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联合国粮农组织四十年成就显著
萨乌马说今年世界人均粮产增加但仍有饥饿威胁
本报罗马10月16日专电 记者史克栋报道:10月16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隆重庆祝第五届世界粮食日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成立四十周年。
意大利总统科西加出席了庆祝活动和粮农组织总部楼房扩建奠基仪式。中国和其它各国常驻粮农组织的代表出席了庆祝活动。
在庆祝会上,科西加总统,粮农组织总干事萨乌马和意大利庆祝委员会主席、众议员安塞尔米女士先后讲了话。
萨乌马总干事在讲话中,回顾了粮农组织四十年来的工作成就。他说:“粮农组织成立以来,虽然全球人口翻了一番,但今年人均粮食产量比历史上任何一年都要多”。“亚洲的几个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在过去二十年里,在主要粮食方面实际上做到了自给自足”。“从全球来看,发展中国家的营养状况已得到改善。”“对越来越多的人来说,吃饱饭正在成为现实。”但是,他指出:近期,“非洲危机仍是我们所要关注的问题”。他还说,“我们不应该忽视自然资源保护的极端重要性。”
科西加总统在讲话中说,世界形势正在变化,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开始,整个社会要和平就要继续加强合作。他又说,对不发达的斗争,是我们在当代肩负的一项任务,可是,千百万人遭到饥饿威胁的同时,却有大量费用用来进行军备竞赛,军备竞赛是达不到世界安定的,而只能浪费人类的精力和财富。
联合国粮农组织成立于1945年10月。总部设在罗马。它收集、研究世界农、林、牧、渔业的生产和贸易情况,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开发援助”。四十年来,该组织成员国和地区已发展到一百五十六个,比成立时增加了两倍。1979年粮农组织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1981年起,每年的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目的是唤起公众对世界饥饿和贫穷的关注,并为改善营养状况而斗争。


第6版()
专栏:

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
今年世界粮食产量将创纪录
新华社罗马10月14日电 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1985年的世界粮食产量预计可达创纪录的十八亿八千四百万吨,将比1984年增产三千九百万吨,即2%以上。这是因为在一些主要产粮区持续风调雨顺的结果。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粮食展望》月刊报道,东部非洲和西部非洲的谷物可望增产。因此,可以肯定,1985年的丰收将使这些地区绝大多数国家的日子要比去年深受旱灾之苦时好过得多。
这家月刊说,伴随着粮食大丰收和没有大的地区性粮食歉收而来的,将是谷物交易的猛跌,预计1984—1985年度的谷物交易将下降一亿九千四百万吨,比上一年度减少11%。


第6版()
专栏:

齐奥塞斯库访朝成功 金日成接受访罗邀请
新华社平壤10月15日电 据朝中社报道,朝鲜和罗马尼亚今天就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共和国总统尼古拉·齐奥塞斯库访问朝鲜发表联合公报。
联合公报说,双方在亲切、友好、互相尊重和理解的气氛中进行了会谈,互相通报了各自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并就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以及国际形势问题交换了意见。
双方对两党、两国、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表示非常满意。双方决定继续努力发展贸易交流和生产合作。
关于国际问题,联合公报说,双方的立场是一致的。双方强调,为了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热核战争的惨祸,保卫世界和平与安全,重要的是世界进步人民紧密团结,大力开展反战、反核、拥护和平的运动。双方希望即将在日内瓦举行的苏美首脑会谈能够取得积极成果。
罗马尼亚方面表示,坚决声援朝鲜人民反对制造“两个朝鲜”的阴谋,争取从南朝鲜撤走所有外国军队,并在没有外来势力干涉的情况下自主和平统一祖国的正义斗争;积极支持朝鲜为缓和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而提出的建立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方案、三方会谈建议,以及北南之间进行广泛对话和协商的所有方案。
罗马尼亚方面高度评价并积极支持朝鲜提出的北方和南方共同举办第二十四届奥运会的建议。
朝鲜方面积极支持和声援罗马尼亚旨在消除欧洲和全世界严重存在的核战争危险,停止部署并拆除中程核导弹,消灭一切核武器,把巴尔干变成没有核武器的睦邻合作地区的立场。
双方认为有必要为建立新的国际秩序而进行共同努力,并就加强两国在国际机构、国际会议中的合作达成了协议。
双方表示决心继续发展两党的关系。
双方对齐奥塞斯库的这次访问成果表示满意。
齐奥塞斯库邀请金日成对罗马尼亚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一邀请被高兴地接受。访问日期将在以后决定。
齐奥塞斯库是在10月12日抵达朝鲜访问的,于今天离开平壤。双方在此期间签订了至2000年的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长期协定以及1986年至1990年的商品交流与支付协定。


