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在严峻考验面前
——辽宁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带领群众抗洪抢险的事迹
今年7、8月间,一场几十年来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袭击了辽宁大地,几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上千万亩庄稼,许多工厂企业处于洪水的严重威胁之中。
洪水灾害使刚刚组建和调整不到两个月时间的辽宁省委、省政府新的领导班子,面临一场极其严峻的考验。
辽宁省委、省政府新的领导班子和顾委、人大常委会、政协的领导同志,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重灾面前,新的领导成员挺起了腰杆,他们运筹全局,果断决策,并亲临第一线,指挥千军万马同洪水进行着生死搏斗。
8月14日,省委常委紧急会议正在进行。当时,辽河第一次洪峰已进入辽中、台安、盘锦境内,由于这些地区的河道里修筑着纵横延续几百里的套堤,洪水下泄异常缓慢,使两岸大地长时间受洪水浸泡,出现多处险段,情况十分危险。摆在省领导面前的问题非常清楚,必须扒掉所有套堤,加快泄洪,减轻洪峰对大堤的压力,可是这样一来,套堤里十几万亩成熟在望的庄稼将毁于顷刻之间,群众能同意吗?干部想得通吗?四十七岁的新任省委书记李贵鲜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想到在关键时刻领导者的任何犹豫,都是对党对人民的不负责任。他仔细听取了水利专家们对水情的分析,听取了其他领导同志的意见,果断拍板,舍弃堤内十几万亩庄稼,立即扒掉所有套堤,全力以赴保卫大堤。为了把省委的决议迅速变成群众的行动,常委会议一结束,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立即赶到了辽中、台安,向干部、群众做宣传工作。几天之内,辽河里几百里长的套堤全部拆毁了,洪水下泄明显加快。
“领导必须在第一线指挥抗洪”,这是省委、省政府领导提出的响亮口号。在同洪水搏斗的时刻,从省委书记、省长,到副书记、副省长,几乎都战斗在抗洪第一线。他们不辞劳苦,日夜奔波于各个战场,哪里有险情,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关键,他们就在哪里指挥。有的领导同志在紧张的抗洪中累倒住进了医院,可是刚一出院,就又奔赴抗洪第一线。
8月22日清晨,辽阳唐马寨太子河决口。当天中午,省委书记李贵鲜、省长全树仁就从沈阳赶到现场。在同辽阳、鞍山两市领导研究了采取的紧急措施之后,李贵鲜和全树仁立即步行十几里路赶到情况十分紧急的沙岗村,亲自组织群众撤离险区。当时,洪水已经进村,乡领导劝他们不要进村了,当听到村里还有部分群众没有撤离时,李贵鲜、全树仁一定要进村,他们在村里一遍又一遍向没有撤离的群众喊话,动员他们离村,当把群众都动员撤离出来时,村里已是一片汪洋。
地处辽河下游的盘锦和辽河油田受到洪水的严重威胁,省长全树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友松连续半个月在盘锦指挥战斗,省委、省政府的其他一些领导同志也多次赶到盘锦市,同市领导干部一起指挥保卫盘锦,保卫辽河油田的战斗。
8月24日凌晨一时,辽河支干小柳河决口,汹涌的洪水从西北方向向盘山县城逼进。刚刚从沈阳赶到盘锦的省长全树仁,在参加完市委召开的防洪会议回到招待所时,听到决口的报警,他立即赶到市防汛指挥部,经过紧急研究,决定在盘山县城西北三公里远的地方,修筑和加固一条十八公里长的大堤,建起一道保卫盘山的防线。深夜一点半,全树仁、冯友松同市领导同志冒雨赶到现场。五千多名由解放军、工人、民工组成的抢险队伍在黑夜内一下子开到现场。全树仁省长一会当指挥员,给各个队伍下达任务;一会当调度员,组织各种车辆取土运土。抢修大堤的战斗进行了三十六个小时,他三十六小时没合眼,一直指挥在现场。
9月6日,正在盘锦指挥抗洪抢险的辽宁省省长全树仁宣布,经过军民的英勇奋战,辽河第四次洪峰已经顺利入海,辽宁人民在同特大洪水斗争中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9月7日,省委召开常委紧急会议,研究如何立即带领全省人民投入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战斗。他们没有因为取得的胜利而自足起来,清醒认识到所面临着的又一场新的考验。
(马蔚华 王冀 王厚体)(附图片)
沈阳部队某部指战员在辽河下游双台河段抢修提坝。宋长砚摄


