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月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在阔步前进
——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张光年
新时期文学发展中的新现象、新事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崭新气象,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写下了异彩纷呈的新篇章。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的历史性成就,得到了党的高度评价和人民的热烈赞扬,也吸引了全世界进步人士的目光。六年来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有哪些突出的新现象、新事物值得我们刮目相看而且深长思之的呢?
第一,文学和人民群众思想感情的血肉联系空前地加强了,出现了文学同人民休戚相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动人局面。
在对六年来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进程作一鸟瞰时,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文学与人民在粉碎“四人帮”并清除其影响的历史性搏斗中结成的血肉联系,以及这种联系随着生活的发展而日趋深厚的种种情况。这里蕴藏着决定我们文学的艺术生命兴衰荣枯的、将会长久起作用的东西。
在新时期文学蓬勃发展的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党和人民着力解决的时代课题,从大的方面看,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恢复实事求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路线,治疗十年动乱给我们的国家造成的深重的创伤;另一个是继续解放思想,锐意革新,实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各条战线都必须为“四化”建设这个总目标服务。这是党中央制定的战略任务,也是亿万人民协力奔赴、艰苦奋斗的时代课题。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学主流,在反映这两大时代课题、也就是反映全国人民最根本的愿望要求方面,是表现得相当敏锐,相当自觉的。
第二,突破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束缚,呼唤了多年的题材多样化、主题多样化、人物多样化、风格多样化的多姿多彩的局面开始形成了。
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的绝大部分优秀作品,给予人的总体的审美感受,最突出的就是一个“新”字。题材新、主题新、表现手法新、人物性格新。由于不断出新,就初步实现了我们呼唤了多年的多样化:题材、主题、人物性格与艺术风格的多样化。这些都标志着作家的艺术个性的解放,视野的开阔,也说明作家正在努力关注新时期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上多种多样的需要。
原来被清规戒律封闭着的题材禁区被突破了。原来被各种偏见掩盖着的生活素材的新的意义被发现了。
最能表现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的崭新的艺术面貌的,要数人物形象的多样化与人物性格的真实性和深刻性了。我们的文学中已经出现了一条由各种各样人物形象组成的长长的人物画廊,创造出了一大批具有不同性质不同深度的典型意义或认识意义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
过去,在“左”的思想影响下,由于我们对待人性、人情问题的教条主义的、简单化的态度,把反对表现抽象的人性,弄成连在文学艺术中表现实际生活中具体的人性也反对掉了。这种状况,近几年在新时期文学中才算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广大作家经历了十年动乱的磨练,他们把由于身历巨大的历史性的痛苦而激起的革命人道主义激情,和从思想解放运动中获得的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认识结合起来,把对人的命运发展的关注,提到了自己文学创造的中心位置。对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展示,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人性美的描绘,已经成为一切优秀作家在艺术上孜孜以求的目标。
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文学题材的多样与主题的丰富;中外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五四”以来革命文学的优秀传统的恢复与发扬;国际文学交流的日益兴旺;这些因素必然带来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艺术表现手法的革新;带来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从创作方法上看,基本上是采取了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这种革命现实主义,是以革命浪漫主义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丝毫不排斥革命浪漫主义以及其它健康的、有益无害的各种浪漫主义流派的独立存在和发展。在艺术方法、艺术风格上,我们有所提倡,但提倡的不是唯一的。
