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模范共产党员方圻教授
新华社记者 戴煌
这里是北京协和医院门诊部内科的一间普通的门诊室。房门打开,走进一位翻穿羊皮袄的老牧民。坐在诊案后的一位满头白发的医生,微笑着站起来欠身相迎,向案旁的小方凳一让手,请老牧民坐下,然后不紧不慢地问起他的病情。老牧民絮叨着说,他这病拖得有年头了。过去穷,有了病瞧不起;如今手头宽裕了,在草原上又一直瞧不好,听说北京大夫本领高,明知住店难,花钱多,还是豁着来了……
已过了下班时间,室内老医生还在继续耐心地听着老牧民的念叨,脸上是宽慰的微笑。等老牧民讲完了,老医生把两手搓热给他摸了脉,听了诊,又请老汉躺到诊床上细诊。
他给老人开处方,每个字都写得端端正正。“请下星期再来。”他又开了张预约单给老牧民。看过多少医生的老牧民一下子感动了,摇着老医生的手久久不放:“您真是个好大夫!”
这位老牧民说对了:这是位好大夫。但是他不知道,站在他跟前送他出房的这位老医生不是一般的好大夫,而是一位国际知名的心脏病学专家,曾经担任过全国闻名的这家大医院的副院长、内科主任;他这一双手曾经给国际上的一些风云人物和国内许多著名的领导人看过病。当今许多年不满六十的大夫,尤其是心血管病科的大夫,一听到他的名字,就会怀着敬意说:“啊,这是我的老师”,“这是我的老师的老师”。
这位老医生,就是医学教授、模范共产党员方圻。
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
早年就读于协和医学院的方圻,抗战期间到大后方进了华西医学院,抗战胜利后又回到协和。五十年代初期,他是志愿军开城谈判代表团的主治医生。1976年到1980年,他是世界卫生组织医学研究顾问;1980年开始,是这个组织的心血管疾病专门委员会委员;英国皇家心脏病学会的通讯会员。他是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心脏血管疾病》杂志主编,他参加过十七次国际学术会议,亚美欧二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土地上留下过他的足迹。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朱德等领导人和不少国家的元首都请他看过病。1962年到1965年,他五下南洋,参加了对印尼总统苏加诺的会诊。1974年,老挝富马亲王突患心肌梗塞,万象向北京、华盛顿、莫斯科、巴黎、曼谷、马尼拉等地告急求援,周恩来总理指派他星夜前往。他与其他七国专家一起拟订了最有效的急救方案,他受到了各方的推崇。在这前一年,他就经常跟随周总理外出。后来周总理病重,他就一直守候在身边,朝夕不离。
方圻并没有因为自己名望这么大,习惯了给著名的人物看病,而忽略了普通的老百姓。不论是什么病人,他在诊治的时候都毫不马虎敷衍。当他穿上白大褂,在熙熙攘攘的门诊部或肃静的病房里行走的时候,他从来都把自己看成是医院里最普通的一员,对病人和颜悦色,设想周到,极为尊重。“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某个中央机关的一个“走资派”,被“造反派”打得遍体鳞伤,生命垂危。“造反派”不让治,说是“死了算”,机关医务所一位好心的女大夫,急切地向方圻求援。方圻此刻的日子也很不好过,也是个“专政对象”。“七七”事变,他正在天津中学读书,参加了一个地下团体——“抗日锄奸团”,一心以血荐轩辕。后来他进大学,又转校,与这个团体断绝了联系。解放后,他向组织上多次说明过;1956年入党前,又恳切请求组织严格审查过;结论是:“历史清楚,没问题”。可是“文化大革命”一来,硬给他扣了顶“特务”帽子。但方圻竟冒着很大风险,答应全力抢救这个“走资派”,并用了贵重的进口药。结果是,这个“走资派”得救了,方圻可更倒了霉。但他毫不计较这些。
一个败血症患者进院了,高烧四十度,病情十分严重。给病人注射了大量青霉素和链霉素,无效。方圻决定使用十分紧缺的抗生素,作出最后的努力。但是,这种抗生素极为昂贵,医院里没有,市面上也没有。他打电话,骑自行车,找遍了北京几十家医药公司和药房,终于找到了,挽救了这条生命。那一天,他连续忙碌了十六小时,太累了,夜也深了,就在灯光昏暗的地下室过道的垫子上,睡着了。躺下不到三小时,在朦胧中似乎听到有人小声说:“方大夫太累了,怎么办?”他一骨碌爬了起来,边揉眼睛边问:“什么事?”原来,刚送来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她得了风湿性心脏病,突然心力衰竭,快不行了。家里人已给她准备了后事,但父母仍抱着一线希望,把孩子送了来,求方大夫救救这孩子的命。
方圻立即随着护士赶到急救病房。一连三天三宿,方圻没有离开过这个孩子,终于搭救了这条年轻的生命。
一身正气 满腔热忱
