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改革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的几个问题
江苏省教育厅 吴椿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改革我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一环。”江苏省一年来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由点到面、逐步推开的初步实践,证明中央的这个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现行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端,主要是面广量大的普通教育事业统统由国家包下来,既包不了,又管不好,还影响了社会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造成基础教育的发展困难重重,难以主动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迫切要求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坚决实行简政放权,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和权力交给地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
去年第二季度,我们根据省委的指示,拟定了以改革教育管理体制为中心内容的《江苏省普通教育改革试点纲要》。省人民政府把这个《纲要》批转到各地试行。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把农村的小学和初中划归乡(镇)办。县办完全中学、职业中学、实验小学和教师进修学校。在经济较富裕、教育事业较发达的乡(镇),完中、职中也可以由乡(镇)办或由几个乡(镇)联办。市主要办好中师和教育学院,市区的中小学也要实行市、区分级办学。省除了办好直属院校外,重点抓好宏观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并要为市、县、乡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在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着重研究了如下几个问题。
一、认识问题。有些同志认为,实行分级办学是国家“甩包袱”,是“增加农民负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实行分级办学,国家应该拨给乡(镇)的教育事业费,继续拨给各乡(镇)包干使用,一不截留,二不减少,而且今后对困难的地区还是要给予补助的。至于要乡镇企业和群众拿出一点钱来办教育,这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并非额外负担或不合理负担。我省1984年群众集资就达一点九亿元,约占全年国家拨给教育经费的30%。
也有些同志担心,实行分级办学会重复“文革”中的“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再闹折腾。应该说,这种疑虑不是一点没有道理的。“文革”中的悲剧,从另一个侧面提醒我们务必清除“左”的影响,在思想认识上弄清两者的本质区别,在实际工作中要划清分级管理的职责范围和不断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
二、分级办学的范围如何划分,即分级办学分到哪一级?有的地方在试点中提出要划到村一级。我们认为,村不是一级政权,不管财政,而且缺乏领导管理教育的力量。因此,分级的范围只能到乡,但要充分调动村一级的积极性,发挥其后援作用。同样,在城市,只实行市、区两级办学。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都不放到街道,但也要充分调动街道的积极性,发挥后援作用。对发展城市托幼事业,街道负有重要责任。
三、办学权与管理权要适当分开。在试点过程中,大致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哪级办学,哪级管理”,即把办学权限和管理权限完全统一起来;另一种是“分级办学,分工管理”,即把办学权限和管理权限适当分开,有所交叉。我们认为,分级管理并不等于哪一级办学全部管理权限就属于哪一级。在具体划分各级政府分级管理的职责时,必须兼顾既要有利于调动各级、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又要有利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按教育规律办事这两个方面。
江苏省人民政府今年4月颁发了征收教育事业费附加的实施办法,大多数县(区)都已制定出实施细则并开始征收。在此过程中,我们主要研究解决了下列几个问题。
一、征收教育事业费附加,群众能否负担?我们于1984年12月专门到盐城市的大丰县作了专题调查。大丰县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处于中等地位。1984年全县工农业生产总值7.1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四百零七元。调查结果表明:一是征收教育事业费附加,农民是能够负担的;二是征收教育事业费附加可以在我省现行规定的集体提留比例范围内解决,不须额外地增加农民负担;省规定各项提留累计不得超过农民纯收入的10%。
二、如何体现对农业、乡镇企业都要征收,又不要按人头、田亩计征的原则?江苏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苏南、苏北差距较大。教育事业费附加计征的具体办法大体上有两种类型:一是乡镇企业发展较为缓慢的苏北地区,采取对农业和乡镇企业同时征收的办法;二是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苏南地区,则只向企业征收,不向农民个人征收。如镇江市的扬中县规定:征收的范围和比例是,乡村企业、联合体、户办企业按销售额的0.5%—0.8%征收。上述两种办法,都较好地体现了不按人头、地亩计征的原则。
三、由谁征收,如何管好、用好?在试点过程中,一些地方曾由教育部门或学校负责征收。这样做困难很多。后来我们总结了经验,在各级财政部门的支持下,确定由乡(镇)财政管理所负责征收。征收方案抄送乡(镇)税务部门。也有的地方由税务部门负责向企业征收。这样做,使教育事业费附加的征收有了保证。
各乡(镇)成立了教育事业费管理委员会,负责教育事业费的管理和使用。管理委员会要定期向乡(镇)人民政府报告收支使用情况,并受县教育、财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5版()
专栏:

