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不要铁饭碗 回家挖穷根
——一个贵州苗族大学生的创举
本报记者 刘宾雁
杨明友从小听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穷”。十三岁就作了童养媳的母亲,抱着他讲得最多的故事就是她一生的穷和苦。外公外婆劳苦一生,竟养不活一个独生女,自己也活活饿死了。
那里是贵州省锦屏县靠近清水江的岩湾乡九榜寨。十八户人家据说都是宋朝名将杨继业的后代。
上小学六年,杨明友没见过人民币是什么样子。社员劳动一日的收入是一角钱,不够买返销粮的;借款买来返销粮,还度不过春荒。母亲请阴阳先生给他算了八字,起名为“有”(后改为“友”),为的就是他这一生样样都有,可是终究还是什么都没有。
父母亲决心豁出命也要把儿子培养成一个不受人欺的人。杨明友不负厚望,居然考入了大学——贵州省民族学院! 1982年那个夏日,全村的人都跑到明友家贺喜来了。摆了五桌酒席,村人放炮、挂红,庆贺本村本族出了一名“状元”郎。人人都盼望杨明友大学毕业后远走高飞,当一名光宗耀祖的大官。也难怪,建村七十年来,这些杨家将的后代里连个高中生都没出过。
忠诚的背叛
见了贵阳,杨明友才真正明白家乡穷到了什么地步。
长辈都说,岩湾乡好山好水,硬是叫喊口号给喊穷的。气势磅礴的口号喊倒了一片片原始森林,喊跑了一群群猿猴和野兔,也喊浊了清水江。把农民整穷了,那些搞浮夸的干部倒都升了官。杨明友恨那些口号,他痛下决心,暗暗发誓:一定要办实事,把家乡从穷困中拯救出来。
一个政治系的学生,却一头钻到畜牧业里去了。家乡是林区,但树木生长期太慢,要致富,得先搞养殖。每个周末和星期天,他都是在农学院的图书馆里度过的,写下了一本又一本关于养鸡、养兔、养鱼的笔记。
但是也得医治愚昧。农业生产责任制和包产到户为什么在本乡迟迟没有推开?说是上过大跃进的当,上过“文化大革命”的当,不再上当了。后来推开了,又为什么还比别处落后?自给自足惯了,缺乏进取心,也没有做生意的本事。老文盲未扫,又出了新文盲,十八九岁的大姑娘一字不识。于是,上大学的第一个寒假,杨明友在作社会调查以后,便办了一个扫盲班。
他的日记上不断出现精心绘制的各种类型的鸡舍、孵化器和养猪场的草图。见到放鸭子的,他细心询问生长期和利润率。他调查贵阳、县城和本乡鲜鱼、鸭肉、辣椒和竹器的差价,暗暗计算本乡会得到多少收益。他参观先进的高密度流水养鱼和网箱养鱼的专业户,听说亩产可达二万九千斤,馋得他几乎流下了口水。
为了供他上大学,父亲把心爱的一把锯都卖掉了。最痛心的是刚刚考入高中的二弟也因他而辍学。杨明友决心把自己的生活压到最低水平。他的每周生活总结里总是少不了财政收支。每日菜金不得超过两角钱!吃粮要限制在一斤二两以内!财务预决算数字都是带小数点的,0.05元也不能随便花。不买棉衣,冬天冻得直哆嗦。月月想买一把二胡,最后还是决定大学期间不买了。这一切,为的就是每月从助学金里必须节余6.00元钱,一半买养殖技术资料,一半留作未来对家乡的投资!
他忘记了追逐功名利禄。对于家乡父老的期望,这当然是一种背叛。
执著的追求与苦恋
需要把有点文化的年轻人组织起来,作为建设家乡的骨干力量。杨明友经过苦心构想,1983年暑假回家建立起由十名青年组成的“兴华青年基建团”。杨明友以本人“1987—1988年全部工资”为担保,向信用社借了六百元钱贷款,大家又筹集了一些钱,办起一个畜牧场;借用水库的一角,放养了鱼苗,还养了鸡和鸭。
不出几个月,传来了不幸的消息:畜牧场垮了。杨明友先是痛心,继而又觉得“不足为奇”——无非是缺乏科技知识和管理人才的结果。他没有气馁,反倒更加清醒,更加坚定,研究起企业经营管理的学问了。
大学的学业没有旷废,也不放弃广泛的爱好——学音乐,学书法,学围棋,学摄影,学跳舞,坚持短跑和练球,举重还得了个全班第一名。
但是锦屏县那个遥远的山村,始终挂在他心上。那里山林多,离寨子远,常被人滥砍乱伐,为什么不早些把林场建立起来、或分给社员承包呢?包产到户后劳力有余,可是人们并不去找新的出路,闲下来就睡大觉。大队的打米机、打粉机都闲着,几年无人料理了,人们又回到舂米打碓的时代,这怎么行?机房折价一千二百元卖给私人,还无人买得起,不可以赊卖、以后付款吗?杨明友想得很多,给大队干部写了六千字的长信,出主意,进忠告。
