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0月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纵横集

永恒的主题
宋振庭〔遗作〕
在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变换过许多朝代,发生过无数历史事件,出现过各色各样的历史人物。对这些纷纭复杂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或肯定,或否定,或称誉,或诋毁,真真假假,是是非非,费去了多少历史学家的笔墨!就是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样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也是评长论短,誉毁参半。然而,有一种具有规律性的现象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对岳飞、文天祥、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谭嗣同、秋瑾等等,人们几乎没有例外地都表示自己最崇高的敬仰之意。有人为夏桀、商纣、王莽、曹操这些人鸣不平,可是还不见有人为石敬瑭、秦桧、袁世凯翻案。这种现象说明,我们中华民族有一种古往今来共同、共通的心理——爱国者无尚崇高,永远受到人们的敬仰;卖国者、毁国者最可耻可鄙,必定遭到当代人和后代子孙永远唾弃。
过去有人问我:文学艺术究竟有没有永恒的主题?我毫不迟疑地回答:有,别的我不清楚,但有一条可以肯定——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但就其最基本的内涵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语)在我们由多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这种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一直是一种伟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我国各族人民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能够不断战胜种种内忧外患,永葆青春的活力,向美好的未来行进。
在文学艺术中,爱国主义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如对祖国壮美山河的歌颂,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对腐朽势力的鞭笞,对抗暴英雄的赞美等等,都可以陶冶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励人们去为我们民族美好的未来作出自己的贡献。正是为了让更多的青年同志熟悉这类优秀作品,左振坤、邱莲梅、杨马胜三位同志编选并注释出这本《历代爱国诗文选》,我以为是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在现在的青年中,读书求知的风气大开,这实在是令人兴奋的一件事。可是当我在街头踯躅,看到小书摊上摆着什么《× ×女尸》、《×××凶杀案》之类的东西,并且见到一些青年围着看,掏钱买,不禁油然产生一种不快和不安的情绪。我很希望青年朋友们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去追求一种高尚的艺术趣味。谁也否认不了文艺作品的消遣、娱乐作用,但消遣、娱乐也有雅俗高下之分的。那些“女尸”之类,多是为骗钱而胡编乱造出来的,谈不上什么艺术价值,除了刺激一下人们的神经,不会给人什么有益的启示。有见识的青年是不会在这类书中去虚耗自己宝贵的光阴的。因此,我奉劝青年朋友们读书要有个选择。我在为这本书《历代爱国诗文选》写序,自然首先要向读者推荐这本书。这里选入的篇章,多为经过历史检验的精品,有些千百年来已经是脍炙人口了。多读这样的好诗文,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历史、文化知识,还可以使人摆脱庸俗趣味,培育美好的情操。好书不厌百回读,对此书中最优美的篇章甚至背诵下来也是必要的,这不单是加强理解的需要,据说也是锻炼记忆能力的好方法。
多读书、读好书,对一切年龄的人都是必要的。我说上面这些话,是想与青年同志们共勉。