第6版()
专栏:

英联邦秘书长向成员国领导人
呼吁对南非实行更严厉制裁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拿骚 (巴哈马联邦)消息:英联邦秘书长斯里达思·兰法尔14日在英联邦新闻联盟举行的会议上,呼吁它的成员国对南非实行更加严厉的经济制裁。
他是向参加16日在拿骚举行的英联邦两年一次的高级会议的领导人发出上述呼吁的。
他说,现在需要对南非施加更大的压力,以迫使它结束种族隔离制度。
兰法尔指出,单纯依靠外交办法,显然不会使南非当局取消种族隔离制度。他说,一些黑人领导人确信,经济制裁才有助于取消种族隔离制度,从而挽救黑人的生命。


第6版()
专栏:外国人士看中国

新加坡《联合早报》总编辑黎德源说
经济改革使中国发生巨大变化
本报讯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7日发表该报总编辑黎德源撰写的长篇文章,谈他不久前随李光耀总理访华时的观感:
无可否认,中国在变。基本上,是向好的方面变。而且,有些地方,有些方面,变得很快。上次总理的访问是在1980年11月,离今不到五年。可是,这回到过的几个地方,已经变得几乎有些认不得了。不单是城乡风貌外形的改变,人事的改变,更重要的是精神实质的改变,思想和看法的改变。
中国领导层的人事变迁多大!北京——这个人口达一千两百万的首都,也在变。从机场到民族饭店,到处可以看到新建的高楼。还有办公大楼,新的饭店。路上,满是新的车子。五年前,在这里,所能看到的是十多二十年的旧车和一些半新不旧的“面包车”。
北京——个体户也多了。早晨,北京的街头非常热闹,很多店铺——还是国营的,都挂起“文明单位”的小牌子。青年男女也开始更爱美了。清晨八时,闯进一间理发与美容店,哇,满都是人,有很多还是买了票在等待着的。
五年前,总理到厦门,飞机要在福州近郊的一个机场降落。现在,厦门已经有了一个相当现代化的机场。不但有了第一流的宾馆,也有许多工厂,许多供外商居住的洋房。厦门的湖里工业区也已经建立了起来。
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第一道门户的广州,也变得令人认不出了。西安和上海也在变,虽然变得较慢。济南、曲阜和大连是总理初游之地。大连,是个繁忙的港口,是个沿海的开发区,目前已在开辟新的工业区了。济南和曲阜在旅游业方面有很大的潜能,但旅馆、交通、通信和其他旅游设备,都还有待开发。
总的说来,中国在变,朝向更好的方面变,但是,在这个新旧交迭的当儿,在这变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来自“左派”和不赞成开放的阻力。此外,还有很多问题。经济改革和开放给一部分人带来实惠,有些是工资提高了,有些是收入增加了。但是,一般上说,干部的工资还是偏低。机构庞杂,重叠,各级党政群机关普遍超编,会议也多。出国、旅游、参观、学习的人数多,特别是出国成风。
最近几个月,也出现了所谓发展过“热”的问题。许多地方特别是经济特区,纷纷进口外国货品,一下子花费掉大量的外汇储金,造成了财经上的困难。过“热”的发展,伤害到国家的财力、物力,所以非进行调整不可,中国政府在这方面放缓速度是对的。放慢速度不等于下马,更不是要放弃经济改革,再把门户关闭。
中国要走上现代化,还需要一段很长的道路,一段崎岖难走的道路。


第6版()
专栏:

美学者预测明年美国经济将出现衰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美经济疲软将影响世界经济增长
本报讯 据美国《芝加哥论坛报》最近报道,美国企业界一些经济学家预言,美国经济在今后几个月将只能保持略有回升,明年有发生衰退的明显风险。
全国企业界经济学家联合会最近对全国三百五十名企业经济学家进行经济预测调查。经济学家们说,今年美国经济将出现2.2%的少量增长,1986年会有2.7%的回升,与去年5.7%的经济增长率相比明显放慢。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增长放慢的原因是,美国政府在控制日益上升的联邦预算赤字方面采取的行动太少,估计明年的预算赤字仍然会达到二千亿美元。
这些经济学家对美经济何时开始衰退的看法不一。10%的人说下次衰退将在今年开始,42%的人说会在1986年的某个时候开始,35%的人认为下次衰退要到1987年才开始,只有13%的人认为这次复苏会持续到1988年或更长一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发表的报告也说,美国今年的经济情况并不象过去预料的那样好。美国去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率为6.8%,但最新预测今年的增长率只有2.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变了它对明年美国经济所持的乐观看法,从4月份预测的3.6%改为目前预测的3.3%。
报告还说,美国经济不景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今年世界生产增长的速度为3.1%,低于4月份预测的3.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员们认为,这个世界经济增长预测数字的下降,反映美国和其他工业国家经济的未料到的不景气、高利率带来的捉摸不定的因素和第三世界经济发展速度的放慢。