拓宽高校专业是科技发展的要求
北京航空学院 许建钺 刘述尧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专业设置是在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初期的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四个现代化的需要。
人类的科学知识,在十九世纪每五十年增长一倍,二十世纪中叶每十年增长一倍,七十年代每五年增长一倍。
面对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知识爆炸”时代,教育应该怎么办?邓小平同志给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给我们指出了方向。有人认为“现在的学生,在他的一生中应该适应知识的变化,工作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生活一切内容的变化”。“一旦有需要,受过相当全面教育的专家在不上新课的情况下,也能对新学科领域入门”。美国西屋电气公司所举办的青少年科学竞赛的评审标准,主要考查的不是学生已经知道多少,而是他们今后能知道多少。经过他们评审的得奖者,大都在后来的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起了显著的作用,其中五人获得诺贝尔奖金。
面对未来的挑战,“通才教育”的议论随之兴起。对“通才教育”,议论甚多。有人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做不到有计划地培养人才,只好搞“通才教育”。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有条件也应当培养专才。从这一点出发,有人推论:“通才”教育是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的需要,而专才教育则是适应社会主义的需要。这是一个误解。“通才教育”的主张,是与未来科技发展形势相联系而不是与是否实行计划经济相联系的。
美国曾对十一个研究机构的一千三百一十一名研究人员的工作进行了五年调查统计,结果发现掌握多种专业知识的人取得的成果大。在不断发展的动态社会中,工作领域的转移是经常发生的。日本横滨大学机械系主任乌居薰教授说,十年前的日立公司50%以上的人员从事重型机械,而现在该公司50%以上的利润则来自电子产品。三菱公司的情况也相似。日本的工程技术人员成功地从重型机械转向电子产品,说明日本的教育注意了与社会的需要相适应,弹性较好。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也谈到专业的设置要能适应工作转移的需要。
我们曾利用北京航空学院的人才信息库,调出1956—1960年间大学毕业的留校教师五百二十八人的材料,发现他们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与原来所学的专业比较,不对口率占65.8%,其中一般不对口占21.82%,很不对口占43.99%。同时我们对1952年建院的飞机设计、飞机工艺、发动机设计、发动机工艺四个老专业单独进行了统计,平均不对口率为77%,其中有三个专业超过了90%。
这四个老专业不对口率这样高的原因是:
1、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院办了一些新专业,这就要求教师转移工作,如调飞机设计的教师去筹建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专业,调飞机工艺的教师去筹建高空设备、非金属材料、机械制造电子控制与检测等专业;
2、专业性质的变化,如上述两个工艺专业,现已转变为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和柔性制造系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原来的专业课已压缩到非常小的程度,以致专业内容已产生根本变化,相当于转变为一个新的专业;
3、因工作需要,调动到党、政部门作管理工作。至于分配到校外的毕业生跟踪对口率,可能更低。统计所涉及的年代还不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时期。假如按窄专业办下去,到2000年,我院毕业生的二十年或三十年跟踪对口率很可能不会超过10%—20%。由此我们应该有扩大专业面的紧迫感。如果专业不拓宽,还是老样子,情况是令人担忧的。
那么,如何拓宽条件较好的重点大学的专业面呢?我们提出如下几项建议:
1、开拓性原则:专业设置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重点高等学校,既要服务于当前建设的需要,也要考虑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的需要。要立足于现在,面向未来。
2、综合性原则:单纯工科的学院,已不能适应今后的社会需要,应逐步改变到以工为主,包括理科、管理学科和部分文科,即理、工、文相结合的大学。要设一些文科、理科和交叉学科的新专业。
3、通用性原则:除了个别专业外,大部分专业都应成为通用专业。但在课程中可以保留某些老专业的特点。
4、稳定性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设置一些新的专业是客观上的需要。但在一段历史时期,专业应保持相对稳定。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一定都要增设新专业。新设专业总是少数的,多数专业是内容更新的问题。
5、协作性原则:要建设新专业,特别是文科和某些理科的专业,一个学校往往力量不足。某些专业要拓宽专业,单靠一个学校也有困难。如果利用地区条件,工科学校与附近的文、理、医科学校互相协作,困难会比较易于解决。在设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专业时,这个原则显得更为重要。


