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文艺评论

爱护文艺人才 出好精神产品
万绍芬
在全国党代表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一再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一起抓,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必须大大加强。我认为,这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必须坚决贯彻,切实抓好。
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文艺事业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思想政治工作领域里,文艺有着独特的作用。它能够使广大群众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潜移默化,树立起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我们不会忘记,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在火热的建设时期,一部好的小说和电影,一支好的歌曲,往往会产生多么强烈的影响,激励着千百万群众奋勇向前。在抓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今天,我们是多么需要大批这样的优秀作品啊!
文艺是精神产品,它是文艺工作者通过辛勤的艺术实践产生的。尤其是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它要通过富有才华的作家艺术家艰辛的创作劳动,才得以问世。所以,建设一支拥有大量优秀人才的文艺队伍,是发展文艺事业的关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保证。
全国文艺界是大有人才的。拿我们江西来说,古时候就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唐宋八大家有三家出在江西。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八大山人”就出在南昌。在我们当代,有许多老一辈的文艺家和活跃在全国文艺岗位上的中青年文艺家,就是从江西苏区、从江西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才。当前,江西文艺界也是有人才的。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可以称得上“人才辈出”。由九江而遍及全省的电影剧本创作,受到全国电影界的称赞;宜春地区的摄影作品多次进京展出,版画作品获得全国性的集体奖,使这个本来文化不够发达的地区,获得了“摄影之乡”和“版画之乡”的称号。一批富有才华的、勤奋有为的人才脱颖而出。就我所知,象杨佩瑾、王一民、陈世旭、罗旋等中青年作家,相继以他们的优秀作品受到读者观众的注意。电影《乡情》、《乡音》等,短篇小说《小镇上的将军》、《惊涛》、《红线记》等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旋风》,在京、沪以及许多省市电台连播,获得听众热烈欢迎;长篇小说《剑》被译成英、日、法等国文字,在国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些只是优秀作品中的一小部分。一支以老中青三代文艺工作者组成的文艺队伍已经形成。他们正在努力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激励人们献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的文艺队伍及其精神产品,无论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因此,努力壮大文艺队伍,爱护文艺人才,出好精神产品,是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我们党委加强和改善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和提高文艺人才的政治素质和艺术才能,特别是要从政治上满腔热情地关心和爱护他们,帮助他们坚持正确的方向,加强团结,互相尊重和支持,同心同德,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
壮大文艺队伍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继续培养和大胆使用已经涌现的、已有成就的作家艺术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于那些按“四化”标准选拔到文艺领导岗位上的同志,要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领导艺术,通过他们团结、帮助更多的文艺工作者,充分发挥各自的业务专长。对于他们的具体工作条件和环境也要加以关注。例如建立少而精的专业作家队伍,让他们有时间更多地深入生活,接触群众,能集中精力写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但另一方面,更主要的还是要充分发挥广大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不断发现、吸引和培养新的文艺人才,充实文艺队伍,真正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文艺大军,这样才能使我们新时期的文艺达到更大繁荣。谈到发现和吸引新的人才,近一个时期来,省委和我本人先后收到好几千封来信,其中许多是江西在全国各地学习的大学生、研究生。他们热情要求回到江西这块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上来,回到这块哺育过他们的土地上来,建设老区,振兴江西。其中也有文艺人才。对于他们,我们表示热烈欢迎,并且努力做到学以致用,量才录用,妥善安排,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
