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友谊之花

莫斯科舞台的杜甫交响诗
九兰
莫斯科剧院演出大厅座无虚席。舞台的灯光骤然亮了。身着长裙的女歌唱家和穿着晚礼服的男歌唱家庄重地登上舞台。乐队的指挥棒一扬,刹时间,那忽似流水行云、忽如暴风骤雨的乐声响起。歌唱家以沉郁、悲壮的俄语译句唱出: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多么感人的歌声啊!苏联作曲家尼·西捷尔尼科夫根据自己对杜甫诗作的深刻理解和无限崇敬的心情,把以《梦李白》诗意谱写的交响诗作为这个晚会的序幕。那独特的东方韵味,男女混声合唱的幽婉旋律,把全场听众带到一千多年前古老中国的大地上。听众,被杜甫对李白的真挚思念深深感染了。
演唱杜甫在成都所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乐队奏出电闪雷鸣、朔风怒号之声,继而把诗人当年在破茅屋中遭受风雨之苦的情景栩栩如生地勾勒于观众脑海中: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音乐忽而转为明快,歌声骤然转为高吭,唱出杜甫为人民大众的疾呼: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听众被这感人诗章的崇高境界、动人音乐的美妙旋律强烈吸引住了……
演出休息时,我们同作曲家尼·西捷尔尼科夫会见,祝贺他创作成功。尼·西捷尔尼科夫是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的教授、著名作曲家。不久前,我们曾欣赏了他创作的以俄国农民起义领袖拉辛为主题的三幕芭蕾舞剧。这部芭蕾舞剧因其内容和艺术成就而获得好评。同许多苏联人一样,尼·西捷尔尼科夫酷爱杜甫的诗,对杜甫推崇备至。他认为“杜甫足与莎士比亚媲美,是属于全世界各族人民的!”
杜甫的诗早已被译成俄文介绍给苏联读者。尼·西捷尔尼科夫就是从阿·吉多维奇翻译的杜甫诗集《抒情诗宝藏》中精选这些诗创作这部合唱组曲的。在谈到他为什么热爱杜甫这样一位八世纪的中国伟大诗人时,尼·西捷尔尼科夫赞扬杜甫的诗富有极其深刻的思想性,认为非同寻常的是,早在八世纪诗人就强烈、鲜明地把自己看作生活无保障的广大人民的一员。他赞扬杜甫的感情完全寄托在被压迫人民一边,用大量的篇幅深刻地揭示了劳动人民的痛苦和渴望,同时痛斥了帝王官吏的暴政。“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名句,把当时社会矛盾揭露得淋漓尽致。
尼·西捷尔尼科夫把演出的下半场定名为《四川悲歌》,晚会的这一部分,进一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尖锐矛盾和冲突。
“万里桥西一草堂,
百花潭水即沧浪。”
这首题为《狂夫》的交响诗,由慢板突然转向疾速,唱出震耳轰鸣声,唱出诗人的激愤:
“欲填沟壑唯疏放,
自笑狂夫老更狂。”
最后一首交响诗是诗人告别尘世前的悲天悯人的心声。当音乐和歌声突然停顿时,一位演员走到舞台右侧悬挂着的一只中国古钟前,一下又一下地撞响大钟。随着当当钟声,又响起了男声用俄语朗诵的杜甫诗句……
演出结束了。剧场完全被诗人的感情所控制,陷入一片寂静。俄而,听众似渐渐苏醒过来,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并把一束束鲜花抛向舞台……
走出剧场,一位俊秀的青年把一份演出说明书赠送给我。旁人向我介绍,他是说明书插图的作者阿·库普鲁扬诺夫。我感谢他的友好情谊。是的,正如尼·西捷尔尼科夫所说,杜甫是属于世界各族人民的。在这个夜晚,我更深地体会到这点。(附图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插图
〔苏〕阿·库普鲁扬诺夫


