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实行独立核算 挖掘内部潜力
朝鲜一批工厂企业完成今年生产计划
新华社平壤11月16日电 (记者高浩荣)朝鲜各地工厂企业最近接连宣布完成今年的生产计划。
据统计,目前完成全年生产计划的工厂企业已经达到三百多个。平壤市在10月底以前完成今年生产计划的工厂企业达到一百二十个;江原道和黄海北道分别有四十五个和六十多个工厂企业宣布完成今年的生产计划;平安北道完成今年生产计划的工厂企业也达到了七十多个。
据报道,正确地实行独立核算制,充分调动广大工人的积极性,挖掘内部潜力,保障工厂满负荷运转,是这些工厂企业提前完成今年生产计划的主要措施。(附图片)
朝鲜千里马降仙炼钢厂无缝钢管车间不断进行技术革新,生产多种规格的钢材。朝中社供稿(新华社发)


第6版()
专栏:

居内久总理访华前夕发表谈话
盛赞巴中友谊牢固持久
本报伊斯兰堡11月15日专电 记者史宗星报道:巴基斯坦政府总理穆罕默德·汗·居内久访华前夕在拉瓦尔品第总理府会见驻伊斯兰堡的全体中国记者,就巴中合作关系、地区形势和国际问题发表谈话。
居内久说,“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的友谊是牢固和持久的,因为它符合两国人民的愿望和利益。”他说,巴中两国尊重和维护和平共处原则,对重大国际问题持相同看法。
居内久总理称中国是巴基斯坦的“好邻居”,赞扬中国的经济援助是“宝贵的”,有助于巴基斯坦在经济上得以自立。
居内久说,选择中国作为他担任总理职务后正式访问的第一个国家,表明巴中两国有着“特殊的友好关系”。他说,这次访问将使他有机会结识中国领导人,同他们交换看法,并能亲眼看到中国近几年取得的巨大进步。他希望通过这次访问,使巴中两国关系更加亲密。
在阐述巴基斯坦对阿富汗问题的立场时,居内久明确指出,“解决阿富汗问题的钥匙在莫斯科,而不在喀布尔”,苏联从阿富汗撤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他说,巴基斯坦历来主张在联合国、伊斯兰会议组织和不结盟运动有关决议的基础上政治解决这个问题。居内久重申,巴基斯坦人民将继续支持阿富汗人民为恢复国家主权而进行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居内久说,过去五年,南亚区域合作取得了进展。南亚七国已在九个领域内建立合作关系,并成立了一些负责协调工作的技术委员会。他说,今年12月在达卡召开的南亚国家第一次首脑会议,将给这个地区的合作带来巨大的推动力。届时,将正式成立“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使地区合作制度化。
在谈到当前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时,居内久说,军法管制将在明年1月1日取消,明年将迎来完全的民主政治体制。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也“令人鼓舞”。1984—1985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4%,人均收入增加4%。但收支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最后,居内久总理请中国记者转达他对中国人民及其领导人的良好祝愿。


第6版()
专栏:

罗议会呼吁苏美首脑会晤达成相应协议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11月15日电 罗马尼亚大国民议会呼吁苏联和美国领导人尽一切努力,使即将举行的会晤达成符合各国人民利益的相应协议。
今天上午举行的罗马尼亚第九届大国民议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的致苏美领导人呼吁书说,鉴于苏美两个核大国对本国人民和全人类负有的特殊责任,罗马尼亚大国民议会希望戈尔巴乔夫和里根本着极为负责的精神达成相互可以接受的协议,从而使双方削减核武器,在欧洲停止部署并撤除中程导弹,制止太空军事化,恢复缓和与和平合作。


