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月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开放式办学的有益尝试
武汉大学 李进才 娄延常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和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密集在城市的高等学校,可以并且应当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这就要求学校改革旧的教学体制。
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系在突破同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封闭型的办学模式,实行开放式办学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对高教改革颇有启迪。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过去多数高等院校实行封闭型的办学模式,致使蕴藏在大学的智力优势和巨大潜力,未能充分发掘出来;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严重束缚。突出的表现是,学校与社会隔绝,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对四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重视不够,有的甚至自觉不自觉地与现实问题保持一定距离。我校经济管理学系从建系开始,就遇到许多生产实际问题要求他们去解决,迫使他们冲破原来那种封闭型的办学模式。比如,当时武汉洗衣机厂在全国三百多厂家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面临倒闭的困境。省、市和学校领导要求经管系的同志参与管理。开始,有些同志担心“洗衣机厂万一跨台,经管系也跟着跨台”。后来,大家经过反复研究,认为经济管理学系的建立,本身就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只有使经济管理学系的教学和科研面向现代化建设,摆脱封闭型办学模式的桎梏,才能从现实的广阔天地里获得源头活水,办出特色。认识一致后,经管系的同志在努力搞好校内教学和科研的同时,与社会建立了较广泛联系,积极参加了武汉洗衣机厂和其它一些企业的公开招标投标,大胆探索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仅参加武汉市的部分企业的几次招标投标,经济效益已突破一千三百多万元,救活、扶植和发展了一批企业。武汉洗衣机厂不但完全摆脱了倒闭的困境,而且产品成本降低,质量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产值和利润连年成倍增长。对此,省、市领导多次予以肯定和表彰;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转发了武汉洗衣机厂招标的经验,认为这是“生产协作中的一项突破”;许多经济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称赞这种办法有如“吹糠见米”,效果显著;国家经委委托我校举办全国性的招标投标培训班,并批准武汉市经委与我校经管系联合创办招标投标咨询服务公司。
事实说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经济管理科学,经济管理科学只有冲破封闭型办学模式,走向社会,才能办好办活,才能真正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
我校经济管理学系实行开放式办学后,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一,加速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我校经济管理学系创建于1981年,建系初期,仅有一个专业、二十余名教师,第一年招收本科生三十七名。实行开放式办学以后,在短短的四年里,已发展到包括经济管理学、工商行政管理学、国际金融管理、高校经济管理等四个专业;由只有单一的四年制本科,发展成为有一年制短训班,二、三年制专科,还有研究生和进修生;在校本科生已达五百四十名,教师已增加到七十余名。在办学方式上,有国家计划培养的,有由国家计委、中国银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省、市一些部门委托办学和代培的,还有夜大和函授等。目前,该系已成为我校初具规模的大系之一,其发展速度之快,在我校校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二,促进了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学校是从事教育的职能机构,但是闭门读书,仅在教室里学理论,黑板上谈管理,是绝对培养不出具有企业家和经济发展战略家素质的创造型人才的,也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理论研究人才和师资。经管系采取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和经济咨询,注重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系81级三十多名学生入校以来,在教师指导下,已写出一百多篇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最近,在武汉市汽车工业公司所属的十一个企业举行的招标投标大会上,有十名学生被聘为经济顾问,较好地回答了招标中的有关问题,受到与会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
三,推动了教学内容和师生知识结构的更新。
经济管理系教师是由经济、数学、计算机科学系和实际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的。这有利于他们在知识结构上互相补充、扬长补短。但是,不论从哪方面来的教师,都普遍感到缺乏实际知识。大家通过有计划地参加经济咨询、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实际部门的工作、开展社会经济调查等方式,更新了知识结构,提高了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有的教师深有感触地说:“过去讲课觉得抽象,干巴巴的条条多,现在把在社会上获取的大量生动丰富的实际知识充实进去,课就讲得比较活了,自己心里也踏实多了”。
他们努力革旧布新,增设了现代管理学基础、市场学、现代管理会计概论、经济控制论、经济预测与决策技术等新课。教师把在实际中调查总结出来的新成果充实到教学中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如“招标”问题,就在《现代管理会计概论》课中设专节加以讲授。
目前,我校文理科学生选修该系开设的课程者达一千多人次,约占全校选课人次的五分之一强。开放型办学,使教学的许多环节都办活了。
四,带动了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封闭型办学是使理论和实际脱节、造成“两张皮”的重要原因之一。思想僵化就难于推动科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经管系实行开放式办学后,师生走向社会,视野大为开阔,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思路非常活跃。更为可贵的是,面对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他们不怕担风险,勇于去实践、去研究。比如,获悉中央要批准武汉市作为经济计划单列的中心城市之一的信息后,他们立即着手研究武汉市经济发展战略,提出自己的见解,受到武汉市和上级领导部门的重视。
近年来,经管系已公开出版了《经济预测与决策技术》《社会主义的招标与投标》等二十多部教材、专著,在国内外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二百多篇。