第6版()
专栏:

北约外长协商美苏首脑会晤问题
本报布鲁塞尔10月15日专电 记者姚立报道:北约国家外长今天在这里举行了三小时的特别会议,讨论美苏即将进行的首脑会晤及苏联最近提出的裁军新建议。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在会后表示,这是“一次十分有益的会议”。
此次会议是应比利时与荷兰的要求而召开的。里根总统前不久曾提议召开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商讨日内瓦会晤等问题,这引起了北约一些小国的不满。里根为纠正自己“不明智的做法”,才同意召开这次会议。
据透露,西欧国家在会上希望美国对苏联新建议中的积极部分,给予“恰当的答复”,并据此提出“反建议”。与会国希望美苏日内瓦首脑会晤后,东西方关系能“具有建设性”。美国国务卿舒尔茨表示美国将向这方面努力。
会上,一些西欧国家还希望美国能遵守1972年的美苏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武器的条约。舒尔茨同意应对条约进行“狭义的解释”,将战略防御系统研究限制在条约范围内,但他又指出,条约本身确有“不同解释”的问题。
由于这次会议是临时安排的,法国、英国、卢森堡、西班牙和希腊等五国的外长没有出席。(附图片)
北约组织成员国外长15日举行特别会议。图为与会的外长们。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
专栏:

戈尔巴乔夫谈修订苏共党纲
吉洪诺夫被解除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
据新华社莫斯科10月15日电 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今天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上就即将公布的苏共党纲修订本等三个草案作报告时,对1961年赫鲁晓夫制订沿用至今的苏共党纲基本内容作了原则上的肯定,但对党纲中有关现阶段苏联社会性质和当前任务的论断和规定作了具体否定。
戈尔巴乔夫说,党纲修订本的连续性和继承性,是指其基本理论和政治方针仍是“忠于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他认为,在继承的同时,也应根据历史的经验对理论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和丰富”。
六十年代初制定的苏共党纲认为,苏联现阶段已经建立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一代的苏联人将要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生活”;到1980年,“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并在此后的时期“完全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戈尔巴乔夫今天作报告时认为,原党纲中的许多提法和基本观点都是些“没有根据的幻想”、“不切实际的道理”和“玩弄定义”。他说:“社会主义发展成为共产主义是由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经验证明,不考虑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的成熟程度,一味冒进并实行共产主义原则的种种做法必然遭到失败。但是,也不允许慢慢腾腾地实行业已成熟的改革和解决新任务。”
戈尔巴乔夫说,新修订的党纲是“有计划地、全面地完善社会主义,在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把苏联社会推向共产主义的纲领”。
今天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讨论并通过了苏共纲领新修订本草案、苏共党章修改草案和苏联1986至1990年和到2000年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方针草案。这三个文件将提交明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七大审议通过。
在今天的苏共中央全会上,五十六岁的尼古拉·塔雷津被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他昨天刚被任命为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国家计委主席。上个月“因健康原因退休”被免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职务的吉洪诺夫今天又被解除了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已被任命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雷日科夫今天被免去了苏共中央书记职务。


第6版()
专栏:

瓦基尔当选桑给巴尔第四任总统
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10月15日电 据报道,伊德里斯·阿卜杜勒·瓦基尔今天当选为桑给巴尔第四任总统。
瓦基尔将在16日宣誓就职,任期五年,预计他将任命一名首席部长并在不久后宣布其他内阁成员。
桑给巴尔于1963年从英国统治下独立,并于1964年与当时的坦噶尼喀合并,成立了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第6版()
专栏:

美和西德教授分获诺贝尔化学物理奖
本报斯德哥尔摩10月16日专电 记者刘绪民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今天宣布,决定将198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两名教授赫伯特·阿·豪普特曼和杰罗姆·卡尔勒,以表彰他们在测定水晶结构的直接方法上作出的杰出成就。
据介绍,他们发展的化学研究方法已被实际运用到测定无机和有机化学分子结构,尤其被运用到天然产品的化学结构测定方面。
豪普特曼教授1917年2月14日生于纽约,现任美国巴法洛医学基金会副主席。卡尔勒教授1918年6月18日生于纽约,现任美国海军物质结构实验室主任。
瑞典皇家科学院今天还宣布,把1985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西德克劳斯·冯·克利青教授,以表彰他发现量子化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现象是:当一股电流通过一块金属条时,如果垂直测量电流,通常电流的电位差不变。假如用一个磁场垂直对着金属条的平面,电子便转向一个边缘,并形成一种电位差通过金属条。
霍尔效应是一百多年前美国物理学家埃·赫·霍尔发现的。克利青教授于1980年春通过实验证明,量子定律可以高度准确地运用。他的发现,开拓了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研究领域。
克利青教授1943年6月28日生于波兰的施罗达。现在西德斯图加特马克斯—普兰克固态研究所工作。


