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0月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我们属于你,祖国(二首)
林染
写在蔚蓝的电视屏幕前夏威夷的海风驭着冲浪板在棕榈树翠绿的目光里潇洒地表演着时髦还有遮阳伞下的电吉它还有鸥鸟的欢叫它们的动作越来越无可挑剔了而在遥远的北温带我的挥汗如雨的祖国正用初升的虹用照耀她前额的七种明亮在她的冲浪板上画着斑马昂扬的条纹她决心赶上最后的决赛并要让海鸥们吃惊
我们属于你,祖国都有许多许多话要告诉你许多许多谁也不能一次说完把我们播进你伟大的土地吧播进你安谧的黄昏和无限清新的黎明让我们在山谷与原野在岩石上在沙漠朴朴实实地生长让我们要说的话,年复一年开出迎风摇曳的紫罂粟长出绿的、在秋天变红的叶子让我们痛苦地承受暴风雪直到有一天我们再不能转绿我们心灵的泉水还会在枯枝落叶下呢喃着:我们属于你属于你呵,祖国!


第4版()
专栏:

全家福〔中国画〕 常锐伦


第4版()
专栏:

背驮行李走西北
钟沛璋
这次西北之行,有一种情景引起了我很大兴趣,就是沿途经常遇到一些背驮行李包、身穿简朴服装的外国和港澳旅行者。甚至在僻远的柴达木西部城市格尔木,在海拔五千米的昆仑山口,都可看到他们的足迹。在青藏公路上,我还多次看到这样的自行车旅行者。他们之中,有中年的学者和其他知识职业者,而大部分是青年学生。
这些来自繁华城市的年轻人,通过勤工俭学或省吃俭用等办法,积蓄一笔钱,到大陆来旅行。沿途在火车上睡硬卧,在宾馆里住最便宜的大房间,甚至睡在地毯上。他们一路辛苦跋涉,来到辽阔的大草原后,高兴得在草地上打滚,在藏民帐篷里兴致勃勃地喝着奶茶,在昆仑山上雀跃欢呼,这种情景的确是很动人的。
我国古人早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样的经验总结,把亲自实地考察与读书以吸取前人的经验相结合,看成是成才的一条重要规律。自古以来,许多大科学家、大学问家、大诗人都是如此。对肩负着要振兴中华历史使命的我国当代青年来说,这更是重要的一条。不是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吗?那么就应该亲眼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文物古迹、等待开发的无穷宝藏以及丰富多采的风土人情等等。不是说要为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大规模开拓西北积极作好准备吗?一个重要的准备,就是要让我国当代的青年了解西北、热爱西北。许多青年,至今还把西北看成是“君不见青海头,自古白骨无人收”那样的一片荒凉。那么到西北亲眼来看看,不但会了解我们的古人,早在大约两千年前就以豪迈的气概,打通了沟通东西经济文化的丝绸之路,而且会目睹自己的父兄——来自天(津)、南(京)、上(海)、北(京)的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青年们,已经怎样在戈壁滩上开垦大片大片良田、营造葱郁的林带,建设起一座座新的城镇。那么他们就自然会对只愿死守大城市,而不愿到“新(疆)、西(藏)、兰(州)”的想法感到羞愧,就必然会喊出“不把青春献四化,枉为中华年轻人”的口号了。
旅行,当然是要花钱的。那么为什么不学学这种背驮式的旅行呢?记得二十多年前,著名的地理学家侯仁之教授就跟我讲起,他年轻时在英国留学的时候就曾那样经常到英国各地旅行,那里就有许多专门为青年旅行者开设的收费低廉的简便旅店。有的只备些炊具,连做饭都是旅行者自己动手的。开放以来,我国有些青年学会了西方的迪斯科、摇滚乐,那么为什么不也学学西方青年这种不畏艰苦的探索精神呢?同时我也建议,西北各地有关方面,特别是旅行社,不要光是想着盖豪华的宾馆来吸引外国的旅游者,也要多为我国的青年旅行者大开方便之门,多开设一些简便而又卫生的旅店,多提供一些交通方便,多编印一些有关的资料。要知道,这也正是为将来大规模开拓西北作准备啊!
这两年,旅游热已在我国开始兴起,其中最热心的,当然还是年轻人。但是目前大家把兴趣还都集中在杭州、桂林、黄山、泰山等一些名胜地区,结果那些地方出现人满之患,甚至出现了“华山抢险”的事情。其实祖国山河之美何止是这些地方呢?我们应该把热情而富于理想的青年人,吸引到边远地方去,吸引到未开垦的地方去,吸引到祖国的西南、西北去。
我用“背驮行李走西北”这几个字作为本文的标题,还包含着这样一层祝愿,就是:在今日的旅行者中,必然会出现许多志愿来西北为祖国建立功勋的开拓者。
为我们八十年代的年轻人祝福吧!