第三,文学艺术的生产力获得解放,作家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空前提高。文学新人大批涌现,包括老、中、青作家的文学队伍日益壮大成长,开始形成了一支朝气蓬勃的文学大军。
思想解放运动的启示和激励,党的文艺政策的重大调整,党对文艺的领导的改善和加强,艺术规律得到承认和尊重,这些因素,使我们的作家心情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舒畅,积极性和创造力,勇气和责任心,都空前地提高了。首先是我们久经考验的老作家们恢复了青春。一大批优秀的中年作家正处于思想上、艺术上走向成熟的创作活力最高扬的状态,他们奋笔耕耘,夜以继日,不断地向读者奉献出思想深刻、艺术精美的佳作。他们构成了当前活跃的创作队伍的中坚群。同样使人瞩目的,是有才华的青年作家大量地涌现。他们象汩汩注入的活水,使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长河腾起了活泼的新浪;他们象铺满东方的朝霞,预示着中国当代文学壮丽的明天。
第四,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促进了多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文学界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中外文学交流活动进一步开展;文学评论、研究、编辑、出版、翻译工作为繁荣创作、培养新人做出了新的贡献。
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现在四十多个民族有了本民族的文学作家或青年作者。他们分别使用各自的语言文字进行创作,数以百计的少数民族作家成为历次全国性文学创作评奖的获奖者,受到文艺界和广大读者的欢迎与赞赏。
近几年,香港、台湾的爱国作家、诗人、记者及其他文学作者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心声,表达了祖国统一的热望。我们同港、台作家的互相了解日益增进,交谊日益深厚。文学界的爱国统一战线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近几年来,对“五四”以来大批重要文学著作系统地整理出版;对我国古代文学遗产的整理和研究;对外国古典文学和当代各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其工程之浩繁,成果之丰硕,都是以往多年所未有的。
在谈到新时期的文学革新和文学新人大量涌现时,我们不能忘记文学理论批评家、文学史家、文学教师、文学编辑和出版家们的辛勤劳动。他们的功劳是不可埋没的。在文艺界的思想解放运动中,许多文艺批评家、理论家、创作家以及文学评论方面大批新生力量,起了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战斗作用。对文学发展进程中一切具有时代意义的新现象、新事物、新作品、新作家,它热情扶植,诚挚帮助;对新旧更迭年头里难免出现的暗流和沉滓,它也负起了警醒、剖析的任务。
值得重视的几点新经验
我们对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发展进程中新的现象、新的事物作了描述。那么,促成这些新现象、新事物出现的原因或条件是什么?透过这些新现象、新事物,我们可以看到哪些反映新时期文学运动本质、关乎新时期文学全局的东西?
第一,关于解放思想。
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空前繁荣的局面,归根结底,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产物,是三中全会开创的崭新的政治局面的一个组成部分。党所发动和领导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蓬勃发展的重要动力。抓住解放思想这一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全局就活起来了。这是我们六年来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当前摆在文艺界面前的一项迫切的思想任务。
党中央多次指出,解放思想,首先和主要是使我们的干部和群众从“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一段时间内的“左”倾错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个人迷信和“两个凡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同时也从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思想影响下解放出来,重新回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轨道上来,回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上来,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正是这样一种涵义的解放思想,为新时期文学的勃兴创造了极其重要的主客观条件。
思想解放运动带来了作家思想的解放。思想解放运动在文艺界的发展,是克服重重阻力逐步实现的。一连串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使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在文艺界重新占领了阵地。广大作家心情舒畅,视野开阔,情绪高涨,这就造成了繁荣文艺最重要的主观条件。同时,作家们认识生活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全国范围内的思想解放运动,横向地看,遍及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遍及社会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纵向地看,触动了“文化大革命”以及以前十几年中“左”倾错误形成、发展到恶化的全部历史。在这种既广又深的思想解放运动中,整个社会思想活跃,独立思考成为良好的风尚。对于社会思想潮流感觉特别锐敏的作家,同样也大大提高了认识生活、剖析社会、探究历史的能力,获得了过去多少次生硬粗暴的改造也难以获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这就造成了作家准确、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反映时代的又一个最重要的主观条件。
