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0月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要建一批高水平的综合大学
南京大学校长 曲钦岳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有一个具体而又重要的课题亟待解决,那就是:为了培养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应当尽快建立若干所高水平的、多科性的综合大学。
这样的综合大学,应当集文、理、工、农、医、技术、管理等学科于一校,使各学科易于交叉、渗透,相互结合,形成和发展新的学科。这样的学科结构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面广,基础宽厚,适应能力强,能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能去开拓新的领域。这样的综合大学,在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中将起骨干和带头的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的所谓综合大学,实际上都只含文理两科,并非真正的多科综合;此外,还有大批独立建制的工、农、医、财经、外语等单科院校。这样的学科结构,是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的产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了大批急需的专门人才。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目前高等院校学科结构方面的弱点就日益明显了:
首先,现行的高校学科结构不利于学科的渗透与发展。由于理工、理农、理医……分家,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相互割裂,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相互脱节,使得老学科得不到更新、改造,新兴的、边缘的、前沿的学科难以产生和发展。
其次,现行的学科结构不利于高级人才的培养。单科性院校的毕业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强,能够较快地发挥作用,有其一定的长处。但是由于单科院校学科单一,基础学科薄弱,它们的毕业生在基础理论与知识结构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理科学生虽然有基础扎实、理论素养较高的优点,但由于缺乏工程技术等方面的训练,往往在将理论转化为应用方面有一个较长的不适应期。这些都影响着人才的质量,尤其影响到高级人才的素质。
其三,现行的学科结构也不利于科研的发展。一些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往往需要集中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甚至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力量,而我们许多高校往往因为学科单一难以承担。
教育既是决定现在,也是决定未来的事业。我们对未来,对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有过种种预测,并提出了许多对策。我认为,最可靠、最有价值的对策,就是在培养数以千万计,甚至数以亿计的专门人才的同时,造就一批基础扎实,才华横溢,富有进取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级人才,他们能适应未来的变化,能开拓新的科技领域。这种高级人才,只有在多学科的、高水平的学术环境中方能成长起来。因此,建立真正多科性的综合大学势在必行。但是,从我国当前的实际出发,这类大学的数目不宜太多,例如几所或十几所。它们必须是真正的教学和科研的中心,应该成为我国高教体系中的骨干工程,应该成为国家科学研究的强大基地。
通过什么途径来建立这种真正的综合大学呢?
近几年来,一些基础较好、水平较高的高校已在研究这一问题,探索各自的道路。如:有的工科院校增设了理科、文科的系和专业;有的综合大学则恢复或新建了一些工程技术或管理方面的专业甚至学院,试图通过“内联外延”,突破原有的学科框架。所有这些,都是有意义的尝试。然而,无论是现有的综合大学增设工科类、技术类专业,还是工科大学增设文理类学科,都受到人力(师资)、财力(经费)、物力(设备)诸方面的限制,很难在近期内达到相当水平,保证质量。即便是基础较好,素负盛名的大学也不例外。因此我想,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些现有的文理型综合大学与工科或医科、农科院校,通过合并的途经来创建多科性综合大学,是既省时、省财,又能保证质量,发挥优势的好办法。这样做,既可以避免在学科设置上重迭过多,又能迅速克服理工、理农或理医分家而带来的弊端,更好地发展新兴、边缘学科,并将大大提高办学的效益。当然,这种两校或数校的合并必须有一定的条件,比如:历史上有密切的关系,地理上又彼此相近,既有合作的基础,又有合并的共同意愿等等。这种合并,必须双方自愿,水到渠成,不能“一厢情愿”,或者由领导搞“拉郎配”。这种合并,会有相当难度,但只要充分酝酿,认真作好各方面的思想工作,妥善处理各方面的问题,还是可以做到的。这种方式,将突破那种在学科建设上各建一套体系的局面,为建立真正的综合大学,为改革高教学科结构开创新路。
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高等学校的学科结构也应当是多种多样的。应当有各种层次、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高校存在,以培养和造就各级各类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学科结构要多样化,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要有几所或十几所多科性的真正的综合大学,但绝对不能把所有的高校都办成这样的学校。我们决不能再搞“一刀切”、“一窝蜂”、一哄而上,都搞“大而全”或“小而全”。专业性较强的院校仍然需要,它们有的可以通过与其他院校的合作来加强学科建设,加强数理基础;有的则可以逐步向理工结合、理医结合发展。如果不顾主客观条件与社会需要,追求“小而全”,反而会影响自己的特色,削弱原有的优势,降低教学质量,这是不足取的。