二女儿方萍,在北京医学院学业五年,成绩良好,毕业后被分到一家区级医院工作。方圻的一位瑞士朋友、血液病学专家米歇尔教授夫妇友好地建议方圻将方萍送到日内瓦去学习,“一切费用由我们承担,孩子学成就回来为自己的祖国服务。”方圻委婉地辞谢了朋友的好意。
多少年来,方圻没有利用自己的声望、地位和关系,为自家谋取过私利。一切都按原则办:连亲亲友友来找他看病,医疗关系不在协和,回去又不好报销的,他就请他们在晚上或星期天下午到自己家里去,他牺牲了休息时间来照顾人之常情。
一个深夜,方圻的妹夫,人民日报社的一位老记者,被送到了协和医院。他曾经发生过“脑血管意外”,这次因高脂肝剧痛难忍,在急诊观察室里住了七天七夜。方圻每天都来看望一番,安慰一下焦急万分的妹妹,但他没让妹夫迅速住院。因为,虽然人民日报的医疗关系在协和,但决定病人是否需要住院,内科值班大夫和院医务处有决定权,他虽是副院长,但不愿以自己的地位干涉下属的工作……
一天傍晚,方圻从医院回来,走进了自家的庭院。他妻子张福萱从窗口看到,他的腿脚似乎不那么灵便了,一步一瘸地向前走。等方圻进屋坐下,张福萱问:“你的腿怎么啦?”方圻说:“没事啊!”张福萱让他站起来,这才发现:方圻的腿一点也不能动了,原来是膝韧带撕裂了,他还想瞒着别人。张福萱难过极了,她说:“你就不能歇歇脑筋、停停摆吗?就是最高级的钟表,也有擦油泥的时候呢!”方圻说:“该做的事太多,时间不够用啊!”
方圻不顾及自己,但心里却装着别人,装着我们的事业。将近四十年,他不知为多少人的论文和著作倾注过心血,发表时从不让署上自己的名字。他国际医学界的朋友多,不时有人来信问:“方教授,您个人有什么需要吗?”“我个人什么也不要,只是我们医院迫切需要增加一些仪器……”于是,心电图运动试验仪来了,血液动力测试仪来了,昼夜不停地观察危重病人心电变化的监测仪也来了……
1983年,上级决定“一刀切”:年岁过了线的人不再担任医院的主要领导。协和医院的老院长毅然告退,推荐方圻接任。方圻说,他也已六十三岁了,他推让一位较年轻的教授接任。跟着,他又辞去了自己的副院长一职,只当个内科主任。
1985年1月,“切一刀”的做法向下延伸。方圻又愉快地辞掉了内科主任一职,只当个专职教授。他说:“人生如流水,后浪推前浪。这是一切事物正常发展的客观法则。我虽然不再担任任何行政领导职务;但是只要组织上和同志们需要我出力的地方,我一定尽力去做……”
今年“七·一”前夕,协和医院党委表扬了方圻同志全心全意地为党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号召全院党员向方圻同志学习。
殊荣
方圻,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可是,他觉得自己做得还很不够。曾(宪九)大夫癌扩散,躺在病床上一边输液,一边抢改《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外科词条,接着又抢拟一本外科学著作提纲,直到钢笔从枯瘦的手中脱落在地板上,阖然长逝。张(孝骞)大夫今年八十八岁了,直到发现了肺癌,快躺上手术台,才不得不暂时搁下自己的书稿……方圻把这些记在心间,用来督促自己。
一位著名教授说:“我与方大夫共事二十八年,去年才分开。他比我年长,学术上也高一个层次,但长期相处,都一直十分亲切。他的威信高,靠的是学术和为人。”
一位大夫说:“凡是经方大夫治疗过的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会说他好。他是人们值得信赖的、交付生命给他的人。”
周恩来总理病危的时候,一次当着方圻的面,示意邓大姐俯身靠近他的枕边,轻声说:“方圻同志,是模范共产党员……”
一个医生,最大的光荣是患者能信任地把生命的希望交给他;一个共产党员,最大的光荣是他无愧于这个称号。方圻得到了两者。
周总理去世后,邓大姐把总理生前使用的一座金黄色外罩的电子石英钟,赠给方圻作纪念。用尽可能多的时间来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周恩来总理,生前一直把这钟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病重住院,又把它带到自己的病榻旁。邓大姐把它送给了也在忘我地为人民服务的方圻,这含意是很深的。
方圻把这只座钟端放在客厅里的桌子上,与妻子张福萱共同向孩子们宣布:这是全家的传家宝。等我俩过世了,由你们姐妹三人轮流保护使用。等它老化了,就把它的指针定在周总理与世长辞的时刻——上午九时五十七分,要子孙后代永远学
习周总理为国为民的精神。
这只钟还在一分一秒地走着。它在鼓舞着、催促着方圻,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为了人民的利益,迈向新的征程。
(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方圻教授坚持门诊,为普通患者治病。
新华社记者 杨武敏摄