从客观条件方面来说,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本上扭转了我们国家的社会生活在“文化大革命”中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危局,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出现了百废俱兴、群呼改革的生气蓬勃的新局面。这样一个伟大的、丰富而生动的时代,必然要求获得相应的伟大的文学表现;而社会主义文学,也将从这个伟大的时代中获得最雄厚的现实生活基础,获得无穷无尽的文学艺术的素材。总之,思想解放运动造成的我国社会生活的深刻的变革,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造成了客观的条件。这种客观条件和上述两种主观条件珠联璧合,便形成了新时期文学的勃兴。不少有识见的作家都深有感触地谈到:他们的艺术生命,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历史性变化中获得的。没有思想解放的酵母,我们的作家们是不可能从人民生活中获得的丰富原料中酿出如此浓醇的文学酒浆的。
当前,在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思想解放的任务更加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犁头,将深深地翻动社会上旧思想、旧观念、旧心理、旧习惯的堆积层,在人们心灵中引起普遍的思想震动。我们要充分意识到,无论是在整个思想战线上,还是在文艺战线上,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这一崭新的现实,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课题。
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会引起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思维习惯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帮助人民从阻碍经济改革、社会进步的陈旧观念中解放出来,成为人民思想更新的利器,这应该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在现阶段的紧迫任务。而我们的作家,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时代的思想前驱,就必须首先实现自己思想的解放和更新。
要使思想解放运动健康顺利地发展,必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文艺领域两条战线的思想斗争问题。最近,党中央指出,在贯彻执行文艺政策的领导工作中,要着重克服和防止“左”的影响。这一指示是完全符合文艺界的实际情况的。我们要充分估计到:“左”的思想是造成社会主义文艺一度濒于绝境的主要祸源。它在二十多年中,特别是在十年动乱中积累起来的思想影响,不是短时期内就能清除净尽的。它所煽起的政治灰尘,已经粘附、沉淀在不少人的头脑深处。甚至我们这些身受过极左路线迫害的同志,有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这种“左”的思想的影响。或者在对当前文艺形势全局的估量上,或者在对作品的思想倾向的判断上,或者在对某些不健康作品、不健康言论进行思想斗争的方式方法上,有时发生较大偏差,造成事与愿违的不良后果。问题还在于,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主观上还真诚地相信,这一切都是在维护党的原则、维护革命利益呢!
对于文艺创作、文艺理论和其他方面可能出现的错误倾向,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和封建思想的遗毒,我们在任何时候也不能丧失警惕。一方面,我们要敢于和善于进行有说服力的批评疏导工作,克服软弱无力的状态;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简单粗暴、乱戴帽子。对过去那种“以阶级斗争为纲”、“用大批判开路”及其它用政治运动方式解决人民内部思想问题的错误作法,可是不能再重复了!
第二,关于深入生活。
文艺界进一步解放思想的问题,是和作家们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深入人民生活的问题紧密联系着的。思想只有获得实际生活的营养,才有生机和活力。人民变革现实的伟大斗争中的新事物、新人物,最能有力地触发作家们的思考,推动他们思想的解放和更新。
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关于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关于作家和艺术家必须深入群众的思想,是反映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理。我们必须坚持这个真理,并且根据现实生活的革命发展,在文艺运动的实践中发展它。
深入生活的问题,现在看来,不能停止在一般的号召和提倡上,而是要适应新的形势,把这一正确的思想推进一步,使之更加丰富和具体化。深入生活,和群众结合,和实际结合,具有提高主观认识能力、改造思想的作用。这是作家和其他一切人共同的。但是,作家深入生活的目的,除了这一点之外,还有自己特殊的目的,那就是为了实现马克思所说的“艺术地掌握世界”的要求。作家对生活、对世界的艺术的掌握,就是指作家按照创造艺术形象、特别是典型形象的需要,对生活的主体,对生活的创造者和承担者——人的了解、熟悉、研究、体验。文学的主要反映对象是人,它主要是通过人(当然是社会的人)、尤其是通过人的精神世界去反映现实生活。在这个意义上,不妨可以说,深入生活,也就是深入人的精神世界,深入人心。这是作家与其他一切人深入生活的最主要的不同之点。