第6版()
专栏:国际问题学术动态

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在南通举行学术讨论会
探讨拉美国家开放政策和中拉合作关系
本报讯 记者朱满庭报道:由中国拉丁美洲学会组织的“拉丁美洲对外开放政策学术讨论会”于本月7日至13日在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南通举行。来自各地的七十多名专家、学者就拉丁美洲国家对外开放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如何进一步发展中拉友好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战后,拉美许多国家在巩固政治独立、制定发展战略的同时,采取了利用外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开设各种类型的自由经济区等政策措施。这些开放措施,从总体上看,是起了积极作用的,但也走过弯路,有些失误也是很严重的。不少与会同志认为,这些经验和教训对我们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例如,拉丁美洲国家坚持对外国资本采取既利用又限制的政策,并制定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把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发展相结合的做法,以及关于资金来源、出口市场、能源开发多样化的经验,都是值得认真研究的。又如,拉丁美洲一些国家举债失度、成了经济发展的负担的教训则提醒人们在对外开放时,要加强宏观控制,密切注意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一切要从本国国力的具体条件出发,这样才能少走弯路。
如何发展中拉关系也是会议的重要议题。不少学者指出,赵总理的访问标志着我国与拉丁美洲国家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和拉丁美洲国家既有发展友好合作的愿望,又有进一步扩大这种合作的潜力。只要双方进一步加深了解,中拉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会议期间,南通市的有关领导同志介绍了南通对外开放的情况,与会同志还参观了南通的两家中外合资企业。


第6版()
专栏:

哥伦比亚火山爆发造成严重灾害
许多国家组织纷纷提供紧急援助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哥伦比亚内瓦多德尔鲁伊斯火山13日两次爆发造成严重灾害之后,世界各国,特别是拉美国家立即动员起来援助哥伦比亚。目前,来自各国的大批救护人员和救灾物资正源源不断运往灾区。
委内瑞拉的一架载着药品和其他救灾物资的飞机15日已抵达哥伦比亚。秘鲁政府14日晚决定派三架直升飞机到灾区帮助寻找和救护灾民,另一架运输机将把十八吨食品、药品和生活必需品运往灾区。刚刚遭受地震灾害的墨西哥以及智利也分别派出一架飞机载着大批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飞赴灾区。此外,玻利维亚、阿根廷和厄瓜多尔政府正在和哥伦比亚政府联系,准备向哥伦比亚提供最需要的援助。
联合国大会昨天一致通过一项决议,呼吁所有成员国慷慨地向哥伦比亚提供紧急援助,帮助哥伦比亚灾民重建家园。泛美开发银行已决定向哥伦比亚提供二千万美元的紧急援助。欧洲经济共同体昨天也作出决定,向哥伦比亚提供四十万美元紧急援助抢救灾民。
美国政府在灾情发生后不久就决定派十二架直升飞机到灾区协助哥伦比亚政府寻找、救护和疏散灾民。目前已有两架直升飞机抵达灾区投入救灾工作。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综合本社记者报道: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爆发后,欧洲共同体委员会、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和一些西欧国家纷纷向哥伦比亚提供紧急援助,救助灾民。
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发言人15日宣布,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决定向哥伦比亚提供五十万欧洲货币单位(约合四十万美元)的紧急援助。
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15日宣布向哥伦比亚提供十万美元的援助。
瑞典政府15日决定向哥伦比亚提供三百七十万克朗(约三十八万美元)的救灾援助,并声明,如果需要还可提供更多的援助。
瑞典红十字会决定向哥伦比亚提供二百万克朗的援助。
芬兰政府15日向哥伦比亚红十字会提供了一百万芬兰马克(五点五芬兰马克约合一美元)的经济援助。
同一天,芬兰红十字会决定向国际红十字会提供一百万芬兰马克,以救济哥伦比亚火山爆发中的受害者。
此外,法国、西班牙、奥地利政府和西德红十字会以及一些国际机构已宣布向哥伦比亚提供紧急物资援助。(附图片)
图为哥伦比亚红十字会人员抢救幸存者。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
专栏:

南共联盟领导人宴请中共代表团
胡启立会见我驻南斯拉夫人员和留学生
本报贝尔格莱德11月15日专电 记者严正报道:今天中午,南共联盟中央主席团书记贝洛夫斯基举行宴会,热烈欢迎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胡启立为首的中共代表团。
在十分热烈友好气氛中,贝洛夫斯基致词。
他代表南共联盟向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等中国党政领导人致意,并盛赞南斯拉夫和中国两党、两国人民在合作事业中取得的成果,认为这不仅有利于南斯拉夫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而且对全世界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是一个促进。
胡启立在答词中,首先代表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向南共联盟和南斯拉夫各族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和敬意。胡启立同志指出:尽管我们的历史、地理环境、国家情况和处境不同,但是中南两党从各自的经验出发,在许多问题上有着原则相同的看法。他赞扬南斯拉夫从实际出发,不断地总结经验,在完善体制、实行经济改革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在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中做出的贡献。
南共联盟中央主席团委员佩·马蒂奇、米·拉多维奇和中共代表团成员项南、李淑铮和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谢黎等出席了宴会。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1月15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胡启立今晚在这里会见了中国驻南斯拉夫机构全体工作人员和在贝尔格莱德学习的中国留学生。
陪同会见的有中共中央委员、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项南,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联部副部长李淑铮。
胡启立同志同中国留学生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的座谈,介绍了国内正在进行的经济、教育、科技、物价和工资等方面改革的大好形势,并回答了留学生提出的问题。


第6版()
专栏:

姚依林希望中阿发展多种形式合作
新华社阿布扎比11月15日电 (记者黄建明)中国副总理姚依林今天在这里接见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团结报》、《宣言报》和《海湾报》记者时说,中国希望同阿联酋在经济、贸易和其它方面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姚副总理是12日到达阿联酋进行访问的。他说,从一年前两国建交以来,中国和阿联酋两国关系的发展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他表示希望中国和阿联酋之间的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得到加强。
姚依林强调说:“中国—阿联酋友好合作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当记者问到他对海湾地区安全的看法时,姚副总理说:“我们支持海湾国家依靠自己和联合的力量为它们共同的发展和集体安全所作的努力。”
他希望海湾国家加强团结,维护海湾地区的安全,不受超级大国的干涉。
姚副总理在谈到两伊战争时说,中国对伊朗—伊拉克战争是严守中立的,而且对双方都是公正的。他说,中国赞赏海湾国家和其它方面为调解两伊战争所作的努力。他还说:“我们愿意为结束这场战争继续进行努力。”
在谈到中东问题时,他指出,通过和平谈判是公正、合理解决中东问题的最好途径。他重申,中国支持在联合国主持下召开一次中东问题国际会议的主张。他说:“我们尊重阿拉伯国家和巴解组织通过磋商作出的符合巴勒斯坦人民和其他阿拉伯人民利益的选择。”
姚依林指出,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同情和支持阿拉伯人民的正义事业,中国支持阿拉伯国家和巴解组织通过包括政治谈判在内的各种斗争形式来实现它们的民族目标。
他强调说,中东问题的解决将主要依靠阿拉伯和巴勒斯坦人民的联合斗争,迫使以色列放弃其压迫和扩张的顽固立场。


第6版()
专栏:

英爱签署一项有关北爱尔兰问题协议
新华社伦敦11月15日电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爱尔兰总理菲茨杰拉德今天在英国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签署一项协议。
根据这项协议,英国对北爱尔兰拥有长期主权;而爱尔兰政府则在北爱尔兰事务中有正式发言权。
这项由两国政府首脑签署的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双方确定,北爱尔兰地位的任何变化只能由绝大多数北爱尔兰人民来决定;二、双方共建一个“政府间会议”机构来处理北爱尔兰的政治、司法与安全问题;三、爱尔兰将对北爱尔兰的事务提出看法和建议,但不能损害两国政府的主权。
协议签署过程中,数百名抗议者在协议签署地点不远的地方进行示威游行,企图阻止协议的签署。
西方舆论认为,这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协议,它的签署将有助于结束北爱尔兰为时长达十六年的动乱。(附图片)
图为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爱尔兰总理菲茨杰拉德15日签署有关北爱尔兰问题协议。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
专栏:

阿游击队在潘杰希尔山谷抗击敌人
新华社伊斯兰堡11月16日电 随着冬季来临,苏联—卡尔迈勒军队对在潘杰希尔山谷和阿富汗其他地区的阿富汗游击队又发动大规模攻势,但遭到游击队的顽强抵抗。
此间西方外交人士说,苏联—卡尔迈勒军队本月在轰炸潘杰希尔山谷游击队的阵地之后,踩着积雪覆盖的道路进入山谷,同游击队发生激烈的战斗。苏联—卡尔迈勒军队的大批伤兵和士兵的尸体被运回喀布尔。仅11月9日,就有一百多名苏联—卡尔迈勒军队士兵的尸体被运回喀布尔。
据阿富汗抵抗人士说,苏联军队的炮火击毁了山谷内数百间房屋。游击队在抵抗中伏击了苏联—卡尔迈勒军队的三支运输车队。在其中一次伏击里,游击队缴获了十一辆满载燃料的油槽车。
据游击队人士说,在阿富汗西部地区,苏联—卡尔迈勒军队最近也向游击队发动了进攻。苏军出动飞机袭击了赫拉特市附近的村庄,企图打通被游击队控制的道路。游击队在抵抗中打死苏联—卡尔迈勒军队的士兵三十五名,俘虏十五名。


第6版()
专栏:

我国著名职业外交家顾维钧病逝
新华社纽约11月15日电 中国著名职业外交家顾维钧先生14日晚在他的纽约住所病逝,终年九十八岁。
顾维钧1888年生于江苏嘉定。1912年留学美国后归国。从1913年起开始了他的外交生涯。1919年和1921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担任过国际联盟行政委员。1922年至1926年曾先后担任当时北洋政府的外交总长、财政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曾参加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1932年起先后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和驻法、英、美等国的使节。1945年6月他出席了旧金山会议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自1956年起在海牙国际法庭任职,直至退休。
顾先生退休后定居美国,用十七年时间完成了他的口述回忆录,记述了他五十多年外交生涯的主要经历,为研究中外关系史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第6版()
专栏:英国通讯

一个重大的步骤
本报记者 李云飞
11月14日,英国和爱尔兰两国内阁通过了两国政府关于北爱尔兰问题的协议,并于第二天下午签署。根据这项协议,英国对北爱尔兰拥有主权,但它承认爱尔兰政府对北爱尔兰事务拥有正式发言权。这是一年多来英爱两国经过多次紧张的会谈,各自作了一些妥协的结果。英国舆论几乎一致认为,这项协议是“历史性的”,是结束北爱尔兰旷日持久的动乱的一个重大步骤。
1921年,当时的英国政府同意爱尔兰南部的二十六个郡成立“自由邦”,1948年底该邦宣布独立,建立爱尔兰共和国。北部的六个郡划归英国,人口约一百五十多万,其中三分之二为英国本土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移民,信奉新教,政治组织为北爱尔兰统一党,主张与英国统一;另外三分之一的人基本上是爱尔兰族,信奉天主教,主张南北爱尔兰统一,其主要政治组织为爱尔兰共和军和新芬党。由于政权一直掌握在北爱尔兰统一党手里,引起了爱尔兰族的不满。政治、宗教、种族等方面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十几年来北爱尔兰纷争不已,暴力不断,甚至蔓延到英国本土,引起了朝野的极大不安。
正是由于这种情况,英爱两国领导人感到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北爱尔兰的人民对这种状况也早已厌倦,盼望早日结束。这次达成的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定期举行两国政府间会议,由英国的北爱尔兰事务大臣和爱尔兰的外交部长共同担任会议主席,商议有关北爱尔兰的政治、经济、司法、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边界往来方面的合作。英国政府的目的是想通过爱尔兰方面的合作和支持,安定北爱尔兰的局势,特别是孤立爱尔兰共和军和新芬党。而爱尔兰方面则想以此为三分之一的天主教徒争取权益。虽然这项协议使爱尔兰第一次在北爱尔兰问题上有了“发言权”,但同时协议也规定爱尔兰方面的作用是咨询性的,不可损害英爱两国政府的主权。另外,协议还声明关于北爱尔兰的地位问题,需经那里的多数人同意才能改变,而且这项协议还将在联合国登记,以获得国际保证。为了使两国政府间的会议能够顺利进行,协议还提出建立常设秘书处。
协议公布后,英国国内多数人是支持的。几个反对党已表明赞成这个协议,因此估计可以获得议会同意。爱尔兰方面,一般认为也可以获得议会通过。反对的力量主要来自北爱尔兰方面。北爱尔兰统一党领导人严厉指责采取这个步骤。北爱尔兰共和军和新芬党也宣称,这个协议不能给北爱尔兰带来和平。
此间人士认为,如果这个协议能够有效地获得有关各方的支持和合作,将有助于安定北爱尔兰的局势,实现两部分人民之间的和解和这个地区的经济建设。(本报伦敦11月16日电)