向古老的传统挑战
入学以来的六个寒暑假,杨明友都奉献给家乡的建设了,简直比上学还忙。1985年的暑假,他迈出了重大的一步。7月27日,他跑到乡政府,为了让各村党员代为宣传,在整党培训班所在地张贴出第一张广告,标题是:
“大学毕业生不要铁饭碗,招兵买马回乡挖穷根”
下文是:“我,杨明友,文斗乡九榜村人。年二十三岁。目睹党的政策放宽以来家乡人民仍然贫穷不堪,实在痛心。不管怎样穷,毕竟是自己的家乡。为此,本人打算明年大学毕业不要国家分配工作,回乡治穷……”同时公布了要办养殖专业户培训班,招生条件……
这一下可捅了一个大“马蜂窝”。当晚,全家族二十来个人匆匆赶来,气氛与当年祝贺他中“状元”的场面恰为相反。两桌酒饭都摆冷了,对杨明友围攻不止。娘舅大骂他“败家子!丢丑!”姐夫质问他:“别人都能当干部,你就没有屁股坐办公室?”姑姑说:“我就图个人家说:你也有个侄子在外面当官呢。这样,我人都要高上两三分……”家族中最有威望的二哥说:“我们家世世代代没有一个人在外面支撑门户。你若蛮干,到时候不要怪我手下无情!”
母亲不说话,只是啼哭不止。杨明友想到母亲多年来为供他上学拚出命来养猪、拣破烂、挖药材,累得四十多岁就满头白发,象个六十几岁的人了;想到她为了供他一个月的伙食费,挑一担辣椒去县城卖,往返走一百四十多里,连一顿饭都舍不得吃的种种情景,心如刀割。可是再一想,解放都三十多年了,为一个儿子上大学,何以还要受这么多罪?还不是因为家乡和国家太穷吗?我今天远走高飞享清福,只能使这种命运在千万个母亲身上重演,绝非孝母报恩之道!这么一想,他的心肠反倒更硬了,心里说:“妈妈,你哭吧!哭吧!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你牺牲了自己,绝不应该是为把儿子供养成一个白白胖胖坐在办公室抽烟喝茶的废物!”
杨明友把想了三年的道理逐一摆开。辩论继续到凌晨三时,表哥被争取过来,不过让步也是有限度的:只能停薪留职,国家干部这个身分可绝不能放弃。
养殖专业户培训班大获成功。杨明友的土法人工孵蛋也成功了,破壳率达到95%,轰动了远近三乡。反对派觉得杨明友的话有点道理了。
是献身,也是另一条干部成长道路
10月25日,杨明友在贵州民族学院的讲演比赛会上发表演说,在校内初次宣布了自己的决心:明年毕业,谢绝国家分配工作,不吃“皇粮”,不当干部,不要城市户口,从家乡做起,为使贵州不再是“干人”(穷人)省而奋斗!理由是什么呢?党的政策好了,为什么我们家乡还这么穷?就是因为没有人才。上面天天喊要支持、扶助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可是自己的人才,出一个走一个;外边的大学毕业生,都不肯来。他杨明友苦日子过惯了,回乡最合适。为什么定要不当干部呢?当了干部就不能办企业了;还有,“我恨的是上面人浮于事,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特别恨那些吹牛家!”停薪留职,就是留退路,乡亲们就不能和你一条心。“老师们巴不得自己的学生都能当上县长、县委书记,为民族学院增光。但我觉得一毕业就给个七品芝麻官,我还没屁股坐呢。我想从下面做起,从金字塔的底层起步,积累经验,探索振兴贵州的最佳途径。倘若证明我有本事做一个干部,再当国家干部也不迟。”“我相信,即使长期在底层工作,我在大学学到的知识也是有用的,我的贡献也不会比坐办公室少,不会低于国家在我身上耗费的资金。”
杨明友的演讲,博得二十四次鼓掌,震动了全校,在贵阳市其他院校也引起强烈反响。当天就有农学院剑河县籍的同学找上门来,和他谈了一个通宵,说他们那里也有三位男同学决心走杨明友选定的这一条道路,两位女同学也有此意。目前,杨明友的讲稿仍在同学们中间传看、传抄。
杨明友也并不认为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放弃国家分配的工作,和他一样回到本乡本土。但他的创举何以会引起那样大的震动?这是耐人寻思的。它是对于传统观念的一个挑战,是对于关心和加速改造祖国贫困落后地区的一个呼唤。