深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的人心,是当前作家深入生活的最主要的课题。深入生活的种种要求和措施,都要看是否有利于、方便于作家解决这个课题而决定其取舍。在这里,不仅要一般地注意到作家深入生活与其他一切人深入生活的不同,而且要特殊地注意到具有不同的艺术经验、习惯于采用不同的文学体裁、习惯于运用不同的创作方法的作家们在深入生活方面的方式方法的不同。总之,作家深入生活,决不能搞一窝蜂、大呼隆、硬性统一、表面文章,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细致安排,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灵活掌握,并且在有关生活与工作的具体问题上创造一些便利条件。只要注意到这些,作家们就会争先恐后地长期、中期、短期地到群众中去,自觉自愿地形成一个深入生活的新高潮。
安排作家深入生活,要注意保持和发扬作家原有的生活积累的优势或特色,在此基础上,帮助扩大其生活视野,丰富其生活经验,要有利于作家实现自己心爱的(也是适合人民需要的)创作计划,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其艺术风格。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时代感的作家,是会正确地调节发挥自己原有的生活优势与获取新鲜而陌生的生活经验之间的关系的,是会正确地调节自己原有的创作计划和人民的要求、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只要我们真正做到尊重和爱护作家、尊重和研究艺术规律,一个广大作家深入生活的热潮,一定会顺乎时代之潮流、人群之需要而出现。
第三,关于创作自由。
我们所讲的创作自由,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是指社会为作家的创作才能的自由发挥提供的保证,也就是客观上形成的鼓励和保护创作的明朗健康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是指作家在创作活动中进入的自由状态,也就是作家主观上完全掌握表现对象时达到的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精神飞跃。这两方面的涵义,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有了客观条件提供的创作自由,才能具备使越来越多的作家在主观上进入创作的自由状态的现实可能性;反过来看,也只有在广大作家主观上进入创作的自由状态时,客观条件提供的创作自由才能收获到丰硕的文学果实。
由于长期“左”倾思潮的影响,我们不少同志讳言创作自由。似乎一提创作自由,就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自由泛滥之虞。其实,创作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社会主义文学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科学地阐明它。正如社会主义为劳动人民带来了旧社会所无法比拟的自由一样,为劳动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文学当然也享有旧社会所无法比拟的创作自由,这在理论上也是没有疑义的。但是在实践上我们有些时候解决得好些,有些时候解决得不好。新时期开始后,社会主义文艺才又从重重桎梏下挣脱出来,重新张开了自由翱翔的翅膀。新时期创作力活跃、并生产了优秀作品的作家,几乎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他们处于心情舒畅、思想活泼、信心充沛的时候,他们就能够在创作竞赛中处于良好的竞技状态,发挥出较高的水平。而当他们由于主客观原因,一时思想紧张、心情忧虑、信心低落的时候,他们就感到笔下十分沉重。创作自由并不是什么抽象的东西。从社会条件来说,它是一系列与文艺创作直接相关的文艺思想、文艺政策以及文艺领导工作中的恰当的、马克思主义的灵活处理的合乎规律的表现。从我们做文艺组织工作、理论批评工作和编辑工作的同志来说,应该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来维护和发展作家们得来不易的创作自由,这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决心;有了错误偏差,就坚决纠正。而从作家们的角度来说,则应该充分珍惜、利用党和人民创造的有利条件,在主观上加强努力,使自己进入创作的自由状态。一个作家,只有在他透彻地理解自己的时代,透彻地理解人民的生活、愿望和要求的时候,只有在他主观上燃烧着的创作激情是从广阔的时代潮流中汲取而又与历史行进的步伐合拍的时候,只有在他的作品能够真实地表现这个时代而又为群众所理解、所喜爱的时候,他的创作自由才能得到最充分、最有效的发挥。作家如果脱离了现实,脱离了人民,那他的“创作自由”,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自我安慰的、渺小的“自由”罢了。这种“自由”,实际上是作茧自缚。