我认为,党对作家艺术家们的最大爱护,应当是政治上的关心和帮助。作家艺术家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他们以自己的作品每日每时影响并塑造着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心灵。作为党的组织,更应该满腔热情帮助他们加强社会责任感,明确创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而不应以文艺为捞取金钱的手段。这就需要经常组织文艺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他们在纷繁复杂的斗争中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和道路,自觉抵制和反对形形色色的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抵制和反对金钱至上、个人至上思想的影响。我们仍然要坚持“双百”方针,坚持宪法和法律所保障的各项自由。对于思想上和创作上的不良倾向,坚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探讨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明辨是非,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不搞任何运动和“大批判”。对于那些黄色报刊和淫秽录相,必须根据政策,象查禁鸦片那样坚决禁绝,决不允许这些精神鸦片毒害广大群众特别是毒害青少年的心灵。
从政治上关心和爱护文艺工作者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要组织他们到生活中去,感受广大人民群众献身四化的巨大热情和拚搏精神,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和创作源泉,避免闭门造车和胡编乱造。我们江西是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老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迹。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下去,了解过去,反映老一辈革命家的献身精神,不但能激发今天的人们献身四化的热情,对于提高文艺工作者自身的思想境界也具有重要作用。江西省文联的《星火》杂志改成以反映革命历史题材为主的文学月刊,我认为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情。
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的领导,还应当热情提倡党委领导同志和文艺工作者交朋友,做他们的知音。我常常想起,我们党老一辈革命家当中,象周总理、陈毅,以及现在党中央许多领导同志都和文艺界人士有深厚的友谊,是作家艺术家们经常怀念和称道的良师益友;不少老革命家有很高的文学造诣,赢得文艺工作者的崇敬。我以为,要做好文艺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应该以这些革命前辈为榜样,和文艺工作者交朋友,尽可能抽时间参加他们的活动,使他们有亲近感,能说知心话。这样,才能使自己耳聪目敏,对文艺事业的发展和遇到的困难,对文艺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心中有数。这方面,我学着这样做,也作了一些努力,虽然很不够,但觉得收益不小。例如,江西省文联在已故老省长邵式平倡议下一年一度举行的“谷雨诗会”(除“文革”期间中断外),这两年我都参加了。今年,他们又邀请我到会讲话。我说我以领导身份去讲话,与这个诗会气氛不合。同志们说那就请写首诗吧。我便欣然答应,写了一首,准时到会。大家又希望我自己登台朗诵,我也欣然这样做。会场上情绪热烈,响起阵阵掌声。我认为这是给我鼓“精神”掌,因为我把我的感情和大家的感情融合到一起了。又如有关单位要编印一本反映革命烈士事迹的《血染东南半壁红》,希望我写个序言。我虽然很忙,但还是挤出时间,夜里看了作品后,写到凌晨两三点钟,按时交卷。有关部门的同志很高兴,彼此间增加了亲近感和信任感。总之,在亲切的气氛中和文艺界同志们的感情融合到了一起,不但有助于解决问题,还可以使自己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同时,也使自己感到精神焕发,变得年轻。而文艺界的同志也感到高兴,真切地感到党委领导同志和他们是朋友,有话也愿意推心置腹地讲了。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文艺在建设精神文明中的作用,是一门大学问。我们要不断学习,调查研究,扎扎实实地抓紧抓好,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我相信,新时期的文艺工作者,必将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本文作者是中共江西省委书记)


第7版()
专栏:

从所谓电影危机说起
——试论电影与电视片的关系
荒煤
今年春天,许多长期参加电影剧本创作的作家与编剧,在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之后,都高兴地宣称,电影将迎接黄金时代的到来。不料最近一个时期,到处发出一片忧虑之声。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甚至根据十个城市电影观众人次大幅度下降的情况发表文章,作出“电视胜、电影败”的结论。其实,有些地方以大量放映香港、国外电视系列片取胜,冲击电影市场,是一个可悲的现象,也是真正值得忧虑的问题。
现在也的确有一种议论,认为电影已面临危机。这个问题应该认真地加以研究和思考,如果缺乏远见,根据一时短暂的现象,骤然作出简单的论断或采取简单的措施,就很可能出现危机,不仅会形成电影的危机,也必将是电视的危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不能否认,近几年来,电影观众特别是城市中的逐年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要看到,近几年来经济形势的变化,实行开放政策,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国际文化体育交流活动的增加,大量文艺书刊的出版,广大青年自学的热潮,以及年青一代审美观念、趣味的变化,文化生活的丰富,电影已经不可能象过去一样成为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最主要的欣赏与娱乐的对象。就国际电影市场一般情况来看,电影最主要的观众还是青年。因此,文化生活的丰富,尤其是电视的普及,如果电影艺术质量不高,缺少吸引力,电影观众相应有所下降,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世界各国电影市场都受到电视的冲击,这是国际上普遍的现象。