第5版()
专栏:

尽快理顺专科学校和中专的关系
钟志思
在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体系中,既有专科(当时称专修科),也有中专,两者在层次、培养目标、学制上并无尖锐矛盾。
六十年代,中专教育质量有较大的提高。招收初中毕业生学习四年的学制成为主要学制。但招生数量比五十年代减少。
1978年恢复全国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由于当时高中毕业生量很大,而高校招生量相对较小,大量高中毕业生需要有出路,从那时起,中专也大量招收高中毕业生。招高中毕业生的学习年限为二年、二年半或三年,在学制上与招收高中毕业生学习年限二至三年的专科完全重迭,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又基本相同。然而,专科属高等教育范畴,学校的地位、教师的职称、毕业生的学历和起点工资都比中专高。这就影响了办中专和上中专的积极性。不少办学条件较好的老中专校纷纷改为专科,更多的学校处在不稳定状态。据不完全统计,仅1978年至1984年间,全国就有一百一十二所中专(不含中师)改成专科。加上中师改为师专的共一百七十所中专改为专科,占这个时期新增的三百零四所高等学校的56%。
专科的培养目标存在着争论和分歧,至今没有定论。五十年代办专修科的培养目标是较高级的技术员,现在虽有不少同志根据合理的人才结构需要出发,极力主张专科应培养应用型、工艺型的技术干部,不同于本科培养科学工程技术人才,但也有不少同志认为专科和本科是同一层次的不同规格,没有质的区别,主张专科的培养目标是助理工程师。事实上,现在的专科中的绝大多数是按后一种培养目标办学的,是本科的压缩型,而且不少专科学校都在努力向本科靠,争取改为本科,处在不稳定状态中。如此下去,势必使当前工程师大大多于技术员的人才结构比例倒挂现象更难扭转。1983年高校本科招生二十五点六万人,专科招生十三点四万人,共三十九万人,同届中专招生二十八点六万人,两者之比为一比零点七三,已降到历年来的最低值。
理顺专科和中专的关系,有的同志主张要么舍去中专,保留专科,要么舍去专科,保留中专。这两种设想都是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的。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确专科的培养目标。使专科和中专都稳定下来,形成两个独立稳定的教育层次。为此,除少数专业外,应把多数专科纳入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层次,属高等教育范畴。专科与中专共同承担培养应用型、工艺型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的任务。以工科为例,专科应培养较高级技术员或工艺师,而不是助理工程师。
这样考虑的根据主要是:
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十分不平衡。经济发展不平衡必然带来教育发展不平衡或差别。根据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生产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的程度来看,招收初中毕业生,学习三至四年,培养中级技术员是适应大多数地区和行业需要的。但是这种单一的模式已不能适应多种规格人才的需要。在一些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中,在经济、科技和教育发达地区,有需要用专科层次教育来培养较高级的技术员和管理干部。根据我国人才预测工作的初步结果,到2000年,我国八十三个专业类需补充专科层次的人才五百九十多万人,中专层次的人才一千四百多万人。
因此,加强应用型、工艺型人才的培养,扭转工程师与技术员比例倒挂现象,是当前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中级技术员和管理人员主要应由中等专业学校培养,但由于经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有些行业或地区也需要由专科培养较高的技术员、管理人员。中专与专科共存,培养两个层次的应用型、工艺型人才。各地区、各行业应根据本地区、本行业对技术人才的实际需要,统筹规划,安排适当比例的专科和中专。比例的多少因地制宜,因需要而异,避免盲目性。