第3版()
专栏:

十七勇士险炸葫芦堤
辽河下游距入海处十几公里的地方,有一条长七公里,呈葫芦形的民堤,象一块梗喉的骨头,堵住了辽河入海的通道。前三次洪峰到此,均因受阻,无法畅泄入海,造成辽河多处决口。迎战第四次洪峰,是辽宁战胜洪水的决定性一战,必须赶在第四次洪峰到达之前,炸掉葫芦堤,不然洪峰不能顺利通过,整个盘锦将是一片汪洋,后果不堪设想。
“把炸堤任务交给我们吧!”驻大石桥部队工兵处长何兴周主动请战。小小的“葫芦堤”,炮兵轰过,数百发炮弹非但没能伤其“筋骨”,反倒留下六发哑弹;民兵炸过,竟有两吨多的炸药未能引爆,从而成为“弹药库”、“活火山”。如组织人力上去炸堤,一旦引起“火山”爆发,“弹药库”爆炸,后果是可以想象的。
“谁去?干部上,把战士留下!”在生死面前,一色的连、营、团干部站出,共十七位爆破专家、能手组成爆破敢死队。队长是何兴周,他做了短暂的战前动员,就是两句话:“同志们,洪峰就要到来,我们只有水下爆破这一条路!我们第一要坚决完成任务,第二要准备牺牲!”
8月30日上午九点,何兴周率爆破敢死队乘“冲锋舟”向葫芦堤所在水面进发。望着逆流而上的十七勇士,人们的两眼湿润了。眼前仿佛不是猛兽般的辽河在奔腾,而是风急浪险的大渡河在咆哮。一个小时过去了,冲锋舟被飞湍的急流顶了下来,人仰舟翻,二小时、三小时过去了,敢死队终于站住了脚。然而当装药成功,行将爆破时,却发现引爆导线因急流多次冲击,只剩下不到二百米长,而安全引爆却至少需要四百米。回去取,来回得三四个小时,洪峰已经逼近,来不及了。强行引爆,二百米内,敢死队可能全部“报销”。工兵科长钱祥元、工兵参谋李掌林、工兵连长耿兴发,眼里闪着庄严的泪光,一齐站在敢死队长面前:“老何,我们留下引爆,下命令吧”!五小时过去了,六小时过去了,洪峰离此不到十五公里,再也不能犹豫了!何兴周眼含热泪发出命令:“李掌林、钱祥元、耿兴发留下,强行爆破!”
胜利和死神同时在向英雄们招手。下午四时许,“轰”然一声巨响,撼天动地,葫芦堤上水柱排空,云雾弥天。七个小时的冒死苦战,这座“活火山”、“弹药库”,终于在第四次洪峰到达之前被掀掉了!辽河两岸,大桥上下,翘首巴望的群众发出一片欢呼声。英雄的子弟兵以他们英勇献身的壮举,驱散了笼罩在盘锦数十万父老兄弟脸上的阴云。
这场战斗,英雄们以他们的大智大勇战胜了死神,无一牺牲。洪水顺畅地下泄,滚滚波涛驯服入海。
(李长文 杨迎秋 肖福恒)(附图片)
辽宁省省长全树仁(中)在盘锦受灾现场指挥抗洪抢险。孙喻奇摄


第3版()
专栏:

风格船
在盘锦抗洪前线,几十艘十二马力个体渔船日夜往返在已经决口的河道上,为上万名被洪水包围的灾民运送食品和生活用品,为数千名日夜奋战在堤坝上的解放军指战员运送急需的抢险物资,在洪水包围中形成了一支冲不垮的水上运输线。这些来自外省、外市,主动放弃日进千元的高额收入,赶赴盘锦救灾的个体渔船,被盘锦人民称为“风格船”。
8月25日,五艘山东省荣成县的渔船正在盘山县沿海捕捞海蜇。一天两潮,每潮七八千斤,每天可收入一千五六百元,渔民心里乐开了花。这时盘锦河堤决口了,这五艘由个人承包的渔船毅然拔锚起航,担起了抢救灾民、运送抢险物资的任务。荣成县唐家村“鲁荣渔3678号”船长唐家国说:“辽宁的父老兄弟在遭灾,这时候谁还讲钱,救人要紧啊!”
北镇县赵屯镇赵荒地村渔民姜玉廷,今年花一万多元修了新船。8月14日刚开到盘山南面的渔场张网,听说盘锦遭灾,立即调转船头开到盘山东面的小柳河,几天几夜没休息,抢救灾民二百多人。就是这条船,冒着生命危险,第一个从大堤决口处闯进激流救人。
在这里,主动放弃高收入,赶来抢险救灾的,还有北镇县赵荒地村的三十四条渔船上的一百六十名渔民。他们苦战七天七夜,冒着生命危险,在洪水中抢救灾民近万人。就在他们与洪水搏斗时,他们的家乡也遭了水灾。
在盘锦抗洪第一线抢险的外省、外市的渔民,倍受灾区人民称赞。盘锦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的功绩,他们的高尚风格是大家学习的可贵榜样。
(宋辉)


第3版()
专栏:

繁忙的汽车运输专业户
7月26日凌晨,巨大洪峰扑向丹东市郊区九连城镇。全镇一百三十五个汽车运输专业户,立即投入抢运群众撤离险区的战斗。一趟又一趟,汽车颠簸着行驶在洪水之中,把一批批群众送往安全地带。
邻县宽甸县河西甸子村被洪水围困了。窖沟、庙岭两个村的十七个运输专业户,接受了援救那里被困群众的任务。他们驾驶汽车,冒雨行驶在被洪水冲刷出一条条深沟的公路上,行驶在被鸭绿江、叆河暴淤的江河分界大堤上,每趟往返二十多公里,救出了那里受灾的群众。
九连城运输专业户潘福财正在抢运一批群众脱险,有人跑来告诉他说:“你家的房子被水淹了。”老潘咬着牙,心想:“自己的家财是小事,还是群众的安危要紧。”他毅然发动车子再次冲入险区。就是这样,在运输专业户的奋力抢救下,九连城镇六千多名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安全脱险,无一伤亡。
九连城镇的这些汽车专业户,一半以上有长期劳务合同,绝大多数有货源。但为了参加抗洪抢险,他们不惜丢掉千万元收入。龙头村运输专业户吴永富,长期为市内一家工厂运煤,日纯收入三百来元。抗洪抢险以来,他不讲报酬,一直开车战斗在抗洪第一线。
(吕云德)


第3版()
专栏:

洪水中的开学典礼
9月1日,盘山县陈家乡东地村小学在滔滔洪水中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飘浮着一艘木船,上面一块黑板用黄色粉笔写着赫然大字:“小学综合班开学典礼”。附近堤坝上避险的一百多名小学生,闻听喜讯,纷纷钻出低矮的小窝棚,向木船边的堤坝上蜂拥而来。全村男女老少也象过节一样,不约而同齐聚在小学生们周围,和学校教师、抢险部队的解放军同志一起,举行这一独特的开学仪式。
陈家乡被洪水淹没后,受灾农民暂居到河堤。由于校舍被淹,孩子们书本也被洪水冲走了,无法按时上学。
前来抢险的解放军某部派出文化程度较高的干部、战士,到灾民住的窝棚里为孩子们补课,但因没有新学年课本,孩子们无法正常学习。8月30日,省新华书店得知这一情况后,派人驱车数百里,为灾区儿童送来了一至四年级小学课本八百册和各种文具。东地村小学在各方面支援下,在洪水中按时开学了。当学校老师和解放军叔叔把一册册崭新的课本送到孩子们手里时,排列整齐的学生队伍中不断发出阵阵欢呼声。
东地村小学年轻的女教师张秋香指挥孩子们唱起《社会主义好》,她自家的三间房屋全部被洪水泡塌,准备翻盖新房的房木也被水冲走,但此刻她没有一点悲戚的感觉。做为一名人民教师,能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孩子们读书,她感到无尚光荣。东地村八十二岁的张太云老大爷在晚辈人面前落了泪,他说:“旧时的军队欺侮老百姓,今天解放军不光豁出命来从水里救人,还想着帮孩子们上学念书,真是好子弟兵!”
(崔捷)


