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于氏手”——“中国手”!
——记获得国家一等发明奖的造手大师于仲嘉
本报记者 何黄彪
手,再造的手,奇妙的手。
1985年6月29日,一位浓眉大眼、身材魁梧的骨科医生,大步流星地走进国家发明奖评审委员会的会议厅。
主任委员环视四周,和蔼地说:“于仲嘉同志,请你讲讲你的发明成果吧!”
于仲嘉点了点头。他没有进行口头讲述,只是不慌不忙地打开录像机。
接着,彩色的画面,迅速从屏幕上出现:
那一只只早已缺失双手的前臂,转眼间都造上了动作灵活、有血有肉的真手;
那一张张愁容满脸、痛苦万分的面孔,刹那间都喜笑颜开,眼里滚动着幸福的泪珠;
小伙子们用那双新造手写字、下棋、提水、划火柴;
姑娘们用新手穿针引线、描龙绘凤、奏乐弹琴……
“奇妙啊!”会议厅里沸腾了,科学家们惊叹了:“这种再造手的发明,会给伤残者带来多么巨大的幸福!”于是,科学家们高兴地进行投票,把这项原来申报二等奖的成果,破格提升为一等发明奖。
这是崇高的奖励!倘若我们再进一步了解老于是怎样不畏艰难、向着当代医学高峰奋勇跋涉的,那么,有谁能不为他的崇高精神所感动?
(一)
人民的需要,是发明的动力。1978年9月的一天下午,一位满脸愁容的老人带着一个青年农民,站到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医生于仲嘉的面前。
青年人伸出两只既没有指头、也没巴掌的前臂,痛苦地说:“医生,我苦哇!四年前,双手砸掉了,虽然装过假手,可冬天冷,夏天热,用处不大,又常常坏。我生活不能自理,吃饭靠别人喂。如果这样下去,我……”说着,泪水巴嗒巴嗒往下掉。
这个青年的父亲,更是连连央求着:“请给我儿子一双手、一双手吧!没手,他可怎么活……”说完,?嗵一声跪下了。
老于一惊,慌忙扶起老人,又拿起青年那双光秃秃的手臂看了又看,心里不禁激荡起一阵阵的浪花。
手,万能的手,维持生活、创造财富的手,伤残者是多么需要它!此时,在部队看到战争中失去手的战士,在农村看到劳动中失去手的农民,在工厂看到被机器砸掉手的工人,以及因各种事故失去小手的孩子们……一个个画面,接连在眼前浮现。他们有衣不能穿,有物不能拿,有书不能翻,甚至为了满足最起码的生存条件——吃饭,有的竟然把勺子捆在前臂上,还有的练习用脚趾夹着勺子……
“他们实在太痛苦了!我能不能给他们造出真正的手?”可是,当这个念头刚刚闪出,另一层阴影立即升了起来:造手,谈何容易!它既不是断手再植,也不是进行手的修复。近百年来,国际上有多少专家学者都在探索手缺失的治疗问题,但都没有找出好的方法。即使是1917年那位德国著名医生克鲁肯柏格创造的“前臂分叉术”,也只是把骨头分开,使之具有一点挟持功能罢了。
他犹豫了,为难了。可是,当他的目光再次碰到青年人那痛苦的眼神和老人那挂着泪水的脸颊,想到全国科学大会后出现的向四化进军的大好形势,一种巨大的力量打从心里涌出:前人没做过的,外国人没做成的,我们也要做!
(二)
再造手的探索开始了。然而,一只只“拦路虎”纷至沓来,横阻在于仲嘉的面前:手掌从哪儿来?指头从哪儿取?它们怎么接?失败了怎么办?
科学的攀登,既要敢于承担风险,又要顽强拚搏,善于发现。在那些日子里,老于废寝忘食,四处奔波,经常跑上海图书馆、上海假肢厂和其它兄弟医院,搜集有关资料,进行各种方案的构想。
那是一个闷热的夜晚。喧闹的上海市已经归于寂静,可是,两眼凹陷、布满血丝的于仲嘉正伏在灯下,专心致志地设计再造手的图纸。
他画了一张,不满意,扔掉了;又画一张,不满意,扔掉了……那画着各种巴掌、手指的图纸扔满了一地。
黑夜,悄悄地退去。曙光,渐渐地出现。
突然,老于心脏病发作,天旋地转,头昏目眩,啪的一声,晕倒了!手里的钢笔坠落下来,掉到地板上。
他妻子从睡梦中惊醒,睁眼一看,急扑过来,慌忙从他胸前的口袋里取出急救药,塞到他的嘴里。老于苏醒过来。妻子又是心痛,又是责怪:“你要手,不要命啊?”
老于深深喘了几口大气,似答非答地说:“唉,我真要被这个造手的问题难住了。这怎能对得住病人啊。”他拒绝了妻子的劝阻,又继续伏在桌上画起来。
画着,想着,忽然有一道光亮掠过他的脑际。他急忙挥动左手,在右臂前端急急比划起来:如果……在这个前臂上装一个金属掌骨架,再从病人两只脚上分别取一根足趾,再接到掌骨上,那不是可以造一只有两个指头的右手了吗?可是,当他进一步往下想,又马上摇头:不行啊!那覆盖掌骨的皮肤从哪儿来?
然而,就是这点思想火花,总是那么顽强地萦绕在他的脑海,使他一次又一次地思索着、思索着……
有一次,他路过上海外滩。忽然,一阵哭声传来,打断了老于的思考。他转身一看,只见一个正在逗闹的孩子,握着一根断了头的小红缨枪冲着另一个稍大点的孩子,哭着说:“你赔我枪,赔我枪!我这么好玩的枪,都给你弄断了,短一截。”
“弄断了?短一截?……”于医生心头一亮,马上联想起来:如果我把病人前臂上的骨头再去掉一截,把皮肤、肌肉、血管全都留下来,再把金属掌架插进去,那覆盖的东西不就全有了吗?
接着,一种新的造手方法和设计图纸,在艰难的探索中产生了。随之,在医院领导的热情支持和有关医务工作者的配合下,老于以高超的技艺,给伤残者小高施行了医学史上第一个再造手术。
时间飞驰,两个月过去。经过一系列严密的观察、治疗,果然,一只能握、能捏、能捻、能钩,感觉良好、动作灵活的新手,终于在小高右臂残端上诞生了!小高淌着热泪,挥起毛笔,写了五个大字:“为四化出力!”于仲嘉和同志们望着这只真手,望着真手写下的大字,热泪湿润了眼眶。
(三)
医学史上第一只真手创造成功了。然而,于仲嘉那理想的翅膀,又飞到了一个更加美丽的科学王国。
“两足供趾造出一只手,就能给病人带来这么大的欢乐,如果我用一只脚造一只手,两只脚造两只手,那么,病人不就更方便了吗?”老于这样美美地想。