第5版()
专栏:

献身教育事业 精心培育人才
今年的教师节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正在进一步形成。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对教师工作的关怀、重视、支持和期望,正激励和鼓舞广大教师投身教育改革,搞好教学工作。新学年伊始,各地学校出现了许多令人高兴的新气象。这里摘登的部分来稿,从几个侧面反映了这些可喜变化。——编者
上饶中学教改忙
江西省上饶中学有一百五十六名教职工。他们自发地开展了“面对党和人民的关怀,我们应该怎么办的讨论”,激发了职业自豪感和教师责任感。开学三天,学校召开各种教研会七次,大家畅所欲言,争相献计献策,很快订出一个较为妥善的学期教学规划。九十二个任课老师也订出了各自的教学计划。为了加强教学力量,学校抽调三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成立了教研室,培养和扶持青年教师;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在第一线担当重任。学校在重视抓好基础教学的同时,在高一和初一年级分别搞了教改试验班,还搞了一个十二岁以下中学生五年制试点班,探索和总结教改经验。
无极县教师讲“三爱”
河北省无极县广大教师开展了“自尊、自爱、自重”为主题的“四查”、“三爱”活动。即查思想上是否适应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的要求,有无开拓精神;查作风,看是否发扬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有无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查纪律,看是否有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的现象;查工作,看是否勤奋,有无显著成绩。“三爱”即爱学校、爱学生、爱教育事业。
邹县中学教师行动快
山东邹县三中全体教师向全县教师发出倡议书,倡议全县教师扎扎实实搞好教学工作,以实际行动回答党和人民对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石墙联中教师娄连田主动向组织提出,到靠近沂蒙山区的田黄区工作。一中英语教研组老教师周长来,发动英语组全体教师,为英语差的学生补习英语。
钟山二小教师搞竞赛
广西自治区钟山县钟山镇第二小学,开展了“当一个合格教师”的活动,他们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制定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全校四十三名教师参加了教学改革试验和教师竞赛活动,有十四名教师参加了电大、师专和高校函授学习。
运城中学再接再厉
山西运城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全校共有八十多名教师。近几年来,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省前茅。在新学年开学前夕,党支部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以“全社会尊重和关心我们,我们应当怎么办”为题,积极开展了“做一个好教师”的活动。班主任亲自动手打扫教室和宿舍,刷墙壁,擦玻璃,使教室窗明几净,宿舍墙白地净。新生入学时,教师站在校门外微笑迎接,提行李,安排住宿,关怀备至。学校领导还到教师和学生中去,广泛征求意见,制订新学年工作计划。
呼家楼中学教师修校舍
北京市呼家楼中学是一所老学校,校舍已多年没有修缮。他们体谅国家财力紧、学校经费不足的困难,自己动手修缮、粉刷校舍,美化教学环境。没有脚手架,教师们就用桌子垫脚登高,一刀一刀把旧墙皮刮下,又一个钉眼一个钉眼地补好墙上窟窿。他们粉刷和油添了二十多个教室,三十多间办公室,为国家节约了上万元的修缮费。
北京119中学自办语言教室
北京市第一一九中学,为了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克服困难,挖掘潜力,自己动手,组装好一个具有三种功能、能容纳五十多名学生的语言教室,为国家节省了近二万元。最近,他们又添置了录音机、监视器。学生们已经有秩序地在这里上课了。