第3版()
专栏:

他献出了宝贵生命
王永新,今年三十八岁。是丹东市振安区闻名的养鸡专业户。他拥有一个二十一间鸡舍、五千多只鸡、全套孵化设备和一辆汽车的大家业。两个月前,他撇家舍业,受聘于九连城镇政府,负责发展全镇的养殖业。
正当他干得起劲,工作已有成效之时,这里遭受了特大洪水。
那天午后,险区群众撤离得差不多了。他仍在细心地查找。他发现有一个叫梁淑兰的妇女抱着小孩还坐在屋里。“大嫂,这危险,快走!”这位妇女说:“没事,我见得多了,没事。”他急了,一把抢过她怀中的小孩,硬是将她们推上了救险的汽车。这时,叆河大堤决口。两米多高的水头喧嚣着向村里扑来。他好象忘了自己,还在搜寻着没有撤离的人。经过一户姓段的人家,见屋里还有一个小伙子,他连喝带吵,将那小伙子赶走。直到险区群众全部撤出,他才想到自己要往外走。可就在这时,一个浪头打来,无情的洪水把他卷进了漩涡。……
一个普通农民的死,在当地引起强烈震动。群众含泪追述这位养鸡专业户生前所做的一件件好事。为了群众致富,他无私地给予大家许多;为了群众安危,他毅然献出了生命。副省长孙奇前往慰问时,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说他“是专业户的好榜样”。
(孙玉鹏)


第3版()
专栏:

农民企业家的心愿
9月14日,一辆草绿色吉普车从沈阳开出,向海城灾区驶去。车里坐着辽宁省著名农民企业家、沈阳市西城经济企业联合公司总经理苏立文。他是专程到灾区海城市温香乡前坎村,去帮助他们研究如何开展生产自救门路的。
太子河唐马寨段决口给前坎村造成重大损失,全村二百零六户农民房屋倒塌损坏,五千二百亩农田绝产,许多水利工程和公共设施被冲毁。苏立文在前坎村看望了受灾群众后,当场拿出他本人捐献给灾区的一千元和公司职工捐献的四千元,交给前坎村党支部书记纪庆祝。他深情地说:“洪水夺走了你们的财产,支援你们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们要拧成一股劲,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夺回来。”
接着,苏立文同前坎村的干部、群众,具体讨论了西城公司帮助前坎村开展生产自救的办法。根据温香乡及周围地区砖瓦紧缺情况和前坎村的土质、能源条件,商议联合兴办一座中型砖瓦厂,并商定由西城公司为前坎村安排劳力和运输车辆,以增加劳务收入。他满腔热情地说:“眼下离上大冻还有两个月,快点让受灾群众出去挣点钱,安排好越冬的衣食住问题。”
到目前,搞劳务收入的一百多名农民正在西城公司上班,双方联办的中型砖厂正在积极筹建中。
(龚俊纯)


第3版()
专栏:

夫妻夜话
夜晚,秋雨淅沥。朝阳市郊吴家洼村一片寂静。刚从别人家看过电视的农民杨洪武回家躺下后,翻过来,掉过去,怎么也睡不着。
“咋啦?”妻子看着干了一天活的丈夫,关切地问。
“睡不着!”杨洪武闷闷地说,坐起来卷上一支旱烟。
妻子侧过身:“电视不好?”
“不是,盘锦发大水了。咱应该搭帮他们点……”
“我不知道。反正咱家没电视机,我没看见!”妻子转过身去,蒙上了被。
杨洪武过来扳她的肩头。温存地说:“哎,当家的,这几年咱家也富了,要不,出一千块钱吧?”
“咄!你又不是党员,又不是干部,论富咱家占‘老末’,出哪门子风头!”妻子撩开被,瞪他一眼,又盯着屋顶发呆,屋顶是黑得发光的棚顶。
杨洪武认真地说:“咱们这么舒服地在屋躺着,可盘锦那么大的水,这一千块钱我出定了!”
“你当我舍不得?”妻子瞪他一眼,娇嗔地笑了。“其实我的心最好了。哎,睡吧……”
第二天早晨,杨洪武起了床,发现妻子正在翻箱倒柜。不一会儿,妻子拿出六套新衣服来,其中还有一套是她过年都舍不得穿的衣服。
“这……”杨洪武倒有点舍不得了。
“拿去吧!”妻子笑着推丈夫一把。忽然,她又说:“哎,咱家还有一口肥猪,你去问问……”
“是了!”四十三岁的杨洪武响亮地说。他拿着一千元钱,拿着六套新衣服,踏着泥泞,向村委会走去。
(刘书方)