1981年初夏。一位中年妇女领着一个姑娘,找到了于仲嘉。那妇女把姑娘的两只胳膊抽出来,哭哭啼啼地说:“医生,你瞧我这丫头……”
于医生凑近一看,原来又是两只光秃秃的手臂。他再看姑娘模样,圆脸、秀眉、大眼、乌发,又处在豆蔻年华。此时,姑娘羞涩得一言不发,可是,在她悄悄把手臂插入口袋的时候,秀美的眼角上,却闪出一颗颗泪珠。
于医生心头涌起无比的怜爱,连忙安慰道:“好!我不但要给你造上真手,而且还要造两只,高兴吗?”
那姑娘扑哧一声笑开了,母亲高兴得连忙擦干了眼泪。
但是,如何把一只脚造一只手、两只脚造两只手的美好设想变成现实呢?这里面横隔着难以攀越的大山。
过去,从两只脚取趾来造一只手,血管蒂相互独立,容易安排成对指。现在用一只脚造一只手,脚趾是并排的,都是出自同一个血管蒂,要使并排的脚趾变成对指,血管必须拉开,但是,其长度就不够。如果不解决血管的长度,就不能对指,没有夹持能力,新造的手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面对这座险峻、高耸的科学大山,老于决心向它冲刺。他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从研究脚的显微解剖结构入手,去寻找新手术的突破口。
医院的解剖室里,散发着熏人的气味。在这场磨练人们意志和毅力的探索中,于医生总是带上大口罩,拿着放大镜和解剖刀,象着了迷似地对着一只只断脚解剖、分离着,了解每根血管的大小、组合、长短、走向、邻近间的关系,记下每一个,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变异。有时,药水把他熏晕了,他走到门外,吸几口新鲜空气再返回;有时,他累得脸色发白,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上沁了出来,导致心脏病发作,头晕目眩,几乎晕倒,他赶紧抓几颗药片塞在口里,歇一会儿,又举起了解剖刀……他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的解剖分析,忍受了多少次的呕吐晕倒,终于从文献中没有记载过的细微趾背动脉的血管世界中,探索到了一个奥秘:原来,布满在血管之间的一些细微的血管分支,象束带一样,在影响着血管的伸长,他把一些不必要的“束带”剪去,血管就延长了。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现!也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探索的结果。果然,他用这种新发现的办法,经过艰苦的手术,终于给那位姑娘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双各有两个指头的新手。半年后,那姑娘用这手浇花、搬花、弹风琴,并且重返原来幼儿园教师岗位,与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欢乐在一起。
(四)
一只脚造一只手的巨大成功,实属国际医学上的一个首创,给千万伤残者带来了福音。
1982年的秋天,于仲嘉接到卫生部通知,高高兴兴地带着自己的论文、幻灯片、电影片,带着中国人民的自豪,来到法国里昂市,参加有六十多个国家专家、学者出席的第七届国际显微外科会议。
然而,他正要步入会场,却被阻拦在大门外。
对于这位来自东方的“无名”外科医生,人们不相信他能拿出有价值的论文。然而,于仲嘉心里是有底的:只要他的成果在世界讲坛上一宣读,人们就会对中国人另眼相看。
于是,他一次次地要求,门卫终于让他进入了会场。
他找到大会主席讲述他的发明,请求大会允许他宣读论文,但大会主席以手续不完备为理由,拒绝了!
于仲嘉一次次申请,谈了好几天。
也许是大会主席苦于这位无名中国医生的“纠缠”,也许是主席先生为他的磨劲所感动,他拍拍额头想了想:“好了,今天有位代表缺席,就把他宣读论文的时间给你吧。不过,十二分钟,只能是十二分钟!”
于仲嘉连连回答:“可以,可以!”可是,正当他走向讲台时,那位代表突然赶到,他只好退到一旁,眼看事情告吹。
难堪,实在难堪!如果他不是为了给祖国争光、想到伤残者的疾苦,那他真要立即冲出会场。可是,我们的老于没有这样做。他站立在会场一角。等到那位代表读完后,他又一次找到大会主席:“先生,我认为我们的成果不错,它关系到世界上几千万伤残者的幸福。因此,我再次请求你让我宣读一下。”
大会主席答应了。于仲嘉的声音是那么宏亮,力求把精湛的内容清晰地传送到每位科学家的心里……
突然,一阵铃声响起,论文只读了一半。于仲嘉急得满头大汗,正欲卷起论文,离开讲台,可大会主席连忙把电铃按住,高兴地说:“读下去!读下去!”于仲嘉“绝处逢生”,一共读了四十分钟,还播放了录像片。会场震动了!掌声、惊讶声、赞叹声响成一片,不少人还为他的录像片流出了热泪。最后,大会把唯一的一个奖励授予于仲嘉。外国的报纸、杂志刊登消息、评论,称赞于仲嘉的创造,把这种再造手称为“于氏手”、“上海手”、“中国手”!(附图片)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于仲嘉,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摸索出一种手和全手指缺失的再造技术,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图为于仲嘉(中)在病房检查病员手术后的情况。 新华社记者 张耀智摄