另一方面又必须看到,我国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没有及时总结经验,由于种种原因和条件不足,尽管也能拍摄出如《今夜有暴风雪》、《四世同堂》等优秀电视片,但一时还不可能制作大量较好或优秀的节目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一些电视台为了吸引观众,就依赖进口许多艺术趣味不高、没有什么思想内容的香港与国外电视剧。特别是在国家还没有能力大量供应录相带的条件下,一些地方听任各种录相队进行营业,大量放映低级庸俗、甚至下流黄色的录相;与此同时,所谓以通俗文学为名的许多不健康的书刊发行,所谓流行歌曲的泛滥,都十分严重地冲击了电影市场。从长远来看,这些问题如果再不及时解决,不仅是对电影事业的冲击,实际上也冲击了电视事业的正常发展,也冲击了整个社会主义的文化阵地。
再一个方面,电影企业在探索改革过程中,各制片厂要自负盈亏,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提倡“承包”而忽视质量;有些创作人员也为了迎合观众、争取票房价值而一窝蜂地拍摄所谓娱乐片、商业片(我个人认为在我国提出所谓“商业片”这个名称是不恰当的),因而出现了一些粗制滥造、质量较低的影片。今年武打片、惊险片、侦破片数量较多,质量不高,比较深刻真实反映当代生活题材的影片很少,就是鲜明的例子。尽管如此,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就我个人已经看到的,也还产生了一批较好的影片,如《相思女子客店》、《青春祭》、《良家妇女》、《代理市长》、《男性公民》、《野山》、《少年犯》、《流亡大学》、《太阳》、《日出》等。
所以,电影观众人次的下降,有的是正常的现象,有的是不正常的现象,而造成不正常的现象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归根到底,单从电影本身来讲,是一个不断提高质量的问题。但我个人认为,从体制、从管理、从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来看,今天对电影电视这两方面事业的领导、管理和体制存在的矛盾,应该进行认真的研究与讨论了。
我的意见,简单说,就是电影电视片都是最现代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还在不断发展和更新的视听艺术,具有最广泛的社会影响,最富有艺术感染力,最便于普及、特别为青年一代所热爱的艺术。就我国现在的条件下,每天电视电影观众大概有三亿左右。电影和电视片实际是视听艺术一对姊妹艺术,在生产管理、技术设备、创作的特性和规律、创作队伍的培训上都大同小异,不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加强统一领导,综合平衡,全面规划,改善管理与经营,互相协调、合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这是许多电影电视发达国家的共同经验。
有人断言电视片一定要取代电影。这是无稽之谈。
电影发展的历史虽然还不过是八十多年,从开始作为一种新奇的“杂耍”吸引广大观众,从黑白默片发展为有声彩色片,从窄银幕发展到宽影幕、立体电影、立体声电影、全景、穹景银幕等等多种多样形式的电影;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还会有所创造和发明;电影已经成长为有自己独特艺术生命和广泛国际影响的艺术,竟然很快就会被电视取代,这看法太悲观了。
我国十亿人口,拥有电视机总数才将近五千万台。1984年故事片生产达历史上最高水平也只有一百四十多部。全国电影观众人次仍在二百亿左右。有些优秀的影片,在一年之内可以获得上亿的观众。
美国电影电视都很发达,两亿多人口平均每一百人拥有七十七台电视机,但九大制片公司每年仍生产故事片一百五十部左右。还有一些独立制片公司生产近百部影片。
苏联也是两亿多人口,电视事业也很发达,现在也有近八千万台电视机。近几年来生产故事片每年仍在一百五十部左右,1984年苏联生产故事片一百四十部、电影观众仍达四十亿人次。
日本一亿一千多万人口,电视机近三千万台。仅几家大电影制片公司年产故事片一百多部。法国五千多万人口,也年产故事片一百几十部。
当然,西方世界和日本的电影为了争夺市场,拍摄了大量反映性和暴力的影片。美国近几年电影利润不断上升,则主要是拍摄科幻片,如《星球大战》、《外星人》,现在又发展到科幻惊险片,当然,近年来美国也摄制了一些比较严肃的影片。从内容来讲,自然不能和我国情况相提并论,但这足以说明,尽管电视事业发展较大,但是只要电影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制作优秀的影片,仍然会有广大的观众。
而且,事实证明,国际市场上许多优秀的或为群众所欢迎的影片,也往往是电视台愿意转播或重播的节目。美国几十年来所拍摄的大量影片,不仅仍然是由电视系统播放的一个重要来源,还大量供应国外电视系统。
今年4月我在美国访问一家HBO有线电视台,每天二十四小时除少数自制电视片、体育新闻、音乐晚会外,主要播放各类影片。但有两个特点,与一般商业电台不同,保证影片完整映出,不插播广告;其次,考虑到家庭成员不同需要,争取成年人员的观众,分别时间设专栏节目,放映各种不同类型的影片;还有《经典片集锦》、《外国影片观赏》专栏,专映本国与各国著名影片;但不播放性和暴力影片。因此这个电台受到广大家庭欢迎,每月只付收播费美金十元(美国一场电影票一般为五六美元,即相等于两张电影票价),安装该公司特制的接收器,即可收看。这等于开设了几千万个小家庭影院,大大扩大了电影的影响。
从以上事实来看,尽管电视事业发展必然给电影事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但并不能取代电影。而且就现在国际情况来看,日益证明,电影电视片的生产已经更加趋向统一经营和管理。
我在美国参观两个大制片公司:环球公司拥有三十八个摄影棚,华纳—哥伦比亚公司拥有三十六个摄影棚,都拥有最新的设备,各种道具,大至宫廷所用重达八百磅的水晶挂灯,小至六寸已经发黄的一张照片,各种不同时代的汽车、道具、服装,应有尽有。但是,这两大制片公司每年都只生产故事片十五部左右,但生产电视片两千到三千小时,相当于二三百部故事片的产量,要占全国三大电视系统播放黄金时刻(晚六时至十一时)三分之一左右的节目,而且为了保证质量,有许多电视片是用胶片拍摄的。