第3版()
专栏:

民警和孩子
8月1日上午九时,淹没在洪水中的本溪市境内太子河上游威宁营漫水桥上传来嘶哑的呼救声。一辆载着沈阳军区某部四十二名幼儿和保教人员的旅游大客车,被急流冲走。客车右前轮滑入桥下,左后轮悬入水中。河水不断上涨,车上孩子们搂着阿姨哭了起来。
此时,正在桥东岸执勤的本溪市交通大队明山中队民警胡明仕、焦志家奋不顾身跃入水中,顶着急流冲到车旁。“人民警察来了!”望到洪水中闪光的国徽,保教员悬起的心放下了。两位民警一面安慰车上的孩子们,一面急速请过往的汽车去明山交通中队报告。十几分钟后,队长鲁凤山、教导员田增春带领六七名民警乘车赶到桥边。
顷刻,十几名干警臂挽臂在桥面和水中排起人墙。他们从汽车窗口把孩子们一个个抱出来,护送到岸边。激流冲击着他们的身体,随时有被洪水卷走的危险。他们坚持战斗了半小时,终于将全车保教员和孩子们安全护送上岸。接着,干警们又求援汽车,把桥上的客车拖到对岸。保教员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傍晚,当保教员带着孩子们离开本溪时,一齐来到明山交通队,向救护他们的人民警察表示谢意。警察同志望着一个个挥动着告别小手的孩子,心里充满了无限的喜悦:“小朋友,不用感谢,这是警察叔叔应当做的,以后有机会我们再去看你们。”


第3版()
专栏:

一个灾民的日记
盘山县交通局公路油站职工李杰一家被洪水浸淹,他带领全家安全转移到锦县余积镇余东村。为了记下这段新的生活,他每天坚持写日记。——编者
8月25日
晚十点,街道通知转移,我们一家四代十口人,离开了盘山,乘专列直奔锦县。锦县会怎样接待我们全家人呢?心里真没底。
8月26日
三点十分,列车驶进锦县站。一下车就听见广播里传来激动人心的话语:“同志们,亲人们,你们受苦了,听说你们那里受灾,我们心急如焚,锦县六十万人民派我们接你们来了。”我的鼻子一酸,不知怎么回事,热泪夺眶而出。
天还没亮,我们已住进余积镇余东村魏少伯家里。魏家给我们腾出三间房,特别考虑我老伴身体不好,还安排一个“夫妻间”!
早七时,魏大嫂拿来很多衣服,让我们换上,把我们换下的衣服都洗了。还腾出一个箱子留给我们装衣物。
晚饭是煮青苞米。魏大哥说让我们尝尝鲜。
8月27日
早晨,魏大哥把电视机、双卡收录机搬过来,怕我们寂寞;把电风扇拿过来,怕我们热着;把蚊香送过来,怕我们被蚊子咬着……
早饭后,魏大哥怕我们上火,让我们散散心,带我们一家人到北山游览天池,参观养鱼池、莲花塘。晚上,魏大嫂把被褥、床单换上,全是新洗的。
8月28日
学校给送来课本、文具,安排我们的孩子到学校读书。
晚上,魏大哥准备一桌酒菜。他给我斟满一杯说:“来,别上火,家没了可以重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将来重建家园的时候,你需要啥,尽管吱声,要人出人,要钱出钱。从今以后,咱们就是亲兄弟,干!”我一口酒进肚,眼泪再也止不住,流了下来……(本版由《辽宁日报》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