第四,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创作的兴旺气象和文艺批评的活跃气象,也是我们痛切地总结了“四人帮”大搞“一花独放”的反面教训,认真地贯彻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了艺术民主的结果。这是我们要认真研究的又一条经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们党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长期的、基本的方针。这里有两点是很明显的:第一,它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的科学与文化,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总目标服务的。贯彻“双百”方针绝不是放弃必要的思想斗争,容忍资产阶级及其它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自由泛滥。但是在对阶级形势的估量上,在思想斗争的方式方法上,都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办法截然不同。第二,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科学与文化,它又是长期的、基本的方针,不能因为资产阶级及其它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存在和表现而怀疑起来,不能借口右的方面的干扰与歪曲而收将起来。这不但是因为执行“双百”方针最有利于解决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而且因为这一方针是考虑到科学文化领域的特殊情况、特殊规律而制定的。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的鉴别和判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时甚至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通过实践的检验而分清是非。艺术创造和科学研究是一种精细复杂的精神劳动,它比一般的思想工作更需要采取民主讨论和自由竞赛的方法,而最不能容忍利用行政手段简单地处理。方法的特殊是由对象的特殊决定的。对于科学文化领域,“双百”方针的提出,无疑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大鼓劲、大团结、大繁荣必将引来大活跃、大竞赛、大提高
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正处在热气腾腾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急潮之中。十二届三中全会越发拨亮了的社会改革的明灯,照亮了各行各业除旧布新的道路,也照亮了我们文学工作的努力方向:
第一,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文艺领导工作的重点也早该从搞不完的政治运动转移到为“四化”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那就要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精神生产力,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促进文艺创作的繁荣和新生力量的涌现。回顾近几年的工作,总的说来,我们是这样做的。可是,要全面实现文艺领导工作战略性的重点转移,就必须在思想上工作上来一番推陈出新的改革。为此要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摆脱“以阶级斗争为纲”、“用大批判开路”及其它“左”的习惯势力的影响;贯彻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维护文艺界的安定团结,调动一切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积极因素,一心一意为建设四个现代化服务,为社会主义各条战线的劳动者、建设者、保卫者、改革者服务,用艺术形象的感染力来鼓舞人民克服前进路上的各种困难,用说服和疏导的方法来解决文艺界内部的思想分歧,开创一个大鼓劲、大团结、大繁荣的新局面。说到文艺战线的改革,这才是最主要之点。
第二,我们一定要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服务的过程中,加紧建设高质量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
更加适合当前时代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到底具备哪些特征?我实在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不过我想,深刻地反映我国人民四化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实践;丰满地塑造带着沉重历史负担、面对重重困难而艰忍不拔的民族性格——写出无愧于中国人称号的中国人;采取为大多数中国人民——当代中国的新群众、新青年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这些,总会是不可缺少的吧?当然,所有这些,都会是多形态,多角度,多层次,多品种,多色彩,并且是互相衬托互相映照的。
第三,党中央热望于文艺界的大鼓劲、大团结、大繁荣,我们坚决照办。只要我们实打实地坚决照办了,期以时日,必然引来社会主义文艺的大活跃、大竞赛、大提高。作家们听到大鼓劲的号召,心情舒畅了,顾虑消除了,各地各民族的作家们,都憋着一肚子劲儿,准备加入新时期文学的大竞赛。一位很有才能的青年作家对我说:现在正面临着“文学爆炸时期”。但是,这还仅仅是繁荣景象的开始,出类拔萃的高质量作品还不是很多。我还觉得,我们的文学队伍、特别是文学新人的队伍还不够壮大;而德才兼备的经得住大竞赛考验的大量的而不是少量的文学新人,是大繁荣、大提高的希望之所在。我们正在与各地分会通力合作,采取各种办法继续解决这个问题,希望在老作家们一如既往的热情支持下,在文学评论家、文学编辑、文学教师们的共同协作下,使得几年后第五次、第六次作协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开会时候,合格的而又出色的年轻会员和会员代表,至少比现在增加一倍!新人新作增多了,互相学习、互相竞赛、精益求精的空气就会更加浓厚起来,就会早日迎来高峰林起的新局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