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千秋佳话
曾敏之
在中外的历史上,以一个执政党的领导层如中共的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这么多同志请求退出领导岗位的事例,可说是罕见的。辞职的理由是年老超龄,让贤换班。凡辞职引退的老革命家,所受到的褒扬、尊崇,也是特出的事例。例如对叶剑英老帅,给他的致敬信无异于一篇传记,措辞备极尊荣,堪与古代“致仕”媲美。
中国曾是封建社会历史很长的国家,历代的封建皇朝就立有“致仕”的制度,这种“致仕”最早见于《公羊传》中的记载:“退而致仕”,也就是“还归位于君”。自周朝以后,就形成了“大夫七十致仕之礼”,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年老退休了。
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对年老退休的官员,是优渥有加的,只要翻开司马迁的《史记》及班固的《汉书》看看,就可看到汉代各朝皇帝对万石君以“厚禄”归老其家,以“二千石”给退休者终身养老,对杜延年以“安车驷马”为之送行,对阮广父子之引退还乡,更是“供帐东都门外”,在朝人士,大规模地为他们饯行,被称为光荣退休……自此以后,各代对“致仕”都给予应有的礼遇。如唐朝诗人贺知章,请求隐退会稽原籍为道士,唐玄宗致赠黄金,又赐千秋观为居宅,更以镜湖佳绝之地给他作为休憩园林,离都之日,玄宗赐诗,朝臣百官饯送,极一时之盛。至于集体退休之举,在王辟之写的《渑水燕谈录》中也记载宋庆历末年有五位高官如杜祁公、王涣、毕世长、朱贯、冯平等引退,形成“五老会”以优游林泉,安度晚年。
这种“致仕”遗风,不为改朝换代而改变,到了如今,也为我们党所重,采取的形式当然不再是封建的一套旧俗,但是崇德报功的用意却是很显然的,所以老干部之离休、退休,都得到了应有的照顾。
不过,在离、退休的趋势下,也有少数老干部恋职不去,只是出于无奈,才放下手中之权,并时时发出“人走茶凉”之叹。所谓“茶凉”,是京剧《沙家浜》阿庆嫂的一段唱词中“人一走,茶就凉”的借喻,用以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事实上,也确有“人走茶凉”的现象,一个人在位的时候,趋炎附势者找上门来,有所乞求,门庭若市,一朝去位,当然就不会有人来了。这种感受,曾当过唐玄宗左相的李适之,被李林甫排挤而去职的时候,就高吟过“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如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可见“茶凉”是古今通例。只有明达、旷怀之士,才不为名缰利锁所羁绊,能放得下,看得开。其实也应该认识到一个人到了晚年,必须离休与退休,怎能把自己摆在一个拦路的位置上而不让年富力强的人来接班呢?自然规律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谁也会由青壮年进入老年,当然也要息肩而憩。所以这次党和国家领导岗位上的一批老革命家、老干部之集体引退,可说是千秋佳话,远胜前人的。


第8版()
专栏:

哭钱宗仁
李锐
九月下旬,忽闻钱宗仁同志(报告文学《胡杨泪》的主人公)住院,诊断为晚期肺癌扩散。二十九日到医院看望,已入急救室,见我时神志清楚,犹言:“我病如用中药或仍可治。”隔夜得电话:人已昏迷。十月一日凌晨得知,晨两点逝世,时年四十一岁。钱宗仁今春来京进修,几度相商,决心弃数学专业,改行到人民日报边学习边工作。十月三日,收到《群言》第六期,上刊钱文:《愿伯乐常有,千里马常有》,文中《水调歌头》词早示我。读毕潸然,成诗二章,难表哀思。
劳骨伤筋尤苦志,飞沙走石立胡杨。
铮铮铁打自成器,疾疾风摧弓挽强。
热血男儿多智勇,痴心逆子尽忠良。
既然造化有深意,忍夺斯人咒上苍。
灯火家家望月圆,高楼此夜不成眠。
方兴国运山花烈,未展君才蜡泪干。
决意改行从笔政,何期开卷读遗篇。
伤心事问几时了?最怕衰年哭壮年!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喑恶叱咤,千人皆废”解
张华杰
去年11月22日《大地》上王若望同志《乌江感怀》一文,借古论今,感慨系之,联想丰富,寓意深远,予人以启发,颇具独到。但是,文中对“喑恶叱咤,千人皆废”一句的解释似有误。文中说:“用现代语解释韩信的话,‘喑恶叱咤,千人皆废’,即个人独断专行,声势显赫,残害人民和不尊重部下的意见。”这个解释是不对的。项羽有没有这个毛病?有。但韩信的这句话却并不是这个意思。《史记·司马贞索隐》中说:“喑恶,怀怒气”。“叱咤,发怒声”。“孟康曰:‘废,伏也’。张晏曰:‘废,偃也’”。那么,整个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形容项羽极其勇猛之威势,以至一旦发怒喝叫起来,上千的人都会被他吓得倒在地上(这种情形也应包括在战场上——笔者)。虽然这种描绘不无夸张之处,但也不是毫无根据的。据《史记·项羽本纪》中叙述,项羽垓下被围,逃至东城,复被围,“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瞑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这不正是“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的写照吗?
另外,从韩信说话的上下文分析,也可以证明那句话是形容项王的勇猛。韩信在说完“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之后,紧接着说:“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这明明是在说项王的“勇”,而不是说他的“暴”。何况还用了一个转折词的“然”字,如果按照王若望同志的说法,那么“然”字在语气上就解释不通了。