第4版()
专栏:

希望所在
蒋元明
年上三十六,若论人,就该算是进入中年了;若论我们人民共和国,则刚刚步入青年。
领导我们国家的党,由于刚召开的全国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一百多位老同志分别从党中央的三个委员会中退下来,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同志补上去,使“中枢机构”大幅度年轻化,从而使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也显得更年轻了。近几年来,成千上万的中青年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他们象大量的新鲜血液注入到人民共和国的心脏、血管里,带来了新的活力,新的朝气,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然,不可能保证每一个新干部都选得那么准,那么理想,但只要十个中有七八个合格,就算是成功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这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标志!
年龄,当然不是年轻的唯一标志。精神不振,也可未老先衰。经过这些年的拨乱反正、全面改革,我们共和国的精神面貌已焕然一新。奋发努力,勇于改革,万众一心,振兴中华,成了我们人民、特别是年轻的公民的主导精神。第六个五年计划的许多指标已提前完成和超额完成,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任务已经基本实现,国民经济开始出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而第七个五年计划的诱人蓝图又展开了。只要我们踏踏实实不懈地努力,人民共和国就会不断生机勃勃,兴旺繁荣。
自然,年轻,有朝气,有生气,但缺乏经验,因而不免会走弯路,甚至跌跤子。单就最近几年的改革而论,也不是一帆风顺,也出现过偏差、失误,许多事尚不能尽如人意。只不过问题成山成堆的时候,我们都走过来了,还怕新出现的新问题么?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清醒,忘乎所以。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邓小平、赵紫阳、陈云、李先念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存在的和即将出现的问题,讲得发人深省。
瞻念前途,不胜激奋。年轻的人民共和国在前进,希望属于我们!但我们又必须戒骄戒躁,努力奋斗。


第4版()
专栏:

千古龙门逢盛世
艾斐
从小我就读过李白“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的诗句,从小我就听过脍炙人口的“金鲤跃龙门”的故事。也许是由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缘故吧,从记事的时候起,龙门就深深地刻进了我的记忆,深深地织进了我的梦……
传说四千年前,大禹导河积石,疏浚梁山,开凿龙门,使千山万壑滔滔黄水,撞击着悬崖峭壁,咆哮着夺峡而出,奔涌着一泻千里,于是便有了“禹王锁蛟”、“禹门激浪”、“金鲤跃龙门”的故事。其中最神的,当然是“金鲤跃龙门”了。
在孩提时代,我就是这样首先从传说故事中认识了龙门。尔后,年岁稍大一点,又知道了由于龙门的泽惠,而在其附近一带出现了司马迁、司马光、王通、王绩、王勃、柳宗元、裴松之、郭璞、霍去病、薛瑄、薛仁贵等历代文才武将,出现了大片肥沃的田野,出现了无比灿烂的古代文化。
但是,在我第一次真正置身于龙门侧畔的时候,绮丽的梦幻却被严酷的现实打碎了,当时我还不足十岁,新中国也还不足五岁,我随同家人从龙门渡河,我强烈地感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丽和兵燹战乱所造成的荒凉颓败的鲜明对比,我真切地看到了日寇侵华的铁蹄给我们古老的民族所留下的深重的灾难!不是么,壮观的龙门古代建筑群和灿烂的龙门艺术宝库,就是在侵华日军的炮火下变为一片废墟的。当我站在摇摇摆摆的铁索桥上,纵览莽莽苍苍的龙门风光的时候,我的幼小的心灵一下子被一种不可名状的愤怒攫住了,感到了一种强烈的不和谐:一面是峭壁对峙、巉岩兀立、形如阙门、巨浪排空的无比壮美的大自然;另一面却是被日军炮火狂轰滥炸之后所留下来的残垣断壁、颓砖碎瓦,几乎连一棵树也很难找到了,田野一片萧索。
自此以后,我大约每年都要在龙门渡几次黄河,每一次都要伫立岸边,凝视良久,一任风吹浪打,情绪激动,一半在陶醉,一半在颤栗。我为龙门文化宝藏的毁隳而感慨,而痛心!这严峻的事实,竟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浓浓地燃起了恨的火焰,同时也深深地播下了爱的种子!它教会我:应当怎样去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它使我真正懂得了“民族”和“革命”的意义。
龙门的山高、水急、石奇、树葳,在刀削斧砍般的万仞绝壁夹峙之中,汹涌不羁的黄河竟被收束在仅有“八十步”宽的河道之中,直如一头被陡然锁入笼中的猛兽——地形极为险要。因此,龙门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李自成进北京,就是从这里渡河的;日寇侵华之所以终未进犯关中以至整个大西北,龙门设险拒防,也是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49年初,我解放大军挺进大西北,也是从龙门渡河的。历史告诉我们,不仅我们每个中国人,即使是我们整个民族、整个革命、整个事业,都得赋有“金鲤跃龙门”的精神,都得不断地跃过新的“龙门”呵!
这一天终于真正到来了。千古龙门,在新的时代重新焕发出了新的更加灿烂的光彩,大自然的雄伟壮观与社会主义的生活节奏完全合拍了。我一次次地从龙门走过,每一次都看到了新的景观,每一次都会产生一种新鲜而强烈的感受。那不可名状的,由悲愤和耻辱所造成的颤栗渐渐淡漠了、消失了,而被无边无际的陶醉和欣慰所融化,所取代。
是呵,当今伫立龙门,放眼眺望,谁又能不感到无限的陶醉和欣慰呢!
瞧呗,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但与这山水相匹配的,却再也不是侵华日军炮火所留下的颓垣断壁、野草废墟了,而是“锁龙阵”的百里大坝及其利用黄河泥沙所淤成的万亩良田,是彩虹般横跨龙门的铁路大桥和公路大桥,是条条隧道的蜿蜒和阵阵汽笛长鸣,是大片大片的防沙林带和鳞次栉比的屋宇楼房。如今,西龙门的韩城,已经发展成为新兴的工业城市,紧依龙门的下峪口一带,也已开始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工业区。东龙门的河津境内,工农业生产也正在蓬勃发展。紧挨龙门,就是一个初具规模的有色金属工业区,国家重点项目之一的河津铝厂,就位于龙门侧畔。山西是有名的煤乡,而山西煤乡的一个储量极其丰富的矿脉,便是由吕梁山横跨黄河,一直延伸到渭北高原的,其中心矿脉恰恰正在龙门。这样,龙门又成了一个新兴的采矿业的中心。现代化的新型煤矿,正在龙门两岸连连兴起。龙门峡水深流急,其水力资源是举世瞩目的,不久,这里还将要建起一座巨大的水力发电工程。此外,龙门山奇水险,文物荟萃,当然是一个理想的旅游胜地了。呵,千古龙门,真正的应了历代骚人墨客在龙门碑刻上所留下的两句话:“劈凿遗痕今尚在,万年明德祀无穷。”