我前两年在意大利、法国、日本也看到,电视系统都只拥有小量的拍摄设备,自己只拍摄很少的节目,大部分节目是由电影制片厂以及私人独立制片所提供的。这种作法,充分发挥了电影制片厂的生产潜力,而且可以吸引经验丰富的创作人员拍摄质量较高的电视片。同时,许多有才能的青年艺术家,经过电视拍摄的锻炼,又给电影界不断补充新生力量。
由此可见,要提高电影电视的质量,必须充分调动这两方面的一切积极因素,克服现在体制上分割形成的种种矛盾。例如,我国每年拍摄了许多优秀新闻片、科教片,这些影片对建设两个文明都是十分有益的,却得不到电视台播放的机会。制片厂是企业单位,拍摄电视片,电视系统低价收购,造成亏损,不愿拍摄电视片。如上影拍摄了《上海屋檐下》和《长夜行》等较好的电视片,缺少经费,都不得不求助于某些单位的所谓“赞助”——实际上是做点广告;北影拥有第一流的拍摄电视片的设备,去年却只拍摄了七部电视片。电影厂要自负盈亏,一方面对于投资大,拍摄周期长的军事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不易投产;另方面又要和电视片竞争,不得不大量拍摄一些所谓的娱乐片和商业片。倘若进口外国影片,也着重于商业化,那么,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最后也必然导致拥有最广大观众的电视片与电影艺术不断地降低质量,败坏广大群众的艺术趣味和艺术素养,不能符合时代的需要,甚至脱离时代。
一个十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电影电视每天拥有三亿左右的观众,必须多方面满足广大群众日益丰富的文化生活的需要。要持续不断地提高质量,力求题材、风格、样式的多样化,在主题开拓的深度,内容更富有哲理性,艺术表现的创新、探索这些方面都不断地有所前进;要制作更多思想艺术性都较高的作品来反映四化建设中沸腾的生活,并且摄制一些有意义、艺术趣味较高、健康的娱乐性作品。否则,不论是电影或电视,谁胜谁败,实际上是两败俱伤,都会面临真正的危机了。
总之,从长远来看,电影与电视片应该互相协调、合作,互相竞赛,共同发展。如果,主要依赖进口节目,国产片又以迎合观众为重,而忽视质量,这种所谓竞争,实质上是对整个文化事业的冲击,是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当然,这不是说,电影电视艺术不能进口国外的节目,又要恢复过去长期封闭的政策;也不是说,仍旧恢复过去那种简单化的作法,忽视题材、风格、样式的多样化,忽视电影电视的群众性与娱乐性,忽视艺术的特征和质量去图解政策,进行政治的说教。这同样也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不能调动文艺界的一切积极因素,为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出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电影电视事业都有了蓬勃发展,也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证明我们电影电视界的确有不少有才能的艺术家。问题在于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文化事业在进行改革还缺乏经验,迈的步子不大,具体措施跟不上,还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需要。创作实践、理论、评论工作中也有些问题、情况、经验没有及时加以研究和总结,不能迅速推动电影电视的发展。我个人认为,如何正确解决电影电视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关系到电影和电视能否齐头并进,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重要关键。而这对姊妹艺术,每天要影响到三亿左右观众的文化生活、文化素养、思想境界与精神境界,特别对青少年的影响较大,不能不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应。因此,我提出这些个人的感受和意见,希望引起各界的注意和讨论,来推动电影电视事业的共同发展。邓小平同志在这次全国党代表会议上的讲话,强调了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还特别指出:“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我想,现在是时候了,电影与电视问题,应该根据这个唯一的、最高准则来共同讨论了。
现在要讨论的不是什么电影危机问题,而是如何积极提高、繁荣、发展电影电视片姊妹艺术的问题。应该根据新的形势新的情况,建立新的机构,采用新的方式,来统一领导、加强管理。不改变现状,听任发展下去,对电影、电视片都是危机。
一九八五年十月三日


第7版()
专栏:

全国提高电视剧质量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于十月十七日至二十六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提高电视剧质量研讨会。电视界以及有关方面一百五十多人出席了会议。同志们分析了目前电视剧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编导者没有站在历史的高度观察和表现生活,往往就事论事,结果使作品变得平庸、粗浅、缺乏新意和艺术感染力。大家认为,要提高电视剧的质量,首先要提高创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艺术素质,提高他们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会上,《四世同堂》的导演林汝为在书面发言中介绍了她探索该剧的民族化、地方特色的甘苦。有些年青编导结合自己的获奖作品,谈了对电视剧艺术所作的新的探求。
钟惦棐、李泽厚、邵牧君等三十多位专家作了专题发言,他们认真分析了今年获奖剧目的得失,从理论高度加以阐述,为今后电视剧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广播电视部部长艾知生讲话指出,电视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全国党代表会议文件,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去观察生活,加强社会责任感,为观众创作出更多优质的精神产品。 (丁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