第5版()
专栏:

高校评估 势在必行
——对高校管理改革的一点看法
华中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蔡克勇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管理部门还要组织教育界、知识界和用人部门定期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对成绩卓著的学校给予荣誉和物质上的重点支持,办得不好的学校要整顿以至停办。”
从当前高教战线的实际看,进行高等学校的评估,实属势在必行。因为评估是开展竞争的一种重要形式。竞争是客观存在的。自觉地正确地运用它,就能促进工作。有的同志觉得,只有协同才是产生正效应的因素,而竞争总是产生负效应的。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竞争是生命系统能动性的重要表现。运动员之所以往往在激烈的角逐中创造新纪录,就是因为竞争能强有力地激发人的能动性。相反,完全没有竞争的协同,往往是一种消极的协同。把协同和竞争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最大的正效应。所谓科学管理,就是把组织协同和组织竞争最佳地统一起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也正是在讲到国家及其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的问题时,提出要对高等学校进行评估的。自觉地把客观存在着的竞争引入高等教育的管理之中,正是高等教育实现科学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来说,对高等学校进行评估,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通过制订高校评估条件,使大家认识到衡量一所高等学校和一个学科、专业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准是什么。应该承认,目前在高等学校里工作的不少人对这些根本问题是若明若暗,不甚了了的。
第二,使大家具体地认识到,本校(或本学科、本专业)的差距在哪里,产生这些差距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以便改变夜郎自大或安于现状的精神状态。
第三,使大家具体地认识到,本校的优势在哪里,怎样发扬优势,改变劣势,提高学校和学科、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第四,评估的综合效应,是促进各个高等学校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在竞争中进步、发展、提高。
应该承认,目前我国各个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悬殊是很大的。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办学条件显著不同的各个学校,当然是不合理的。但是,这种不合理的情况,今天存在,今后也不会消失;而且不仅我国是这样,外国也是如此。因此,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不要因为有这种不合理的情况就不敢或者不愿去进行评估;也不应该用不同的标准去进行评估。评估就是评办学水平,谁家办学水平最高,就应如实承认它最高,就应表彰它,支持它,其它学校应该向它学习,学习自己能够学习的东西。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在评办学水平的同时,也要评它的办学条件(包括主客观的条件)。譬如说,某某大学被评为办学水平最高,同时也要把它的办学条件和主观努力详细加以分析、说明;某某大学被评为不合格,也应把它的办学条件详细地罗列出来(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促进有关的主管部门给学校创造必要的办学条件)。我们在进行评估的时候,如果能够把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分别列出来,就可以使人们清楚地看到:办好一所大学,应该具备什么条件。那些办学水平高的学校,主要是哪些条件在起作用;那些办学水平低的学校,是属于办学条件太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是属于办学者的无能,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很显然,弄清楚了这些情况,可以为我们教育领导部门实行科学管理提供最丰富的信息。
鉴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其它种种情况,我认为目前对高等学校进行评估,标准是一个,但可以分为四块来进行:一块是教育委员会直属高等学校,一块是中央各部委办的高等学校,一块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办的高等学校,一块是各中心城市(包括特区和开放城市)办的高等学校。用同一个指标体系,分别在这四块中进行,每块都评出各自办学水平最高的学校和学科、专业。具体评优办法还可专门研究。
对高等学校进行评估,我们还没有经验,在工作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决不能因噎废食。进行评估比不进行要好;积极做好准备工作,早进行比晚进行要好。


第5版()
专栏:

河北蠡县辛兴村创办教育基金会
河北省蠡县辛兴村致富农民王启发、李洪柱、石慧英,为长期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自愿捐款两万元,创办了辛兴村教育基金会。
按照基金会的规定,每年12月为基金会活动月,届时进行筹款、捐款,讨论、解决有关教育基金投放中的问题。基金会欢迎农民自愿参加。基金会的固定基金全部存入国家银行,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许挪作他用。基金会用每年所得利息支持本村中小学基础教育和兴办农民职业技术教育。
对于学校基础教育,基金会实行奖教奖学制度,对成绩优异的教师和学生,分别给予奖励。戴郁思、张天兴


第5版()
专栏:

安徽省含山县东关镇毛滩村党支部书记胡志平重视智力投资,全村三百零一名适龄儿童全部免费上小学,还有三十名幼儿也免费入托。看!孩子们上学路上多高兴!
曹启贵摄


第5版()
专栏:

分级办学 责任明确 成效显著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 崔振玉
为尽快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山东潍坊市于一九八三年在全市十二个县(区)范围内改革了中小学管理体制,实行了市、县(区)、乡(镇)、村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法。几年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改革是成功的。
实行分级管理,各级政府职责明确,把教育工作纳入了重要议程。过去,中小学由于管理权限不清,责任不明,各级政府部门对学校不大关心。特别是联办学校,由于联办单位相互依赖,谁也不管,造成“联办难办”的问题。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后,各级都成立了教育领导小组或教育委员会,明确了责任,把教育列入了考核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主要内容,作为文明单位建设、工农业生产奖励的主要条件和指标。高密县注沟乡,全乡二十二处中小学,黑屋子、土台子占85%,长期无人过问。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后,乡党委、乡政府把改变教育落后面貌当作一项大事来抓,主要领导亲自组织有关人员对全乡二十二处中小学统一规划,两年向教育投资九十八万元,全乡重新规划后的十六处中小学全部实现了六配套,(即大门、院墙、厕所、操场、校舍、桌凳全配齐)使这个乡的教育工作进入了先进乡(镇)的行列。安丘县景艺镇大河北村学校过去和供销社同住一院,黑屋子、土台子,无活动场所,每逢遇上赶集,学校根本无法上课。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后,党支部连续召开支部会、党员会、村民会,专题讨论办学问题,仅用八十天的时间就建了一所拥有五十五间标准校舍的新学校,孩子们读书有了良好的环境。
各级领导干部成了办学的带头人,广大群众更加关心教育。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到下面检查工作,所到之处都要挤时间到学校看看,听取老师们的意见,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去年秋天,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了解到城镇教师住房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立即召开常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城镇集资为教师建宿舍的决定。昌乐县四名正副县长分别兼任四处农技中学的校长,使这个县的农村中等技术职业教育进入了全县的先进行列。诸城县吕标乡党委书记,经常深入学校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寿光县上口镇南邵一村农民李友春致富以后,首先想到自己的母校。去冬以来,向学校捐款三千多元,最近又免费给学校拉上了照明电(他办的五金厂自己发电)。为鼓励学生为四化刻苦学习,他还出钱在学校设立了奖学金。
教育经费增加,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全市出现了“人民教育人民办,为了后一代,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的新气象。昌乐县阿陀乡党委为了加快校舍改造工作,去年规定了“四个不准”,即校舍达不到国家标准的,不准盖办公室;学校没有实现六配套的不准买彩电;村里有照明条件的,不准学校无照明电;村里有自来水的,不准学校用不上。据不完全统计,不算国家拨给的教育经费,仅潍坊市、县(区)、乡(镇)、村,三年来投资达一亿两千万元。目前,全市中小学校的校舍实现了“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凳”的要求,有60%的学校实现了六配套。
教师的责任心大大增强,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各级教育部门,首先抓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所管理的学校的教师队伍进行了调整和整顿,对不称职的教师作了妥善安置,缺额公开招聘,择优录用。教师普遍增强了责任心。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好课的同时积极参加在职进修,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普遍提高。全市小学毕业生合格率由原来的45%提高到95%,升学率达到了73%,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打下了基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