第3版()
专栏:

广东、上海已消灭血吸虫病
本报讯 据羊城晚报报道:12月9日上午,广东省政府在广州市举行全省消灭血吸虫病庆功大会。
血吸虫病在广东为害一百多年,全省受血吸虫病威胁的人口近六百万。建国以来,经过三十五年的奋斗,广东终于正式成为全国第一个消灭血吸虫病的省份。
庆功会上,荣获全国血防先进集体的广东省卫生厅、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省水利电力厅、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处获得了奖杯、荣誉证。二十名荣获全国血防先进工作者称号的个人接受荣誉证书。省政府还向消灭血吸虫病有贡献的十四个县、农场颁发奖杯、消灭血吸虫病合格证书;向一百一十八名在消灭血吸虫病中立大功的血防人员颁发奖章和立功证书。
本报讯 记者肖关根报道:经过三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我国南方血吸虫病流行的十二个省市中上海市消灭了血吸虫病。12月10日上午,上海市举行“消灭血吸虫病庆功表彰大会”,向达到消灭血吸虫病的九个县授证书,表彰奖励为消灭血吸虫病作出贡献和立大功的单位和有功人员。
上海是全国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之一,郊区十个县,除崇明县外,九个县都有血吸虫病流行。在党中央领导下,经过三十年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如今,全市一亿六千六百多万平方米的有螺面积已查不到钉螺;七十五万九千二百多血吸虫病病人,其中晚期病人二万零五百多人,已经治疗和治愈的达99.99%;全市连续八年没有发生急性血吸虫病感染的病人;已经查出的患血吸虫病的耕牛全部得到治疗和处理,没有发现新的感染耕牛。党中央的殷切期望和疫区人民三十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第3版()
专栏:

航空医学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新华社北京十二月十一日电 (记者刘勇)我国军事航空医学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取得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成就,最近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现代战斗机飞行员的作战训练,常常需要在一万米以上高空、以超音速进行。人们登山时缺氧、乘电梯时超重的感觉,在飞行中被扩大了许多倍。军事航空医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科学地保障在缺氧、低气压、飞行动力等因素作用下,飞行人员的正常工作与飞行安全。因此,军事航空医学的发展对于提高航空兵的战斗力,促进航空兵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解放前我国航空医学研究基本上是空白。五十年代初建立了军事航空医学研究机构,主要是沿用外国的经验。一九七八年以来,人民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克服了设备差、经费少、人员不足等困难,对航空医学开展了一百三十多个课题的系列化综合研究,获国家发明奖三项,十七项填补国内空白,七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3版()
专栏:

“实验3号”海洋科学考察船赴西太平洋考察
新华社广州12月10日电 (记者何惠飞)中国科学院“实验3号”海洋科学考察船今天上午离开广州,首次赴西太平洋热带海域进行1985年冬季科学考察。
这次考察,“实验3号”将在菲律宾海以及西太平洋雅浦岛(美托管)以南的赤道附近海域进行大气—海洋界面热力及动力学,大气成份、温度、湿度和风的梯度,海水温度、盐度的梯度,海洋动力学及近表层微量物质等专题考察。整个考察航程约一万三千公里,将设三种类型的观测站共七十一个。
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海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组成的这个考察队,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多学科、多门类的联合科学考察队。
这次西太平洋科学考察,是中国科学院院内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太平洋热带海域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年际气候变化的研究”课题的一个序曲。按计划,整个课题的研究将进行十年,头四年,每年进行冬、夏两次考察。
今天上午,中国科学院在广州新洲码头为“实验3号”海洋科学考察船首次远航西太平洋进行科学考察举行了欢送仪式。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孙鸿烈、广东省副省长黄清渠以及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欢送仪式。


第3版()
专栏:

焦菊隐诞辰八十周年 逝世十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
本报讯 记者易凯报道:首都戏剧界知名人士和群众代表五百余人,12月11日上午在首都剧场集会,纪念杰出的导演艺术家、戏剧教育家、文学翻译家焦菊隐诞辰八十周年、逝世十周年。
宽敞的首都剧场大厅里,挂着琳琅满目的剧照,从《龙须沟》、《茶馆》、《虎符》、《关汉卿》、《蔡文姬》、《武则天》到《胆剑篇》,记录下这位杰出的艺术家在以北京人艺为实验基地,为创建以中国话剧民族化为核心的导演学派所走过的不平凡道路和取得的成就。
和焦菊隐共事二十余年的曹禺在讲话中称焦菊隐是使自己“真正感受到彼此心灵相通的戏剧艺术家,一位杰出的导演。”周巍峙希望文艺工作者学习焦菊隐同志“三严精神”,即严肃的创作态度,严密的艺术构思,严格的工作要求。
有关方面负责人吕正操、林默涵、周而复、陈昊苏、张庚、胡絜青、欧阳山尊、张颖出席了纪念会。