第3版()
专栏:

让学生保持高考时的学习热情
浙江大学探索培养尖子人才的途径
本报讯 记者蒋涵箴报道:“考大学时拚命用功,进了大学学习放松”,一些新生考上大学后,往往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即使部分尖子学生也不例外。浙江大学校长韩祯祥对记者说,对这些素质非常好的学生,进校后应让他们保持高考时的那股拚劲,不让他们吃教学上的“大锅饭”,要因材施教,开些“小灶”。
浙大从去年秋季开始,开办了一个混合班,探索培养尖子人才的途径。这个班的学生是全校各个系选拔出来的优秀新生。学校选派了著名的教授给他们上基础课,每个系的主任及学术带头人都要轮流到这个班来讲课。学校给这批学生创造了优惠条件,如借书可享受硕士研究生的待遇,每寝室发一套参考资料、词典,并发一台录音机。学校经常安排他们外出参观学习,以扩大知识面。允许这个班的学生学好主修的专业后,辅修第二专业,取得双学位。
混合班按照“起点高、内容新、进度快”的要求,制订教学计划,确定课程设置。计算机、普通物理、普通化学以及英语课都采用最新的国外原版教材,用英语讲课,作业、考试也都要求使用外语。混合班设在物理系,前期为一年半,按照理科的模式培养。在后期的两年半里,这些学生又将回到自己所在的系,学习工科课程。学校认为,这批尖子学生有了比较扎实的理科基础,将来有可能成为开创型的优秀工科人才。办混合班突破了过去吃“大锅饭”的办学模式,同时也为学科交叉、理工渗透摸索了经验。
经过一年的实践,混合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样的数学教材,讲课学时相同,普通班需要三至四个学期,混合班只用了两个学期。物理系的学生学普通物理课用了三个学期,混合班用同样的学时两个学期就学完了。从考试看,混合班学生成绩突出。
混合班允许有进有出,实行淘汰制。一门主科不及格,或学习平平者,就转入普通班;而普通班的优秀学生可遴选转入混合班。正因为有了竞争,学生有荣誉感,有进取心,学习都很努力,加之基础好,成绩提高很快,教师对这批学生比较满意。学生也认为在混合班学习,自学能力提高得快,“紧张程度和准备高考时差不多”。


第3版()
专栏:

耐盐水稻新品种在江苏筛选试种成功
据新华社南京11月15日电(通讯员秦忠彬、记者周振丰)一种适宜在重盐碱地栽种的水稻新品种耐盐水稻80—85,在江苏省筛选试种获得成功。最近,有关专家在江苏省如东县通过了对这项研究成果的鉴定。
参加鉴定会的专家们认为,耐盐水稻80—85的筛选试种成功,是盐碱地利用上的一项重大突破,是盐碱土地区农民的一个福音。
我国过去对盐碱地的治理着重工程改良,开河引水洗盐或种草养萍培肥脱盐。这种方法虽然也收到一些效果,但投资大,周期长,收效慢。试验证明,在盐碱地上栽种耐盐水稻80—85,不仅每亩可生产粮食六百斤到八百斤,而且种植一季可使一米土层内的盐分含量从1.32%下降到0.27%,脱盐率达79.5%,做到改良与利用相结合。
耐盐水稻80—85新品种,是江苏省农科院土肥所与菲律宾国际水稻所协作,经过六年试验,从五百多份耐盐水稻品种中筛选出来的。


第3版()
专栏: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图书展览在北京开幕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 由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举办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图书展览今天下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书展为期十天。
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陈为江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参赞艾勒为书展开幕剪彩。