第6版()
专栏:

毛里塔尼亚国家元首接见我大使
新华社努瓦克肖特10月15日电 毛里塔尼亚国家元首、救国军事委员会主席塔亚今天在这里接见了即将离任的中国驻毛里塔尼亚大使孙浩,并同他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


第6版()
专栏:

匈牙利部长会议主席接见我新任大使
新华社布达佩斯10月15日电 匈牙利部长会议主席拉扎尔·捷尔吉今天在这里接见中国新任驻匈牙利大使朱安康时,对最近几年匈中两国关系的发展表示满意,并希望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拉扎尔主席同朱安康大使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第6版()
专栏:

中波科技合作委员会举行会议
据新华社华沙10月12日电 中波两国1986年的科技合作项目将达到六十三项,包括机械、化工、轻工、电子、煤炭、农林、医药等方面。
这是在这里举行的中波科技合作委员会第十八届会议商定的。
会议议定书今天签署。


第6版()
专栏:综述

玻利维亚新政府面临的考验
李志明
七十七岁的老资格政治家帕斯·埃斯登索罗今年8月初就任玻利维亚总统不久,他领导的政府就与势力强大的玻利维亚总工会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经历了一次严重的考验。
政府与工会之间的矛盾激化,是由于双方在如何解决国内的经济危机问题上,意见相左。玻利维亚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是国家财政赤字巨大,通货膨胀严重,生产连年下降,外债无力偿还。在前任总统西莱斯执政时期,政府为了避免激化社会矛盾,实行消费补贴和物价管制,对工会的工资要求作了较多的让步。结果是公共赤字迅速增加,通货膨胀高不可遏,市面上商品匮缺。埃斯登索罗新政府就职后,采取了与前政府相反的做法。8月29日,新政府宣布了一系列经济措施,主要内容有:取消消费补贴,放开物价,冻结工资,实行汇率浮动,进出口自由,改组国营企业,并将两个最大的全国性国营企业交地方分散经营。政府的目标是通过这些措施,大幅度减少公共开支,最终控制住恶性通货膨胀。然而正是这些措施引起了工会的极大不满。工会认为,政府的措施剥夺了工人多年的斗争成果,定将导致失业和饥饿。于是在政府宣布经济措施的第三天,矿工工会开始罢工,9月4日总工会发动全国总罢工,9月9日又决定将罢工不定期延长,17日上千名工会领导人开始绝食斗争。玻利维亚工会有长期的斗争传统,人们对罢工习以为常。但这一次,埃斯登索罗总统对待罢工的态度极为认真,而且出人意料的强硬。政府一开始就宣布罢工为非法,接着又将军队开进石油、采矿等重要生产单位和公用事业部门。在工会斗争升级后,政府于9月19日宣布全国实行戒严和宵禁,这是1982年10月玻利维亚恢复文人政府以来的第一次。政府还拘捕了数千名工会领导人和工人,并把包括著名工会领袖胡安·莱钦和总工会大部分执委在内的一百七十五人流放到与巴西交界的亚马孙森林地区。面对政府毫不妥协的立场,转入地下的总工会在9月26日提出,如果政府取消戒严状态并同意讨论新的经济政策,它就停止罢工。双方代表经过几天的谈判,于10月3日达成协议:工会停止长达一个月之久的罢工,政府释放被拘留的工会领导人并准备对经济政策进行讨论。
据报道,新的经济政策实行以来,玻利维亚的市场物价开始趋向稳定,美元对比索的汇率有所下降。但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当前的措施压制了消费需求,这将阻碍经济的回升。经过这次总罢工之后,政府对局势更加自信,军队表示支持政府的立场,各主要反对党表现谨慎。总工会接受了通过对话来解决分歧的原则。舆论认为,经过这一番较量,政府较为站稳了脚跟,玻利维亚国内局势趋向稳定。一些报刊因此指出,这对逐步解决经济困难有利,但要完全摆脱经济危机,还需经过很长的道路。


第6版()
专栏:

土中友协主席号召土实业家在我新疆地区投资
新华社安卡拉10月15日电 土耳其—中国友好协会主席、土耳其国会议员、原祖国党副主席哈里尔·西夫根号召土耳其实业家去中国新疆地区投资。
西夫根是昨天在安卡拉对《喉舌报》记者发表谈话时发出这一号召的,该报今天刊登了他的谈话。
西夫根说:“土耳其总统凯南·埃夫伦和中国主席李先念互访,以及图尔古特·厄扎尔总理访华以后,土中两国关系获得迅速发展。”
他指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为进一步发展土中两国关系作出贡献的最合适的地方。”
他说:“土耳其—中国的‘友谊桥’,同时也是‘贸易桥’。”他强调说,土耳其企业家和实业家应当到中国新疆地区进行投资,为促进土中友谊作出贡献。


第6版()
专栏:

柬埔寨——被掠夺的殖民地
这是法国记者玛丽·亚历山大琳娜在柬泰边境实地采访后所写的一篇报道摘译,人们从中可以看到越南侵略者在柬埔寨倒行逆施的一个侧面。
——编者
为逃避被征当苦役而从柬埔寨各地——包括首都金边以及马德望、干丹、磅同、磅清扬、波萝勉、暹粒、柴桢和茶胶等省来到柬泰边境的数千名柬埔寨人所提供的情况,可以确凿地证实,越军正在强迫柬埔寨人服劳役。
1982年底,越南当局发起“为社会而劳动”的运动,宣称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柬埔寨人的生活水平,并开始征集人民从事无报酬劳动。可是不久柬埔寨人就对自己从事的劳动打上了问号。
在靠近越南边境的茶胶省的一个村庄里,柬埔寨人必须把土地和房子分给越南人,否则就得为越南人盖房。越南当局曾从各县征集大约两万名男女劳动力到低洼地排水,理由是为柬埔寨修四百所房屋。但实际上,成为这些房屋主人的是从边境那边过来的越南人。这一事实表明:柬埔寨人已为越南人所奴役。同时也使人看到越南人一直想要吞并柬埔寨。
1982年,越南当局强行征集一批柬埔寨劳动力去采伐约一百年前法国人种下的珍贵树木,而后这批木材被运到越南去。1983年,越南又颁布命令在柬埔寨全国范围进行毁林伐木,全部木材也被越南军车运往越南去。当然,越南人没有忘记宣布这次砍伐森林的目的在于破坏柬埔寨抵抗组织的营地。事实上,不仅仅是采伐森林,还有其它为越军服务的劳动。特别要指出的是为越军运输车队修筑公路和战略防卫工事。
为了守卫越南在柬埔寨的一个最重要的基地,暹粒省会城外也修起一条保卫墙。为了不使游击队有隐蔽之所,柬埔寨人被迫把沿公路两旁和河流两岸五百米以至两公里内的树木通通砍掉。这种做法与当年美国人在越南的做法一样。不同的是越南人是用人力来代替当年美国人用汽油弹来毁林。1984年初,越军强征柬埔寨老百姓修筑菩萨省的列县通往海滨戈公省的公路。在暹粒省瓦林县把供牛车通行的乡间小路扩建为可通汽车的公路。同时,还在马莱山附近修建机场。根据柬埔寨难民的叙述,越军征集柬埔寨老百姓在泰柬边境地区修了许多道路。这是为旱季攻打各抵抗力量的营地作准备的。越南人已清楚地宣布,征集柬埔寨平民劳动是为了同游击队作战,也就是说要服从于越南人消灭三派抵抗组织这一总目的。
这种在全国范围内强征苦役的做法必然给每个家庭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每个被征集去砍伐树木或修路的劳动力的劳动时间,规定为每年三个月。但实际上大部分农民经常是每年被征两次,或一次劳役就是六个月。当卡车把强征来的老百姓运去劳动地点时,在终点等候他们的是一片荒凉的土地。他们必须马上为自己修建临时工棚。在离家时,每人还要带上足够的粮食和日常用品。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至少要劳动八小时。
当一个家庭的丈夫、儿子或女儿被迫离家去砍伐森林而不是为家庭谋生时,这个家庭的主妇是很难养活留下的家人的。这一原因促使老百姓整家整家地逃难。也就是说,男人逃避征役以免被疟疾或地雷夺去生命,而妻子和孩子则可以避免由于家长被征役而饿死。
无疑,越南强迫柬埔寨人从事繁重劳役的做法表明,越军在用军事手段战胜抵抗组织方面收效甚微。柬埔寨难民一致肯定地说:“各抵抗组织的部队散布在全国各个地方。他们的力量有所增长,他们同人民生活在一起。”
(周生、田义云摘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