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启东县科委适应改革新形势
为乡镇企业送宝 为农村经济服务
本报讯 通讯员糜德辉、记者陆振华报道:江苏省启东县科委从本地经济建设实际出发,围绕乡镇企业和农副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把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带进农村,推动了农村技术进步,繁荣了农村商品经济。
近几年来,启东县乡镇企业蓬勃发展,迫切需要科学技术。有些乡镇企业引进外地的生产技术,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滞销的产品找不到更新的新路子;有些因缺乏安装、使用的经验,新设备不能发挥效益,有时由于信息闭塞,到外地采购设备却被介绍到本地提货。在农副业方面,要发展什么商品、种养什么东西,心中无数。有的群众说,党的政策落实后,大家都想致富,可是我们却象瞎子,缺少引路的人。启东县科委根据各方面的迫切愿望,决定使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科技服务队伍,为农村工副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
——牵线搭桥,把大专院校、研究所和大企业的先进技术引进乡镇企业。东元乡建筑装璜材料厂生产的花砖销路不畅,迫切要求转产。经过县科委搭桥,这个厂与清华大学化工系签订了新型的丙烯酸系列建筑装饰色砂技术转让合同。这个项目现已正式投产。县科委为了给本县大豆寻找出路,帮助惠和乡与南京、上海有关轻工研究单位联系,引进一套生产速溶豆乳晶的设备,最近已投入批量生产,每年可以加工黄豆一千吨。
——接受委托,组织攻关。有些乡镇企业对引进的技术消化吸收有困难,生产过程中经常碰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县科委采用走访和发出委托服务项目登记表的办法,组织委托服务。近一年来,组织服务的大中项目已有十四个。大丰乡矿山橡胶厂原来的两台橡胶压机是单台生产的,液压系统工作也不可靠,生产效率较低。科委组织技术人员进厂帮助技术改造,使两台设备的效率提高了三倍多。
——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巡回免费服务。永和乡电表厂生产铁氧体的油压机老化,生产效率低。县科委组织巡回服务的科技人员与这个厂的职工一起找病根。经过维修后,这台油压机恢复了“青春”。


第3版()
专栏:

罗健夫的后继者们
新华社记者 马集琦 吴锦才
三年前,共产党员、优秀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罗健夫为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的光辉事迹和高尚情操,曾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记者最近访问了他生前所在的陕西骊山微电子公司,高兴地看到:一个罗健夫不在了,却有更多的“罗健夫”涌现出来。
“老罗图啥我图啥”
在骊山微电子公司,罗健夫精神正成为人们行动的楷模。“老罗图啥我图啥”,已经成为这里科技工作者流传的一句口头禅。
罗健夫生前所在的车间前几年引进一台制版用的分布机,按技术资料的规定用二三年就要报废。可它价值五十万美元啊!能让它这么白白地报废吗?
修理工出身的助理工程师朱来运大胆地提出要修理这台洋机器,延长使用的寿命。有人惊诧了:“外国人都说它要报废,你还拆了它修好?你有几个脑袋?”
他理直气壮地答道:“我只有一个脑袋,不过外国人不也只有一个么?”
朱来运迷上了这台机器。慢慢地他悟出了道道来:这台机器中一个关键零件不行了。外国人保的就是这一点儿密,我们岂能束手无策!他查阅国内外大量资料后,终于画出图纸,做出了性能相同的零件,机器又正常运转了。
朱来运为了使这台价格昂贵、眼看就要报废的进口设备起死回生,付出了艰苦的劳动,然而他却没有向公司索取任何报酬。有些人对他说,“小朱呵,你累死累活图个啥?”
朱来运的回答是:“罗健夫过去做出那么多的贡献,他图个啥?我和老罗一样,都是共产党员,为党工作就象儿子为母亲干活一样。老罗图啥我图啥。”
“我只有象老罗那样工作和奉献的责任”
罗健夫的妻子陈显万,在老罗去世一年之后患了严重的淋巴结核病,好几位大夫疑为癌症,这给陈显万的生活笼上了一层新的阴影。但这位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女工程师却以超乎寻常的毅力,照旧坚持在设计室的岗位上。直到病情恶化,张爱萍同志打电话过问她的病情,陈显万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案头。在北京的医院里仅仅几天,还没等医生查出结果,她又匆匆回到了西安,回到她的工作之中。
是一种什么样的动力驱使陈显万如此执着地迷恋于工作?她说的话很朴素“我是老罗的妻子,应该象他那样干!”
然而,在生活上、在荣誉面前,她却恪守着这样的信条——老罗是老罗,我是我!
老罗逝世后,她拉扯着两个未成年的女儿居住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斗室中。1983年夏天,公司新建的宿舍楼落成后,她被列为重点照顾对象。陈显万却不安起来,赶紧找到领导说:“老罗如果活着也不会答应的。我请求组织上把我当作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和科技工作者对待,不要任何额外的照顾。”今年2月,她又一次被分房小组列入分房名单中的第二位。陈显万听说后又急忙给党组织写了信,要求把自己的名字排到最后面去。她说:“我只有象老罗那样工作和奉献的责任,决不能在照顾和荣誉面前打转转。”她以一个普通的工程师的身分勤奋工作,多次被评为公司的“三八”红旗手和优秀共产党员。
“活着的罗健夫”
人们含着热泪向记者讲述了优秀共产党员、工程师韩景春的事迹,称他是“活着的罗健夫”。
五十岁的韩景春已经在计算机生产部的整机封装岗位上工作了二十个春秋。由于长年累月与多种剧毒化学药物打交道,种种疾病无情地缠住了他。老韩每天都要伏案配制化学药剂,绘制配方图表,可工作不一会儿时间,肝区就疼痛不已,开始,老韩紧紧趴在桌上,紧贴桌面压迫肝部,减缓一些疼痛。后来他索性跪在椅子上绘图。这样,疼痛减缓了一些,但头上的汗珠却成串直流,一滴,又一滴,不停地滴到图纸上。韩景春一边用布揩拭干净,一边握笔画着、画着……
看到他那副艰难的工作姿势,周围许多同志感动得热泪盈眶:老韩该到医院里去好好治一治啊!
去年秋天,韩景春渐渐觉出腰部也开始隐隐地作疼了,到医院一检查,这才发现原来是长了个小枣般大的瘤子。据医生诊断,很可能是恶性肿瘤。在这良恶难分、生死未卜之际,韩景春想的依然是工作。他想,如果是恶性,我工作的时间可能不多了,应当象罗健夫那样,抓紧一切时间作最后的拚搏。
“赶紧住院吧,老韩!”领导动员,同志们劝说,亲人用眼泪苦苦哀求。去年年底,公司领导就给他办好入院治疗手续,可直到今年3月,那瘤子眼看着长到了鸭蛋大小,韩景春才不得不住进医院。领导上给他下了禁令,要他安心休养,不许再想工作上的事。谁知车间里计算机封装上又出现令人棘手的难题,同事们只好硬了硬心肠来病床前向老韩求教。他一骨碌爬起,让大家搀扶着去了车间。等到难题解决,又是一个月过去了。这时,这位为祖国航天事业作出贡献的工程师才安心地让大夫给做了手术。


第3版()
专栏:

北京市纺织科研所转让技术讲信誉
成果不成熟不予转让 技术转让后负责到底
本报讯 记者陈祖甲报道:北京市纺织科学研究所在技术转让中以转让技术成熟的成果为原则,讲信誉,服务热情。近两年来,他们抓好几个关键环节,多层次多渠道开展转让活动,经济收益成倍增长。
这个所去年实行科研责任制,今年又减少了三分之一事业费。科技体制改革促使他们加快科研成果商品化的过程。去年,他们所收入四十多万元,其中技术转让收入占60%。今年1至7月收入增加到七十万左右,转让技术的收入为58%。预计到今年底,收入可比去年增长一倍。
北京市纺研所所长钱霖对记者说,该所在技术转让中首先考虑的是转让的成果是否成熟,不成熟的成果不转让。同时,抓好如下四个环节,赢得了用户的信任:
——多层次、多渠道宣传研究所的成果。他们规定,从所长到每个科技人员都有宣传本所技术的任务,凡出差的同志都要携带本所转让成果的资料。报刊、广播、各种交易会、鉴定会都是他们宣传转让技术的渠道。向国外推广技术成果的渠道也正在打开。
——追踪用户。以往,有些用户对所里的成果一时吃不准,来商订意向书的多,签正式转让合同的少。事后,又往往杳无音信,不了了之。针对这种情况,北京市纺研所对用户逐个排队登记,“跟踪追击”,给用户寄去详细资料,或邀请来所访问,进一步洽谈。河南第二印染厂的有关负责人应邀来所参观后,表示“相见恨晚”,买走了原来意向书上未签订的几项成果。
——热情接待,当用户参谋。去年底,外地有个部门要求纺研所转让一项成果,并正式签订了合同。后来,对方中途变卦,他们几次去信询问,均无回音。半年过后,这个部门又派人来洽谈转让别的成果。纺研所这才了解到对方因贷款不落实而未能履约。纺研所体谅对方的困难,毫无怨言,照样热情接待,转让别的技术。纺研所规定,凡用户来洽谈技术转让业务的,无论是本市、本系统,还是外省市的,都一视同仁,热情接待,随到随谈,详细介绍,不怕麻烦。同时,尽量从用户的生产条件考虑,介绍能在短时期内投产见效的技术。对那些一时拿不定主意的用户,允许“先尝后买”,带走一些样品试生产,见效果后再签订转让合同。
——优质服务。一旦合同签订,马上提供全部技术资料,为用户培训技术力量,负责到底,让用户得到收益。河北定县卫生材料厂从纺研所购买了消炎止血纱布的技术,很快生产出成品。由于上级部门未批准,一时不能上马。纺研所了解到用户的困难,同意退还转让费,不使用户受到损失。