第6版()
专栏:

重访阿富汗加吉战场
丛星
三、扑不灭的火焰
短暂的访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苏军的围剿比以往更加疯狂残酷,抵抗力量却照样生存,并有新的发展。从加吉看全国,人们就更坚定了这样的信念:阿富汗民族反抗侵略的火焰是扑不灭的!
一天上午,当我们爬山穿越一个山口时,三架苏军米格飞机窜来轰炸。我们还没看清飞机在什么位置,就听到周围山头上枪声大作,连珠炮似地响成一片。敌机见势不妙,赶紧丢了几颗炸弹逃遁了。炸弹落在远离山口的山林之中,爆炸后引起一场大火。游击队员告诉我们,为了保卫山口的安全,使山路畅通,游击队在几个主要山头上新建了高射机枪阵地,昼夜有战士值班,敌机一来,就一齐向它开火。据我们观察,这一带已形成防空火力网,使来犯的敌机仓皇中难以把炸弹投到山口里。
翌日上午,游击队把我们带进了丛山密林,参观了他们去年新建的“军事基地”。基地不大,可阿尤比司令员把这个基地的诞生看作是加吉游击队发展的重要标志。他解释说,对于以分散和流动为特点的游击队来说,有与没有一个基地,情况大不一样。基地里的游击队员全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吃在山上,睡在林中。平时搞军事训练,学射击,学布雷,学游击战术。一旦有敌情,他们就是一支现成的基干力量,可以随时投入战斗。基地里那个小小的弹药库,你不可小看,在8月反击战中就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沿着林间小路登上山头,是一个高射机枪阵地。这里架着一挺苏联制造的高射机枪,是游击队从战场上缴获的。一位年轻的小战士非常熟练地作了实弹射击表演。离开山头时,阿尤比司令员指着周围的丛山密林说,象这样的基地,大多数游击队都有,有些基地的规模比这一个要大得多。
同我们两年前得到的印象相比,加吉游击队确实有了新发展,表现出新的战斗活力。游击队员装备的更新也说明了这点。两年前,陪同我们的游击队员虽然也是人手一枪,但却是陈旧、老式的步枪。而今,自动和半自动步枪占了大多数,有三名游击队员还扛上了轻机枪。他们自豪地对我们说,这些武器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三十多岁的马坦·阿尔曼,是个非常慓悍、勇猛的游击队长,在一次战斗中,他一个人就缴获了敌人的七挺轻机枪,他肩上扛的就是其中的一挺。
访问期间,我们同十多名游击队员朝夕相处,在一个盘子里吃抓饭,挤在同一间屋子里睡觉,跋涉途中曾围着同一棵幸免于战火的海棠树摘海棠果吃。他们那倔强和爽朗的性格,使人感到他们都具有不可征服的力量。当敌机来轰炸时,他们只不过是漫不经心地朝空中瞥了几眼,丝毫没有慌张的神态;当途经被炸成废墟的村庄时,他们的眼神里射出仇恨的光芒,但并没有愁眉苦脸。每当傍晚到了宿营地,他们总利用饭前饭后的时间认真地讨论着什么,就象举行重要的会议那样。而有时他们又笑语连珠,使大家乐得前合后仰。近六十岁的哈吉·卡瑞全副武装,老当益壮,陪我们走了七八十里仍然步履轻松。他的侄子哈比卜·疆刚二十出头,是陪同我们采访的游击队员中最年轻的一位。一路上,他同另一位青年不停地对唱阿富汗情歌。虽然祖国陷于敌手,家园惨遭破坏,但他们没有失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苏联占领军所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些阿富汗人。坦克、飞机又能对他们怎么样呢?
(续完)(附图片)
斗志旺盛的阿富汗加吉县游击队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