使我们十分欣慰。但香港不会忘记美国的保护主义压力仍然存在,在1986年,新的保护主义措施和立法行动将会继续产生。
麦高乐表示,香港贸易署正在研究里根总统宣布的决定全文,密切注视这方面情况的发展。


第4版()
专栏:

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庆祝建校三十周年
本报讯 12月19日,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的新老学员和教职员工欢聚一堂,庆祝学院成立三十周年。
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是我国一所全国性的伊斯兰教专业学校,是培养阿訇、毛拉(伊斯兰教学者)的最高学府。该院1955年11月创办于北京,“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停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学院又开始培训宗教职业人员,1982年正式恢复招生。
三十年来,经学院共培养了近三百名具有较高宗教专业知识和思想水平的伊斯兰教人才。学员来自全国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东乡、撒拉等十个民族。学校开设有古兰经、圣训、教法等宗教专业课程和阿拉伯语、汉语等文化课程。
参加经学院三十周年校庆的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名誉主任包尔汉、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主任张杰、国务院宗教局局长任务之等。 (廖晓英)


第4版()
专栏:

她带去“中国的脚步声”
——访旅美华侨陈晓莉女士
新华社记者 詹湘
“中国之夜”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在美国卫星节目转播网播映的十四个国际节目中,高居第二位。
这是美国马克斯特电缆电视节目调查公司对1985年3月至8月观众收视率调查后所排出的名次。
多么美好,多么吸引人——“中国之夜”!它是美国宏声电视台通过美国卫星节目转播网播映的中国电视节目的统称。
夏末的一个晚上,记者在北京饭店结识了美国宏声电视台负责人陈晓莉女士。就是这位年轻的华侨,五年前第一个使中国大陆电视节目进入了美国电视屏幕。
陈晓莉第一次踏上祖国的土地,是十年前。二十来岁的年轻小姐,只想看看共产党是个什么样子。她看到的新中国决非某些人所歪曲的那样,虽然还比较贫穷,但人们在诚挚地工作。她被感动了,认为这是难能可贵的。
“作为旅游参观者,不可能深入了解祖国。”陈晓莉说。1979年春天,她第二次回国,要求到中央电视台和记者们一起采访。从那时起,她相继七次回国。
“我不希望别人对我另眼相看,既然进来,我就不应该接受特殊照顾,要么不走入这个大家庭。”从春天到严冬,她排队买饭,挤公共汽车,真正地了解与体验生活。
一个问题在她心头萦绕:“为何如此众多的、渗透着记者创造与心血的节目,在海外看不到呢?”陈晓莉深感遗憾。她想充当桥梁,做大陆电视节目的传播者。
那是1979年冬,陈晓莉回到美国,做了大量调查研究,仅两三个月便为大陆电视节目进入美国电视界做好了各种准备工作。1980年,当她第三次从国内返美时,她手提着盛有三十六个主题电视片的铁箱子。
陈晓莉组建的华语电视台——宏声电视台,1980年10月创立于纽约唐人街,通过纽约曼哈顿有线电视台播映华语中国电视节目。租用一小时节目,必得靠拉广告来交付租金。对于从未露过面的大陆电视节目,是无人登门要求做广告的。事业刚起步,陈晓莉单枪匹马地闯。她身背近五十斤重的录像机、小监视器等,到处奔波,主动上门为客商放映大陆电视节目,招揽广告。忙起来,她常常忘记吃饭,有时不能回家,便带着小女儿睡在办公室。
就这样,从1980年10月每星期放映一小时大陆电视节目开始,逐渐上升为每周放映四小时,到1984年,每周晚上播出九小时。自1985年元月,陈晓莉又通过美国卫星节目传播网,增辟了英语中国电视节目,使更多的人和美国观众从中加深对于新中国的理解。
大陆电视节目的播映,使宏声电视台立住了脚。1982年初,陈晓莉又成立玉竹录影带公司。她要利用灵巧轻便的录影带,以弥补电视宣传之不足。她和公司的职员一起,将中国中央电视台提供的各类电视节目的录影带加以编辑整理,再复制成各种主题的录影带经销。目前,这个公司已制作了二百多个节目的录影带,除供应美国各地外,还远销到南美洲等地。
如今,陈晓莉购置了较宽敞的办公场所,六个职工还创办着每月一期的《玉竹通讯》。
陈晓莉祖籍江苏镇江,长于台湾,她说:“中国文化是内涵深刻的文化,象蕴藏丰厚的矿藏,激励着我去开拓它。把中国文化介绍出去,使更多的人共享这份可贵的精神财富——这便是我所怀抱的心愿!”
有人或许会问:何以在如此众多的港台电视节目之外,独独选择介绍大陆的节目?陈晓莉的回答是这样的:“因为,大陆节目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主流。凡真正看过大陆节目的人,都会领略到,它们的内容是健康的,不管是描写爱情,还是对自然的礼赞,或对真理之追求,都有其充实的内容,都传递出一种清新的气息。大陆的电视、电影反映的是有几千年传统的中国优秀文化艺术,中外人士都想欣赏和研究它,这样的节目在海外的市场是具有发展潜力的”。
“每过一年,心理压力便随之增大。现在我思考的,是如何使大陆电视节目收视率跃为第一位。”陈晓莉女士吐露心曲。
困难当然存在。但陈晓莉深知这是开拓者面临的考验。她说:“披荆斩棘的工作,哪能不受创伤?”
这位来自台湾殷实商家的小姐,为何有股刚强劲?陈晓莉感谢崇尚简朴的父母从小没有娇宠她,反而培养了她那自立的性格。当年在美国求学时,她逢到假期便去商店、餐馆打零工,半工半读,后来她参加了进步华侨学生活动,思路不断扩展开来。
“事业是凌驾于个人之上的,这点最重要。”陈晓莉告诫自己。
愈在困难之中,她愈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具有的荣誉感和职责感。为了事业,只要是在她个人能力控制范围之内的任何事情,她都愿为之尽力,她将这视为义务。
有人曾用“女强人”来形容陈晓莉。可她说:“我从不相信有女强人。”她不欣赏这种称呼,只认定:“任何一项事业,一份工作,绝对不可能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的,永远是在众多人的支持下才有所建树的。今后我如果能有一点成就,那些曾帮助与扶持过我的人将比我更伟大,他们真正是默默无闻的人。”
有位华侨投书报纸说,在纽约的玉竹录影带中心,他听到了“中国的脚步声”。陈晓莉女士所经营的录影带,使他欣赏到老一辈著名演员演出的传统京剧,还有风光片等电视集锦。其中不仅有历史题材的《杨家将》和反映傅作义将军起义的《故都春晓》,还有展示中国现代农民生活的《吉庆有余》。每一个能传递出“中国的脚步声”的节目,都可慰藉侨胞的思乡情怀。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4版()
专栏:

山西阳泉矿务局二矿党委成员,在整党中带头端正党风,他们深入采掘第一线,虚心听取基层班组和群众的意见。图为党委书记李保文(右一)、矿长张永复(左一)在井下与矿工们交谈。
新华社记者 董荣贵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