第3版()
专栏:体育

国际羽毛球系列大奖赛在日本东京总决赛
我男女选手首战击败各自对手
本报讯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今年国际羽毛球系列大奖赛的总决赛,于今天北京时间二点半开始在东京代代木体育馆进行。我国参加比赛的选手全都战胜了各自的对手,取得了小组循环赛第一场比赛胜利。比赛的结果是:李玲蔚战胜加拿大队的德·朱莉恩;吴键秋战胜了英格兰的特罗克;郑昱鲤战胜了英格兰的高尔斯;韩爱萍战胜了日本队的阵内贵美子;韩健战胜了日本队的松浦进二,比分都是2∶0。
我国另一名男选手杨阳以2∶1战胜了马来西亚的米·西德克。三局的比分是15∶5、15∶18、15∶6。杨阳第一局打得顺手,一开始就发起快速进攻,以15∶5轻取。第二局比赛西德克发挥了快速杀球的威力,杨阳防守时移动较慢,球出线较多,场上曾出现几次平局,最后杨阳以15∶18失掉了这一局。第三局杨阳积极进攻,加快了速度,很快以15∶6拿下了第三局。
参加这次总决赛的另一名中国女选手钱萍今天轮空。
其它场次比赛的结果是:英格兰的尼·耶茨战胜了丹麦队的伊·弗雷德里克森;丹麦队的米·克耶尔森战胜了英格兰队的史·巴特勒;印度尼西亚队的阿尔比战胜了英格兰队的霍尔;印度尼西亚队的刘邦高战胜了丹麦队的托·卡尔森;丹麦队的弗罗斯特战胜了日本队的西山博司,比分都是2∶0。澳大利亚的施羽以2∶1战胜了英格兰的巴德利。


第3版()
专栏:体育

关于国际羽毛球大奖赛的问答
问:国际羽毛球大奖赛是怎么回事?
答:从1983年开始,国际羽联决定把每年当中比较重大的国际羽毛球赛(主要是单项赛,包括世界杯赛、世界锦标赛和全英羽毛球赛等,但不包括汤姆斯杯和尤伯杯赛),用计分的方法连接起来,统称为国际羽毛球系列大奖赛。每年12月举行大奖赛总决赛,设有较丰厚的奖金。大奖赛目前只有男、女单打两个项目,从明年起增加男、女双打和混合双打项目。
问:前两年冠军是谁?今年大奖赛情况如何?
答:1983年大奖赛总决赛男子冠军是中国的栾劲,女子是中国的李玲蔚;1984年男子冠军是丹麦的弗罗斯特,女子是中国的韩爱萍。今年大奖赛共有十八站,总决赛于12月11日至15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积分列男子前十四名和女子前十名的选手,加上日本男女各两名选手,参加这次总决赛。其中,我国男选手有韩健、杨阳;女选手有韩爱萍、吴健秋、李玲蔚、郑昱鲤、钱萍。
问:我国男女选手在今年的几次世界性比赛中成绩优良,为什么在大奖赛中的积分却没有排在第一位?
答:一名运动员一年中参赛次数多,大奖赛的累积分就容易高。我国为了锻炼新手,有些国际比赛是派年轻队员参加的,不是集中让少数几个人打。因此,我国优秀选手个人参加大奖赛的次数就少于一些外国名将。如弗罗斯特、巴德利等今年参加了十几站,而韩健只参加了七八站。 萧敏