第5版()
专栏:建议

高校外语教学要明确培养目标
王志刚
多年来,综合性大学外语系(或外文系)和普通外语学院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各校的提法大体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外国文学、语言研究人员、外语教师、翻译或涉外工作人员等。这种笼统的、无所不包的培养目标给招生、教学和分配都带来了不利影响。首先,由于培养目标不明确,就很难确定招生要求,例如报考文学研究和报考口译的学生,要求应当是不一样的,现在却很难区别。其次,由于培养目标不明确,很难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大纲,确定最有效的课程设置,从而也就谈不上选择最合适的教材和教法。第三,由于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到毕业分配时才知道干什么,大量学生到工作岗位后反映要用的没学过,而不少学过的东西又用不上,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适应工作要求,造成时间和人才的浪费。
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不同类型的外语工作人员。工作实践要求他们不但要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而且要有一定的专业训练。目前,这种培养“通才”的体制是不可能适应这个要求的,必须改革。例如,文学研究人员和语言研究人员所从事的是两种不同的工作,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就有很大不同。前者需要了解中外文学史,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掌握马列主义文艺批评理论;后者则需要了解语言史,学习语言学、语音学、语法学,要熟悉多种语言。又如,要成为合格的外语教师,除了必须具有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以外,还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普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教学法。至于当翻译,笔译人员除了必须精通外语,能正确理解原文以外,还要有很高的汉语水平,掌握笔译技巧,一般至少应掌握两种外语。而对口译人员则要求有良好的语音基础,发音要准,听力要强,能听懂不同的口音,反应快,口头表达能力强,还要有广泛的文化知识,最好还会速记。同声传译人员的训练难度还要大,需要掌握某些特殊的技巧。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人才奇缺。从以上简述可以看出,这几种人员的专业要求是很不相同的。试想:把这些不相同的培养目标都放在一个共同的教学大纲内,怎么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性很强的人才呢?因此,我建议:
一、各个大地区都成立翻译学院,每个语种都分设笔译和口译系。笔译系下还可设科技翻译专修班,接受科研单位、工矿企业的科技人员短期(一至二年)培训。经验表明:从科技人员中选拔有一定外语基础的人培训当翻译,比从外语系毕业生中培养科技翻译要快得多。口译系除培养高级口译人员外,有条件的要设立同声传译专业。
二、综合性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系(或外语系)分为外国文学系和外国语言和语言学系,前者培养外国文学研究人员和外国文学教师,后者培养外国语言研究人员和语言学教师。目前我国这方面训练有素的人才太少。此外,综合性大学应以培养研究生为主。至于一般外国语学院,除分设以上两个系以外,还可设翻译系。
三、师范院校必须切实以培养各级师资为目标。除抓好基本功的训练外,还要授予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教学法。
四、设立外语专科学校和学院,培养初、中级口译人员,特别是旅游口译人员。
五、允许各校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确定自己的专业和培养方向;用人单位可以和各院校签订合同,前者提出明确要求,后者根据要求增设或减少某些课程,选用对口教材。


第5版()
专栏:教育

改革旧章程 解决新问题
山西省运城行署教育局长温梦鱼
芮城县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区起步较早的一个县,改革给农村中、小学教育带来了一派生机。他们的改革工作所以能顺利进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能稳妥地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
对落聘的校长、教师怎么办?
芮城县实行中小学校长、教师的聘任制后,全县原有中小学校长有三十六名落聘,占总数的16.7%;公办教师原有一千九百一十二名,落聘了一百二十四名,占总数的6.5%;民办教师原有一千二百六十八名,落聘了二百零九名,占总数的16.5%。
落聘的人员究竟如何安排?县教育局的同志进行调查研究之后,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解决方法:
1、对于落聘的三十六名校长,作为一般教师聘任。
2、对于落聘的教师,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凡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对教育事业有贡献,但由于年高、体弱,无法继续任教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病、退、离休处理。对年龄在五十岁左右的,体质较差但还可以坚持工作的十余人,分配到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改做教学研究和辅导工作,基本工资照发,不发奖金。对于落聘的民办教师,凡通过各种关系被安排到教育战线、根本不具备当教师条件的,一律辞退,教育局不再作安置。对于落聘的年轻教师,县教育局在师范学校和职业中学举办了培训班,培训一年后,达到合格教师水平的,第二年重新接受聘请。
这些措施实行后,妥善地解决了落聘校长、教师的安排问题,基本上做到了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同时整顿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素质,也为民办教师逐步转为公办教师创造了条件。
新分配的大中专学生怎么办?
芮城县由于师资缺乏,各乡、校纷纷争聘新分配来的四十余名大中专学生。为了使新分来的学生打破“铁饭碗”的优越感,使他们钻研业务,勤奋工作,县教育部门采取了以下分配方法:
1、除留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在县高中、职业中学和县直属学校外,其余根据各乡(镇)学校需要和综合平衡相结合的原则,直接分配到各乡(镇)学校,明确规定试用期一年,不占所在单位的正式编制。
2、在试用期满后,由所在学校教师鉴定。对于在高中实习的新教师,鉴定合格者,由所在学校校长发聘任书;不合格者,可降格使用。对于在初中和小学实习的新教师,在取得合格的基础上,随老教师一起应聘。不合格者按落聘对待,到县短训班接受培训,一切待遇与落聘的教师相同。(附图片)
这是武汉大学经济管理系的教授与学生在武汉洗衣机厂进行咨询。庄振华摄