第3版()
专栏:编余短论

学会新的工作方式
叶伴
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革命性的变革。随着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的深入,人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式都要有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各业务部门的领导机关,体制改革了,工作的内容变化了,旧的工作方式就行不通了。就象寒暑易节,穿衣也要换季一样,形式要服从内容,为了推进改革,一定要善于学会新的工作方式。
拿地方科委、尤其是县科委来说,以往的主要工作是管几个研究所、分配一点科技经费,坐在机关里听听汇报、打打算盘,即可过得下去。现在不行了,科技体制一改革,研究所经济自立,同县科委的经济联系松弛了,县科委在新形势下干些什么,成了一个新问题。有少数县科委的同志,不知所措。江苏省启东县科委的同志则是另一种精神状态。他们迅速开辟了一个重要的广阔的工作新领域——为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提供科技服务,并相应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走出机关,下到基层,活跃在农村科技市场,把科委工作搞得生机勃勃。启东的经验,不光是值得其他县科委效法,各行各业的领导机关也可从中得到启示。


第3版()
专栏:

九单位联合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孙敬修演讲故事大全》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 《孙敬修演讲故事大全》推荐座谈会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教委会初等教育司、文化部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司、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等九个单位联合向全国少年儿童和他们的父母推荐这套优秀的少儿启蒙读物。这套《孙敬修演讲故事大全》有声读物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胡耀邦同志为此书题写了书名。


第3版()
专栏:

《小木屋》的主人徐凤翔被任命为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所长
本报讯 记者张安南报道:作家黄宗英的报告文学《小木屋》的主人徐凤翔,最近被任命为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所长。
徐凤翔原是南京林业学院副教授,1978年志愿援藏。在西藏农牧学院任教两年中,除完成教学任务外,还深入原始森林区实地考察。1984年完成援藏任务后,她又承担林业部关于西藏高原森林生态的研究课题,五次进藏,行程六万公里,实地调查研究,并在西藏建立一个高原生态定位观察站(即小木屋)。今年3月,徐凤翔主动要求调到西藏长期工作。
共产党员徐凤翔已五十四岁,但精力充沛。在拉萨,她对记者说:“三卷蓝图夜夜心”,我朝思暮想实现三幅蓝图:一是研究西藏高原森林生态,二是研究西藏高原植物生态,三是研究西藏高原生物生态。西藏高原生态研究的特殊意义深深吸引着我。徐凤翔从1978年援藏开始,就设想先搞个高原生态定位观察站(小木屋),继之建立高原生态研究所。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伍精华和区政府主席多杰才旦先后找徐凤翔谈话,支持她的工作。最近,自治区政府已决定成立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任命徐凤翔为所长。