第8版()
专栏:书林漫步

楚水粼粼,红荷盛开
白桦
提起洪湖,人们很自然会联想到许多和湖水相联系的绚丽的色彩、优美的音响和动人的景象。我看到过洪湖的风采,听到过洪湖的旋律,也啜饮过洪湖水……洪湖波浪千万遍向我倾诉过她的痛苦、欢乐和幻想。虽然我的留在洪湖岸边的脚印,在我离去的时候被我身后的风雨抹去了,而洪湖的涟漪却时时在我眼前荡漾,使我有一种热烈眷恋的痛楚。除了我的故乡,提起来唯一能使我泪如泉涌的地方就是洪湖了。洪湖的确是个鱼米之乡,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在这个集子里,每一篇文章都有热情洋溢的描写。大地母亲给洪湖的乳汁太多了!得天独厚!但洪湖人民的以往并不是一直都浸在蜜水之中。二十年代末,成千上万洪湖人民的儿子、奋斗不息的志士们的精神在这里得到过一次辉煌的升华,建造过一座红色天堂,是天堂!——在当时和后来曾经感受过生活穷苦的劳动者都这样认为:洪湖出现过天堂,出现过!一座在重兵围剿之中的紧张、欢乐、自信的天堂。贺胡子、段德昌、关向应……都是在谈笑中挥军却敌的天将——那时的一切都成为后世的神话。而这座天堂很快就沦为地狱了。这罪孽不是敌人而是自己造成的,中国共产党内的极左分子给党酿成了灭顶之灾。鲜血染红了洪湖……如果你想具体了解三十年代初的那场大失败,只需想想你自己在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经历就完全明白了。如此惊人的相似!不同的只是灾难的范围,后一次的规模是全国性的。
原因种种,难以梳理。但其中有一条是应当记取的,那就是:在革命进程中,并不是一切都应该赞美的。我们经常在“革命”二字眩目的光柱下连谎言、告密、诬陷,乃至杀戮都加以热情歌颂,好象失去了理性似的,使得我们全民族陷入一个狭窄的观念的深渊,整整十年不能自拔。黑白混淆,乾坤颠倒。
是的,灾难过去了,已经又快有十年了!我记得五十年代初,贺龙同志含泪沉痛回顾三十年代初洪湖那场浩劫的时候对我说:“过去了,总算过去了,象场噩梦。”当时,他怎么能想到还要经历一次更可怕、更长的噩梦呢?他在第二场噩梦里竟然会没有醒来。当然,我们在浩劫中损失掉的精神和物质的东西难以计算。但我们却毫无疑义地得到了社会进步,得到了智慧的普遍增长。我们的目光中不但又燃起希望的热情,也有了冷峻而审慎的思考。我们已经把热情从长期的虚妄的斗争转向了脚踏实地的创造性的劳动!我们赞美我们的大地母亲,赞美我们行列中既具有高智能,又具有清醒头脑的当代俊杰!我们必须在不长时期内使我们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丰富得足以缓解我们严重的身心贫困。
楚水粼粼,红荷无声;
潜心孕育,富国富民。
洪湖人民正象洪湖里盛开的荷花一样,以自身的芳香艳丽引人注目,又在默默地创造、积累……
1985.8.5
*此文系《啊,洪湖……》序言,该书由中共洪湖县委办公室编,国家气象出版社出版。


第8版()
专栏:

醉人的美
——记乌鲁木齐市
高莽
在祖国边陲城市乌鲁木齐,我突然发现,那里的空气也能使人陶醉。
午夜已过,可是我们毫无睡意,一边吃着香甜的瓜果,一边倾心畅谈。几杯吐鲁番葡萄美酒下肚之后,血液循环得更快了,话也更多了。这里绮丽的风光,新兴的工业,古老的文化,以至那飘洒的胡须,乌黑的发辫,驼羔似的明亮的眼睛,还有那别致的花帽和衣袍……都让人感受到一种醉人的美。维族兄弟姊妹人人能歌善舞,在他们的盛情带动下,我们这几个笨手笨脚的人,也相继离开了自己的座位,在敲打杯盘的声响中,跟随着他们的步伐,模仿着他们的手姿,在不大的房间里,卷入他们的歌舞中。我已弄不清窗外的弯月是一颗自然的天体,抑或是清真寺塔尖上的标记了。
大约在三十年前,我到过此地。我还记得与诗人铁依甫江在街头漫步的情景。今天我又来了。我想拾到我留在这儿的脚印。我的想法太天真了。矮矮的土墙和弯弯的土路已不复存在。新的生活潮水淹没了过去的梦。
高高的白杨树直挺挺地守卫在沥青马路两旁,从市中心向东南伸延,一直引到郊外的红雁池水库。而城市的西北部已是新楼林立、别有天地。当地人自豪地告诉我:“我们正夜以继日地在大兴土木,迎接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我知道,他指的是人民广场上的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联合办公大楼。这栋楼很有气魄,最高处,十二层,是一排拱形窗户,楼的正中央是一个铜盔式的圆顶,楼的两端耸立着两座小小的塔楼。这栋大楼是维吾尔民族传统建筑风格与新的技术相结合的硕果。还有一栋比它更现代化的大楼,在友好路上,那是人民会堂。楼的正面,挺拔的立柱之间,从上到下是咖啡色的玻璃窗。几处花纹图案把它烘托得格外妖娆,与当地人民的服装与风习十分协调。我知道,他指的还有科技馆、青少年宫、迎宾馆、华侨饭店、立交桥等建筑。新楼的群起将从根本上改变乌市的面貌。三十年后的一代人,谁还会知道这儿的土墙土路?
人民剧场是我所能记得的三十年前的唯一的地址。那一年,它刚刚破土动工。如今,经过一番修葺,依然可以和市内新建筑媲美。圆顶闪着金光,立柱与拱窗相当俊丽,动乱中被砸烂的歌舞雕像,重又出现在剧场门口的两侧。
那一天,夕阳西下,鲁迅著作的翻译家托乎提·巴克带着我去逛夜市。几十个小摊小贩聚集在团结剧场的附近。卖地毯、花帽的,卖西瓜、哈密瓜、葡萄的,卖下水汤、烤馕、抻面和羊肉串的。熙熙攘攘,喜气洋洋。维族男人,在一天紧张劳动之后,喜欢到街头去吃饭,一边聊天,一边喝茶,一边吃东西。我观赏烤羊肉串的小贩的娴熟动作,他那美滋滋的表情,他那唱歌似的吆喝声和他那笑眯眯的眼睛,不能不吸引我坐下来品尝一番。夜市斑斓的色彩,使我眼花缭乱,夜市阵阵的香气,令我陶醉。
我没有想到,这儿的会议也能使人陶醉。很多会议同时在这座城市里举行。我有机会出席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三十六个民族的代表,使用二十六种语文。会上提出的问题十分吸引人,讨论得极其热烈,以至于会议闭幕后,大家还久久不肯散去。我想,如果我们能把大家发言中提到的仅仅属于文学方面的作品,用各民族语文翻译出来,无论是神话、传说、散文,还是诗歌,那么,我国文学艺术百花园里将会增添多少鲜艳的花朵啊!
我站在红山顶上,眺望着今天的乌市。心想:如今党中央和人民政府发出了关于“开发大西北”的战略动员令,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建设这个地区,这是历史新时期的大事。它将催动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大展才华。明天的乌市定会更美!
回到北京以后,不少朋友问我,你对乌市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我毫不迟疑地回答:“醉人的美!”
1985年9月15日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北海道之旅》
涤尘
何为的访日散记《北海道之旅》,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日本是由四个主要岛屿组成的岛国。被称为最北端之地的北海道属于第二大岛,但开发的时间并不长。这里原是一片莽原和林海,靠了几代人胼手胝足的拓垦,仅仅一个多世纪,就接连开发成一个一个现代化城市。一九八一年,中国作家何为等一行三人应邀访日,到了日本这块“最远的地方”和“最年轻的地方”,进行较长时间的深入民间的“取材旅行”。他们足迹所至,几乎遍及北海道地图上大部分的点和线。
《北海道之旅》就是这次旅行的产物。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取材的本领和优美的文笔,写下了自己在“樱花之国”、主要是在北海道的一系列见闻。书中的二十篇文章,或记风土人情,或记山川胜迹,或记昔日的开发史,或记今天的社会面貌。同时,作者将自己亲身感受到的存在于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也作了生动有趣的描写。各种异域风土的画面和音响纷至沓来:群山幽谷,草原牧场,森林小屋,海底长廊,迤逦海岸线上的港湾,色调各异的现代化城市,十字路口伴随着行人指示灯的乐曲……可以说,这本书让我们领略到北海道特有的面貌,以及那里的人民世代相传的开拓精神。


第8版()
专栏:

腾飞吧,高原
张苛
每朵彩云都包含心愿
每阵东风都殷切呼唤
每座山峦都鼓起力量
每条激流都化作信念
腾飞吧,高原
比孔雀更绚丽
比太阳更灿烂
比金桥更坚牢
比蓝天更深远
世界屋脊上绽开了春天


第8版()
专栏:

即将竣工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联合办公大楼
高莽速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