第4版()
专栏:新书架

《中国现代文化名人爱国故事》
王俊骥同志编著的《中国现代文化名人爱国故事》,已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向读者介绍了三十三位现代文化名人的故事九十二则。
这些文化名人除有为人们所熟知的鲁迅、郭沫若、茅盾、瞿秋白、方志敏、李大钊、邹韬奋、柳亚子、郁达夫、朱自清等外,还有一些不大为人熟知的,如:陈望道、张恨水、周瘦鹃、王统照、应修人、熊佛西、戴望舒、蒲风等。
书中所写的故事,都有严格的史料依据,既真实,又生动感人。这些爱国志士的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给人以教育和鼓舞;他们的事迹,在今天,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连仲)


第4版()
专栏:文史小品

铸币小谈
施连方
我国铸币的历史悠久,西周时,就出现了仿铸贝壳性质的铜贝。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又出现了铸造的各种“布币”。如春秋时的“武字空首布”;战国时三晋的“尖足布”等,形状象铁铲。还有由刀演变的各种刀币。这些铸币象泉水一样在社会上流通,故名为“泉”。
秦汉时的铸币较以前大为发展,开始以黄金为上币,以铜钱为下币。如秦铸的半两钱,在币面上有“半两”的字样,是人们日常交易用的。上币——黄金,只限于大数目的支付,如帝王的赏赐等。汉武帝元狩五年的铜钱,名“五铢”(铢:古时衡制中的重量单位),币面上铸有“五铢”二篆字。它是中国历史上数量最多、流通最久的钱币。
唐初仍然是使用隋五铢及其他古钱。武德四年(公元六二一年),废止“五铢”,铸造新币“开元通宝”,或称“开通元宝”,俗称“铜钱”,它在形制和轻重上成为后代铜钱的标准。
至清末,又出现了一种新式铸币叫“铜元”。它与传统的圆形方孔的铸币不同,而是中间无孔,故名“铜板”。如“光绪元宝”和“大清铜币”等。“光绪元宝”新铜元,背面上有蟠龙花纹,非常精巧。至于“银元”,亦名“洋钱”、“大洋”,十五世纪末出现于欧洲。明代万历年间流入中国,我国亦开始用银铸币。如光绪年间广东开铸的“龙洋”;1912年开铸的孙中山半身侧面像的开国纪念币银元;1914年铸造的袁世凯头像银元等。
从古铜铸开始,铸币的形状便一直是圆形的。如今社会上流通的大量铸币也是圆形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