第8版()
专栏:

月亮和星星
王怀让
我这里记下的葛老师的故事,发生在三十五年以前。那时候,我正读小学二年级。小溪在山坡下哗哗流淌,我们的学校就着小溪的臂膀;小溪边长满了青青的野草,野草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那时候,那时候不能和现在相比,课外活动我们可没有球场;没球场我们也蹦蹦跳跳,葛老师带着我们走向河堤。来河边并不是为了游泳,也不为欣赏那美丽的花丛;葛老师发给每人一只墨水瓶,每只墨水瓶都洗得干干净净。“你们的家里都还非常困难,困难得甚至没钱买盐;父母们宁可不吃盐也要买油,那为的是让你们有个明亮的夜晚。“当然,夜自习我们仍不能停,今天起都不要再带油灯;省下油钱让父母吃点盐吧,我们靠自己的手去寻找光明!”说完,葛老师教我们在草丛中寻找,寻找串串歌声,寻找阵阵欢笑;一只只萤火虫被我们捉住,象捉住一个个太阳,只是很小很小。我们把萤火虫装在墨水瓶里,晚上,教室里升起了一片片晨曦;我们在晨曦中背诵课文,我们在晨曦中演算习题。下了夜自习我们唱起新歌,回家去,山路上闪烁着点点萤火;远看,好象天上落下一片繁星,我们,我们是一个新少年星座。星群中忽然又亮起月明,原来,那是葛老师打着的灯笼;灯笼,灯笼,照耀我们前进,月亮,月亮,带领星星飞行……


第8版()
专栏:

南泥湾行
张志强
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
汽车沿着陕北高原上新修的蜿蜒宽敞的公路急驰。窗外飞掠过黄土地上那排排高大的白杨,丛丛茂密的刺槐。夏风清凉,不时飘来山丹丹的花香。当车子顺着一道河川,抵达延安南区的二十里铺时,忽然向东一拐,就转向另一条通往南泥湾的油光闪亮的大道了。
南泥湾,这闪耀着革命历史光辉的地方,解放后我曾经去过几次,但那时的贫穷、冷落的面貌,曾经使我非常难受。这几年,它变得怎样了?正是怀着这种愿望,我又一次踏上了去南泥湾的路。当车子翻过林木葱茏的蟠龙岭,缓缓停在平坦美丽的南泥湾河川小镇街口时,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只见四处是一片错落漂亮的楼房,珠红的,淡黄的,粉白的,象只只彩蝶,飘落在青翠如画的山湾间。一辆辆舒适的空调大轿车,载着来这儿参观的远方宾客;姑娘们兴高采烈地驾驶着红色的“嘉陵”摩托,飞向延安早市。沿街的书店、服装店、百货五金、副食鲜蛋、红枣山茶……五光十色,收录机播放着动人的乐曲。一大早从山沟沟里出来的婆姨、女子们,熙熙攘攘,争相选购高档衣料……
在南泥湾招待所里,镇长高兴地向我介绍说:过去老唱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现在,才真正不一般了呢。就说农业吧,去年粮食总产比1978年提高了两倍还多,今年庄稼长势更加喜人。南泥湾人不仅粮多、肉多、菜鲜,钱也多了。山里人再也不光围着山坡转,而是腾出手脚搞多种经营,加速向现代化进军呢。
第二天一早,我步出招待所,沿着田间小路兴致勃勃地参观。盛夏的山野是葳蕤的,比春天绿得更深,更浓。金灿灿的阳光,跳跃在半人多高肥大如伞的荷叶上,闪灼在碧绿茂密的玉米枝叶间。青藤嫩蔓的菜地,翡翠般的稻田里,不时飞出轻松悦耳的信天游。走着看着,不觉来到了当年三五九旅战士修建的九龙泉凉亭下,抬头看去,只见凉亭里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高高的个子,微驼着腰,古铜色的脸上刻出密密的皱纹。我定睛看去,呵这不就是当年三五九旅的老战士刘宝斋大爷吗!今年虽八十多岁了,但精神仍然显得那么饱满。刘大爷象亲人似的,拉着我坐在他的身边,又给我讲起了1943年春天,朱总司令和王震旅长带着三五九旅的干部战士,由延安骑马来到南泥湾勘察土地、开荒种田的情景。那时的南泥湾,到处是荆棘老林,方圆百里无人烟,野兽出没。可战士们为了粉碎日寇的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硬是凭着一把老镢两只手,把荒山野岭征服了,一年多的功夫,不但把南泥湾变成了米粮川,陕北的好“江南”,过得丰衣足食,还使这儿成了繁华的村镇,成为一处红色、富饶的根据地呢。老人说着,抬眼向对面山坡上搜寻了一会,激动地用手一指:“快看,那一排还露着半个窑口的洞,就是当年我们三五九旅住过的窑洞,是战士们自己掏的啊!”看着那窑洞,老人似有所悟,他叹口气说,当年的米粮川,老百姓过得多红火,可到了那些年,毁林开荒,吃大锅饭,越搞越穷,南泥人又勒紧裤带过日子。多亏了三中全会,又把老百姓的心暖热了。
这天夜里,我硬被刘大爷拉到他家里作客。他一家箍了几孔新石窑,炕上铺着雪白雪白的羊毛毡,窗格上贴着鲜亮亮的剪纸花。老人的一位儿媳妇腰里扎条兰花花围裙,脸上流溢出红润润的光彩,忙着为我们烫茶倒水。月亮升圆的时候,我们围坐一起,喝着陕北特有的软糜子酒,吃着南泥湾土地上栽种的糯米做的粽子,快乐极了,刘大爷自己开怀畅饮,还不时为我们添酒加菜。喝着喝着,他似乎带着几分醉意,拿出当年和三五九旅战士们一起开荒种田的老镢头,细细端量。他说:这把老镢,不知加了多少次钢,换了多少木把,可我舍不得扔掉它。老镢是南泥湾人的起家本钱,是我们几代人的骄傲和幸福啊!
是的,小米加步枪,老镢加窑洞,还有当年纺线线的车轮声,是南泥湾人的骄傲,也是延安岁月和整个中国革命的骄傲呢。
软糜子酒热腾腾的,散发出醉人的醇香。可我,也从这浓酒香味中,看到了南泥湾人那一颗亮晶晶的心。
我似乎也醉了,醉倒在南泥湾人的情怀里。
啊,南泥湾!陕北的好江南,我爱你。


第8版()
专栏:

草原足球赛〔版画〕 刘剑才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台湾漫游》
周秀文同志所编《台湾漫游》一书,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即将与读者见面。这是一部取材于台湾报刊和海外华文报刊的知识性文艺读物,旨在介绍祖国宝岛台湾的山川名胜之美,以及台湾的历史掌故、民间习俗、民族特点和台湾同胞的思想感情、生活情趣等等。第一部分是写扬名世界的台湾的八景、十二胜;第二部分是写台湾各地的名胜古迹,并生动地记叙了台湾的一些历史故事,其中颇多可歌可泣之事;第三部分纯系台湾同胞所写游记,角度新,视野宽,娓娓道来,亲切感人,既可帮助读者领略台湾山川风光的微妙之处,又能引导读者细察台湾社会生活的若干侧面,以及台湾同胞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等。
本书编者以七八年时间积累资料,编成此书,目的是帮助大陆人民了解台湾,为沟通海峡两岸、促进和平统一发挥一点作用。其志可嘉,其事可赞。
贵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