第3版()
专栏: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跟上新形势 意志久不衰 锦县五位农民党员关心村内公益事业
有了主动性 工作即见效 首都一批高等院校接通蔬菜直供关系
《辽宁日报》△锦县新占村五位老党员组成“讲道德小组”,义务协助村里维护社会秩序,宣传法律知识,搞好村民团结
《北京日报》△首都二十多所高校与保定地区五个县建立蔬菜直接供应关系,为改善学生伙食创造有利条件
《江西日报》△修水县李湾村李建国三兄弟富裕后办了九期柑桔技术培训班,使村上二十三户贫困户共同走上富裕路
《大众日报》△山东省宁津县将提留方案交农民审议,人均负担约比去年减少十五元
《南方日报》△近五年来,广东城乡九百三十多个永久和半永久性的农贸市场拔地而起,每年上缴近两亿元税款
《甘肃日报》△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建成日处理六十吨的净化水工程
《贵州日报》△省委和省府办公厅通知:省领导下基层时,各地县主要领导不必接送和陪同,不要赠送礼品和土特产,生活安排从简,食宿按规定收费
《湖南日报》△10月份全省火灾频繁,损失达一百二十二万元
《沈阳日报》△沈阳中捷友谊厂建立“一长三师”科学型专家治厂的领导体制,提高企业管理的实效性
《新华日报》△我国最大的化纤原料生产基地——仪征化纤一期工程中的涤纶一厂部分,试产十个月创税利近亿元
《文艺报》△作协主席团四届三次会议吁请社会注意:文学书籍出版发行面临困难,亟需综合治理
《大连日报》△全市明年起在所有试行厂长负责制的企业中全面推行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
《经济参考》△北京新华印刷厂采取措施保证杂志按时出版,去年以来承印的四十九种期刊没有一种拖期
《中国教育报》△华中工学院自筹资金三十多万元建成一座教学电视台,添置近四百台接收机,学生可在宿舍看到电视教学片
《宁夏日报》△宁甘电网联网工程投入运行,使陕、甘、宁、青四省(区)电网联成一体
《四川日报》△成都市统一制定红、蓝、绿三色标价签,分别标出实行国家统一价格、计划浮动价格和自由价格的三种商品,使人一目了然
《内蒙古日报》△全区今年粮豆、油料、甜菜总产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环境报》△七八分钱一块,一根火柴、几片纸就能点燃的上燃式蜂窝煤,在沈阳东塔高效燃料厂批量生产


第3版()
专栏:

冶金战线离休退休干部书法绘画展览在京开幕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冶金战线一百八十五名离休退休老干部首届书法、绘画展览,今天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开幕。
彭真同志题词“心怀四化钢铁笔墨共生辉”,方毅同志题词“陶冶情操益寿延年”,薄一波同志赞扬了老干部们“余热生辉”的精神。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中纪委第二书记王鹤寿,以及有关部门领导同志袁宝华、高扬文、李东冶等出席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冶金工业部部长戚元靖讲了话。
这次展出的二百二十多幅(件)作品只是全国冶金系统离、退休老干部送展作品的一部分。展览于十一月二十三日在京结束后,将到外地冶金系统的一些企事业单位展出。


第3版()
专栏:

波兰杂技团在京演出
据新华社北京十一月十三日电 波兰杂技团今晚在工人体育馆举行访华首场演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赛福鼎·艾则孜等观看了演出。由亚努什·托马斯哲斯基率领的波兰杂技团是在访问天津后于十一月八日抵达北京的。


第3版()
专栏:

“张仲景敬仰之碑”揭幕仪式在南阳举行
据新华社郑州十一月十五日电 日本东洋医学会出资刻制的“张仲景敬仰之碑”揭幕仪式近日在医圣张仲景的故里河南南阳举行。此碑的竖立表达了日本医学界对我国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仰慕之情。


第3版()
专栏:

全国花卉摄影艺术展览在京开幕
本报讯 全国花卉摄影艺术展览十一月十五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国林业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展出的一百二十六幅作品是从来自全国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万余幅应征图稿中评选出来的。


第3版()
专栏:

国际航空联合会决定向我《航空知识》杂志颁奖
新华社北京十一月十五日电 国际航空联合会最近决定向我国《航空知识》杂志颁发荣誉奖状,以表彰这个刊物二十多年来为普及航空航天知识所作的努力。颁奖仪式于十一月十九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