第7版()
专栏:海外游踪

阿根廷首都的明珠
彭光玺
初夏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绿树葱茏,繁花盛开,芳草如茵……。街心花园喷水池喷射出的一串串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的映照下,变成一条条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虹,使整座城市仿佛披上色彩斑斓的羽纱一般。“自由大道”上的绿树丛中掩映着一座宏伟壮丽的建筑物。远远望去,它那高耸的尖顶和白色大理石雕刻的围栏在骄阳辉映下熠熠闪光。这便是驰名世界的科隆剧院,它被誉为阿根廷首都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不久前,笔者随中国文化代表团出访阿根廷,应邀参观了这座蜚声国际艺坛的剧院,并在里面观看了演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科隆剧院始建于1889年,工程历时十九年,于1908年全部竣工。它以浓郁的意大利建筑风格、精湛的雕塑技艺以及豪华的现代化设备,列在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意大利米兰的拉·斯卡拉剧院之后,被誉为“世界第三大剧院”。
步入剧场大门,迎面是宽敞明亮的前大厅。厅内的圆柱用一色大理石筑成,所有圆柱上都镌刻着五彩缤纷的图案。我们依次参观了观众休息厅、艺术家休息厅、歌剧排练厅、交响乐团演奏厅、芭蕾舞演员练功厅以及会议厅、宴会厅等。所有这些大厅里都陈列着世界著名音乐家、作曲家、乐队指挥的塑像;墙壁上悬挂着名画、剧照和其他艺术品,把大厅点缀得既华丽又典雅,令人赏心悦目。
从前厅两廊往前走便是剧场。剧场呈马蹄形,面积达七千平方米。有七层包厢席,加上池座,可容纳五千名观众。
阿根廷朋友告诉我们,1976年剧院扩建时,在剧院后面又新建了一座三层地下室,专为剧场服务。这里有剧院办公室和陈列馆,还有道具、化妆、缝纫、木工、铁工、雕刻等车间和几个大仓库。在那令人惊叹的庞大陈列馆里,存放着各个时代的道具达一百万件,各种服装九万多套,为各剧团服装配用的各种工艺品四十多万件。此外,还有许多国家的剧团所需要的古典或现代戏剧演出鞋五万四千多双。其中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在那奇形怪状的鞋子海洋中赫然露出一双中国京剧《美猴王》中孙悟空穿的色彩艳丽的靴子,它在这里真可谓凤毛麟角。这是1956年中国京剧团访问阿根廷时由著名演员李少春赠送的。
“科隆剧院既是一座剧场,又是一所艺术院校。”阿根廷朋友向我们介绍说,全院设有合唱团、儿童合唱团、芭蕾舞团、交响乐团、管弦乐团,还设有音乐、器乐、舞蹈编导、舞台设计等专科学校。
科隆剧院常年都有演出。世界著名的歌剧团、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大多到科隆剧院演出过。1956年以来,我国北京、天津的京剧团,贵州、黑龙江等地的杂技团也曾在这里演出,受到阿根廷观众的热烈欢迎。
夜幕渐渐低垂,观众三三两两鱼贯而入,有头戴礼帽、身着黑色燕尾服的绅士;有头蒙面纱、身穿曳地金丝绒大氅、雍容华贵的女士……当剧场灯光转暗、红色帷幕徐徐揭开时,观众静静地陶醉在优美的舞姿和悦耳的音乐旋律中。这晚演出的是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观众时而为男女主人公的邂逅欢聚而热烈鼓掌;时而为他们的不幸遭遇而潸然泪下……既听不到高谈阔论的喧哗声,也听不到交头接耳的窃窃私语。
目睹如此豪华的现代化剧场,感受到兴致盎然的观众如此遵守公共秩序,我不禁从心底赞叹:一个富有艺术情趣、热爱文化的民族,对于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一定能作出可贵的贡献!(附图片)
下图为科隆剧院的前厅走廊。


第7版()
专栏:

马拉开波忆旅
安子贞
加勒比海之滨的5月,已是树木浓荫、花枝繁茂、瓜果满园的时节。从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的蒂迈亚机场乘飞机,沿海岸线西行,四十多分钟就到达驰名拉美的马拉开波。
马拉开波是委内瑞拉人引以自豪的地方。这个南美洲第一大湖,状如一只巨大的凉杯,杯的颈部伸向加勒比海。在方圆一万六千多平方公里的湖下,是一个蕴藏量极为丰富的大油库。目前委内瑞拉出产的石油,70%以上是从这里开采的。
临近湖区,见一巨桥卧波而起。同行的委内瑞拉朋友兴奋地向我们介绍说,这是南美洲目前跨度最大的桥,长八公里,宽十八米,最高处距离水面四十五米。到达马拉开波的第二天,我们乘直升飞机俯瞰湖区时,驾驶员在这里作了个特技表演,飞机竟从桥身下穿行而过,使得我们先是惊讶,后是赞叹。
马拉开波湖大桥的建成,大大方便了湖东湖西人员的来往和物资交流,它是马拉开波油田开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拉开波旅游图上第一个游览点。
我们到达石油公司所在地时已近中午,骄阳当空,热风灼人。在主人的安排下,汽车直达码头。我们当即离车登艇,泛舟湖上。游艇设有雅致的座舱,可是,此时此地,没有一个人愿意留在座舱里,大家不约而同地站在并不宽敞的甲板上,饱览湖上胜景。马拉开波虽是石油之湖,但湖面上看不到污染的痕迹,湖水碧透,微波荡漾,凉风习习,令人心旷神怡。当游艇驶到湖中心时,举目四顾,我们已被座座高大的铁塔包围,近处塔身矗立,远处塔尖点点,象是漫游于海市蜃楼的幻景中。有人作过统计,马拉开波湖上共建有井塔和采油设施一万二千多座,湖下的各种管道总长达一万四千多公里。浩大的建设工程凝聚着委内瑞拉人民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开发建设马拉开波油区的历史见证。
人们娓娓动听地向我们介绍马拉开波的开发史:原来在三个多世纪以前,南美洲大陆曾掀起过一股“淘金热”,委内瑞拉也是传说中的“黄金国”之一。后来由于这里找不到那么多黄金,曾使淘金者大为失望。然而,三百多年以后,在马拉开波湖底,却涌流出了大量的“黑色金子”。那是1922年12月14日,马拉开波湖畔的洛斯巴洛索斯第二号油井发生井喷,九天内共喷出原油一百万桶。这自然是个损失,可它也说明了马拉开波湖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不久,湖内外的石油井架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委内瑞拉从此进入了开采石油的黄金时代。
委内瑞拉是世界主要的石油输出国之一,石油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委内瑞拉的经济、文化教育都与石油息息相关。在委内瑞拉,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就要学习有关石油的课程;石油公司每年要派出几百名技术人员和专家,为各地教师讲授有关石油的基本知识。在新兴工业区瓜亚纳,兴建了钢铁联合企业和炼铝工业;位于瓜亚纳附近的卡罗尼河上建设起了巨型电站——古里水电站。
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委内瑞拉石油工人在湖上打进第一根木桩以来,石油开发技术不断更新,马拉开波湖区的那些旧的设施,已被新的设施代替。现在,它们已从“物质财富”转化为“文化财富”,成为现代工业“考古学”家们研究的对象和供人游览、观光的景物了。委内瑞拉朋友说,把这些设施完整保留下来,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用以启迪后人,使他们看到先辈开发、建设大油田所付出的艰辛,以及为建设祖国作出的贡献。(附图片)
博利瓦尔广场之夏(委内瑞拉写生)
徐希绘