第5版()
专栏:学生的建议

假如我是教师
北京八十中高二学生 宋晨阳
为了实现教育的“三个面向”,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假如我是教师,我将这样做:
数理化注重思考,注重灵敏的反应。在课堂上,我要用启发式的教学,把自己的思维方法介绍给同学,同时,让同学们提出各自的思维方法,然后展开讨论,从而归纳出这一类题的正确思维方法。要让同学充分讨论,就要有时间,这就需要我压缩授课时间,只讲书中的精华,那些容易看懂的内容让同学去自学。教新课之前,我要预先公布本课的思考题,让同学对本节课的内容大致有个了解,这样我讲的课大家就容易理解了。课外作业我只布置两、三道典型题目,其它题目同学可视自己的情况决定做与不做。题多了,同学们就会象完成任务一样机械地做,失去了做作业的意义。我不主张搞“题海战术”,但要让同学去接触新的题型,以开阔思路。
语文、外语等文科科目注重知识的积累。在讲课时,我要侧重讲解,而不采用讨论的形式。在解答疑题时,在解释清楚的基础上,多补充一些课外的东西,使同学多积累一些知识。讲某种句式、某种语法结构时,要讲清它的构成、特点和辨别方法,并针对几个典型例句加以具体讲解,然后趁热打铁出几个句子供同学练习。我个人认为,作文最好是不命题,让同学自由练笔。我在学期之初,布置一下作文的总篇数和类别,如议论文写几篇、散文写几篇,题目由同学自拟,写好就交。
我要实行“一星期五天上课制”,每星期有两天让同学去发展自己的爱好,也可让学生跑图书馆、书店,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以上是我——一个中学生对教学改革提出的几点非常幼稚的想法。


第5版()
专栏:国外教育动态

日本中小学教师的转任制度
杨桦
在日本学习期间,特别是在通过参观调查活动,我感到日本学校的组织管理方面有不少特点和长处,能给人以启发。中小学教师的校际转任制度便是其中之一。
所谓教师转任制度(或称教师转勤制度),是指一位教师在一所学校工作(勤务)的年限一般为三至五年,最多不能超过十年,三至五年之后要转到同一地区的其它学校去工作这样一种制度。实行方法是,每年首先由希望转勤的教师自己提出申请,然后校长根据全校教师的构成情况(老、中、青教师的适当比例,骨干教师的力量,各科、各学年力量搭配等)以及每位教师的个人情况(本校工作年限、本人要求、家庭住所等)进行全面衡量,提出本年度转勤教师的名单,交町教育委员会(相当于我们的区或县、镇教育局)综合平衡,决定后通知本人。如果本年度某校没有教师提出转任申请,但确有调整的必要,校长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意见。日本不少县(相当于我们的省)规定,新任教师前三年内一般不能在自家所在地工作,应首先到本地区的较偏远地方(称为僻地)工作,然后逐渐转任到自家附近学校。但也有相反的情况,如果因为某所僻地学校缺乏骨干教师,校长、町教育委员会可动员某位中年骨干教师到离家较远的地区工作(有僻地学校补助金)。日本的教师一般都服从上级机关的决定,情况特殊的,当然也可以特殊解决。校长和副校长(教头)也有转任制度,但一般在较大区域范围内(如县)进行。
教师转任制度在日本由来已久,据说是随着“役人制度”(即国家公务员或地方公务员制度)的出现而实行的。日本不少政府和地方行政部门的官员也实行转任制度。教师的转任制度主要在中小学实行,因为中小学是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占90%以上。高中公立学校较少,大学公立学校更少,且不受教育委员会管理,不实行这种制度。
关于教师转任制度的优点,我问过不少中小学老师。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认为,这种制度既有利于国家的教育事业也有利于教师本人。从教育事业的发展看,通过教师的转任互换,能加强地区之间的交流,学校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从教师本人看,定期调换工作地区,能开眼界,长见识,有机会回顾总结在一个学校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到新岗位后扬长避短。这种制度还能从客观上避免一些人长期一起工作容易拉关系、搞小圈子,便于建立校长教师之间的正常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不仅教师有转任制度,小学生也有“换组”制度(日语称为“组替”)。即小学新生入学组成班级后,升入三年级时,由班主任老师考虑本班学生性格、学业成绩、能力等各方面情况,抽出四分之一的学生和同年级其它班的孩子调换,组成新的班集体。五年级时再抽四分之一调换一次。教师们认为,这样做能增加孩子们之间的接触面,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进行班级组成的合理调整,使不同类型的孩子各得其所,在适宜的环境下更好地成长。


返回顶部