第3版()
专栏:体育

如何对付古巴队三板斧
中国姑娘面临严峻考验
中古、中苏女排大战前夕,记者在福冈采访了几位排球界人士,请他们谈了对这两场比赛以及本届世界杯女排赛前景的看法。
国际排联规则委员会主席、中国的马启伟告诉记者说,最近两天仲裁委员会的委员经常在一起议论,认为通过前三轮比赛,各国的实力已初见分晓,中古之战很有可能就是冠军之争。究竟谁能夺冠,关键要看临场的发挥。总的来说,中国队的实力略强,但古巴队士气高,特别是三号路易丝表现非常出色。他们认为,中国队如果能够顶住古巴队的前三板斧,把对方的气势压住,就有希望获胜。他们还认为,苏联队输给古巴队以后,看来要想打败中国队也是很困难的。苏联队将同日本队争夺第三名,如果搞不好,有可能被日本队挤出领奖台。
苏联女排以0∶3败给古巴队,还输给了巴西队一局,这样,苏联队目前要想夺取冠军几乎没有希望了。有人认为,苏联队对中国队的比赛,将不会很激烈,中国队取胜较容易。中国女排团长袁伟民则认为未必如此。他说,苏联队一点包袱也没有,豁出去同中国队拚,说不定反而会打得更出色。所以,中国队必须作好艰苦奋战的准备,不能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别人发挥不好上。
国际裁判巴林人纳西布对记者说,中国队技术水平是最高的,古巴队是中国队的强硬对手。对于中古之战的结局难以预料,但肯定这是一场非常激烈的高水平的比赛。
中国国际裁判陈玉鑫介绍了各国裁判普遍的一些看法。他说,大家认为中国队的技术全面,战术变化多,跑动进攻就象捉迷藏一样,夺魁呼声最高。郎平仍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姜英正处在向上发展阶段,她被日本人称为第二个杨希。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古巴队路易丝这位超级扣球手的扣杀。
本报记者 刘小明 黄晴
(本报福冈11月15日专电)


第3版()
专栏:体育

“星外来人”——路易丝
惊人的弹跳 凶猛的扣杀
古巴女排中的3号路易丝,是第四届世界杯女排赛开赛以来最突出的新闻人物,许多报纸都称她为“宇宙人”。她惊人的弹跳力、凶猛的扣杀和娴熟的扣球技术都令人难以置信。
十八岁的路易丝身高一点七三米,扣球起跳距地面一点零三米,摸高可达三点三五米。日本队教练小岛孝治说,路易丝的身体素质之好,简直不象是地球上的人,地球的吸引力对她好象不起作用。巴西队队员看了古巴队对南朝鲜队比赛中路易丝的扣球后,惊叹:“上帝造就了唯一的一个脚下装了弹簧的人。”
路易丝生长在哈瓦那以东六百公里盛产柠檬的一个小城镇。在姐姐的影响下,她十岁开始打排球,十一岁时就可以摸到篮球框。她的父母都是农民,在八个兄弟姐妹中她排在最后。她从小爱在田野里奔跑,上树摘芒果,再加上本身具有美洲人特有的身体条件,使她练出惊人的弹跳力。古巴队领队说,路易丝无论从事世界上任何运动项目,都会是一名出色的运动员,幸运的是,她选择了排球。
日本著名教练山田重雄说,路易丝的扣球目前是世界第一,无人能与她相比。估计今后的十年将是世界女排的“路易丝时代”。
战胜苏联队后,路易丝说:“我们向冠军迈进了一大步。我的目标是冠军,我相信我们能够战胜中国女排。”
本报记者 孙东民
(本报东京11月15日专电)


第3版()
专栏:体育动态

体育动态
▲在上周结束的国际象棋男子世界冠军赛中败北的前世界冠军、苏联特级大师卡尔波夫说,他正在考虑按照国际棋联的有关规定同新冠军卡斯帕罗夫进行一次回敬赛。卡尔波夫是在回答塔斯社记者的提问时透露这一想法的。
▲中国女子曲棍球队十一月十四日在新德里以一比零战胜联邦德国队。这是中国姑娘在“英迪拉·甘地国际金杯”女子曲棍球赛中取得的第二场胜利。在前两天的角逐中,中国队曾以二比五负于苏联队和以一比零战胜津巴布韦队。到目前为止,参加这次比赛的六个队均赛完了三场。另外五个队的战绩是印度队三战三胜,苏联队和联邦德国队各是二胜一负;津巴布韦队一胜二负;日本队三战皆负。
(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图片新闻

江西省宜黄县一中在美化校园的同时,辟出一块园地种上多种植物,作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活标本。图为老师正在给同学们讲解棉花的生长过程。
新华社记者 刘继伍摄


第3版()
专栏:体育

中国队在第四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图为郎平扣球成功。
新华社记者 钱嗣杰摄(传真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