第4版()
专栏:

充分发挥优势 通过各种渠道为经济建设服务
全国侨联三届二次全体会议在青岛举行
新华社青岛11月20日电 (记者孙勇、杨凤山)全国侨联第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今天上午在青岛举行。全国侨联主席张国基在会上作工作报告指出,在新的一年里,各级侨联组织的工作重点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各种途径为经济建设服务。
全国侨联三届二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总结侨联工作,提出明年的工作设想,交流各地侨联为四化服务的经验。
据了解,去年4月第三次全国归侨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各地侨联围绕为四化建设服务积极开展“穿针引线”工作,继续兴办和扶持归侨、侨眷集资创办各种企业,经济活动由沿海省份扩展到内地边疆。最初以安置归侨、侨眷及其子女就业为主的服务性企业逐步扩展到注重开发性生产,提供咨询服务上。据对全国二十三个省、市、自治区的不完全统计,这些地方侨联兴办与扶持创办的企业已有一千六百多家。在保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方面,一些地方侨联成立了法律咨询和服务机构。
张国基在回顾了侨联过去的工作后提出,明年各地侨联经济工作的重点是要很好地团结归侨、侨眷和华侨,通过各种途径为国内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服务;继续大力扶持归侨、侨眷兴办各种有利于侨乡建设的生产型、经营型企事业,特别要扶持有利于农村开发的乡镇企业,帮助归侨、侨眷劳动致富。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外联络,各地侨联要建设好接待基地,广泛联系各阶层华侨、华人,密切他们同祖国和家乡的联系。各级侨联还要配合有关部门对本地区、本部门归侨、侨眷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普查,对尚未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反映并协助尽快解决;要在依靠政策的同时,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在国内的合法权益,包括经济方面的权益。同时,还要进一步抓好侨联基层组织的建设工作。
全国侨联副主席庄明理主持了今天的会议。全国侨联副主席洪丝丝、连贯、肖岗、黄军军、黄登保、郭瑞人、陈明,山东省副省长刘鹏以及全国侨联顾问、委员二百多人出席了会议。


第4版()
专栏:

全总要求各级工会在工交财贸系统
做好今冬明春的形势政策教育工作
新华社武汉11月20日电 各级工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把今冬明春工交财贸系统开展的形势、政策教育工作做好。这是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于庆和今天在全国企业思想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要求。
于庆和说,据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辽宁、河北等省市总工会的调查,我国绝大多数职工是拥护和积极参加改革的。他们从改革实践中感到“改革给国家带来生机,给企业带来了活力,给职工群众带来了好处”。但也应当看到,还有一部分职工对当前的经济、政治形势以及改革政策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于庆和说,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要坚持正面教育,积极引导,摆事实,讲道理,解开思想“疙瘩”。应当采取多种多样生动活泼、有吸引力的方法和形式,来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增强献身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于庆和指出,关心群众的生活问题,本身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关心人,才能成为知心人。工会和各企业部门应关心和帮助职工解决食堂问题、大男大女问题、业余文化生活等问题。对暂时因条件不具备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耐心解释,说明情况。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要回避,应当实事求是地讲清道理。
于庆和强调,近年来,一些省市涌现出了一百多万人的工人宣讲员、理论辅导员队伍。
另外,全国各级工会还拥有三万七千多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各级工会要充分利用这支队伍和阵地,在职工中开展宣传、讲演、专题讨论、读书等活动,把今冬明春的形势政策教育工作做好。


第4版()
专栏:

征求群众意见 解决实际问题
西藏自治区领导同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新华社拉萨十一月二十日电 (记者陆国元)由西藏自治区领导同志率领的七个调查小组最近深入农牧区、工厂、机关、学校调查研究,征求各界群众对西藏当前和今后工作的意见,同时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自治区党委书记伍精华到拉萨市郊的电机厂了解情况。这个厂由于生产任务严重不足,产品大量积压。伍精华和工人们讨论了怎样才能把工厂搞活的问题。此后,他又召集了一次厂长座谈会,根据西藏目前有相当一批工厂亏损的情况,决定把西藏工业如何在竞争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的问题,提交给区党委常委扩大会议讨论。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旭、雪康·土登尼玛和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金中·坚赞平措组成的调查小组,到亏损严重的拉萨市鞋帽厂调查研究,就西藏工业发展的前景等问题提出了报告。
自治区党委书记伍精华、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帕巴拉·格列朗杰、区党委常委胡颂杰等,还分别带领调查小组到日喀则、山南和那曲地区,了解农牧业生产情况,倾听农牧民对在“七五”计划期间进一步发展西藏农牧业的看法和建议。在日喀则县克热村,当农民反映粮食丰收以后卖粮难时,伍精华和一同调查的地、县负责同志研究了解决办法。在日喀则县自然条件较差的那当村,伍精华、帕巴拉·格列朗杰来到一些困难户家问寒问暖,并就怎样摆脱贫困等问题征求了他们的意见。伍精华、帕巴拉·格列朗杰还在日喀则地区听取了政协委员对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使用藏语文和发展民族教育等问题的意见。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杨岭多吉十一月上旬到山南地区,调查和考察了农村教育情况。自治区顾问委员会常委牛瑞騆、侯杰、张增文带领的三个调查小组,分别到自治区贸易公司、拉萨汽车运输公司汽车四队等地了解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情况。
目前,这七个小组的调查研究都已结束,他们在调查中了解到的重要问题和各界群众的意见,都提交给了自治区领导部门。


第4版()
专栏:

严于律己的好“班长”
——记南京晨光机器厂厂长兼党委书记曹克明
南京晨光机器厂是受到江苏省、南京市、航天工业部奖励的建设两个文明的先进单位。这个厂之所以能够受到奖励,是同厂长兼党委书记曹克明的模范作用分不开的。
南京晨光机器厂领导班子不知解决了多少职工的后顾之忧,而曹克明自己的家愁却从不对人言。他的妻子多病,家务靠大女儿撑着。他则“投身厂门即为家”。每天清早厂部办公楼还静悄悄的时候,他已赶到厂里工作;晚上,他很少在九点前回家。这是他多少年来的习惯:下班后都要带上有关部门的同志到厂区各处检查。偌大的厂区,有时转一圈就得两三个钟头。厂里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由于长年劳累,曹克明显得格外消瘦。他的气管炎经常发作,白血球长期偏低,他甚至有时在工作中晕过去。同志们不忍心看着他这样“玩命”,整党时苦口婆心地给他提意见:要注意身体!身体垮了,工作要受损失啊!
曹克明一家七口,长期挤住在两间旧房里,床挨着床。同志们看不过,劝他:“厂里很多人都住上了新房,你也该改善改善了。”他笑笑说:“等等吧!”他连续三年三次让房。去年,航天工业部领导“发话”:“厂里一千套住房建成后,曹克明的房子也该解决了!”厂职代会主席团也建议分给他住房。可他还是那句老话:“等职工住房解决得差不多了再说。”无奈,厂务会作出决定,给他增加一间半房,趁他去天津开会,“强行”给他搬了家。一位同志打长途电话向他汇报工作时泄了密。他一连几个长途电话打到厂里:“不许搬家!谁搬谁负责!”回来时,他到家一看便掉头直奔厂里,把两个秘书及有关同志给“熊”得够呛,主持家务的大女儿更逃不脱严厉的训斥。厂里其他几位领导干部好生劝慰,曹克明才逐渐消了火。
有一次,老曹外出开会,有关部门考虑到他当时家庭经济困难,将他待业在家的女儿介绍到一家工厂做临时工。他开会回来,严肃批评说:“人家只给四个临时工名额,为什么就有我的一个小孩?全厂还有那么多职工的子女没事干,为什么只照顾我?”他硬是让女儿回了家。
是他不近情理、不关心自己的子女吗?不是。他了解自己所肩负责任的分量,深感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全厂上下的心,关系着工厂的兴衰,关系着党的威信。他说:“作为一个党的领导干部,严于律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肖泉


第4版()
专栏:

谷牧分别会见吴庆瑞和日本客人
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 国务委员谷牧今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新加坡前第一副总理吴庆瑞博士和夫人。谷牧对吴庆瑞作为中国政府的旅游业顾问来北京考察表示欢迎。
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 国务委员谷牧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由牧冬彦总经理率领的日本神户制钢所代表团。
今天下午,谷牧还会见了以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力贞幸为团长的日本东京都经济界友好人士访华团。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 国务委员谷牧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日本共同社编辑局长深濑和巳一行。
在回答日本客人提出的关于中日贸易的问题时,谷牧说,要做到两国贸易基本平衡,有两种办法:一种是限制进口,这是消极平衡;另一种办法是扩大贸易和经济往来,这是积极平衡。他主张中日双方都采取积极平衡的办法来解决两国贸易不平衡的问题。谷牧说,认真解决好两国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对中日两国发展长期友好合作是十分重要的。


第4版()
专栏: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谈中越中印关系
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今天下午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回答了记者提出的有关中越关系和中印关系的问题。
有记者问:越南官员潘英在北京对报界表示,越中完全应该也有可能改善关系,首先应发展贸易。中国方面对他的谈话有何评论?
新闻发言人说,越南作为亚太经济和社会委员会的成员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本届亚太地区国际贸易博览会。潘英是越南展团团长,他是为了参加博览会而来的。中越两国目前没有任何贸易关系,也不具备恢复贸易的条件。
这位发言人在谈到中印第六轮官员会谈取得的成果以及中国对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原则立场时说,中印第六轮官员会谈主要就中印边界问题进行了实质性讨论。双方进一步阐明了各自的立场,并就如何解决边界问题交换了意见。会谈加深了相互了解,对今后解决边界问题是有益的。他说,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个复杂问题。中国对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态度一直是积极的。中国主张双方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通过友好协商、公平合理地、全面解决边界问题。
本轮会谈还就双边文化和科技交流以及资产问题进行了商谈,并取得了成果。双方对扩大各个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都持积极态度。


第4版()
专栏:

居内久总理离京赴桂林参观游览
赵紫阳总理到国宾馆送行
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 巴基斯坦总理穆罕默德·汗·居内久结束了在北京的访问,今天上午在我国林业部长杨钟陪同下前往桂林参观游览。
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到钓鱼台国宾馆为居内久送行,祝贺他在北京的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
赵紫阳说,中巴友好关系具有非常牢固的基础,希望双方继续探讨扩大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的新途径、新方式,使两国之间良好的政治关系和良好的经济关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他说,中巴关系已经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友好相处的典范,希望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使我们两国也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
居内久说,通过这次访问,不仅进一步加强了两个友好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且他本人同中国领导人也建立了个人联系。他希望双方今后继续交流经验,以利于两国的共同繁荣。
居内久一行中午抵达桂林时,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韦纯束的欢迎。贵宾们下午游览了叠彩山和芦笛岩,晚上应邀出席了自治区政府举行的欢迎宴会。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杨成武昨天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随同居内久来访的巴基斯坦议员。


第4版()
专栏:

徐惠滋宴请约旦武装部队总参谋长
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徐惠滋受杨得志总参谋长委托,今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约旦武装部队总参谋长法特西·阿布·塔利布中将和夫人一行。徐惠滋在祝酒时说,中约两军的友好交往近年来不断增加。塔利布总长对中国的访问必将进一步发展中约两军之间的友好关系。塔利布表示两国军队领导人的互访将有利于加强两国武装力量之间的友谊。塔利布一行是应杨得志的邀请于昨天抵达北京的。今天上午,徐惠滋主持仪式欢迎塔利布一行。约旦客人今天还参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某部。


第4版()
专栏:

郑拓彬会见爱尔兰客人
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 对外经济贸易部长郑拓彬今天下午会见了由工业贸易商业旅游部政务部长爱德华·柯林斯率领的爱尔兰政府贸易代表团。爱尔兰客人是应对外经济贸易部的邀请于本月18日到达北京的。在北京逗留期间,他们拜会了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胡逸洲和其它有关部门的负责人。


第4版()
专栏:

李兆麟塑像落成
据新华社沈阳11月19日电 (通讯员陈殿升)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李兆麟的塑像在他的家乡辽阳市灯塔县落成,11月12日举行了塑像揭幕仪式。
李兆麟将军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杰出将领,曾担任过中共满洲省委军委负责人,哈东支队政委、东北抗联代理政治部主任等职。抗战胜利后,他担任滨江省副省长、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会长。1946年3月,他遭到国民党特务暗杀,不幸牺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