第5版()
专栏:

集资办学更要讲实际效益
山东安丘县 张培中
有人说:“集资办学,只要把钱花到教育上就错不了。”其实也还有个怎样花的问题。请看以下事例:
某乡有所中心小学,过去买了一些教学器材和学生用的课桌,只是稍有损坏,修一修就可以用,但学校却认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找领导硬要换新的。领导一听,没说二话,就点头画圈。结果,那些旧设备、旧课桌放进仓库,弃之不用,有的还被个人弄了去。
有所中学,共有九个教室。学校领导想攒家底,写报告说需要购置九套幻灯机。幸亏乡里分管教育的领导对此并不外行,说各用各的,当然不够,但不会集中起来吗?据了解,集中使用,这所中学只要有两套幻灯机就够了。
某镇一所小学,从1983年以来,用村民的六千元集资,购齐了电器设备,实现了“电化教学”。受其影响,全镇有近十处中小学比着搞。你是国产的,我弄进口的,怎么壮观怎么干。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集资办学的钱如何花,大有文章,绝对不是花在教育上就没有错。干什么事都要讲经济效益,集资办学的钱更应当讲经济效益。这是负责集资办学的负责部门和负责同志万万要注意的。钱花得是地方,就能鼓励群众集资办学的积极性;花得不是地方,群众集资办学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对此不可掉以轻心。


第5版()
专栏:教改动态

沅江县四年集资二千万元办学
从1981年8月至今年8月,湖南沅江县集资二千零七十一万余元,新建了乡(镇)初中三十八所,乡(镇)中心小学二十三所,还新建和扩建了一批村办小学。新建起的这批农村中小学,大部分有实验室、图书室、仪器室、师生住房、水电设施等。          
     袁招军 鲁邹


第5版()
专栏:教改动态

复旦大学采取措施提高学生能力
复旦大学为了解决学生“高分低能”问题,采取了五项措施:
一、组织“学生科学报告会”,支持学生自己成立科学技术协会,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研究、探讨问题。
二、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教学学时每周将减少五分之一左右(约六个学时)。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用来自学。
三、实行浮动记分制。部分系科还试验将笔试与口试综合记分,在计分方面将百分制改为“五级浮动记分制”,每一级可在十分内浮动,使不靠死记硬背而有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不再被埋没,教师也敢于出能测验思维能力的考题了。
四、增强实验技能训练。一些系的实验室晚上也对学生开放,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申请进行实验。优秀的学生还可以参加教师的实验课题,从而使学生的实验课时比过去增加一倍左右。
五、增加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调查和实习环节中,既巩固专业知识,又以所学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


第5版()
专栏:教改动态

西北实行跨省校际合作
青海师范学院、新疆师范大学、宁夏大学、西北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等院校在西安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建立五院校校长联席会议制,实行跨省校际合作,联合办学。


第5版()
专栏:教改动态

山东选拔优秀专科毕业生入本科深造
为了鼓励高校专科学生“冒尖”,山东省教育厅决定,今年选拔部分优秀专科应届毕业生转入大学本科高年级深造。专科学生入学后,学习二年,成绩合格者发给四年制本科文凭。符合条件者,均授予学士学位。


第5版()
专栏:教改动态

东北师大实行改革,六天课程五天上完
东北师范大学最近作出决定:六天课程集中到五天上完,星期六空出来让学生自学、写论文、去图书馆、搞实验,还可以走向社会搞勤工俭学。


第5版()
专栏:

山东省益都县弥河农技中学林果专业班的学生正在果园上剪枝课。
   崔振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