第3版()
专栏: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从依赖救济到积极经营 溪塔村畲族干部摸准脱贫门道
变单纯处罚为热情服务 烟囱山交通监理掌握管车良方
《福建日报》△福安县溪塔畲族村干部过去轮流跑机关要救济,如今根据市场需要组织农民发展多种经营,90%农民脱贫致富
《吉林日报》△磐石县烟囱山镇交通监理站为过往车辆服务,半年来帮助解决上百件困难,在籍车违章率比去年同期下降25%
《宁夏日报》△吴忠市古城乡一年多来把二十五万元乡镇企业留利用于农业建设,为农民机耕土地一万六千多亩,修建小型水利工程二十五座
《天津日报》△市领导到部分高等院校检查学生食堂、宿舍及取暖设施等
《南方日报》△海南岛万宁县二十四名黎族农民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共同担负全国重点科研项目——引种爪哇白豆蔻,获得成功
《大众日报》△山东乳山县养殖专业户孙从九,将收获的八千斤对虾全部平价卖给国家
《湖北日报》△荆州地区减轻农民负担,人均减少七元,亩均减少四元多
《中国环境报》△模拟蛇岛生态环境,进行人工饲养繁殖,大连新建“旅顺蛇园”研究蝮蛇生长情况
《冶金报》△上海冶金系统青年积极承包“青年工程”,九个月义务创利突破一百万元
《浙江日报》△全省六十七个县市全部建立党政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日制度
《安徽日报》△歙县王村区各乡镇办起业余党校,参加学习的党员占总数的90%
《黑龙江日报》△哈尔滨航空发动机厂生产的微型汽车发动机已成为“军兼民”的支柱产品
《广州日报》△市政府从去年以来拨款二百万元,为孤寡老人修建宿舍八千平方米
《辽宁日报》△沈山公路和沈山铁路汇合处将兴建一座特大型路口发电厂,装机容量为二百四十万至二百八十万千瓦
《陕西日报》△省教育厅紧急通知各地:纠正中小学违反规定乱收费的做法
《贵州日报》△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建成全省首座民族陈列馆
《北京日报》△全市已有康复医院十七所、病床一千七百多张
《新疆日报》△天山锅炉厂在推行联产计奖制的同时,推行质量承包计奖制,产量、质量创历史最高水平
《重庆日报》△江津县农业银行查出冒名顶贷、自批自贷、挪用等款项一千三百多万元
《广西日报》△南宁海关1月至10月中旬,追回偷、漏关税款四百八十多万元
《四川日报》△成都青白江区领导一年来值班处理信访两百多件(次),一些久拖不决的问题得到解决


第3版()
专栏:

会计专家、教育家潘序伦获财政部颁发的荣誉证书
据新华社上海10月25日电 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今天为我国著名会计专家、教育家潘序伦博士从事会计事业六十周年举行庆祝会,会上财政部副部长陈如龙代表财政部向潘序伦颁发了荣誉证书。
九十三岁的潘序伦是我国现代会计的创始人之一。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归国后他兴办了以“立信”命名的各类会计学校。他创办的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培养了数以十万计会计人才,今天这所学校仍然是我国培养会计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
为了表彰和发扬潘序伦的爱国主义品德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上海市有关部门将设立“潘序伦奖学金”,并将在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内为潘序伦铸造半身铜像。


第3版()
专栏:

美国强生公司总裁克雷尔一行访华
本报讯 应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组邀请,美国强生公司总裁克雷尔和他率领的代表团前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十月二十七日抵达北京。
美国强生公司是一家制造医疗设备、卫生材料、保健产品和化妆品的综合性国际公司。它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一百五十家子公司。它以“强生基金”为即将召开的一九八五年北京国际消毒会议提供了会议经费。
十月二十八日中午,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在北京饭店会见并设宴招待克雷尔一行。
杨静仁在宴会上说,中美关系的发展需要两国政府不断努力,也需要两国人民在贸易往来和文化、技术交流方面做扎实的工作。
又讯十月二十八日晚,全国政协、卫生部在人民大会堂设宴欢迎前来参加一九八五年北京国际消毒会议的主要代表及外国代表家属。他们分别来自二十个国家。宴会前,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周培源同出席宴会的代表合影留念。


第3版()
专栏:

世界杯赛三强将再次较量
中国女排有信心迎接挑战
本报讯 记者刘小明报道:10月28日下午,中国女排主教练邓若曾在北京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即将到来的世界杯排球赛对中国队是一次新的考验,中国女排有信心接受挑战。
邓若曾教练首先介绍了中国女排的近况。去年奥运会后,中国女排作了一些调整,老队员周晓兰、张蓉芳、朱玲先后退役,目前12名队员中,巫丹、殷勤、林国清是首次参加世界杯比赛的新队员。中国队今年以来参加了日本杯、新民晚报杯、海鸥杯等比赛,并出访民主德国和古巴,与世界大多数强队进行了交锋,只负于古巴队一次,战绩还是不错的。为迎接世界杯赛,中国队从8月份开始投入夏训,加强针对性练习。现在队员们技术、身体状况正常,大家决心发扬女排的光荣传统,对各种困难做好充分准备,力争取得好成绩。
谈到这次世界杯赛的主要对手时,邓若曾说,苏联队和古巴队这两支以高度和力量见长的老牌强队已经东山再起,正向中国女排进行有力挑战。据说苏联队教练帕特金讲过这样的话,如果三年内不把中国队打败,当教练就没有意思。古巴女排的几名主力刚刚参加了世界青年锦标赛,夺得桂冠,士气正旺。这两个队为了打好世界杯赛劲头十足。比赛将从11月10日开始,在日本的东京、仙台、札幌、岩见泽、苫小牧和福冈六个城市举行。
中国女排定于11月5日开赴赛场。


第3版()
专栏:

第二十三届世界体操锦标赛
海峡两岸体操健儿将首次同台竞技
本报蒙特利尔10月28日电 记者陈昭报道:中国台北体操队于今日抵达蒙特利尔,参加第二十三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这是他们首次参加世界性体操比赛。
据了解,这次中国台北队派出男女运动员各三名,他们将参加单项的比赛。
中国体操队主教练张健说,我们听到台北队来蒙特利尔的消息后,十分高兴。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也是第一次在世界体操锦标赛上相遇。
他说,台北队是一支年轻的运动队,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发挥出水平。我们也希望与他们合作,为本届锦标赛的成功,同时,也为中华民族争取荣誉而共同努力。


第3版()
专栏:

评选今年全国十佳运动员活动即将开始
各省市地县体委将设代售点
本报讯 由首都二十家新闻单位联合举办的评选1985年全国十名最佳运动员的活动即将开始。
本届评选仍采取发售选票的方式进行,最后根据群众投票多少确定入选的十名运动员。
选票将于11月下旬开始发售,征订工作现已开始,各省、市、地、县体委将设立代售点。
今年选票发售一百万份,设立一、二、三等奖和纪念奖。投寄选票截止日期为1986年1月1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评选结果将于1986年春节前后公布。


第3版()
专栏:

参加1985年世界杯赛
中国女排代表团名单
本报讯 第四届世界杯女排赛即将在日本举行,中国女排代表团日前在北京组成。团长:袁伟民,教练:邓若曾、胡进、江申生,裁判:陈玉鑫。十二名队员如下:
郎平 24岁 北京
梁艳 23岁 四川
林国清 26岁 福建
侯玉珠 22岁 福建
殷勤 23岁 江苏
杨锡兰 24岁 八一
苏惠娟 21岁 河北
姜英 22岁 辽宁
李延军 23岁 八一
杨晓君 22岁 北京
郑美珠 23岁 福建
巫丹 18岁 四川


第3版()
专栏:

南斯拉夫队和新加坡队并列鱼尾狮杯足球赛冠军
有六个队参加的1985年鱼尾狮杯足球赛经过十五天角逐,26日在新加坡结束。南斯拉夫队和新加坡队在决赛中,以一比一踢平,并列杯赛冠军。
南斯拉夫队和新加坡队是在半决赛中分别战胜联邦德国的法兰克福队和马来西亚队后进入决赛的。双方在决赛中,上半时各进一球,下半时和三十分钟的加时赛均无建树。赛会组委会宣布比赛结束,双方并列冠军。(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10月27日第二届“泰山杯”全国女子马拉松邀请赛在济南举行,图为获得第一名的内蒙古二十二岁的运动员马丽琴到达终点时的情景,她的成绩为二小时四十三分三十秒。
新华社记者 时盘棋摄(传真照片)


第3版()
专栏:

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红原县民族寄宿学校在校长古罗州(右一)的倡导下,成立了业余藏戏团。他亲自编排、导演了大型藏戏《松赞干布》、《和气回瑞》和许多小型节目,在全县巡回演出八十多场。1984年,该校荣获文化部在昆明举行的录像藏戏金杯奖。图为古罗州在演出前给学员们化妆。 本报记者 张雅心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