第7版()
专栏:世界见闻

让残疾人重返社会
翟象乾
在法国常听到朋友说:“残疾不应是一种障碍,而是人们应该迎接的挑战”。不久前,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邓朴方应邀访法,笔者有幸参加了一些活动,对这句话有了较深的理解。
法国现有残疾人近四百万。为了帮助残疾人重返社会,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社会上做了不少工作。
法国二十九所医院和研究单位,专门免费为残疾人治病,由社会保险基金支付医疗费用。
我们到西北部的洛里昂参观时,看到当地有许多特色:人行道的十字路口都有供残疾人轮椅通过的平道口,有适合于残疾人用的公用电话间和公共厕所,还有轮椅可以上去的交通班车等。大型残疾人治疗中心——凯尔帕普中心更引人注目。
凯尔帕普中心位于市郊的滨海胜地,总建筑面积八千平方米,设有四百张病床,每年接待两千多门诊病人。附设的幼儿园和小学,使残疾儿童可边接受治疗,边受教育。这个中心的负责人贝尔先生领我们参观一些治疗大厅,见到一些截瘫病人,通过特殊装置学习打字和操纵电脑。在矫形外科和辅助器械制作车间,堆放着十分逼真的人体假肢。这里有十六名技师和工人,可以制造各种轻便的辅助器械及各种型号的假肢。有一种电感应假肢,通过接触皮肤产生的静电,能自由控制手指的张合,使用起来相当方便。据说法国使用辅助器械的残疾人已达五十六万。
凯尔帕普中心有一个室内海水游泳池,还有一个设备相当好的体育馆。我们参观时,一群残疾人正坐着轮椅在打篮球,有的在练习射箭、击剑。
法国很重视把最先进的技术用于残疾人的治疗上。我们在巴黎郊区参观1936年建立的普恩加莱医院时,看到一张“流体床”,它没有床板,而象一个长方合子,里面是不断在沸腾着的某种粒子,“躺”在上面的病人实际上是泡在不断运动着的粒子中,靠粒子上升的力量把人体支撑着。这特别适用于需长期卧床的病人,使之免生褥疮。
访问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圣马丁先生。他坐着轮椅前来参加一次招待会,因神经受损,全身一刻不停地剧烈抖动着,话也说不清楚。法国主人介绍说,他是法国残疾人磋商委员会前主席,平时工作很忙,而且工作得很出色。听了这些介绍,在场的中国人都敬佩地和他热烈握手。我想,残疾人之所以能重返社会,最主要的就是靠这种坚强不屈、战胜残疾、乐观进取的精神!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

到太空去办厂
一场太空商业竞赛已经开始。在美国,已有六家大公司出资在航天飞机太空飞行中进行了十次太空产品的试验,结果证明在太空研制产品具有很多优越条件,太空中的真空失重状态下能生产出地球上无法生产的重要产品。例如,太空中能制成纯度极高的晶体,可以制造出地球上无法生产的纯合金,以及极为纯正的激素。第一批在太空航天飞机上制成的完美得足以作为刻量科学仪器标准的橡胶圆珠,已由美国标准局正式投放市场。
现在美国二十多家大公司正在同航天部门商议,计划进行太空产品试验与生产。尽管租用航天飞机价格昂贵,但一些公司认为已有六种有利可图的太空产品可投入生产。某些用途广泛、每磅价值超过一百万美元的药物,可望第一批在太空轨道上生产出来。此外,还准备生产一种全新的轻塑料,并研究新的铸铁方法。休斯敦公司最近与美国航天部门签订了合同,计划在太空办工厂。
·何边·


第7版()
专栏:域外拾零

欧洲“迪斯尼”的竞逐
缪培松
法国与西班牙都在争取美国华特·迪斯尼公司为它们设计建造“迪斯尼”游乐园。法国总理亲自出马表明对建园的兴趣。西班牙政府则抛出种种优惠条件,并声称为此要与法国政府周旋到底。
“迪斯尼”游乐园是美国米老鼠动画片制作人华特·迪斯尼一九五五年首创的现代化主题公园。它集新奇、科学、娱乐、教育于一园,因而倍受欢迎。它在国外的第一个复制品——东京迪斯尼游乐园,建成后当年的游客就超过了一千万。作为“版权税”,“迪斯尼”公司每年可干得其收入的百分之十。于是老板又想到欧洲试试运气了。
按计划,欧洲的“迪斯尼”游乐园耗资二十亿美元,如此巨额的投资要能赢利,每年的游览者必须超过一千万人次。美国人把眼睛盯在游客如云的法国与西班牙,因为法国每年的游客有三千四百万,而西班牙则高达四千万。
游乐园会带来不少经济收益。然而它吸引法、西两国还与解决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有关。一九七○年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只有四十五万人,由于建了“迪斯尼”游乐园,它的人口到一九八三年已猛增到七十七万。这增加的二十二万人都是直接或间接吃“迪斯尼”饭的,奥兰多一度成了全美就业率增长最快的地区。其实乐园直接雇员不过二万二千人。如果照此推算,计划雇员四万的欧洲“迪斯尼”,可能提供几十万个就业机会,怎不使法、西两国向往呢?
争夺还在进行,作为“急先锋”的报界,宣传攻势也颇“猛烈”。且看米老鼠是喜欢西班牙海岸呢,还是“花都”巴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