第3版()
专栏:体育

民主柬埔寨射击队领队表示决心
抗越卫国一面打仗一面锻炼
一名本有希望夺魁的神枪手光荣牺牲
本报讯 据新加坡《联合晚报》报道:参加正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东南亚运动会的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代表团的报名单上,有一位很有希望夺得射击金牌的神枪手沙拉思,已经永远不能出现在赛场上了,因为他最近在国内战场上光荣牺牲。
民主柬埔寨射击队领队沙历告诉记者,沙拉思今年二十三岁,成绩优异。他在马寨山区遭越南军队伏击阵亡。
沙历说,柬埔寨人民以保家卫国为神圣任务,这次参加东南亚运动会,是要向世人证明,他们能够一面打仗,一面参加体育活动。


第3版()
专栏:体育

全国手球锦标赛已赛三天
北京部队男队、北京女队三战皆捷
本报南宁12月8日专电 在广西南宁开幕的1985年全国手球锦标赛已进行了三天。男队中,北京部队队三战三捷;北京、海军、安徽队均二胜一负;上海、天津、广西队皆一胜二负;山西队三战三负。女队的比赛,一组中,北京队三战皆捷;黑龙江、安徽队两战两胜;广东、辽宁队都是三战一胜二负;山东队两战败北;北京青年队三战全输。二组中,上海、山西队成绩最好,都取得三场胜利,其次是广西队二胜一负;天津队一胜二负;甘肃、河南队各进行三场比赛,均告失利。(农日光)


第3版()
专栏: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破旧俗 临清二轻公司改用茶水待客 近年终尤须反大吃大喝
立新规 祁阳影院领导不送戏票敬上 掌实权更要防白占白拿
《大众日报》△山东省临清市二轻公司撤销商场开业时已准备好宴请左邻右舍的二十五桌酒席,改为清茶一杯
《湖南日报》△祁阳县电影院领导王苏政上任后立新规,不再向县级领导送招待票
《北京日报》△全市经济审判工作有进展,十个月受理经济纠纷案二千多件
《四川日报》△全省部分地方一年来采取“几不要”办法,乱挖人才一千六百多人,有关部门要求坚决予以纠正
《广西日报》△区石化厅党组书记、副厅长胡福生骗取荣誉地位,利用职权搞不正之风,区党委决定开除其党籍,并建议撤销行政职务
《新华日报》△江苏猪肉库存较充足,可调节好今冬明春的市场供应
《宁夏日报》△自治区有关部门近几年录用三百多名社会闲散知识分子
《贵州日报》△历来冬春季吃菜难的贵阳市早做安排,利用郊区种粮冬闲地种植蔬菜三千多亩
《广州日报》△市政府清理所属机构,决定保留四十二个,撤销、合并三十五个,三个报上级审定
《湖北日报》△科技人员在葛洲坝二期工程设计中多方听取意见,精心设计,又节省造价四千多万元
《浙江日报》△慈溪县利用荒芜的海涂建成一万三千亩商品鱼基地
《甘肃日报》△华池县用飞机播洒草籽,播区内的农户户均收鲜草十万斤,除自用外,还大量支援外乡、外村
《大连日报》△西岗区政府为小学生设立一百二十个蒸饭点和四个包饭点
《云南日报》△云南最大的坑口电厂小龙潭电厂一号机组并网发电
《山西日报》△阳城县棉织厂青年女工侯美林十三年如一日,伺候一名患有严重病症的女工
《安徽日报》△安庆燎原化工厂改产聚丙烯编织包装袋,当年引进设备,当年投产,当年还贷
《解放日报》△到11日止,上海石化总厂上交国家税利突破十亿元大关
《长江日报》△为保证居民过冬用煤,武汉市决定,一周内将订购七天以上、尚未供货的三万四千担煤全部送到居民手中
《哈尔滨日报》△哈尔滨重视横向经济协作,现有十种形式的联合体七十个
《陕西日报》△户县邮电局在全县农村建立接转站,报刊投不到户的问题得到解决
《江西日报》△近两年,全省有二百五十五名大学毕业生下基层锻炼
《天津日报》△棉纺一厂私设“小钱柜”,帐外和违纪金额达三百万元,给少数人滥发奖金,厂长被撤销党内外职务


第3版()
专栏:体育

韩爱萍在比赛中准备击球。
 新华社记者 王景英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